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胡逸民

双月刊

1005-202X

yxwl@263.net.cn

020-61648280

510515

广州市同和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ZOMP)的成员——中国医学物理学会会刊,是国内唯一全面涉及医学物理学各分支学科领域、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双月刊。读者对象是各大医院从事医学物理及相关人员、广大从事医学物理学学科研究的教学工作者以及医学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工程学、医学和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的工作者及博士、硕士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工程医学理论显现医学摆位伦理之专家共识

    葛云殷芳芳吴昊万遂人...
    1453-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工程医学理论,针对目前摆位设备和方式种类繁多、原理差异大、摆位不精准的临床问题,以减少伤害的基本医学伦理准则为出发点,形成两方面共识:(1)提倡协调多种摆位方法进行联合摆位,对摆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比较、分析和甄别,基于规范统一的临床一致性原则,确定联合摆位的操作准则和方法,以期达到不依靠金标准即可极大地保证放疗摆位精度和放疗安全的临床目的;(2)规范摆位偏差溯源操作方法,实现对摆位差异导致临床一致性差时,可溯源偏差原因、甄别不同摆位有效性。本共识预期基于工程医学理念,规范放疗摆位方法,实现精准的放疗,提升治疗效果和显现医学伦理关怀。

    放疗摆位放疗摆位偏差数据临床一致性医学伦理放疗医学摆位伦理专家共识

    放疗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的验收服役测试与质控方案设计

    王美娇刘嘉诚姚凯宁弓健...
    1460-1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CT模拟定位在放疗中提供原始坐标定位和复位等功能,为放疗提供影像与坐标信息。通过电子密度标定,校正组织不均匀性,为放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提供支持。本文结合相关国家标准、国际指南、CT模拟定位机临床功能与本中心实践经验,提出一套适用于放疗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验收与服役测试方案。可指导和协助新开科室进行较为全面、安全且可行的验收服役测试流程,内容包括CT模拟定位机的机械、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放疗相关项及安全性5个方面检测项目的参考方法和容差标准,用以保证模拟定位过程的安全性及精确性,使患者生存获益。

    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验收测试服役测试质控设计方案放射治疗

    基于放射生物学模型的放疗中断补量计算及其临床应用

    苏欢繁马莉权恩卓代智涛...
    1473-1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疗中断导致的总治疗时间延长对肿瘤局部控制有害。肿瘤患者放疗疗程中出现中断事件有多种因素,包括公共假期、机器故障与维护、放疗并发症等。若放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中断治疗事件,应该采取补偿措施以尽量减少放疗中断对肿瘤控制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放射治疗中断的原因与影响、中断补偿的思路进行概括讨论;并且对于放疗中断补量的生物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如名义标称剂量模型、累积放射效应模型、时间-剂量分次因子模型、生物效应剂量模型等;同时以鼻咽癌为例来对临床肿瘤放疗的中断补量计算等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临床肿瘤放疗中断补量的定量计算提供参考。

    放射生物学放疗中断补量计算生物效应剂量模型

    术前短程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郭旭飞
    1481-1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术前短程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术前新辅助化疗,32例)和联合组(术前短程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48例),两组放化疗结束后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放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A199]、免疫功能(CD3+、CD4+、CD8+)水平,并记录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缓解率较单一组更高(37。50%vs 15。63%,P<0。05)。放化疗后两组血清CEA、CA125和CA199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较单一组更低(P<0。05)。放化疗后单一组和联合组CD3+、CD4+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降低(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Ⅳ级不良反应。结论:术前短程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于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总缓解率,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具安全性。

    短程放疗新辅助化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基于多对多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法进行不同位置食管癌形态学和剂量学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

    赵文娟许碧纯陈迪曾福斌...
    1486-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多对多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法分析不同位置的食管癌患者形态学与剂量学的相关性,并做简单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放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05例。通过CT图像收集危及器官形态学参数。调强放疗计划在Raystation4。7进行。PTV-G和PTV-C的处方剂量分别为60 Gy/30 F和54 Gy/30 F。采用多对多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法分析食管癌危及器官形态学参数与剂量学参数的相关性,并做简单预测。结果:肺与心脏的剂量体积参数与PTV-G体积、PTV-G长度、PTV-G横截面积、左右肺体积、肺长度、双肺体积有相关性(P<0。05)。对于上段食管癌:肺与心脏剂量体积参数与PTV-G体积、PTV-G长度、右肺体积具有相关性(P<0。05);对于中段食管癌:肺、心脏与脊髓剂量体积参数与PTV-G体积、PTV-G长度、PTV-G横截面积、左右肺体积、肺长度具有相关性(P<0。05);对于下段食管癌:肺、心脏与脊髓剂量体积参数与PTV-G体积、PTV-G长度、右肺体积、肺长度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不同位置的肿瘤患者,应结合总体分析和分段分析两种影响因素进行参考,权衡肿瘤放疗疗效和放疗副反应,为肿瘤患者争取最大的获益。

    食管癌调强放疗多对多双重筛选逐步回归法

    基于影像学和血清学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SA 4~10 ng/mL患者穿刺阳性的预测价值

