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白知朋

月刊

1672-8270

zgyxzbzz@yahoo.com.cn

010-63028803 63029869

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7号

中国医学装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时报道本领域各个方面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最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反映广大医学装备工作者的呼声、意见和建议,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关键基因表达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王超柯强陈耀东陈武...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成像特征与关键基因表达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网PubMed数据库检索乳腺癌关键基因相关文献,汇总乳腺癌相关基因.利用基因与蛋白相互作用检索搜查工具(STRING)和Cytoscape软件对相关基因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关键基因,利用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潜在关键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和患者的预后分析.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乳腺癌关键基因的表达,收集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其与关键基因的相关性.结果:从筛选的57个基因中共鉴定出排名前10的潜在的关键基因,分别为透明质酸介导的运动受体(HMMR)、苯并咪唑出芽抑制解除同源物(BUB1)有丝分裂检查点丝氨酸与苏氨酸激酶B(BUB1B)、纺锤体微管的装配因子(ASPM)、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UB1)、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C(KIF2C)、TPX2微管成核因子(TPX2)、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着丝粒蛋白F(CENPF)和拓扑异构酶2A(TOP2A).10个潜在的关键基因在乳腺癌样本中高表达且预后不良.最大径>2 cm乳腺癌患者关键基因TPX2水平高于病灶最大径≤2 cm的乳腺癌患者,有微小钙化乳腺癌患者关键基因MELK水平高于无微小钙化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83、-2.888,P<0.05).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弹性最大值(Emax)与关键基因BUB1、KIF2C、TPX2、CENPF、TOP2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1、0.399、0.447、0.446、0.337,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特征可用于预测关键基因的表达状态,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提供更多的依据.

    乳腺癌关键基因生物信息学超声检查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征稿启事

    6页

    数字化PET/CT步进式短采集时间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分析

    刘建强李肖品李家俊徼红阳...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短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病灶检出和半定量参数的影响,探讨步进式采集方式短采集时间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受检者数字化PET/CT图像资料,所有图像均采用PET/CT扫描仪以步进式采集模式及按照列表模式(list-mode)扫描协议进行全身PET/CT检查获得,按照每床位的不同采集时间进行重建并将其分为4组:90 s/床位、60 s/床位、45 s/床位和30 s/床位组.以90 s/床位组为对照,比较各组间小病灶(PET图像较小的放射性浓聚灶且CT图像病灶短径<0.5 cm)在PET图像上的检出率,测量原发肿瘤病灶的客观数据,比较标准化摄取值(SUV)的最大值(SUVmax)、峰值(SUVpeak)、平均值(SUVmean)、噪声标准差(SD)、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总糖酵解量(TLG);计算并比较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病灶本底比(TBR).4组图像数据组间采用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检验),组内半定量参数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图像质量按照Likert 5分法进行主观评价,图像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结果:4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均≥3分,4组图像质量比较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P<0.05);与90 s/床位组比较,其余3组小病灶检出率均为100%;组间半定量指标SUVmax、SUVpeak、SUVmean、噪声SD、TLG、MT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病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图像质量客观指标CNR、SNR及TB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741、34.199、12.021,P<0.001),60 s/床位组、45 s/床位组噪声与90 s/床位组无明显差异,30 s/床位组图像噪声有所增加;组内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在95%可信任区间.结论:数字化PET/CT步进式采集模式短采集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脱氧葡萄糖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多维度评估CT设备应用价值的研究

    徐志扬杨玉志陈健邱春冬...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从多维度对CT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及运行状况价值评估,量化医疗设备的性能、运行状况、效益分析等,以助力医院掌握CT设备运行状况.方法:从真实世界数据角度出发,收集2015-201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在用的5台CT设备(分别编号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近4年运行期间的经济效益、计量、性能数据,A型、B型和C型均为进口CT设备,其中A型、B型两台型号相同;D型和E型均为国产CT设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分配各数据的权重,形成有效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结果:层次权重分配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值为0.042<0.1,满足一致性检验.A型、B型、C型、D型和E型5台CT设备的综合价值评分分别为68.10分、30.35分、39.50分、60.99分和39.76分.使用不同环境的A型、B型两台相同型号进口CT存在明显差异.D型国产CT设备得分高于B、C两型号进口CT.结论:在适宜的使用环境下,国产CT设备可以替代进口设备.AHP可运用于CT设备的价值评估.

