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李坤成 姜玉新

月刊

1003-3289

cjmit@mail.ioa.ac.cn

010-8254790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审核批准的理、工、医相结合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现为月刊(内文160页,约35万字)。杂志主要刊出放射学(包括CT、MRI、普通X线)、超声医学、介入治疗学、影像技术学、超声工程学、电子内镜学、核医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主要特点是:①综合影像;②信息量大;③理、工、医相结合;④传播及时。该刊是基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是广大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医学工程技术与临床相结合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在超声心动图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马春燕
    1121-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超声心动图是临床诊断心脏疾病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结合AI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目前AI在超声心动图中的应用虽尚处于相对初级阶段,但已有多种自动定量或分析技术初步用于临床.本文就AI在超声心动图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述评.

    超声心动描记术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模型用于自动分类超声心动图切面

    陈雯雯朱业张易薇吴纯...
    1124-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深度学习(DL)模型用于自动分类超声心动图切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按7∶2∶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及测试集;基于2D心尖二腔、心尖三腔、心尖四腔、剑突下、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心尖水平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左心室短轴、3D及CDFI切面超声心动图分别构建ResNet18、ResNet34、Swin Transformer及Swin Transformer V2模型;以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及混淆矩阵评估各模型自动分类超声心动图切面的效能;以Qt Designer软件设计交互式界面并部署于桌面端.结果 各模型自动分类测试集超声心动图切面效能均良好,分类左心室短轴切面效能有待提升,分类3D及CDFI切面效能优越.其中Swin Transformer V2为最优模型,其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及F1分数均较高(分别为92.56%、89.01%、89.97%及89.31%),在混淆矩阵中对角线值最大,且t-SNE图显示各切面分类效果最好.结论 基于DL模型自动分类超声心动图切面效能良好,尤以Swin Transformer V2模型效能最佳;交互式分类界面可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解释性.

    心脏移植超声心动描记术深度学习

    极坐标残差网络模型辅助诊断心肌声学造影所示大鼠心肌梗死节段

    沈文茜郭延辉于波陈双...
    1130-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极坐标残差网络(PResNet)模型辅助评估心肌声学造影(MCE)所示大鼠心肌梗死(MI)节段的价值.方法 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MI组(n=15)及假手术组(n=10).对MI组以无损伤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M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不予特殊处置;1周后采集存活大鼠左心室短轴切面基底水平和乳头肌水平MCE图像;由低年资与高年资超声科医师各2名独立阅片,观察有、无PResNet模型辅助下不同年资医师评估MI节段的效能、平均解读用时及结果一致性.结果 高年资医师有、无PResNet模型辅助下评估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辅助下,低年资医师评估MI节段效能与高年资医师相当,相比无辅助显著提高(P均<0.01).模型辅助下各医师平均解读用时均较无辅助显著缩短(P均<0.001).无辅助时低年资医师间、低年资与高年资医师间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92、0.542),模型辅助下一致性均为较好(Kappa=0.763、0.749).结论 PResNet模型可提高低年资超声医师评估大鼠MCE中MI节段的效能,缩短解读用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判断一致性.

    心肌梗死深度学习超声检查动物实验

    深度学习超声智能模型评价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王永槐董天心马春燕
    1135-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深度学习超声智能模型自动识别左心室(LV)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的价值.方法 对205例冠心病患者前瞻性采集心尖两腔心(A2C)、三腔心(A3C)和四腔心切面(A4C)二维超声心动图,以5折交叉验证法构建评价LV局部收缩功能模型,自动评估是否存在RWMA;根据人工判读结果评价模型效能.结果205例中,83例共650个节段存在RWMA.LV心肌分割模型效能良好,其分割A2C、A3C及A4C切面LV心肌结果的平均戴斯相似系数分别为0.85、0.82及0.88.利用LV心肌分段模型可对A2C、A3C和A4C切面LV心肌进行准确分段.RWMA识别模型的平均曲线下面积(AUC)为0.843±0.071,敏感度为(64.19±14.85)%,特异度为(89.44±7.31)%,准确率为(85.22±4.37)%.结论 深度学习超声智能模型可自动评估LV局部收缩功能,进而快速、准确地辅助识别RWMA.

