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雷贞武

双月刊

1674-4020

bjbqbs@sina.com

028-86137409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 GynecotokologyCSTPCD
查看更多>>医学文献检索刊物。旨在为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服务,用于国际医学情报交流。报道我国有关计划生育和妇产科学动态和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宫颈HSIL患者冷刀锥切术后持续高危型HPV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陈盼宋丹黄颖常鑫...
    42-45,51,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冷刀锥切(cold knife conization,CKC)术后病理切缘阴性患者发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预测模型,为临床防治 CKC术后发生 HR-HPV持续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的211 例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KC术,且术后病理报告内外切缘均为阴性,观察其术后15 个月内HPV感染情况,根据患者CKC术后间隔6~12 个月中是否出现与术前相同HR-HPV亚型的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记录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HR-HPV持续感染的相关信息,分析影响CKC术后切缘阴性患者HR-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HR-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人工流产次数、术前HPV病毒高负荷量(≥500 RLU/CO)、术前HPV多重感染(≥2 个亚型)及术前HPV16/18 感染是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54、2.729、6.079、3.921(P<0.05),而术后同房全程使用避孕套是HR-HPV持续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 =0.223,P<0.05).由术前HPV感染的种数、术前病毒负荷量、人工流产次数、术前是否有HPV16/18 感染,同房全程避孕套使用情况构建模型的模型得出联合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AUC)较单独诊断时大,AUC =0.825(P<0.05),特异度为 0.756,灵敏为0.810.结论 由术前HPV感染的种数、术前病毒负荷量、人工流产次数、术前是否有HPV16/18 感染,同房全程避孕套使用情况构建的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模型可以对宫颈HSIL术后切缘阴性患者发生持续HR-HPV感染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冷刀锥切术人乳头瘤状病毒持续感染

    宫颈癌组织SGK3、SIK1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周立飞高跃丽耿欣张静亚...
    46-51,后插2-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 3(SGK3)、盐诱导激酶 1(SIK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2017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50 例宫颈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GK3、SIK1 的表达,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50 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 SGK3、SIK1 的表达差异.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GK3、SIK1 表达相关性,进一步通过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GK3、SIK1 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Kaplan-Meier法分析宫颈癌组织SGK3、SIK1 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SGK3 阳性表达率升高、SIK1 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宫颈癌患者血清SGK3 表达水平升高,SIK1 表达水平降低,二者之间呈现负相关(r =-0.347,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血清SGK3、SIK1 表达为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SGK3 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02,灵敏度为 60.00%,特异度为 89.09%;血清SIK1 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AUC为0.737,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 67.27%;二者联合的AUC为 0.866,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71.82%.宫颈癌组织SGK3 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85.71%)高于SGK3 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65.96%),SIK1 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81.36%)高于SIK1 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63.74%)(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SGK3 表达水平均上调、SIK1 表达水平均下调,宫颈癌组织SGK3阴性表达、SIK1 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较高,血清SGK3、SIK1 水平对评估宫颈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宫颈癌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3盐诱导激酶1预后

    基于盆底检测结果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影响

    卢敏袁苗赵芳芳闫莉...
    52-5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盆底检测结果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 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盆底诊治中心诊治的产后42d盆底肌力为0-Ⅰ级、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elvic organ prolapsed quantitation,POP-Q)分期为0-Ⅱ期的46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23 例)和对照组(23 例).对照组按照盆底治疗仪设定的固定治疗方案进行 15次的盆底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盆底检测结果以及每次治疗前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行15 次的盆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POP-Q分期.结果 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P-Q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OP-Q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改善及恢复产后盆底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盆底检测结果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对提高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产后POP-Q分期

    孕产期连续性八段锦训练对产后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研究

    关翠萍翟巾帼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产期连续性八段锦训练对产后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门诊就诊建档管理的初产妇8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3 例)及对照组(43 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盆底肌康复及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孕期连续性八段锦训练,在产后42d时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情况以及盆底肌力的测量情况.结果 孕产妇产后 42 d,干预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中文版(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Form Chinese,ICI-Q-SF)评分、漏尿次数、漏尿量、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尿失禁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42d盆底肌力测定I类纤维肌力及Ⅱ类纤维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孕产妇对使用八段锦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对常规运动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产期连续性八段锦训练对于改善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产后产妇盆底肌力改善.

    孕产期八段锦尿失禁盆底肌力

    腹针疗法联合艾灸神阙穴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症因子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胡伟赵立娜王慧玉刘翠...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针疗法联合艾灸神阙穴对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患者炎症因子以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于滦南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80 例CPI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腹针疗法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针疗法联合艾灸神阙穴可有效降低CPID患者炎症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腹针疗法艾灸神阙穴慢性盆腔炎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