    层次分析法(AHP)真实世界数据全生命周期CT设备

    心血管介入手术医师体表辐射剂量分布特征研究

    张燕黄海波苏艺伟饶鹏...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并验证心血管介入手术医师体表辐射剂量分布特征,为研究辐射剂量特性及正确实施辐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22年5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在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机房为心血管介入手术医师配备3套铅防护服(分别设为铅防护服A、B、C),每套均包括铅围脖、铅背心和铅围裙各1件,铅当量均为0.5 mmPb.将手术医师穿戴的铅防护服外表面布点处放置热释光剂量计,对比3套铅防护服正面背面、垂直和水平面的辐射剂量值.结果:3套铅防护服正面剂量计测量平均值分别为(296.2±31.9)mSv、(196.3±20.2)mSv和(299.4±33.0)mSv,均明显高于铅防护服背面,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22、-5.115、-4.817,P<0.05).3套铅防护服垂直面腹部辐射剂量值最高,分别为(356.7±58.2)mSv、(217.7±31.8)mSv和(387.4±46.3)mSv.铅防护服A、B水平面左侧剂量计测量值分别为(341.6±58.5)mSv、(229.1±32.4)mSv,均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90、9.068,P<0.05);铅防护服C左侧高于中间和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46、9.766,P<0.05).结论:DSA介入手术医师体表前面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后面,身体垂直面腹部辐照剂量最高,水平面左到右有递减趋势.检测出的辐射剂量数据和分布特征可为辐射防护提供研究依据.

    介入手术医师体表辐射剂量剂量分布特征辐射防护

    均整器对海马规避全脑非均分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崔志强董婷婷孙同友郑艳杰...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非均分9野调强放疗均整过滤器(9F-IMRT-FF)和9野调强放疗非均整过滤器(9F-IMRT-FFF)两种模式下海马规避全脑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已完成全脑放疗的20例颅内转移患者的模拟定位CT图像,在计划系统中重新设计全新9F-IMRT-FF和9F-IMRT-FFF两种模式放疗计划.在两种模式优化参数保持一致的条件下进行放疗计划优化.比较两种模式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差异,以及加速器照射效率差异.结果:9F-IMRT-FFF模式计划靶体积(PTV)的2%靶区体积的受照剂量(D2%)为(33.36±0.79)Gy,低于9F-IMRT-FF的(36.44±0.36)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P<0.05).9F-IMRT-FFF模式计划左侧海马的100%靶区体积的受照剂量(D100%)、最大剂量(Dmax)和平均剂量(Dmean)均低于9F-IMRT-FF模式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79、-3.018、-2.145,P<0.05).9F-IMRT-FFF模式计划右侧海马D100%、Dmax低于9F-IMRT-FF模式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9、-3.260,P<0.05).9F-IMRT-FFF模式计划机器总跳数(MU)比9F-IMRT-FF模式计划增加25%,而治疗时间比9F-IMRT-FF模式缩短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4、-13.312,P<0.05).结论:9F-IMRT-FF和9F-IMRT-FFF两种模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9F-IMRT-FFF模式具备更佳的束流调制能力,对于降低海马放疗剂量、减少治疗时间和提高治疗效率更具有优势.

    调强放射治疗非均整过滤器海马规避全脑放疗剂量学参数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检测技术筛选甲状腺癌元素组学生物标志物的价值研究

