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集采药品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综合评价

    王钰韩玉玲王忠兰郝丽娜...
    11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国家集采和进口原研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综合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6个维度,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文献调研法初步确定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并确定权重;采用文献调研法、真实世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构建临床综合评价证据集合体;邀请专家依据证据集合体对孟鲁司特钠进行评分,并根据指标权重计算2种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总得分。结果:该研究构建了孟鲁司特钠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安全性、有效性、适宜性、可及性、经济性、创新性)6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32个。国家集采孟鲁司特钠临床综合评价总得分为8。12分,进口原研药总得分为8。03分。进口原研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创新性得分略高于集采药品,而集采药品的经济性、可及性、适宜性得分略高于进口原研药。结论:国家集采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综合价值高于进口原研药品。

    孟鲁司特钠哮喘儿童临床综合评价集采

    清毒伸筋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

    赵湘培施显怡李燕婧李凤珍...
    1118-112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壮药清毒伸筋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A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万通筋骨片,0。15g·kg-1)、清毒伸筋颗粒低、中、高剂量组(3。9、7。8、15。6g·kg-1),每组10只,另设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按相应药物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0d。定期检测大鼠痛阈值、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评分;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并进行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A大鼠的痛阈显著降低,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踝关节滑膜层、软骨及骨质层损伤严重,踝关节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毒伸筋颗粒可显著提高AA大鼠痛阈,降低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踝关节滑膜层、软骨及骨质层损伤,降低踝关节病理组织评分(P<0。05,P<0。01)。结论:壮药清毒伸筋颗粒对AA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或分泌有关。

    清毒伸筋颗粒佐剂性关节炎炎症因子

    "黄芪-白术"药对在肝癌临床应用的组方规律及最适配伍比例

    严毅超张露蓉
    1123-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临床应用于肝癌治疗的含"黄芪-白术"药对中药方剂的组方规律及最适配伍比例,为黄芪-白术在抗肝癌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证据。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来源,筛选符合条件处方,提取药物信息,建立数据汇总表。使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4。0、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0、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组方分析和临床疗效评价;运用细胞增殖实验和肝癌小鼠生存期实验探讨黄芪-白术治疗肝癌的最佳比例。结果:(1)黄芪-白术是治疗肝癌的常用药对。(2)组方分析显示与黄芪-白术药对配伍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甘草、薏苡仁、麦芽、柴胡;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最多,其次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3)Meta分析显示所有纳入文章偏倚不大,运用含黄芪-白术中药处方的治疗组,其对瘤体近期疗效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31,95%CI(1。80,2。97),P<0。000 1。(4)肝癌细胞增殖实验显示黄芪-白术比例为1∶1、2∶1、1∶2时IC50接近,分别为64。71、68。40、69。08 mg·mL-1;肝癌小鼠生存期实验显示黄芪-白术比例为1:2时生存率最高,为62。5%,且抑瘤率最高,为35。97%。结论:"黄芪-白术"药对在肝癌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黄芪-白术及其组方符合肝癌治疗的临床原则,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黄芪-白术比例为1∶2时,肝癌小鼠生存率最高,为临床合理组方配比提供依据。

    黄芪-白术组方规律Meta分析配伍比例原发性肝癌

    天麻脑保护活性成分跨血脑屏障的转运方式研究

    颜明丽杨茜宁珑许春萍...
    1132-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药物转运体研究天麻脑保护活性成分对羟基苯甲醛(4-HBd)、对羟基苯甲醇(4-HBA)、3,4-二羟基苯甲醛(3,4-DD)跨血脑屏障(BBB)的转运方式。方法:建立符合要求的4-HBd、4-HBA及3,4-DD于HBSS缓冲液内的HPLC分析方法;用永生化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及Transwell结构建立体外BBB转运模型,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记录跨膜电阻值及荧光素钠转运实验加以评价,进行3个成分的跨膜转运研究;通过记录给予不同BBB关键外排转运体抑制剂(维拉帕米、ko143、MK571)后转运量的变化,对比各自外排率(ER)及渗透系数(Papp),明确4-HBd、4-HBA及3,4-DD跨BBB的转运方式及特征。结果:4-HBd、4-HBA、3,4-DD在2 h内的外排率分别在0。83~0。99、0。74~0。97、0。63~0。85之间,且不同时间点3个成分的吸收速率(PappAP-BL)与外排速率(PappBL-AP)相近,三者的Papp均大于1×10-6cm·s-1,故判断4-HBd、4-HBA及3,4-DD跨BBB入脑方式为脂溶扩散;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4-HBd外排率降低(P<0。05),而4-HBA及3,4-DD外排率无明显变化,故推断4-HBd为外排转运体P-gp的底物。结论:4-HBd、4-HBA及3,4-DD跨BBB方式均为脂溶扩散,其中4-HBd为P-gp外排转运体的底物。

