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汪海

双月刊

1000-6834

tjzgyish@163.com

022-84655184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1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以促进科研、面向应用、加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为宗旨。刊登环境生理、航空航天生理、劳动生理、运动生理等多方面学科内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课题占来稿的一半以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ynaptotagmin 1基因敲除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武南南封芮芮张宇李光...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Synaptotagmin 1基因敲除(Syt1+/-)对小鼠情绪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Syt1+/-小鼠及同窝野生型(WT)小鼠各5只,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伏隔核、纹状体和腹侧被盖区等6个脑区中Syt1的表达;选用8周龄雄性Syt1+/-小鼠9只,以及WT小鼠10只为对照,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比较成年Syt1+/-小鼠和WT小鼠的焦虑样行为;另选用8周龄雄性Syt1+/-小鼠及WT小鼠各5只,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海马和杏仁核的谷氨酸含量.结果:与WT小鼠相比,Syt1+/-小鼠在前额叶皮层、海马、杏仁核、伏隔核、纹状体和腹侧被盖区Syt1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减少(P<0.01);Syt1+/-小鼠在旷场中总移动距离显著减少(P<0.01),并更偏爱在外周区域活动(P<0.01),对中心区域的探索欲望显著下降(P<0.01);Syt1+/-小鼠更偏好待在封闭安全环境中(P<0.01),开臂探索次数(P<0.05)和在其中运动的时间显著减少(P<0.01);Syt1+/-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同时,Syt1+/-小鼠杏仁核中谷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Syt1基因敲除可以引起小鼠显著的焦虑样行为,推测与杏仁核中谷氨酸含量增加有关.

    Synaptotagmin1焦虑谷氨酸小鼠

    细胞自噬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引发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王肖婷汤一冰林青青王新雨...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缺血/再灌注(LI/R)时肝脏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索细胞自噬(Autophagy)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构建大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LI/RI)模型,模型制备方法为大鼠麻醉后切开气管进行机械通气,使用动脉夹将肺门夹闭模拟缺血过程,30 min后松开动脉夹,恢复灌注3 h.24只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剂组(DMSO组)和自噬抑制剂组(3-MA组),每组均6只,后2组大鼠术前分别腹腔注射DMSO和3-MA,造模结束后使用肺湿/干重比判断造模是否成功;抽取静脉血测定肝脏转氨酶指标ALT与AST;取肝脏组织,光镜下观察肝脏形态改变,以及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肝脏组织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其余各组肺湿/干重比均升高;血AST和ALT均有大幅升高且肝脏组织损伤明显,其中以I/R组升高最为明显,光镜下组织形态学及电镜下细胞微细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肝脏中自噬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不同,表现为自噬上升(P<0.01或P<0.05).I/R组和DMSO组肝脏组织均有较重损伤,肝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自噬小体形成,而AST、ALT、自噬相关蛋白转录和表达水平等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相较于DMSO组,3-MA组肝脏组织损伤有所减轻,肝细胞微细结构损伤程度低,且无自噬小体形成,血中AST和ALT下降,肝脏组织内自噬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大鼠肝损伤;细胞自噬可介导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抑制细胞自噬可以有效减轻大鼠LI/R引起的肝损伤.

    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细胞自噬大鼠

    copGFP和PuroR双标记基因慢病毒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张浩朱文琦赵思捷李永利...
    108-11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具有绿色荧光蛋白(copGFP)和嘌呤霉素抗性基因(PuroR)融合表达双筛选标记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检测其嘌呤霉素抗性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特性.方法:从pCDH-CMV-MCS-copGFP载体中扩增copGFP编码区DNA序列,从pLKO.1载体中扩增PuroR编码区DNA序列,运用重组PCR方法,扩增copGFP与Pu-roR基因融合编码序列并克隆至经BamHⅠ+SalⅠ双酶切的pCDH-CMV-MCS-copGFP载体片段中,构建含copGFP和PuroR融合表达双筛选标记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载体的融合标签序列进行测序确证;将该载体用辅助包装质粒PLP1、PLP2、VSVG在293T细胞中包装成慢病毒后感染肝癌细胞MHCC97H,检测感染细胞对嘌呤霉素的抵抗作用以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为验证该载体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有效性,将Sp1编码区DNA序列插入该载体中包装成慢病毒,用对照及表达Sp1的慢病毒感染肝癌细胞MHCC97H,感染细胞经1 mg/ml嘌呤霉素筛选7 d后获得稳定感染细胞株,提取稳定感染细胞的总RNA及总蛋白,分别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p1在对照及表达Sp1的慢病毒感染的肝癌MHCC97H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含copG-FP和PuroR融合表达双筛选标记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该载体与辅助质粒包装出的慢病毒感染肝癌细胞后,感染细胞同时具有嘌呤霉素抗性和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特性;将Sp1编码序列插入该载体,包装慢病毒并肝癌细胞,Sp1的mRNA水平对照细胞相比分别升高3.3倍,蛋白水平升高2.2倍(P<0.01).结论:成功构建含copGFP和PuroR融合表达双筛选标记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该载体编码的融合双标记基因具有嘌呤霉素抗性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特性,可高水平表达长片段的目的基因.