    梁建嫦吴锦锋张泳欣沈俊鑫...
    1494-1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相关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PSA 4~10 ng/mL患者穿刺阳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191例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和/或云浮市中医院行血清学PSA及相关指标检测并接受经直肠超声穿刺前列腺首次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血清学和影像学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癌相关独立风险因素,构建PSA 4~10 ng/mL患者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游离PSA、前列腺体积、移行带体积、PSA密度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1)为前列腺癌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这些显著变量构建的融合模型表现最佳,AUC为0。750(95%CI:0。678~0。821),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77。2%,准确性为74。9%。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的前列腺癌概率与病理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进一步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构建的列线图及预测模型在术前能较好地预测PSA 4~10 ng/mL患者前列腺癌的风险,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的预估工具,有助于根据前列腺癌发生的风险调整治疗计划,从而优化患者的生存结果。

    前列腺癌列线图模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预测模型影像学血清学

    基于全尺度通道特征聚合编解码网络的肺结节分割算法

    谢绍鹏王明泉耿宇杰黄心玥...
    1501-1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性质下肺结节难以精准检测的难题,提出全尺度通道特征聚合编解码网络(FCFA-Net)去辅助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诊断。本网络由SMC、全尺度特征聚合器、自相关特征增强器、通道特征层级提取解码器以及双项限制损失函数构成,用于充分提取CT图像中的浅层与深层特征,以达到分割大小各异、形状各异的肺结节病灶。本文方法FCFA-Net网络相较于UNet、UNet++和TransUnet方法精准率分别提升9。66%、7。84%、3。75%,召回率提升5。50%、2。96%、1。37%,均交并比提升11。35%、7。16%、4。18%,F1分数提升8。07%、5。87%、3。10%,且消融实验表明各个结构均发挥作用,在参数接受范围内达到最佳效果。

    肺结节分割全尺度跳跃连接双项限制损失函数空洞卷积

    能谱CT和影像组学无创评估大鼠肝纤维化

    国亚新满高才龚秀茹石齐...
    1509-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大鼠模型,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联合影像组学对早期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动物实验,构建肝纤维化大鼠干预模型,采集来自56只大鼠的112个能谱CT平扫样本,在能谱CT图像中测量定量参数(40、60和100 keV CT值、能谱曲线斜率),评估各参数在肝纤维化分期中的价值;使用3D Slicer软件在60 keV单能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得到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非显著肝纤维化与显著肝纤维化两个类别,使用筛选的能谱CT参数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3个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能谱CT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情况。结果:除100 keV CT值外,能谱CT参数和Rad-score在非显著肝纤维化与显著肝纤维化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50、0。895和0。939,在测试集中分别为0。818、0。803和0。883;校准曲线显示3个模型拟合情况良好,无明显偏离。结论:基于能谱CT和影像组学构建的模型表现良好,具有进一步优化的价值。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能谱CT影像组学

    融合上下文注意力的两段式生成对抗网络的肺结节图像生成与分类

    尹智贤夏克文张昭贺紫平...
    1517-1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融合上下文注意力的两段式生成对抗网络用于肺结节生成和分类。上下文注意力采用一种通道增强的多头上下文注意力机制,将通道注意力和多头上下文注意力结合,更好地处理特征图中的复杂语义关系,有效增强了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两段式生成对抗网络框架用于实现肺结节在指定肺部区域的注入,该框架将生成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生成肺结节感兴趣区域图像,然后通过泊松融合模块与指定的肺实质进行融合,生成初始样本;第二阶段使用改进的CycleGAN模型对初始样本进行微调。同时,在判别器中引入跨层激励模块和辅助分类器实现对特征通道的再校正以及对肺结节的分类。在LIDC-IDRI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肺结节生成上的FID、IS和KID评分分别为115。153、2。619±0。095和0。062;在肺结节恶性度分类上准确率为70。23%,灵敏度、F1值和AUC分别为68。66%、68。92%和87。59%,表现出优于ADGAN等基于GAN的分类模型,以及VGG16等基准网络的性能。

    肺结节生成上下文注意力生成对抗网络肺结节分类CycleGAN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评估价值

    黄正旺张水诚庞杰荣
    1532-1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1月广东同江医院收治的发病溶栓前及溶栓后24h内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SWI与ASL序列扫描。分析患者毛刷征和不对称性皮质静脉征情况,比较SWI与ASL诊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价值。将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患者纳入出血性转化组,69例未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患者纳入非出血性转化组,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前通过SWI扫描显示,毛刷征阳性率、不对称性皮质静脉征阳性率为71。25%(57/80)、68。75%(55/80)。溶栓后毛刷征阳性率、不对称性皮质静脉征阳性率为16。25%(13/80)、15。00%(12/80),溶栓前后SWI检查出的毛刷征和不对称性皮质静脉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脑出血转化的敏感度为90。91%(10/11),特异度为95。65%(66/69),准确率为95。00%(76/80);ASL诊断敏感度为72。73%(8/11),特异度为88。41%(61/69),准确率为86。25%(69/80);SW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略高于ASL。脑出血转化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NIHSS评分、CMB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颤动、NISHH评分、CMBs分级是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WI检测毛刷征和不对称性皮质静脉征的敏感性较高,对于评估急性溶栓后脑出血转化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检查序列。

    磁敏感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缺血性脑卒中溶栓脑出血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