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舌象特征参数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袁晨越焦文刘湘君刘怡...
    4443-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结直肠癌(CRC)术后患者与正常人间及CRC术后不同中医证候间舌象客观化特征参数变化特点.方法:选取83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CRC术后患者及20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使用手机及标准24色色卡(美国X-Rite公司)采集舌象信息,通过舌象分析系统,比较CRC术后患者与正常人间及CRC术后不同中医证候间舌象客观化特征参数变化.结果:①与正常人比较,CRC术后患者舌色、苔色明度(Ⅴ)参数下降,饱和度(S)参数上升(P<0.05),与正常人舌、苔相比色调(H)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舌象特征参数比较中,CRC术后患者润燥指数、剥苔指数、裂纹指数、点刺指数均有所上升(P<0.05),厚薄指数有所下降(P<0.05).②CRC术后患者各中医证候舌色比较中,湿热蕴结证患者腐腻指数较高、厚薄指数较低;脾肾阳虚证患者舌、苔根部S值明显下降,润燥指数、胖瘦指数较高;气血两虚证患者舌左侧S值较低,V值较高;瘀毒内结证患者苔色S值升高、V值下降,厚薄指数较低;肝肾阴虚证患者剥苔指数、裂纹指数、点刺指数较高,胖瘦指数较低.结论:CRC术后患者舌象客观化特征参数与CRC中医诊断与辨证理论基本一致,上述指标为CRC诊断及其各中医证型辨证提供重要参考,有望为后续建立更明确的CRC诊断模型提供依据.

    结直肠癌中医证候辨证论治舌诊客观化

    帕金森病初诊164例患者体质特点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李佩珊刘卫国杨宁王海东...
    4450-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初诊患者体质分布特征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通过门诊调查问卷方式,采集164例PD初诊患者体质数据及UPDRS-Ⅲ评分、NMSQuest评分、H-Y分期,采用卡方检验、秩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单一体质分布规律、体质兼夹情况、体质与性别关系及体质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排名前4的异常体质("是"和"倾向是")在总样本的占比为阴虚(46.3%)、气虚(41.5%)、气郁(31.7%)和阳虚(29.3%);在各异常体质中,单一体质占比小,兼夹体质占比大;9种体质的男女分布无差异;9种体质中,阴虚、气虚、气郁、痰湿评分与疾严重病程度呈正相关,平和体质评分与疾病严重病程度呈负相关.结论:PD初诊患者体质以虚为主,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为阴虚、气虚、气郁和阳虚,大部分兼夹其他体质,阴虚、气虚、气郁、痰湿体质评分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正相关,初诊时需要重点关注调理这4种体质.

    帕金森病初诊体质疾病严重程度UPDRS-Ⅲ评分

    基于脉象信息融合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张春柯郭睿颜建军周扬...
    4454-4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压力脉搏波与光电容积脉搏波信息融合的脉象参数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ASCVD发病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运用压力-光电多源传感器脉象仪采集ASCVD不同发病风险人群的桡动脉压力脉搏波和指端光电容积脉搏波,基于压力脉搏波提取时域特征参数,融合光电容积脉搏波提取血液动力学特征参数;运用非参数检验对ASCVD不同风险人群时域特征和血液动力学特征进行组间比较;基于不同的特征组合,运用随机森林(RF)算法分别建立不同的ASCVD发病风险分层评估模型,计算模型评价准则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F1-score,比较模型的性能.结果:ASCVD不同风险分层人群时域特征参数T、T1、T4、T5、H3/H1、H4/H1、T1/T、T4/T、W1、W2、W1/T、W2/T和血液动力学参数R、L、C、Pm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RF算法,基于时域特征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建立的ASCVD发病风险评估模型获得较好的性能,其准确率为82.05%、平均召回率为80.95%、平均精确率为80.69%、平均F1-score为80.62%.结论:基于压力脉搏波和光电容积脉搏波信息融合可以获取更丰富的心血管信息,提高ASCVD发病风险分层模型的性能,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脉诊检测技术有望为ASCVD发病风险评估与监测提供新的工具.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压力脉搏波光电容积脉搏波时域参数血液动力学参数多源信息融合

    轻中度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李轶璠魏柳倩秦微赵永辰...
    4461-4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轻中度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筛选合格研究对象499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轻度抑郁患者及中度抑郁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判定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PSD轻度抑郁者以气郁质为主,其次为血瘀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平和质、特禀质;PSD中度抑郁患者以血瘀质为主,其次为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特禀质.且轻中度抑郁患者均以复合体质多见.结论:轻度抑郁者以气郁质为主,中度抑郁患者以血瘀质为主,且中度PSD患者以复合体质多见.

    轻中度卒中后抑郁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华北地区8 701名健康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分析

    冉清智刘佳汪南玥
    4464-4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华北地区健康人群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以2015年8月至2019年4月在华北地区体检结果为健康状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统计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对体质分布的影响.结果:8 701名华北地区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中,平和质占比为48.04%,8种偏颇体质依次为气虚质(9.86%)、阳虚质(13.98%),阴虚质(4.83%),痰湿质(3.97%),湿热质(6.68%),血瘀质(4.21%),气郁质(5.23%),特禀质(3.20%).以平和质最常见,8种偏颇体质中前3位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从性别分层看,8种偏颇体质中,男性排名前4名的体质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女性排名前4名的体质依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男性多于女性(P<0.05).从年龄分层看,平和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不同年龄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和质随年龄增高而增多,湿热质、痰湿质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比较明显.从BMI分层看,平和质、气郁质、痰湿质、阳虚质中超重/肥胖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偏瘦人群、正常以及超重人群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多见,而肥胖人群以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居多,随着体重增加阳虚质占比减少而痰湿质增多.从饮食习惯看,平和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在饮食习惯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华北地区不同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差异考虑与选取人群为健康人有关,同时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与区域性、性别、BMI以及饮食习惯存在一定联系.