    桡足类绿色荧光蛋白嘌呤霉素抗性基因融合表达慢病毒载体特异性蛋白1

    鞘内注射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干扰RNA对术后持续性疼痛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徐昌顺林春蔡振宇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鞘内注射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干扰RNA(IRF8 SiRNA)对PPsP大鼠痛阈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n=12),模型组(SM,n=48),溶媒组(SD,n=12)和IRF8沉默组(SS,n=48),其中,SM组于大鼠后足中部隐静脉内侧按皮肤/肌肉切开牵拉(SMIR)法建立术后持续性疼痛(PPsP)模型,SH组仅切开不牵拉;SD组与SS组建模前一周先于L4/5椎间隙行鞘内置管术,SS组于建模后第5、6日连续鞘内给予IRF8 SiRNA溶液20μl(溶于DEPC水中,150 pmol),SD组给予等量DEPC水.测量并记录建模前(D0),建模后第1(D1)、3(D3)、7(D7)、12(D12)、22(D22)、33(D33)日等时点各组大鼠术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WT);建模后第12日各取6只,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情况,并取SH组和SM组各3只,取术野隐神经行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再取SM组和SS组于上述各时点各6只,流式细胞术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与D0相比,SM组在D1~D22PWT降低(P<0.05或P<0.01),并在D33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SH组相比,SM组PWT在D1~D22均降低(P<0.05或P<0.01);与SD组相比,SS组PWT在D7~D22增高(P<0.05或P<0.01);与SH组相比,SS组D7~D22降低(P<0.05或P<0.01);隐神经髓鞘平均厚度:SH组为(377.03±69.60)nm,SM组为(369.50±73.26)nm,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组相比,SM组Iba-1明显上调(P<0.01);与SD组相比,SS组Iba-1表达受到抑制(P<0.05),与SH组相比,SS组Iba-1表达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M组与SD组之间,Iba-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0相比,SM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在D3~D22均显著增加(P<0.01),而SS组小胶质细胞活化于D3达到高峰(P<0.01);鞘内给药后,SS组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比率明显下降,与SM组相比,在D7~D12显著下降(P<0.01).结论:SMIR诱导的PPsP大鼠显著且持续的机械痛觉过敏为非明显的外周神经损伤所致,可能是基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所介导,而鞘内给予IRF8小干扰RNA可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逆转SMIR诱导的痛觉过敏.

    干扰素调节因子8小胶质细胞术后持续性疼痛脊髓痛觉过敏大鼠小干扰RNA(SiRNA)

    GW501516对低氧条件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陈昌贵贺立群田立群易春峰...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δ(PPARδ)激动剂GW501516对低氧原代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低氧肺血管重构的防治寻找新靶点.方法:对照组PASMCs采用21%氧气培养,低氧组采用3%氧气诱导PASMCs增殖,通过不同浓度的GW501516(10、30、100 nmol/L)低氧条件下孵育PASMCs 12、24、48 h筛选GW501516抑制低氧PASMCs增殖的最适浓度;选择100 nmol/L GW501516和(或)蛋白激酶B(AKT)激动剂SC79在低氧条件下孵育PASMCs 24 h,探讨GW501516抑制PASMCs增殖可能机制,通过CCK-8与BrdU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与DNA的合成,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27(p27)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δ、总的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与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结果:与低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GW501516(10、30、100 nmol/L)干预12、24、48 h后能够抑制低氧条件下PASMCs增殖与DNA的合成,且100 nmol/L GW501516抑制作用最强(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100 nmol/L GW501516干预PASMCs 24 h能够显著上调PPARδ的表达,而低氧可显著下调PPARδ的表达(P<0.01);与低氧组相比,100 nmol/L GW501516干预24 h后能够显著抑制PASMCs增殖与DNA的合成(P<0.01),增加处于G0/G1期的PASMCs比例,明显减少S期和G2/M期的PASMCs比例(P<0.05或P<0.01),显著抑制Cyclin D1 mRNA的表达并促进p27 mRNA的表达(P<0.01),显著抑制AKT与GSK3β磷酸化(P<0.01),而与100 nmol/L GW501516低氧组相比,AKT激动剂SC79能够逆转100 nmol/L GW501516上述作用(P<0.05或P<0.01).结论:GW501516通过抑制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低氧条件下PASMCs增殖.

