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刊
中国医药导刊

胡大一 黄北鸥(常务副主编)

月刊

1009-0959

zhgyydk@sina.com;zhgyydk@126.com

010-62212621;62214110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2号楼

中国医药导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uid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科技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医药工作者。由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担任总编,国内100多名著名临床医药专家、药品审评和评价专家参与编审。本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先导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是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医药生产及营销企业了解我国临床信息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行为矫正联合哌罗匹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泌乳素水平、体重的影响

    冒海瀛周争轶杨建军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行为矫正联合哌罗匹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催乳素、体重的影响.方法:将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1)给予哌罗匹隆治疗,治疗组(n=31)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矫正治疗,包括生活自理、社会生活及社交能力训练,持续3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方面的变化,检测患者泌乳素及体重变化,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减分率较干预1个月后增加,且治疗组PANSS总分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3个月后,治疗组PSP评分、TESS评分较干预前均改善,且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干预1、3个月两组患者泌乳素水平、体重组内及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哌罗匹隆治疗基础上引入行为矫正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对泌乳素水平和体重影响较小.

    精神分裂症行为矫正治疗哌罗匹隆内分泌社会功能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的升麻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及潜在活性差异分析

    焦广洋范香成郭淑婷庄婧妍...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升麻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并初步探讨蜜炙对升麻潜在药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辽宁产升麻为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对5批生品及其蜜炙品进行质谱数据采集,原始数据经过MS-DIAL软件处理后,通过Metaboanalyst网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并鉴定升麻蜜炙前后的差异化学成分,并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著差异成分的相关靶点及通路,探究其功效存在差异的机制.结果:筛选并鉴定出15种差异成分,包括三萜类成分8种,色原酮类成分2种,酚酸类成分2种,脂肪酸类成分3种;热图分析发现Sinapic acid、Palmitic acid、Cimicifugoside H-1、Linoeic acid、Cimicidanol、Cimidahurine、Cimicifugic acid E、Visnagin、Cimiacerogenin B等9种成分在生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其余6种成分如Cimigenol-3-one、26-Deoxycimicifugoside等在蜜炙品中相对含量较高;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生品含量较高的成分富集到的通路主要与调节神经系统、调节免疫、调节内分泌系统等相关,而Cimicifugic acid E、Sinapic acid等成分可能为生品的关键活性成分;蜜炙品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与调节消化系统、调节脂质代谢等相关,这与升麻生品及其蜜炙品的临床应用范围相一致,而Lauric acid、26-Deoxyactein等可能为蜜炙品的关键活性成分.结论:该研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技术初步明确了升麻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及潜在活性差异,为阐明升麻蜜炙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及潜在活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升麻蜜炙UHPLC-Q-TOF-MS化学成分多元统计分析网络药理学

    基于转录组学的中药药理机制分析方法及其在金花清感颗粒药理机制研究的应用

    李沐李一平宿晓云邢绍良...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结合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提出一种中药药理机制分析方法,并以金花清感颗粒为例探究其发挥药效作用的关键机制.方法:对中药作用于细胞系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获得中药作用转录组表达谱;设计一种基于基因共表达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即依次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识别、药效作用相似化合物的筛选、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基因模块的识别、GO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HUB基因的识别、HUB基因的验证.利用以上方法分析金花清感颗粒的药理机制.结果 和结论:通过该方法发现金花清感颗粒对于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具有治疗作用,且对病毒感染后血小板脱颗粒、血液高凝状态引起的多器官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潜在的治疗修复作用,为进一步阐明金花清感颗粒的作用提供了证据.该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中药药理机制的分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撑.

