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李坤成 姜玉新

月刊

1003-3289

cjmit@mail.ioa.ac.cn

010-8254790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审核批准的理、工、医相结合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现为月刊(内文160页,约35万字)。杂志主要刊出放射学(包括CT、MRI、普通X线)、超声医学、介入治疗学、影像技术学、超声工程学、电子内镜学、核医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主要特点是:①综合影像;②信息量大;③理、工、医相结合;④传播及时。该刊是基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是广大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医学工程技术与临床相结合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RI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弥漫性胶质瘤分子病理研究进展

    刘亚欧段云云
    801-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子病理指标对于诊断和治疗弥漫性胶质瘤(DG)具有关键作用.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技术为预测DG分子病理和评估预后提供了客观、无创的工具.本文围绕MRI结合AI技术预测DG重要分子病理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胶质瘤磁共振成像深度学习影像组学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I预测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及1p/19q分子分型

    李俊杰梁倩景辉
    805-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预测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及其1p/19q分子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32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IDH检测结果分为IDH突变组(n=18)及野生组(n=14),并根据染色体1p/19q检测结果将突变组分为1p/19q共缺失亚组(n=5)与非共缺失亚组(n=13).比较组间、亚组间一般资料和IVIM参数,包括表观弥散系数(ADC)、慢弥散系数(D)、快弥散系数(D*)、灌注分数(f)、相对ADC(rADC)、相对D(rD)、相对D*(rD*)及相对f(rf)值,分析其预测脑胶质瘤分子分型的效能.结果 突变组患者年龄小于野生组(t=-4.274,P=0.001).突变组ADC、rADC及D值高于野生组,D*及rf值低于野生组(P均<0.05).以ADC、rADC、D、D*及rf值预测脑胶质瘤IDH分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0.76、0.74、0.78及0.72.共缺失亚组D*值大于非共缺失亚组(P<0.05);以D*值预测IDH突变型脑胶质瘤1p/19q分型的AUC为0.88.结论 脑胶质瘤ADC、rADC、D、D*及rf值均有助于预测IDH突变,D*值还有助于预测染色体1p/19q共缺失.

    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染色体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1例孕晚期羊膜破裂超声表现

    何英陈涛涛孙玲玉孙芳...
    809页

    羊膜破裂超声检查

    基于MRI的深度学习联合影像组学评估中线胶质瘤H3 K27状态

    涂佳琪罗中翔刘建鹏陈昊晴...
    810-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MRI的深度学习联合影像组学评估中线胶质瘤H3 K27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 K27变异(H3-DMG)患者及不伴H3 K27变异的中线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各127例,按8:2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204)及测试集(n=50).基于MRI提取肿瘤U-Net神经网络视觉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观察其评估肿瘤H3 K27状态的价值.结果 基于训练集得出0.500为模型分类任务的安全评分划分值;以所获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评估测试集H3-DMG和GBM H3 K27状态的中位安全评分分别为0(0,0)和0.999(0.616,1.000),前者低于后者(Z=-5.114,P<0.001).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训练集H3 K27状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14%、81.37%、87.25%及0.953[95%CI(0.923,0.976)],而在测试集分别为88.00%、80.00%、84.00%及0.922[95%CI(0.829,0.986)].结论 基于MRI深度学习影像组学可准确评估中线胶质瘤H3 K27状态.

    胶质瘤深度学习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

    脊髓H3K27M突变型与野生型星形细胞分化弥漫性中线胶质瘤MRI特征

    王海阔张杰张耀武郑广浩...
    815-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脊髓H3K27M突变型与野生型星形细胞分化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经病理确诊脊髓星形细胞分化DMG患者,根据H3K27M状态分为突变组(n=44)和野生组(n=47);观察组间临床和MRI表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3K27M突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突变组瘤周水肿和脊髓空洞发生率均小于野生组(P均<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所有临床及MRI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均非H3K27M突变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脊髓H3K27M突变型星形细胞分化DMG瘤周水肿和脊髓空洞发生率均低于野生型,但尚不足以作为预测DMG发生H3K27M突变的影响因素.

    脊髓胶质瘤突变磁共振成像

    合成MRI及弥散张量成像评估成人胶质瘤级别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状态

    徐蕊罕迦尔别克·库锟赵伟帕哈提·吐逊江...
    820-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合成MRI(SynMR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成人胶质瘤级别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成人胶质瘤患者,根据WHO分类将其分为成人低级别胶质瘤(aLGG)组(n=44)及成人高级别胶质瘤(aHGG)组(n=71);aLGG组含30例IDH-1突变型、2例野生型及12例无法确定,aHGG组依次为26例、24例及21例.比较组间SynMRI及DTI参数,包括T1值、T2值、质子密度(PD)、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各向异性分数(FA),分析其鉴别aLGG与aHGG、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效能.结果 组间及aHGG组内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的T1值、T2值、ADC及F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述参数鉴别aLGG与aHGG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0.686、0.930及0.710,鉴别aHGG组内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的AUC分别为0.775、0.729、0.817及0.705,均以ADC的AUC最高(P均<0.05).结论 T1值、T2值、ADC及FA等SynMRI和DTI参数均有助于鉴别aLGG与aHGG、IDH-1突变型与野生型,尤以ADC效能最高.