    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醇3,4-二羟基苯甲醛血脑屏障外排转运体双向转运

    柴胡提取物抑制小鼠脑组织miR-33-5p表达对小鼠骨骼生长的影响

    靳国强谢艳吴晓龙裴圆圆...
    1139-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柴胡提取物抑制小鼠脑组织miR-33-5p表达,上调TPH2促进5-HT表达最终促进骨骼增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观察柴胡提取物对小鼠体长、胫骨长度、脑组织5-HT、TPH2及血清GH表达的影响。(2)利用3个数据库预测调控TPH2的共同miRNAs,并用qRT-PCR验证这些miRNA在正常小鼠和给药小鼠体内差异表达,进而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与TPH2的调控关系。(3)体外培养小鼠脑细胞,观察药物对细胞中TPH2含量的影响。(4)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用药组、miR-33-5p mimics组、miR-33-5p inhibitor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观察药物通过干预miR-33-5p对小鼠脑组织TPH2、5-HT表达及GH分泌的影响。结果:(1)灌胃20d后,低、中、高剂量组体长均较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提高(均为P<0。01)。胫骨长度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长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脑组织5-HT含量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升高(P<0。05,P<0。01,P<0。01),也高于阴性对照组(均为P<0。01),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表达升高(P<0。01)。血清GH表达水平中、高剂量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均为P<0。01)。脑组织TPH2含量,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提高(均为P<0。01)。中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1)。(2)在3个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的目标miR-NAs中,只有miR-33-5p呈现差异表达(0。967±0。157,1。400±0。144;P=0。02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miR-33-5p与TPH2存在调控关系。(3)细胞实验证明药物和miR-33-5p对小鼠脑组织TPH2的表达有影响。(4)动物实验发现,用药组、miR-33-5pinhibitor组和阳性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脑组织TPH2表达均升高,而miR-33-5pmimics组则降低。同时影响5-HT和血清GH的表达。结论:柴胡提取物可以通过沉默脑组织miR-33-5p的表达来提高TPH2的表达,从而提高脑组织5-HT丰度,最终促进GH分泌及小鼠骨骼增长。

    柴胡提取物小鼠miR-33-5pTPH2骨骼生长

    不同加热方式对三七提取物药效学的影响

    罗西亚张宁张永萍缪艳燕...
    1146-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微波加热和传统加热对三七提取物的药效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2种加热方式三七提取物中7种成分的含量,以提取物浓度-时间绘制曲线图,分析达到平衡浓度的时间;分别采用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腹腔注射ISO和冰水浴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血清、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药效指标因子,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药效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评价2种加热方式药效差异。结果:微波加热20 min时三七中7种成分已达到平衡浓度,而传统加热最佳工艺需要180 min;微波加热20 min与传统加热180 min三七提取物药效学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微波加热提取物药效指标综合评分(76。50分)大于传统加热(51。63分)。结论:微波加热提取三七不仅快速高效,且不影响药效,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值得推广普及的提取新方法。

    微波加热传统加热三七提取物药效学心肌缺血

    异氟烷抑制铁死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张琪瑶秦国伟陆顺梅王洪新...
    1152-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异氟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铁死亡角度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水平以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细胞水平以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异氟烷组、模型+异氟烷组和模型+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组。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CCK-8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或H9C2细胞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Fe2+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或细胞中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大(P<0。01),心肌细胞活性降低(P<0。01),LDH和CK-MB含量明显增加(P<0。01),心肌组织或细胞中ROS、MDA和铁离子含量增加(P<0。01),GSH-Px活性降低(P<0。01),SLC7A11、GPX4和核Nr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异氟烷和Ferrostatin-1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1),心肌细胞活力增加(P<0。01),心肌组织或细胞中ROS、MDA和铁离子含量减少(P<0。01),GSH-Px活性增加(P<0。01),SLC7A11、GPX4和核Nrf2蛋白表达增加(P<0。01)。结论:异氟烷预处理通过激活Nrf2通路,增加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的铁死亡,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

