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王环增

月刊

1001-5329

chm@vip.163.com

0451-87253020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中国医院管理/Journal 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卫生管理领域创刊最早,学术影响较大,发行量市场覆盖率最高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在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指导下,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理念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报道我国医院管理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进展,以推动我国医院管理科学的学科发展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杂志的主要读者为医院管理工作者,承担管理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教学研究人员,卫生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相关领域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防御性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范围综述

    张环宇尹新乐周玥刘雅萍...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我国防御性医疗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3月,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按研究的基本特征、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要素对我国防御性医疗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共纳入24篇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结果显示:我国医务人员中的防御性医疗发生率较高;在不同研究中,防御性医疗的测量工具存有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职称等医生个人特征,法律、医疗保险等制度因素,医患关系、负面舆论等社会文化因素.结论 我国防御性医疗行为较为普遍,且受多重因素影响,需多维解构防御性医疗现状的形成机制,为消极防御性医疗治理提供依据.

    防御性医疗研究现状范围综述

    基于扎根理论的防御性医疗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分析

    尹新乐张环宇赵娟王晨...
    6-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防御性医疗的影响因素,为防范和化解防御性医疗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防御性医疗相关文献,访谈防御性医疗的相关人员,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文献资料和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纳相关概念和范畴.结果 经过三级编码,梳理出52个初始概念、23个初始范畴、7个副范畴和3个主范畴,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构建防御性医疗"医患关系—制度体系—社会环境"三维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模型.结论 防御性医疗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医患关系、制度体系、社会环境3大方面,三者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对防御性医疗产生影响,为防御性医疗相关研究提供了因素之间综合分析的定性证据.

    扎根理论防御性医疗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多维组态视域下消极防御性医疗影响因素分析

    刘雅萍刘俊萍邹丹丹赵娟...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探索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产生的条件组态效应,解释消极防御性医疗的形成机制和因果路径,为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提供系统化建议,从而提高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率.方法 采用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消极防御性医疗产生的条件组态,输出条件构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间的组态效应.结果 体制机制、机构规范、社会文化、医患关系、自我效能是消极防御性医疗的前因条件,通过组态分析发现共有两种形成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原因构型,分别是环境传导型和效能—环境联合传导型,两条路径的总体一致性为0.830.结论 减少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应注重改善制度环境,提高医生自我效能,建立公平、合理的外在制度环境,营造诚信、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强医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改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消极防御性医疗影响因素组态

    执业环境与医学生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关系研究

    周玥张环宇王晨邹丹丹...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现状,并探索执业环境与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医学生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及改善防御性医疗产生的负面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黑龙江省4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采用Amos 26.0软件构建医学生执业环境与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医学生积极防御医疗行为倾向和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平均得分分别为(44.49-6.90)和(20.06-6.83)分.医学生积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与医患关系认知呈正相关(β=0.892,P<0.05);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与环境认知、风险认知呈正相关(β=0.403、0.343,P<0.05),与医患关系认知呈负相关(β=-0.726,P<0.05).风险认知作为中介变量,医患关系认知对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产生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70和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升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有利于医学生正确认识防御性医疗行为.通过降低医学生对环境的消极认知或改善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来降低医学生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倾向.

    医学生防御性医疗执业环境结构方程模型

    "N+X"政策背景下江苏省13个统筹区门诊特殊病政策比较研究

    裘怡津查镜凯周挺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门诊特殊病病种范围、保障水平及定点管理为切入点,在江苏省"N+X"政策背景下,对全省 13个统筹区新出台的门诊特殊病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探索各统筹区门诊特殊病管理的异同之处及现存的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江苏省发布了统一基本医保门诊特殊病保障政策的指导性文件,但各统筹区病种范围、保障水平的差异仍不容忽视,或将影响患者公平,阻碍全省统一的门诊特殊病病种制度建立.各统筹区在病种遴选、分级诊疗及门诊特殊病认定等方面也存有改善空间.建议在后续管理中建立全省统一的病种动态遴选机制、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完善门诊特殊病认定标准.

    门诊特殊病政策病种遴选江苏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医防融合政策文本量化评价研究

    金晨王小合张中一孙思怡...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引入政策一致性(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PMC)指数模型量化评估医防融合政策,以期为优化我国医防融合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以"医防融合"为关键词,在中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进行检索获取政策文本30份,基于ROST CM6.0软件与PMC指数模型对我国医防融合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医防融合政策文本的PMC指数均值为4.552,其中8项政策为可接受等级.结论 应加强医防融合政策的顶层设计,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应用,有效利用中医、中西医结合在医防融合服务中的优势.

    医防融合量化评价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

    征稿启事

    30,74页

    卒中转诊网络特征与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关系研究——基于广州医疗保险数据的回顾性分析

    冯智朗张慧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在卒中转诊网络中的特征与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的关系,为推进卒中分级诊疗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医疗机构在卒中转诊网络中的特征,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网络结构指标对患者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总费用及个人自付费用的影响.结果 在初始网络中共纳入卒中住院患者11 918人,医院158家.随着网络阈值的上升,患者次均住院天数从15.76天下降至15.60天,次均住院总费用从12 570.57元下降至11 897.40元,次均个人自付费用从1 745.66元下降至1 558.91 元.在阈值=16的网络中,患者共转诊89 740次,其中三级医院的转出和转入人次均最多,分别为23 485次和21 371 次.除在最紧密的网络中各级医院的度中心度无差异外,三级医院在转诊网络中各项中心度指标均最高.较高的度中心度与较低的住院总费用及个人自付费用有关联,较高的紧密中心度与较短的住院天数有关联.结论 三级医院在卒中转诊网络中占据主要地位,二级医院没有充分体现在卒中分级诊疗体系中的中介作用.应提高转诊网络的紧密程度,形成医疗机构间更高质量、紧密快捷的合作关系,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和住院天数.

    卒中转诊医疗费用住院天数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多案例编码的肿瘤MDT模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毛一晴马文杰张博文杨欣睿...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构建全流程视角下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模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实践应用与模式优化提供指导.方法 基于MDT模式发文量与实践情况选取全国范围内20家省级医院作为典型案例,采用扎根理论对案例原始文本进行三级编码并提炼评价指标,在投入-过程-产出框架下构建肿瘤MDT模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通过三级编码梳理出27个初始范畴、8个副范畴和3个主范畴,构建了以投入、过程、产出为一级评价指标,顶层设计、管理制度、物件资源、会议准备、会议进行、方案实施、患者层面、医院层面为二级评价指标的肿瘤MDT模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全流程视角的肿瘤MDT模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指导实践优化,但仍需配套政策、信息系统的完善助力质量评价.

    肿瘤多学科诊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死亡与并发症病例讨论会制度在VTE防治中的实践探索

    周洁胡凌娟应娇茜张雪松...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死亡与并发症病例讨论会(Mortality and Morbidity Conferences,MMC)制度在医院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系统落实VTE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于2023年8-9月实施的两次MMC,运用头脑风暴、根因分析等方法对会议所选取的高度可疑死于急性肺栓塞的2例病例进行剖析.结果 对VTE的认知程度不足、对VTE诊断敏感度不足、不良事件管理不到位和未确立VTE风险评估流程是导致医院相关性VTE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结论 医院要建立VTE防治的管理组织架构,定期开展VTE培训,建立VTE信息系统,明确标准化的VTE风险评估流程,增强医务人员对患者异常情况的敏感度.

    死亡与并发症病例讨论会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