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王环增

月刊

1001-5329

chm@vip.163.com

0451-87253020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中国医院管理/Journal 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卫生管理领域创刊最早,学术影响较大,发行量市场覆盖率最高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在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指导下,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理念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报道我国医院管理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进展,以推动我国医院管理科学的学科发展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杂志的主要读者为医院管理工作者,承担管理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教学研究人员,卫生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相关领域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破五唯"背景下上海市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传播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卞冬生朱凡陈玮唐文佳...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破五唯"和卫生专业人员职称评审改革出台的背景下,分析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传播意愿及其激励和制约因素,探讨提升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传播意愿的有效路径。方法 2022年11-12月,采用自制线上问卷对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传播现状及需求分析、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传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共有762名医务人员参与本次调查,79。9%的人表示愿意参与健康科普传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级职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感、增加患者资源、职称晋升、科普相关奖项、纳入绩效考核、缺乏科普技巧是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传播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传播意愿强烈,医院应通过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加强科普能力培训和提升人文素养调动医务人员健康科普的积极性。

    "破五唯"医务人员健康科普职称评审改革

    北京市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胡桐吴才波田昕辛有清...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效果现状并探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6家医疗联合体,基于研究前期构建的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法评价分级诊疗效果,通过知情人访谈总结影响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效果的因素,采用秩和检验探究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医疗联合体B、A2、A3排名靠前,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4个维度中实施效果都比较好;医疗联合体C2、A8、F2排名靠后,在"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维度中实施效果明显低于其他医疗联合体。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医疗联合体在核心医院帮扶力度、核心医院级别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效果。结论 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主动性和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同时,需要提高核心医院帮扶力度促进资源下沉,核心医院需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分级诊疗。

    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影响因素效果评价

    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侯天春吴正一崔迎慧柏金喜...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为优化医院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构建了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结论 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更加合理、公正地体现手术科室所承担的临床风险,也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临床科室绩效考核结果,有利于医院内部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更趋合理化。

    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侯天春吴正一崔迎慧柏金喜...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结合秩和比法,对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进行分档、分级。结果 在两所医院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分档结果中,医院A的手术科室分为低、中、高风险科室,医院B的分档结果为低、高风险科室。结论 在临床绩效评价过程中,建议医院管理部门参考将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作为风险测评工具,促进绩效分配更科学、公平,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临床手术科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山东省三级公立医院病床使用效率分析

    王好悦李娟李慧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2013-2020年山东省54家三级公立医院的病床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提高医院病床使用效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13-2020年山东省54家三级公立医院的面板数据,选择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3项指标,利用Brown-Forsythe方差分析描述各分类病床使用效率的差异,评价山东省三级公立医院的病床使用效率状况。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2013-2020年山东省三级公立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54家三级公立医院总体的病床使用率达到95。9%,处于超负荷状态。病床周转次数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均有所改善,但不同床位规模和机构属性的医院之间病床使用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东省应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合理利用病床资源,进一步提高病床使用效率。

    三级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病床周转次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2020-2022年某医院住院患者科间会诊现状分析

    高晴王宾王慧英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科间会诊现状及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某医院2020-2022年住院患者科间会诊数据,分析科间会诊的影响因素。结果 2020-2022年全院住院患者共申请院内普通会诊201 058例,日均183。45例。申请数量最多的科室为急诊科、普外分中心、消化分中心、神经内科、心脏中心,且每年内科系统占比均高于外科系统。应邀院内普通会诊179 876例,日均164。12例。应邀数量最多的科室为心脏中心、消化分中心、内分泌科、普外分中心、内科教研室,且每年内科系统占比均高于外科系统。3年内全院会诊申请应答率和会诊及时率逐年提高,且每年内科系统会诊及时率均高于外科系统。结论 系统分析医疗机构会诊数据,掌握不同学科住院患者科间会诊的实际需求以及对会诊的态度,可为优化会诊服务流程、提升会诊服务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会诊住院患者科室

    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生工作量的影响研究

    阮观梅耿娜王春鸣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2012-2021 年我国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对医生工作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MATLAB R2022b软件对医生工作量进行Kernel核密度估计,分析10年来医生工作量的变化情况;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借助Stata MP 17。0 软件对人工智能技术和医生工作量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结果 当前,我国医生工作量存在严重的区域多级分化现象;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技术均明显降低了医生工作量,但人工智能技术的负向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在东部地区影响最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明显;老龄化程度和个人健康投资均负向调节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与医生工作量的关系。结论 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对降低医生工作量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缓解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医疗资源不足以及分配不均等问题带来的压力,应给予高度重视。

    医生工作量人工智能老龄化程度个人健康投资

    基于云模型的医院移动门户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翟运开党阳阳高盼路薇...
    72-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从用户维护角度构建医院移动门户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以CRM-BSC理论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云模型构建了医院移动门户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选取3 个医院官方App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 医院官方App的建设状态虽然较好,但在不同评价维度中表现相差较大。在"用户价值"与"用户感知价值"维度表现良好,但在"用户知识"与"用户互动"维度表现欠佳,需进一步进行优化和完善。结论 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为移动门户提供综合评价标准与工具,研究结果可为医疗机构改善移动门户的服务提供决策支持。

    医院移动门户评价指标体系云模型实证研究

    基于医保政策目标的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履约考核理论框架构建

    王倩戴瑞明柯林曹崚...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梳理国内政策文件资料,分析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政策目标演变,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履约考核目标,构建以政策目标实现为导向的考核维度框架。研究从契约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履约考核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履约考核系统理论模型,为指导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履约考核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履约考核理论模型

    基于DRG的医保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万彬周怡彤王滢鹏濮洋...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人民医院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改革为契机,基于激励行为理论,采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关键绩效指标法拟定评价指标,应用PDCA管理工具构建持续改进的医保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介绍了医保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过程及其在医保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实施效果分析结果显示:DRG运营向好,病种组结构优化,医疗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评价得分趋好。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医保服务质量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