    异氟烷心肌缺血再灌注铁死亡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

    苯唑嗪纳米乳的制备优化及其药动学与体内分布研究

    李冬冬孙敬蒙矫冬梅霍文凯...
    1160-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苯唑嗪纳米乳(Q808-NE),并进行工艺优化及体内外评价。方法:以包封率(EE)、载药量(DL)和离心稳定常数(K)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Plackett-Burman design(PBD)及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对其进行工艺优化,并进行表征、药动学及体内分布评价研究。结果:最佳处方工艺:水相比例为83。33%,搅拌条件为400r·min-1、40℃、2h,水相加入速度为2秒/滴,油相(油酸)与混合乳化剂(聚山梨酯80与泊洛沙姆188比例为5∶4)比例为3∶7,混合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为3∶1。Q808-NE的平均粒径、PDI、Zeta电位分别为(38。54±2。22)nm,0。26±0。01,(-27。63±0。96)mV。与 Q808相比,Q808-NE在水中溶解度提高了1 046。11倍。Q808-NE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30。83%,体内分布试验显示其在脑中的相对摄取率为2。91,表明将Q808制成纳米乳后具有一定的脑靶向趋势。结论:该研究制备的Q808-NE有效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体外释放率及生物利用度,并实现脑靶向,为后续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

    6-(4-氯苯氧基)-四唑并(5,1-a)酞嗪药动学体内分布纳米靶向

    盐酸地芬尼多口崩片的制备

    曾媛廖翔茹刘辉熊菁...
    1169-1173,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盐酸地芬尼多口崩片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分别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内外加崩解剂湿法制粒法、内加崩解剂湿法制粒法制备盐酸地芬尼多口崩片,以口崩片的崩解时限、口感、可压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筛选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的种类和用量,获得各组分用量优选范围。然后以口崩片的崩解时限、硬度、30min溶出百分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盐酸地芬尼多口崩片的处方。结果:选用粉末直压工艺,优化所得处方为盐酸地芬尼多25 mg、硬脂酸25 mg、甘露醇70 mg、微晶纤维素180 mg、阿司帕坦35 mg、蓝莓香精8 mg、碳酸氢钠5 mg、柠檬酸6 m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19 mg、十二烷基硫酸钠5 mg、硬脂酸镁3 mg。最优处方制备的口崩片崩解时间在40 s以内,且30 min溶出百分率达到90%以上。结论:筛选优化获得的最优处方制备的盐酸地芬尼多口崩片符合《中国药典》关于口崩片的质量要求,且口感良好,工艺重现性良好。

    盐酸地芬尼多口崩片单因素Box-Behnken制备

    重症患者使用维持剂量后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明显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

    徐吟秋王晶申越朱建柱...
    1174-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重症患者使用维持剂量后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升高的相关因素,为替考拉宁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室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使用替考拉宁患者的基本特征、生化指标、血药浓度等信息,同时测定患者使用维持剂量前后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分析使用维持剂量后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的变化,依据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浓度明显升高组与未明显升高组,并展开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结果:41例纳入患者中,使用维持剂量后替考拉宁谷第2次监测浓度较第1次显著升高[(27。5±11。0)mg·L-1 vs。(17。3±6。70)mg·L-1,P<0。01],平均升高10。2 mg·L-1,其中18例血药浓度升高值≥10。2mg·L-1的被划分为明显升高组,23例血药浓度升高值<10。2mg·L-1的被划分为未明显升高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首次用药至第2次监测血药浓度期间白蛋白最大值、白蛋白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采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是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明显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而logistic回归显示其中白蛋白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替考拉宁在使用维持剂量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白蛋白变化情况,并及时重复监测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替考拉宁重症患者维持剂量血药谷浓度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