    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超声心动图评估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模型右心室收缩压

    周灵灵王飞英易健曹闲雅...
    825-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超声心动图监测单纯低氧及低氧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SU5416诱导低氧性肺动脉高压(PH)小鼠模型心脏相关参数,据此建立预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方程.方法 将24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单纯低氧组(A组)、低氧联合SU5416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8只.对A、B组分别以单纯低氧法及低氧联合SU5416构建低氧性PH模型.于造模前及后(开始干预后2、3、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相关参数;于末次超声检查后以心导管法测量RVSP.观察各组超声参数变化,以及造模后4周超声参数与RVSP的相关性,建立直线方程预测RVSP.结果 开始干预后,随时间延长,A、B组肺动脉内径(PAD)、PAD/主动脉内径(AOD)及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均增大,心率、肺动脉射血加速时间(PAAT)、PAAT/肺动脉射血时间(PAET)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均下降(P均<0.05).开始干预后3、4周,B组PAET、PA AT/PAET、T APSE均低于A组(P<0.05).开始干预后 4 周,A、B 组 RVSP 均与 PAD/AOD、RVAWT、PAAT、PAAT/PAET 及 TAPSE 呈高度相关(P均<0.05).以PAAT/PAET、TAPSE预测单纯低氧PH小鼠模型RVSP的直线回归方程为RVSP=161.7 ×(PAAT/PAET)+63.85、RVSP=-36.53 ×TAPSE+71.55,预测低氧联合SU5416 PH小 鼠模型RVSP的直线回归方程为RVSP=-266.4×(PAAT/PAET)+91.59、RVSP=-69.14×TAPSE+116.5.结论 开始干预后4周,以单纯低氧及低氧联合SU5416构建的PH小鼠表型更为明显;根据超声心动图所获PAAT/PAET及TAPSE构建的预测PH模型小鼠RVSP方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高血压,肺性超声心动描记术小鼠

    11C-蛋氨酸PET/CT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胶质母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状态

    潘越党浩丹孟晓琳张聪...
    83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11C-蛋氨酸(MET)PET/CT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胶质母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状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接受11C-MET PET/CT检查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资料,包括68例IDH1突变及89例野生型;按8:2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25)与验证集(n=32).基于PET/CT图像勾画病灶ROI并提取、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建立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及决策树(DT)影像组学模型;同时基于患者年龄及影像组学特征绘制列线图;对比观察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评估IDH1状态的效能.结果 DT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训练集胶质母细胞瘤IDH1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大于LR(0.697)及SVM(0.698)模型(P均<0.05).验证集中,DT模型评估胶质母细胞瘤IDH1状态的AUC为0.805,大于LR模型(0.740)及临床-影像组学列线图(0.704)(P均<0.05).结论 基于DT的11C-MET PET/CT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评估胶质母细胞瘤IDH1状态.

    胶质母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影像组学

    自动分割技术联合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及密度成像观察海马硬化型内侧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亚区体积与微结构改变

    杨文蕊王旭聪李健闫梦楠...
    838-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动分割技术联合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ODDI)显示海马硬化型内侧颞叶癫痫(mTLE-HS)患者海马亚区体积与微结构改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左侧mTLE-HS患者(mTLE-HS组)及35名健康成人(对照组)的头颅MRI,以FreeSurfer软件自动分割海马亚区,测量阿蒙角(CA)1、CA2~3、CA4、颗粒细胞-齿状回(GC-DG)及下托体积,经后处理获取各亚区NODDI参数;比较组内及组间海马各亚区体积及NODDI参数,分析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与发病年龄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mTLE-HS组左侧海马各亚区体积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mTLE-HS组左侧CA1及CA4亚区神经突密度指数(NDI)低于、而CA1亚区各向同性体积分数(fiso)均高于右侧(P均<0.05).mTLE-HS组左侧CA1、CA2~3及CA4亚区ODI,CA1、CA4及GC-DG亚区ND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左侧CA1、GC-DG及下托亚区fiso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mTLE-HS左侧海马各亚区体积均与发病年龄呈中度正相关(r=0.540~0.667,P均<0.001)而与病程呈低度负相关(r=-0.492~-0.386,P均<0.05);左侧海马CA4及GC-DG亚区NDI均与病程呈低度负相关(r=-0.418、0.388,P均<0.05).结论 自动分割技术联合NODDI可显示mTLE-HS患者海马体积及微结构改变;NDI可能是评估mTLE-HS的较敏感的神经元进行性损伤生物学标志物.

    癫痫,颞叶磁共振成像海马微结构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检查

    饶显锋杨舒文陈静康正文...
    84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36名受试者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时间6 min 14 s)及超快速(2 min)扫描方案采集颈椎MR矢状位T1WI、脂肪抑制矢状位图像及轴位T2WI;以DLR方法重建超快速MRI.比较不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以及观察者间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椎间盘突出的一致性.结果 与常规图像相比,超快速-DLR图像伪影显著减少(P<0.05).观察者间主观评估图像质量结果的一致性均为良好(Kappa均≥0.60).相比常规图像,超快速-DLR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中,脊髓、脑脊液(CSF)和椎体信噪比及脊髓/CSF对比度均显著提高(P均<0.001).2名医师基于超快速-DLR和常规图像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Kappa值分别为0.94、1.00,诊断椎间盘突出时分别为0.96、0.98.结论 相比常规扫描方案,超快速-DLR用于颈椎MR检查可缩短扫描时间,而所获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与之相似.

    颈椎磁共振成像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