    低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GW50151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δ增殖蛋白激酶B/糖原合酶激酶3β

    PKC抑制剂对力竭运动大鼠肾脏裂孔膜蛋白表达的影响

    安静芳李航杨帆谢文杰...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大鼠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肾脏裂孔膜蛋白的表达水平,探究PKC抑制剂对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PKC在运动性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运动联合PKC抑制剂组(EPI),每组10只.E组和EPI组大鼠分别进行一次性跑台力竭运动(25 m/min),EPI组大鼠运动前1 d及1 h腹腔注射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5 mg/kg),C组和E组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运动后即刻麻醉后,取血液、尿液及肾脏组织,使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尿蛋白、尿酸、尿糖、血尿素、血尿酸、血糖水平,使用荧光探针法检测肾脏ROS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PKC、Nox2、Nox4、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结果:①与C组相比,E组尿蛋白、尿酸、尿糖、血尿素、血尿酸显著增多(P<0.05),血糖显著减少(P<0.01),肾脏ROS生成显著增多(P<0.01),肾脏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KC、Nox2、Nox4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②与E组比,EPI组尿蛋白、尿糖、血尿素显著减少(P<0.05),血糖显著增加(P<0.01),肾脏ROS生成显著降低(P<0.01),EPI组肾组织中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KC、Nox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一次性力竭运动通过PKC/NOX/ROS途径使大鼠肾脏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下调;PKC抑制剂缓解力竭运动导致的肾脏裂孔膜蛋白表达下降,预防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

    运动性蛋白尿蛋白激酶C(PKC)NADPH氧化酶(Nox)活性氧(ROS)nephrinpodocin

    平原就读的藏族与汉族腹型肥胖大学生心肺功能比较研究

    陈婷史展雨申艳王叶秋...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型肥胖对平原就读藏汉族大学生心肺功能影响的差异研究.方法:选取在校男性大学生96人,依照BMI和WC分类标准,分为藏族腹型肥胖组(TA)、藏族对照组(TC)、汉族腹型肥胖组(HA)、汉族对照组(HC)各24名.使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AV、PV、MVE、MVA、TVE、TVA等心功能指标.检测VC、FVC、FEV1、PEF、MMF、MVV等肺功能指标.检测身体形态学,血液和脂肪肝状况等基础指标.结果:腹型肥胖对血压的影响:与TC组相比,TA组SBP显著增加(P<0.01);与HC组相比,HA组SBP和DBP均显著增加(P<0.01,P<0.05).腹型肥胖对心功能的负性影响:与TC组相比,TA组AV和PV显著减慢(P均<0.01);与HC组相比,HA组IVSA显著增大(P<0.05).腹型肥胖对肺功能的负性影响:与TC组相比,TA组MMF和肺活量/体重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C组相比,HA组FEV1、FEV1%、PEF、MMF、MVV、MVV%和肺活量/体重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相关性结果显示:TA组SBP与BMI、WC呈正相关(r均=0.6,P<0.05);MPAID与BMI、WC、WHtR呈正相关(r均=0.6,P<0.05);AV与WC呈负相关(r=-0.6,P<0.05);PV与BMI(r=-0.8,P<0.01)、BFR(r=-0.7,P<0.01)、WC(r=-0.7,P<0.05)、WHR(r=-0.7,P<0.05)、WHtR(r=-0.7,P<0.01)呈负相关;TVE与BMI呈负相关(r=-0.6,P<0.05);MVV与BFR(r=-0.9,P<0.05)、WC(r=-0.6,P<0.05)呈负相关.结论:腹型肥胖可导致平原就读藏族大学生心肺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主肺动脉流速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降低,收缩压增加.腹型肥胖对藏汉族大学生心肺功能影响存在差异,对藏族血压、室间隔搏幅和肺功能的负性影响小于汉族.藏族腹型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学指标与心肺功能呈负相关,其中BMI、WC与心脏功能指标相关性较为密切,BFR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相关性较为密切.