    心室功能,左收缩功能超声心动描记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模型半自动训练系统用于经胸超声心动图质量控制

    钱隼南翁和祥成汉林史中青...
    1140-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深度学习(DL)模型半自动训练系统用于自动优化临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图像质量控制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02例接受TTE检查患者的1 250段TTE视频,包括490段心尖四腔(A4C)、310段胸骨旁左心室长轴(PLAX)及450段胸骨旁短轴大血管水平(PSAXGV)切面;按5:2:3比例将其分为开发集(含245段A4C、155段PLAX及225段PSAXGV)、半自动训练集(含98段A4C、62段PLAX及90段PSAXGV)及测试集(含147段A4C、93段PLAX及135段PSAXGV).基于开发集和半自动训练集构建DL模型半自动训练系统,于测试集验证其识别TTE切面及评估TTE质量的效能.结果 优化后DL模型识别测试集各切面TTE的整体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及F1分数分别由 97.33%、97.26%、97.26%及 97.26%提至 99.73%、99.65%、99.77%及 99.71%,其判定测试集 A4C、PLAX、PSAXGV TTE为标准切面的整体准确率分别由89.12%、83.87%及90.37%提高至93.20%、90.32%及93.33%.结论 所获DL模型半自动训练系统可提升临床TTE质量控制性能并加快迭代速度.

    超声心动描记术质量控制人工智能

    子痫前期胎儿右心改良心肌做功指数及静脉导管频谱参数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高静栗河舟王铭吴娟...
    1146-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子痫前期胎儿右心改良心肌做功指数(Mod-MPI)及静脉导管(DV)频谱参数改变及其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81例子痫前期孕妇,将其分为重度子痫前期(SPE)组(n=39)及轻度子痫前期(MPE)组(n=42);另以85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获取胎儿右心功能参数,包括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总耗时(TST)及 Mod-MPI数据、三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流速比值(TV-E/A)、DV频谱各波形(S、V、D、A波)血流速度,并计算搏动指数(PI)及DV各波形血流速度比率(S/V,S/D,S/A,V/D,V/A,D/A);以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或伴低体质量为不良妊娠结局,分析子痫前期胎儿右心Mod-MPI、TV-E/A与DV参数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右心Mod-MPI及DVPI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效能.结果 相比对照组及MPE组,SPE组胎儿右心IRT、ICT及Mod-MPI增高而ET减低(P均<0.05);3组间右心TST及TV-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MPE组及SPE组胎儿DV A波速度及V/D渐次降低而PI渐次升高(P均<0.05).子痫前期胎儿右心Mod-MPI 与 DVPI 呈中度正相关(r=0.637,P=0.016),TV-E/A 与 DV V/D 呈弱负相关(r=-0.355,P=0.043).59 例妊娠结局不良;以子痫前期胎儿右心Mod-MPI及DV PI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897及0.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0,P=0.400).结论 子痫前期胎儿右心Mod-MPI及DV频谱参数值改变均对妊娠结局不良有较高预测价值.

    先兆子痫胎儿心脏心室功能超声检查,产前前瞻性研究

    基于T2WI灰度级直方图分析鉴别脑膜瘤质地

    周凤瑜韩涛刘显旺董文洁...
    1151-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T2WI灰度级直方图分析鉴别脑膜瘤质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脑膜瘤患者,根据肿瘤质地分为质硬组(n=71)与质软组(n=38).于轴位T2WI显示肿瘤最大层面勾画ROI,提取灰度级并进行直方图分析;比较组间各直方图参数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参数鉴别质软与质硬脑膜瘤的效能.结果 质软组脑膜瘤T2WI灰度级P1、P10、P50、P90、P99及平均值均高于质硬组(P均<0.05),而组间变异度、偏度及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WI灰度级P1、P10、P50、P90、P99及平均值鉴别质软与质硬脑膜瘤的效能均较高(AUC为0.774~0.833)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T2WI灰度级直方图分析所获P,、P10、P50、P90、P99及平均值鉴别质软与质硬脑膜瘤效能均较好.