    慢性子宫内膜炎宫腔菌群与不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谢毅陈晴胡启彩魏蔚霞...
    65-68,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患者的宫腔细菌分布特点,探讨其与不同妊娠结局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 12 月因IVF-ET失败、不孕症及复发性流产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外科行宫腔镜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CE的患者29 例,通过16S rRNA测序法分析CE患者的宫腔菌群分布情况,术后规范治疗并随访 1 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妊娠组(gestation,G)和未妊娠组(non gestation,NG),回顾性分析两组未治疗前的宫腔菌群分布差异及其与 CE 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CE 患者宫腔内存在一个由乳杆菌、假单胞菌、甲基杆菌-原单胞菌、棒状杆菌及其它细菌组成的复杂微生物群,乳杆菌是其宫内主要定植菌.G组宫腔内细菌的定植模式与NG组不同,G组不动杆菌中位定植丰度低于NG组(16.50 vs1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纳入研究的29 例CE患者,经规范抗炎治疗后,其中20 例有妊娠结局(18 例足月分娩,2 例胚胎停育),9 例尚未妊娠,临床妊娠率为68.97%(20/29),活产率为62.07%(18/29).结论 CE患者宫腔存在多样性细菌定植,乳杆菌是其宫内主要定植菌,宫腔不动杆菌高丰度定植可能与CE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慢性子宫内膜炎16SrRNA宫腔微生态宫腔菌群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供精人工授精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张清健宋革姜荣华刘晓玲...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donor sperm,AID)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在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中心治疗的191 例PCOS患者(240 个AID治疗周期).根据患者采用的促排卵药物将其分为3 组,其中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组92 例、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组 53例以及来曲唑(letrozole,LE)组46 例,比较3 组优势卵泡数、优势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形态、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结果 ① Gn组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10.85±1.68)mm、(1.70±1.21)]优于 CC组[(9.84±1.62)mm、(1.31±0.53)]和LE组[(9.92±1.47)mm、(1.16±0.37)](P<0.05);②3 组间的优势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形态、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 2 例多胎源于 Gn 组;③ LE 组的单个优势卵泡率[84.21%(48/57)]高于 CC 组[69.05%(87/126)]和Gn组[59.65%(3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ID中,PCOS 患者采用CC、Gn和LE治疗,妊娠结局同样有效;为了降低多胎率,可推荐LE促排卵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供精人工授精广义估计线性方程

    拮抗剂方案中低LH水平患者不使用拮抗剂对助孕结果影响的研究

    刘明慧李媛韩烁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拮抗剂方案中低LH水平患者不添加GnRH拮抗剂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6 月至2021 年8 月于北京朝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治疗的298 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促排卵过程中LH最高值水平(LHmax)<4 IU/L,根据促排卵过程中是否添加GnRH拮抗剂,将患者分为无拮抗剂组(107 例)和拮抗剂组(191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促排卵过程中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新鲜移植周期与全胚胎冷冻患者首个解冻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间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拮抗剂组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拮抗剂组(65.4%vs 53.4%,P<0.05).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没有报告因过早排卵而取消周期的病例.结论 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过程中,持续低LH水平(LHmax<4 IU/L)的患者不添加拮抗剂不会降低临床妊娠率.基于LH水平决定是否添加拮抗剂的新型治疗方案可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拮抗剂给药的新见解.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GnRH拮抗剂黄体生成素妊娠结局

    Perlecan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VEGF-165的关系分析

    张忠霞王茹邓乾葆许琳...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串珠素(Perlecan)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 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2 年5 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26 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 66 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轻度组,60 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重度组,并选取同期年龄、孕周相匹配的126 例产检正常者为正常组.3 组均检测血清Perlecan、VEGF-165 水平,分析子痫前期患者Perlecan与VEGF-165 相关性.比较3 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析Perlecan、VEGF-165 与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关系.结果 3 组血清Perlecan、VEGF-165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组低于正常组,重度组低于轻度组及正常组(P<0.05);子痫前期患者Perlecan与VEGF-165 呈正相关(P<0.05);重度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及正常组(P<0.0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子痫前期患者孕前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家族史比例、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肌酐高于良好妊娠结局的子痫前期患者,白蛋白、血清Perlecan及VEGF-165 水平低于良好妊娠结局的子痫前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Perlecan、VEGF-165 仍与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独立相关(P<0.05).结论 Perlecan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呈低表达,且其低表达可能通过调控VEGF-165 抑制血管生长,从而影响患者妊娠结局.

    Perlecan子痫前期VEGF-165妊娠结局

    对足月不同孕周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孕妇阴道分娩结局的研究

    毛胜艳林春霞周隽郑钊平...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足月不同孕周的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孕妇阴道分娩结局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4 例选择经阴道试产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以分娩时孕周分为4 组:A组37~37+6周(96 例),B组38~38+6 周(56 例),C组39~39+6周(64 例),D组40 周以上(48 例).分析4 组孕妇产前血清白蛋白含量、尿酸值、24 h尿蛋白含量及阴道试产成功率与阴道分娩的母儿结局.结果 4 组孕妇血清白蛋白含量、尿酸值、24 h尿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组降压药使用比例、助产率、新生儿转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过程中,A、B组需引产比例最高,D组产程最长(P<0.05);4 组产后出血、阴道分娩成功率及病情加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方面,A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其他三组(P<0.05),4 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pH值明显低于A组及B组(P<0.05).结论 孕38~39+6周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孕妇经阴道分娩终止妊娠,母儿结局均良好,大于40 周后经阴道分娩的母儿风险明显增加.

    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孕周阴道分娩分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