    腹型肥胖藏族大学生心肺功能心脏结构身体形态学指标

    6周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的ApoE敲除小鼠骨骼肌钙调控的影响

    陈均高扬苏香楠于亮...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6周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骨骼肌肌浆网钙调控蛋白的影响.方法:25只9周龄ApoE敲除小鼠(ApoE KO)随机选取5只ApoE KO小鼠进行最大跑速测试(以初始速度为4.8 m/min,坡度为0°,持续5 min后,每3 min速度增加1.2 m/min,直至力竭,最后速度为最大跑速,最大跑速的测试结果为(27.0±2.4)m/min,剩余20只ApoE KO小鼠随机分为ApoE KO小鼠高脂膳食组(KO)和ApoE KO小鼠高脂膳食+有氧运动组(KE),每组10只,同时以10只9周龄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WT).高脂饲料成分:脂肪含量为21%(w/w),胆固醇含量为1.5%(w/w).KE组适应性训练1周后开始运动干预,运动方案为:40%最大跑速(10.8 m/min),运动时间40 min/d,频率每周3 d,共计6周.待末次运动后48 h,所有小鼠麻醉后经心脏穿刺处死后迅速分离双侧腓肠肌;可见光比色法检测骨骼肌Ca2+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骨骼肌肌浆网钙调控蛋白RyR、CaM、CaMKⅡ、SERCA1、SERCA2蛋白表达.结果:与WT组相比,KO组小鼠骨骼肌Ca2+浓度显著降低(P<0.01),骨骼肌肌浆网钙释放蛋白RyR、CaMKⅡ和钙回收蛋白SERCA1、SERCA2均显著降低(P<0.05),但CaM蛋白无显著变化;与KO组相比,KE组小鼠骨骼肌Ca2+浓度和骨骼肌肌浆网钙回收蛋白SERCA1、SERCA2均显著升高(P<0.05),但骨骼肌肌浆网钙释放蛋白RyR、CaM、CaMKⅡ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脂膳食可使ApoE敲除小鼠骨骼肌Ca2+浓度降低、肌浆网钙释放作用和钙回收作用减弱,6周有氧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其Ca2+浓度、促进肌浆网钙回收作用.

    载脂蛋白E(ApoE)有氧运动骨骼肌钙调控小鼠基因敲除

    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小鼠心肌损伤中Nrf2/GPX4/Ferroptosis通路的作用

    王海涛杨雯茜刘玉倩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激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抑制铁死亡(Ferroptosis)的通路在有氧运动预防高脂膳食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5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C)、运动组(NE)、高脂组(HC)和高脂+运动组(HE,高脂与跑台运动同时开始),每组10只.高脂膳食采用60%Kcal SPF级高脂模型饲料喂养,自由进食.有氧运动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每周5 d,60 min/d,速度从13 m/min开始,每两周速度递增1 m/min.14周后取心肌和血液.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Nrf2/GPX4/Ferroptosis相关蛋白表达.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过氧化物浓度和抗氧化酶活性.ELISA法检测心肌线粒体8-OHdG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的心肌纤维间隙脂质集聚增加,FBG和FINS显著增加,而ISI显著下降(P<0.01);与高脂组相比,高脂运动组的心肌纤维间隙脂质集聚减少,T-AOC、T-SOD、GSH活性显著增强,心肌线粒体8-OHdG和心肌铁含量降低(P<0.01),FPN1、FTH1、GPX4、GLUT1和细胞核内Nrf2显著升高(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促进小鼠心肌Nrf2转位入核增强GPX4表达,抑制心肌Ferroptosis发生,同时促进心肌抗氧化酶活性,抑制心肌线粒体过氧化损伤.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有氧运动铁死亡心肌小鼠

    地塞米松联合缬沙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李永荣谢海彬李红孙杰...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地塞米松联合缬沙坦对香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n=8):对照组、COPD组、地塞米松组、缬沙坦组和地塞米松+缬沙坦联合处理组.COPD组小鼠持续8周进行香烟暴露;在香烟暴露基础上,地塞米松组小鼠在5~8周香烟暴露前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 mg/kg);缬沙坦组小鼠在1~8周香烟暴露前腹腔注射缬沙坦(30 mg/kg);地塞米松+缬沙坦联合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 mg/kg)和缬沙坦(30 mg/kg).8周后收集各组小鼠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评估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细胞内黏附分子1(ICAM-1)、C反应蛋白(CRP)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小鼠存在肺气肿和肺泡充血,BALF中MDA、ICAM-1、MMP-9、CRP和淋巴细胞升高,SOD、巨噬细胞和NO降低(P均<0.05).与COPD组相比,地塞米松或缬沙坦组小鼠肺气肿和肺泡充血无明显改善,BALF中SOD和NO升高,MDA、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降低(P均<0.05).与地塞米松或缬沙坦组相比较,地塞米松+缬沙坦联合处理组能更有效预防香烟引起的肺气肿和肺泡充血,降低BALF中MDA、ICAM-1、MMP-9、CRP和淋巴细胞,升高SOD、巨噬细胞和NO(P均<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缬沙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可以更有效在COPD小鼠中发挥保护作用.

    地塞米松缬沙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