    中药现代化转录组学基因共表达网络金花清感颗粒HUB基因

    AECOP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

    刘丽丽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AECOPD患者资料,根据中医证型不同分为肺肾两虚组(31例)、痰浊阻肺组(24例)、痰瘀阻肺组(20例)、痰热壅肺组(50例).比较各组患者病程、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各组患者病程由长至短排序依次为肺肾两虚组、痰瘀阻肺组、痰热壅肺组、痰浊阻肺组;与痰浊阻肺组、痰热壅肺组比,痰瘀阻肺组、肺肾两虚组的第1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第1s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氧分压(PO2)水平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升高(P<0.05);与痰热壅肺组比,痰浊阻肺组、痰瘀阻肺组、肺肾两虚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降低(P<0.05).结论:AECOPD的发病进展过程为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两虚证,且其与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等客观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上指标可在中医证型判定中发挥重要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型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

    扶正解毒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朱志坤王飘郭媛媛杨唯...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选扶正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期为扶正解毒颗粒医疗机构制剂申报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建立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21:79),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利用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芍药苷的含量,并作为提取液考察指标.以干膏得率、芍药苷转移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加水倍数、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确定扶正解毒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扶正解毒颗粒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因素中,加水倍数对综合评分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时间、煎煮次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10倍量水,煎煮2 h.结论:扶正解毒颗粒提取工艺稳定有效,质量可控.

    扶正解毒颗粒提取工艺芍药苷正交设计

    麸炒木香炮制标准研究

    谭洪泉马彧赵磊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经麸炒木香炮制的不同批次的中药材木香进行实验研究,测定不同批次和不同麸炒条件下木香药材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确定一种合理可行且较为优质的炮制工艺,为建立麸炒木香的炮制标准及木香麸炒品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麸炒木香进行薄层层析法(TLC)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两种主要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的麸炒木香炮制方法直接影响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木香药材与麸皮投药比在10:1~6.6:1范围内可行,其中,投药比为6.6:1时各项成分含量较高;炒药时间在6~8 min为宜,其中,麸炒6 min时木香烃内酯的含量较高,麸炒8 min时去氢木香内酯含量较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炮制工艺简单可行、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麸炒木香的质量.

    木香麸炒高效液相色谱法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用药趋势分析与合理性评价

    代文婷刘建军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药趋势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为癌痛规范化治疗、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药品的消耗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以及药品排序比(B/A)等方面对我院2018—2020年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我院用于癌痛治疗的麻醉性镇痛药中,强阿片类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40 mg、羟考酮缓释片10 mg、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消耗量、销耗金额、DDDs、DDC方面排序始终位居前列,吗啡缓释片略后,芬太尼、瑞芬太尼针、舒芬太尼针、哌替啶针排序较为靠后.结论:通过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后续仍需加强癌痛规范化治疗和麻醉性镇痛药合理使用方面的培训和用药指导,促进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

    麻醉药品癌痛合理用药

    临床研究协调员在药物临床试验实施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曾田荷贺宝霞程月芳任红艳...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研究协调员(CRC)作为临床试验的重要参与者,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临床试验质量.本研究基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工作经验,总结了在临床试验实施中CRC人员资质与职责分工、数据记录、文档管理、药品管理、生物样本管理、受试者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质量控制常见问题.我国CRC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行业标准缺乏、能力参差不齐等缺陷,临床研究机构和申办方均应采取质量应对措施,进一步保证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建议建立机构现场管理组织(SMO)优选制度、CRC准入及培训制度,建设临床试验信息化平台,加强质量控制及受试者保护.

    临床研究协调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澳大利亚警示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肾脏不良反应

    192页

    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河北省药品经营许可证换证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刘卫平魏莉
    19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新《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河北省药品经营许可证换证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药品监管部门检查及药品经营企业完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河北省276家次药品批发企业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结果 与结论:现场检查共发现3259条缺陷项,主要集中在储存与养护(20.59%)、设施与设备(19.48%)、人员与培训(14.02%)、收货与验收(8.75%)、质量管理体系(7.5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7.18%)6个方面.企业应重视管理药品质量风险,突出企业为药品质量责任主体,确保药品质量.监管部门要深入贯彻实施新《药品管理法》,积极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检查员队伍,督促企业经营全过程持续符合法定要求.

    药品经营企业换证检查缺陷项目《药品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