    华北地区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健康人群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

    基于尿蛋白质组学探究凉血解毒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IgA血管炎肾炎Ⅲ级病变的疗效特点

    张冰黄岩杰张秋爽侯改灵...
    4469-4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尿蛋白质组学探究凉血解毒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对IgA血管炎肾炎(IgAVN)Ⅲ级病变的疗效特点.方法:发现队列收集20例IgAVN Ⅲ级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尿液,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进行尿蛋白质谱检测,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验证队列,检测30例IgAVN Ⅲ级患儿治疗前后尿液中24 h尿蛋白定量(24h-UPRO)、尿红细胞计数(URBC)的水平及差异蛋白α2巨球蛋白(A2M)的浓度.结果:以蛋白变化倍数>2或<0.5,且P<0.05为差异蛋白筛选标准,共获取93个显著上调蛋白和27个显著下调蛋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下调差异蛋白在补体激活-经典途径、凋亡细胞清除的正调控、先天免疫反应、补体和凝血级联、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等生物学过程和通路显著富集.治疗1个月后,IgAVN Ⅲ级患儿24h-UPRO、URB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验证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治疗后的尿A2M/Cr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凉血解毒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抑制免疫及凝血相关通路,药理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2M,降低IgAVN Ⅲ级病变的免疫炎症,改善高凝状态,进而减少尿蛋白和尿红细胞,减轻肾脏损伤.

    IgA血管炎肾炎蛋白质组学凉血解毒活血法免疫反应凝血

    陈氏盆乐汤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力及尿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

    胡凤英周先韦金丽华陈学奇...
    4474-4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陈氏盆乐汤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肌力及尿流动力学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PFD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予以陈氏盆乐汤联合盆底肌肉锻炼,均治疗8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产后6个月与12个月时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DI-20)、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盆腔器官脱垂量表(POP-Q),盆底三维超声检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尿道后角(PUVA)、膀胱颈移动度(UVJ-M),生物刺激反馈仪测定盆底肌肉肌力、肌肉疲劳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及产后6、12个月两组PFDI-20评分、PO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PISQ-12评分(除对照组治疗8周后)增加(P<0.05),且观察组PFDI-20评分、PO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PISQ-1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两组BSD、PUVA、UVJ-M(除对照组治疗8周后)均发生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治疗8周后及产后6、12个月BSD高于对照组(P<0.05),而PUVA、UVJ-M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6、12个月 Ⅰ~Ⅲ级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盆底肌电活动值大于对照组(P<0.05),而盆底肌疲劳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陈氏盆乐汤可明显改善产后PFD患者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减少盆底肌疲劳,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陈氏盆乐汤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力尿流动力学

    加减归脾汤治疗甲基丙二酸尿症认知障碍心脾两虚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陆相朋彭琰琰郑宏党伟利...
    4478-4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加减归脾汤治疗甲基丙二酸尿症(MMA)心脾两虚证认知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观察试验设计,将65例MMA心脾两虚证认知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加减归脾汤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模拟剂颗粒治疗,疗程共12周.在治疗前后采用Griffiths神经认知发育量表(GDS-C)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对患儿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DS-C量表总发育商及S-M量表标准分评分均有提升,其中试验组患儿GDS-C量表各分领域包括个人社会、听力与言语、手眼协调、操作表现评分及总发育商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S-M量表评分在独立生活、作业操作、交往、集体管理、自我管理评分及标准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减归脾汤可有效地改善MMA心脾两虚证患儿的认知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甲基丙二酸尿症儿童认知障碍归脾汤临床研究

    小儿复脉汤联合揿针治疗儿童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周冬雪姜永红马金叶
    4483-4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复脉汤联合揿针治疗儿童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室性早搏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40例.中药组服用小儿复脉汤;针药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加以揿针双侧内关、心俞穴,24 h后取下,每周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和主次症积分.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62.50%(25/40),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针药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P<0.01);两组治疗后室性早搏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且针药组优于中药组(P<0.01);针药组改善心悸、胸闷、气短、叹气主症的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P<0.01);两组在改善各项次要症状方面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针药组在改善次要症状总积分方面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小儿复脉汤联合揿针治疗儿童室性早搏具有良好疗效.

    小儿复脉汤揿针室性早搏内关心俞儿童徐氏儿科

    揿针耳穴联合揉膝推髌点穴法干预训练后诱发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研究

    林木南许丽梅薛维婳高松...
    4488-4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揿针耳穴及揉膝推髌点穴法联合运用治疗训练后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收治的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4组,分别采用揿针耳穴联合扶他林乳胶剂外用(耳穴组)、揉膝推髌点穴法联合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手法组)、揿针耳穴联合揉膝推髌点穴法加扶他林乳胶剂外用(联合组)、外用扶他林乳胶剂(西药组),每组30例,均治疗4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状态;检测患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滑液白细胞介素-l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P<0.05),且联合组高于其他3组(P<0.01,P<0.05);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前降低(P<0.01),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其他3组(P<0.01,P<0.05),WOMAC评分低于耳穴组、西药组(P<0.01);各组IL-1 β、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联合组含量低于其他3组(P<0.01,P<0.05);各组疗效比较,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揿针耳穴联合揉膝推髌点穴法较单一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其他症状,其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得到提升,炎症反应减轻,该法简便有效,适宜在基层及临床推广运用.

    骨关节炎临床试验揿针耳穴揉膝推髌点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