    白晶刘海顺熊婵朱克文...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筛选甲状腺癌元素组学的生物标志物,并建立甲状腺癌元素组学风险评估模型,为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2-1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200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甲状腺癌组,另选同期在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ICP-MS测定其血清中碘(I)、钙(Ca)、铁(Fe)、镍(Ni)、铜(Cu)、锌(Zn)、硒(Se)、锑(Sb)等28种微量元素的总量.分析微量元素含量、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指标和超声检查甲状腺体积,建立甲状腺疾病的元素组学风险评估模型.结果:甲状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I、Ca、Fe、Ni、Cu、Zn、Se和Sb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601、1.972、2.607、2.611、2.603、2.605、2.601、2.605,P<0.05),女性甲状腺癌患者I、Cr及Mn含量升高,男性甲状腺癌与健康对照组间I、Mn、Fe、Ni、Cu、Zn、Se和Sb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601、2.608、2.603、2.602、1.973、2.603、2.601、2.602,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FT3、FT4、T3和T4与I的含量有显著相关性(r=0,6209、0.5116、0.557、0.5923,P<0.05).甲状腺癌组的Fe与Zn、Cr与Mn、Ca与Zn、Se与Fe以及Zn与Se浓度水平之间均有相关性(r=0.5523、0.5528、0.7158、0.5699、0.6371、0.5420,P<0.05).I和Mn的高浓度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甲状腺癌元素组学风险评估模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95%.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中除低浓度的Co、Ni、Cu、Zn、Se和Sb起作用外,女性患者血清中的Ca和男性患者血清中的Fe均起着重要作用,可为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基于甲状腺癌元素组学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甲状腺癌甲状腺激素微量元素随机森林模型

    基于拉曼光谱的无创血糖测量设备的研究

    丁远彤丁贤根白晓苏丁文...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设计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的无创血糖测量设备,以实现无创血糖的精准检测.方法:分析研究业内现有的基于拉曼光谱的血糖检测设备验证成果,针对性设计整机专用的拉曼光路和硬件电路.拉曼光路包括一次光路和二次光路,其中一次光路分析设计同轴模式和离轴模式;二次光路分析设计滤光镜、狭缝、光栅分光镜和光谱积分模块.硬件电路整合激光器控制模块、光谱仪积分模块和总控制模块,最终构成高灵敏度的拉曼光谱定量监测血糖含量的专用设备.选取深圳某三甲医院和社区康复中心就诊人员中的312名志愿者,采用生化仪与无创血糖测量设备进行对比测试.结果:研究设计的基于拉曼光谱的无创血糖测量设备实现了采用拉曼光谱在手指指腹进行无创检测血糖的功能,完成了整机产品化设计,并可大幅度降低无创血糖测量设备制造成本.在对312名志愿者的无创血糖测量设备与生化仪对比测试中,其检测误差<10%.结论:本研究研制的无创血糖测量设备,通过扩大检测数量和软件迭代,能够实现无创血糖的精准检测.

    拉曼光谱特征峰血液葡萄糖含量无创血糖检测设备硬件设计

    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李月杨在利刘兵白子博...
    42-4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对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患者,将其中54例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患者纳入发生组,84例未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比较两组患者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Vs)、舒张峰流速(Vd)、平均峰(Vm)、脉动指数(PI)及血流阻力指数(RI),以及颅内责任斑块特征和椎BA分级.结果:未发生组患者BA的Vs、Vd、Vm、PI及RI指标均高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42、4.323、7.367、4.824、2.351,P<0.05);未发生组颅内斑块狭窄程度(60.31±4.24)%.低于发生组的(73.67±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76,P<0.05).两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动脉重构指数以及偏心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组患者椎BA分叉高度等级和椎BA偏移度等级均低于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7、6.419,P<0.05).结论:MR高分辨血管成像检查可清晰显示椎BA迂曲延长症患者血流速度、颅内斑块情况,并对椎BA进行分级,对预测椎BA迂曲延长症并发后循环多发脑梗死有显著应用价值.

    磁共振(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椎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症后循环多发脑梗死诊断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卒中的斑块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危险因素分析

    陈禹沈龙山陈刘成王震寰...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使用全脑管壁成像联合全脑灌注探寻引起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关高危斑块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联合CT灌注检查,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或临床出现与MCA供血区域相关的特异性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症状组(36例)和无症状组(24例),比较两组的斑块影像学特征、侧支循环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单因素和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无症状组相比,症状组患者的斑块更长、重构指数更大、斑块强化程度更高、斑块位于上壁和(或)后侧的更多、偏心性斑块更多、侧支循环状态更差、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更大、相对达峰时间(rTTP)更大、相对剩余函数达峰时间(rTmax)更大.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4个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低于4者联合诊断模型的AUC(0.911).结论:HRMR-VWI联合CTP能够明确其在预测缺血性事件中的价值,优化基于MCA粥样硬化斑块、软脑膜侧支状态及脑灌注状态等风险因素评估体系.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血流动力学大脑中动脉(MCA)斑块缺血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