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策略

    朱紫墨仲东生史鹏博郑超齐...
    5329-5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化气,阴成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而其功能的异常与痛风性关节炎(G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通过解析"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阐明了阳气与阴气在生命活动中的平衡关系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性,继而从"阳化气不足"和"阴成形太过"两个方面,探讨了GA的形成机制.最后,基于该理论提出了GA的辨治策略,包括温阳化气以治本、活血通脉以治标以及燮理阴阳以标本同治等方法.通过对该理论的深入理解和临床实践的总结,为GA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阳化气阴成形痛风性关节炎辨治策略

    基于"土郁夺之"论治皮肤病

    陈柏林张维明董晓宛杨皓瑜...
    5334-5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都发现脾与皮肤生理病理相关,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方法,研究也证实理脾中药治疗皮肤病的有效性.因此文章提出"土郁夺之"治疗皮肤病的学术思想."土郁",指脾胃湿邪郁阻,脏虚不运,多本虚标实,"夺之",指标本兼治,补泄脾之虚实,调节脾之升降与气血津液,使皮肤阴阳、气血津液调和,红润光泽.文章总结出"夺之"之法可包括健脾、归脾、实脾、安脾、泻脾、清脾、醒脾的理脾七法和"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的养脾法则,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中医中药肠道皮肤病

    男女分治痤疮经验

    叶晟桢陈明岭艾儒棣
    5339-5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男女均好发,主要发生于颜面、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陈明岭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受男女体质差异的影响,男性与女性在痤疮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方面均存在不同,不可一味应用清热解毒法,恐有遏邪之弊,故提出男女分治,主张男性多从"湿热火毒"立论,多重清热;女性多从"冲任失调"立论,多调气血.用药上经方、时方结合,收效颇丰.

    痤疮男女分治辨证论治湿热冲任失调病因病机

    基于结构六经观探讨从阳虚辨治抑郁症

    许诏华师建平
    5343-5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把机体对疾病的应答模式归纳为六大类,无论外感还是内伤诊治皆需六经辨证."结构六经观"在全面继承六经学说的基础上以两大性质(亢奋/抑制)与3层结构(循环、肌筋膜-细胞间基质、细胞机能)合为新的六经辨证体系.抑郁症患者多阳虚,故在新的六经体系的基础上从扶助阳气角度入手治疗抑郁症可收获良好效果.

    阳虚六经辨证结构六经观抑郁症扶助阳气

    滋阴凉血柔肝健脾法治疗消渴目病的经验

    雷赵鑫田崟德贾艾香毛敏...
    5346-5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而DM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40岁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在中医归属于"消渴目病"的范畴.文章总结许家骏教授治疗DR的经验,主张在现代医学指南基础上,使用滋阴凉血、柔肝健脾法治疗本病,方药因人而异辨证加减,嘱患者定期进行眼底筛查,疗效显著.文章举验案2则,以期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消渴目病滋阴凉血柔肝健脾临证经验

    鹘眼凝睛案

    胡艺潇栾莎周芸丽王艺婷...
    5350-5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亢性突眼又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女性,主要表现为上眼睑水肿、眼睑闭合不全、复视、眼球运动受限和眼球突出等,进一步发展可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导致失明.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甲亢性突眼患病率日益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目前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并且西医药治疗往往不良反应较多,中医针灸治疗本病优势明显.文章介绍李绍荣教授临床诊治甲亢性突眼患者1例,采用针刺配合神阙灸,治以健脾疏肝、泄火开郁,治疗效果显著,为针灸治疗甲亢性突眼拓展了新的治疗思路.

    鹘眼凝睛健脾疏肝泄火开郁针刺神阙灸甲亢性突眼

    基于"亢害承制"刍议含富碘中药类方在Graves病治疗中的应用

    甘地赖倚文刘庆阳王英娜...
    5353-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亢害承制"是《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中的经典理论,原意指五运六气变化过程中的自我稳态调控机制,后世医家结合自身观点和临证实践不断丰富其理论内涵,用以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规律,指导遣方用药.Graves病(GD)的发病即"亢害败乱,承之不及"的过程,肝火鸱张,亢极无制,伺肝脉上炎,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多;火热煎熬肝阴,炼液成痰,壅结颈前,使GD缠绵难愈.在"亢害承制"理论指导下,海藻、昆布等富碘中药禀受海洋咸寒之气,平抑肝火之亢,行软坚化痰之功,涵养人体造化之枢.文章以"亢害承制"理论为切入点,探析含富碘中药类方在GD中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拓展其治疗GD的理论外延.

    亢害承制含富碘中药类方五运六气瘿气Graves病

    数智时代背景下的广义经典名方遴选

    李可千朱彦姚克宇
    5357-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名方是中药方剂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由于现有经典名方的遴选标准缺失客观量化指标,人工遴选过程难以确保可持续性和一致性,有可能遗漏掉部分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方剂,难以满足后续批次经典名方发布及新药研发的现实需要.数智时代背景下,采用循证、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本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方法,可以从高质量数据支撑、古籍证据等级评价、经典名方筛选综合评价模型等方面,为大规模的经典名方遴选提供辅助.为经典名方的持续性研究与发布、经典名方知识产权保护和新药研发等方面提供支持.

    经典名方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方剂遴选

    以玉屏风散到固本止咳方为例探讨经典名方中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冯沁祺陈梦琳刘迪张洪春...
    5362-5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医经典名方如玉屏风散等方剂作为临床思维的传承载体,在传承和学习中医学术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可进一步从经典名方的临床运用中总结学术思想相应的科学机制,反哺中医经典学术思想.文章试梳理晁恩祥教授及其团队在玉屏风散的"肺脾同治"学术思想指导下,结合临床疾病病机创制的固本止咳方的相关临床、实验研究及中医理论创新,提炼以经典名方为钥匙,传承学习中医经典,创新提高临床疗效,提示科学机制,反哺中医学术思想的新路径.

    经典名方肺脾同治固本止咳方玉屏风散学术思想

    队列多重随机对照设计应用于中医药专病专证研究的建议

    景城阳刘建平廖星
    5367-5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机对照试验作为验证医学干预措施效果存在与否及其效应大小的"金标准",是"讲清楚、说明白"中医药疗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关键一环.然而,基于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中医药治疗措施形式多样、内容复杂,使得采用经典的随机对照设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时面临着诸多现实障碍,如缺乏标准化干预方案、难以实施双盲、安慰剂对照难以获取患者知情同意等.文章在总结当前中医药随机对照研究困境的基础上,引入并详细介绍了队列多重随机对照这一复合型研究设计的开展流程、相关特性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中医药专病专证研究中的适用性,并提供了参考示例,以期为未来中医药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此设计提供思路与借鉴.

    队列多重随机对照试验实效性试验专病专证队列方法学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