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王环增

月刊

1001-5329

chm@vip.163.com

0451-87253020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中国医院管理/Journal 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卫生管理领域创刊最早,学术影响较大,发行量市场覆盖率最高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在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指导下,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理念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报道我国医院管理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进展,以推动我国医院管理科学的学科发展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杂志的主要读者为医院管理工作者,承担管理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教学研究人员,卫生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相关领域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8—2021年安徽省公立综合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潘周勤沙良瑞冯佳佳...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市53家公立综合医院临床路径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2月—2023年3月,采用问卷星对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21年53家公立综合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科室平均数为23.56个,病种平均数为228.75个,平均入径率为88.58%,平均覆盖率为69.08%,平均完成率为92.85%,达到国家要求,但4年间科室数、覆盖率和完成率上升幅度较小.医院级别、信息系统上线时间、临床路径牵头人职务、是否与科室及个人奖金挂钩、是否将临床路径与DRG/DIP相结合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2015年组建临床路径管理中心以来,安徽省每年对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临床路径管理督查工作推动了临床路径工作的落地,但2018年后进入管理.建议加强医院领导重视、信息化管理、开展临床路径与医保支付方式的融合,实现成本控制与合理诊疗的平衡.

    公立综合医院临床路径医保支付方式安徽

    肿瘤专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江舜杰杨永挺谢淑萍方玢茹...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医院实践管理视角搭建肿瘤专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周期内医院质量安全改进情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梳理形成原始评价指标池,再通过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最后采用加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案例分析.结果 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和100.00%,权威系数为0.724,Kendell's W系数均在0~1之间,一致性比率<0.1,评价指标通过一致性检验,经讨论构建了8个维度31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维度层面"医务管理"权重最大(24.174%),评价指标层面"一级质控得分率"权重最大(7.505%).加权TOPSIS结果显示:2023年中第四季度质量与安全评价得分最高.结论 基于医院实践管理视角构建的肿瘤专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样本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在不断提升.

    肿瘤专科医院质量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Donabedian理论的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探讨

    蔡培铭吴勇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针对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在工作中存在评价方式滞后、仍以传统结果质量为主,过程质量管理缺失,临床诊疗工作同质化程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低无法实时智能提醒等问题,基于Donabedian理论结构—过程—结果的3个维度,探讨构建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取得阶段性管理成效,并思考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Donabedian理论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资深中医医师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

    姜媛媛肖飞远王琰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资深中医医师胜任素质,构建资深中医医师胜任素质模型.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筛选模型指标、收集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模型.结果 资深中医医师胜任模型由医学及相关知识掌握、临床技能与科研素质、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管理能力、人文素养和中医思维6个因子26个指标构成.结论 构建的资深中医医师胜任素质模型稳定性较好,不仅为资深中医医师的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指导,同时还可以为推进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参考.

    资深中医医师胜任素质探索性因子分析模型构建

    我国中医类医院中医药人力资源时空演进及需求预测分析

    袁有树孙思莹王志伟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010—2021年我国中医类医院中医药人员增长趋势与空间配置均衡性,预测2022—2025年人员总量的变化趋势,为优化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衡量资源配置均衡性,采用ARIMA预测模型、GM(1,1)灰色预测模型、指数平滑模型组合预测2022—2025年人员总量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1年,我国中医类医院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药师(士)、见习中医师年均增速分别为8.11%、3.95%、1.35%.从空间分布来看,2021年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高-高聚集地区集中于东部,中药师(士)聚集于天津和黑龙江,见习中医师集中于西南地区.从时间变化来看,"十四五"时期中医类医院中医药人员总量年均增速同比"十三五"时期相对放缓.结论 我国中医类医院中医药人员总体呈增长趋势,省际间中医药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存在同属性空间聚类现象,但中医药人员随时间推移在空间上的聚集趋势不一致.

    中医类医院人力资源时空演进需求预测

    医学跨学科合作的组织形式建设探索

    刘一逸何培欣张繁姜雪...
    73-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医学跨学科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医学领域的一系列难题,还能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医学跨学科发展的过程及瓶颈,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牵头发起学院路联盟的建设情况,总结了跨学科组织合作的基础要素、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建设经验.

    医学跨学科组织形式公立医院创新联合体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研究能力提升策略探讨——基于校级临床研究中心建设的实践

    康力冯铁男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临床研究对三级甲等医院提升医学创新和临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三级甲等医院大多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如何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促进附属医院临床研究能力提升的支撑作用尤为关键.聚焦医学院校临床研究中心建设的实践和策略,着重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系统总结了医学院校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经验和实践成果,对医学院校建立临床研究中心推动附属医院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建设研究型医院提供借鉴参考.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中心

    公众就医延迟后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使用模型研究——基于fsQCA法的联动效应分析

    王子予于平平岳志浩闫泽煜...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随着社会系统发展的复杂演化,在内外部环境共同驱动作用下,患者在获取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延迟,为缓和危机情境下就医困境,对公众就医延迟后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使用行为成因及提升路径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探究183名公众就医行为驱动因素,基于Anderson就医模型为理论指导,构建条件变量.通过演绎逻辑,对可及水平、创伤性生活事件、恐慌情绪、互联网医疗使用满意度等7种变量,对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的复杂联动效应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恐慌情绪对推动公众利用互联网医疗服务具有决定性作用,提出5种互联网医疗利用行为模型,揭示公众采用互联网医疗策略的潜在驱动机制.结论 通过解析变量间的联动效应,提出互联网医疗使用优化策略,为未来医疗服务管理提供新视角,并为政策制定在优化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提供实证依据.

    互联网医疗就医延迟卫生服务利用定性比较分析Anderson就医模型

    山东省三级甲等医院医生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刘霞杨芦思高玉强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医生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构建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946名临床医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医生人口学特征、职业特征、医患关系状况、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影响因素,同时构建预测模型和分析模型效能.结果 72.1%的医生最近一年内采取过消极防御性医疗,最常见的为减少接触患者的数量671人,占比70.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年资、高职称、外科、负性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经历、高风险感知是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纳入上述6个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AUC为0.846,校准良好,对验证样本的预测准确率为88.6%.结论 消极防御性医疗在三甲医院医生中普遍存在,应聚焦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可嵌入医院管理系统,实现智能预警.

    消极防御性医疗影响因素预测模型三级甲等医院医生

    县域医共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医工交叉防治融合体系建设探索

    杨国春张凯玲彭兰洪伟...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县域医共体及一体化医疗信息系统,针对县域内发病率较高又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疾病,构建一套以县域内三级综合医院为中心、联合下属医共体单位、以危重症AUGIB疾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院前、院内一体化预防救治体系,建立"基层智能化筛查识别—院前高危患者快速分级转诊—院内多学科联动快速救治绿色通道—恢复期智能化随访管理"的分级联动精准防治新体系.

    县域医共体医工交叉防治融合体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