    脑膜瘤质地磁共振成像

    颅脑超声用于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围手术期

    王衍刚吕振普郑献召秦政...
    1156-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超声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sTBI)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接受开颅手术的sTBI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接受床旁颅脑超声与否将其纳入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40);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分析观察组超声表现.结果 观察组术后1及6个月预后良好者占比高于、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一般资料及其余手术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1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颅脑超声准确显示对侧继发硬膜外血肿.术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观察组15例(15/15,100%)均出现不同程度颅内压增高、5例(5/15,33.33%)出现脑血管痉挛,通过复查CT将其中4例(4/5,80.00%)诊断为脑梗死.结论 颅脑超声可观察sTBI围手术期病情变化、指导及时调整诊疗策略,有助于降低术后脑梗死风险及改善预后.

    颅脑损伤围手术期超声检查

    帕金森病患者经颅黑质超声特征与MRI黑质铁沉积表现的相关性

    邹全陈飞孟文玉郑红...
    1160-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经颅黑质超声(SN-TCS)特征与MRI黑质铁沉积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PD患者SN-TCS及颅脑MRI,根据黑质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测值将患者归入铁沉积阳性组(n=46,阳性组)及铁沉积阴性组(n=74,阴性组);比较2组SN-TCS及MRI参数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阳性组黑质超声高回声阳性占比、强回声面积、QSM值,以及黑质强回声面积与中脑面积比值(S/M)均高于阴性组(P均<0.001);组间中脑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TCS所见黑质强回声面积及S/M均与MRI黑质QSM值呈低-中度正相关(r=0.497、0.529,P均<0.001).结论 PD患者SN-TCS特征与MRI黑质铁沉积存在相关性;其中,黑质强回声面积及S/M对评估黑质铁沉积具有一定价值.

    帕金森病黑质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

    各向同性容积MRI显示鼻咽癌脑神经周围扩散

    郑德春许淑桂赖国静胡春淼...
    1164-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各向同性容积MRI显示鼻咽癌脑神经(CN)周围扩散(PNS)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8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采集鼻咽及颈部各向同性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3D LAVA_Flex)序列图像、脂肪抑制T2WI(T2WI-FS)、T1WI及增强T1WI-FS,分别于患者水平、CN组水平及单支神经水平比较各序列显示鼻咽癌CN PNS的价值.结果 对于鼻咽癌CN PNS,3D LAVA_Flex序列阳性率为49.43%(43/87),高于常规MRI的34.48%(30/87,P=0.001).在59例常规序列诊断为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中,3D LAVA_Flex序列显示CN PNS的阳性率为71.19%(42/59),常规MRI为50.85%(30/59),前者高于后者(P=0.001);在患者及后组CN水平,3D LAVA_Flex序列与T2WI-FS、T1WI、增强T1WI-FS显示CN PN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单支CN水平,3D LAVA_Flex序列显示下颌神经、颈静脉孔CN Ⅸ~Ⅺ、颈动脉鞘间隙CN Ⅸ~Ⅻ PNS的阳性率均高于T2WI-FS、T1WI及增强T1WI-FS(P均<0.05),显示海绵窦CN Ⅲ~Ⅴ PNS的阳性率高于T2WI-FS(P<0.05),显示舌下神经PNS阳性率高于T2WI-FS及T1WI(P均<0.05).结论 3D LAVA_Flex序列可较好地显示鼻咽癌CN PNS.

    鼻咽肿瘤脑神经磁共振成像肿瘤转移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