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种国产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陈永邦杨晨谢又佳杨宁...
    1363-1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探讨使用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及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经济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使用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及晚期的NSCLC患者共149例,通过逆概率处理加权(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方法消除组间混杂因素.基于IPTW处理后3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立分区生存模型来评价3种国产PD-1抑制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及晚期NSCLC的成本效果,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进行IPTW处理后的3组患者mPFS(8.20个月vs.14.80个月vs.14.80个月)与mOS(未到达vs.22.70月vs.未到达)未见差异.任一药物发生率大于5%且等级≥3级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相比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分别增加了 0.50和1.00个QALY临床获益,为增加1个QALY的临床获益需要额外投入的成本分为495 151.83和440 095.05元,而特瑞普利单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每增加1个QALY的获益需投入384 563.57元,无论意愿支付值阈值设定为3倍全国人均GDP(257 000元/QALY)还是3倍广东省人均GDP(305 400元/QALY),相比信迪利单抗,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或是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是不具有经济性的,且特瑞普利单抗对比卡瑞利珠单抗也不具备成本效果优势.结论:3种国产PD-1抑制剂中,信迪利单抗最具经济性的,其次是卡瑞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再次之.

    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非小细胞肺癌分区生存模型成本效果分析

    miR-324-5p通过调控KLF3/JAK2/STAT3通路对胰腺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

    陈小丽田霞谭洁陈巍...
    1371-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miR-324-5p对胰腺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寻找胰腺癌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化疗前后胰腺癌患者的血浆标本,用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处理胰腺癌细胞,qRT-PCR检测吉西他滨处理后胰腺癌细胞及胰腺癌患者血浆miR-324-5p的表达.转染miR-324-5p模拟物或抑制剂,用一定浓度的吉西他滨处理胰腺癌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观察miR-324-5p对细胞凋亡的影响.CCK-8法检测胰腺癌细胞吉西他滨的IC50,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观察miR-324-5p对细胞耐药的影响.转染KLF3过表达质粒,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进一步探讨miR-324-5p参与细胞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miR-324-5p在吉西他滨处理的胰腺癌细胞及接受化疗的胰腺癌患者血浆中高表达.miR-324-5p可抑制吉西他滨处理后胰腺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miR-324-5p可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耐药性及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过表达KLF3不仅可以部分逆转miR-324-5p对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也可部分逆转miR-324-5p对细胞耐药及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这可能是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实现的.结论:miR-324-5p与胰腺癌细胞耐药相关,并可通过调控KLF3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影响胰腺癌细胞耐药.

    胰腺癌miR-324-5p耐药性JAK2/STAT3通路吉西他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期间肾移植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的知信行研究

    石伟龙王智丹程吟楚王晓星...
    1377-1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期间肾移植患者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与治疗的认知-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及影响因素,为传染性疾病流行期间肾移植患者的健康科普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线上问卷形式,对成年肾移植患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的KAP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82份,其中304例(79.58%)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382例调查对象中,26.44%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与治疗总体认知程度较高,22.77%态度积极,35.34%行为良好,认知、态度及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其中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普遍认知水平较高且行为良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药物治疗普遍认知不足、态度消极及行为欠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较高的教育程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与患者的认知水平显著相关;月收入≥20 000元的患者较月收入<3 000元者,其态度显著更积极;年龄越小、月收入水平越高,其行为显著越好.结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肾移植专科医务人员应适时开展用药科普并加强患者管理,尤其是少数民族、低学历、低收入、老年人群及农村地区人群,以改善其对于药物治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进而促进合理用药.

    新型冠状病毒肾移植患者认知-态度-行为调查问卷

    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阿格列汀、利格列汀与乳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李婉璐郑红霞李静邹媛...
    1383-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生理条件下使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阿格列汀、利格列汀与乳清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实验选取激发波长(λex)280nm,测定不同温度下药物的荧光猝灭光谱;通过相关参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等)的计算以及热力学参数判断猝灭机制、药物与乳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特点以及乳清蛋白构象的变化,并通过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药物与乳清蛋白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形式.结果:阿格列汀、利格列汀均可使乳清蛋白发生复合式静态猝灭;以疏水作用力为主要作用力类型;药物与乳清蛋白结合过程中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促使乳清蛋白的荧光猝灭;药物结合反应对乳清蛋白的构象无明显影响;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分别与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结论:阿格列汀、利格列汀与乳清蛋白可自发发生相互作用,建议勿将两种药物用牛奶送服.

    阿格列汀利格列汀乳清蛋白相互作用光谱法分子对接

    整合网络药理学与非靶向血清代谢组学探讨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朱靓婷桂西李琦李娟...
    1390-1397,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复方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MS对四逆散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鉴定;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PubChem数据库筛选出四逆散抗抑郁的成分作用靶点,DisGeNET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症疾病靶点,并结合Venny工具软件筛选出四逆散抗抑郁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平台构建靶点基因间PPI网络,利用Cytoscape筛选出四逆散抗抑郁的核心基因,Metascape平台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四逆散抗抑郁所涉及的潜在信号通路;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方法制备抑郁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大小随机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四逆散组(3.17g·kg-1)和氟西汀组(1.58 mg·kg-1),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进行CUMS造模.造模6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免疫荧光对大鼠海马区进行吲哚胺2,3-双加氧酶 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 1)、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 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 1)检测;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对各组大鼠血清进行分析.结果:液质联用分析共鉴定出61个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535个成分靶点、1 479个疾病靶点和205个交集靶点,其中包括AKT1、TP53、TNF、IL6等21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Ras、PI3K-Akt等信号通路;行为学结果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蔗糖偏好降低、旷场箱中静止时间增加、活动总次数减少以及运动总路程减少(均为P<0.05),四逆散给药后能显著改善抑郁样行为(均为P<0.05);免疫荧光结果发现,与空白组相比,IDO1与IBA1的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5),经过四逆散给药后均明显回转(P<0.05);血清代谢组学筛选出19个差异代谢物,包括L-酪氨酸、花生四烯酸等,主要富集到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以及花生四烯酸代谢、鞘脂代谢等10条代谢通路.结论: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初步预测到诺米林、甘草次酸、7,4-二羟基黄酮等为四逆散抗抑郁的主要化学成分,涉及MAPK、Ras、PI3K-Akt等信号通路,并挖掘19个差异代谢物和10条代谢通路,可进一步为经典复方四逆散抗抑郁的临床应用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四逆散抑郁症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UPLC-Q-TOF-MS/MS

    温肺化纤颗粒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改善肺纤维化

    李俊黄天宇王木兰龚琴...
    1398-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温肺化纤颗粒抗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WFHX-low-dose(12.5 g·kg-1)组、WFHX-high-dose(50 g·kg-1)组以及吡非尼酮(Pirfenidone,180 mg·kg-1)组,采用气管插管法灌注博来霉素(0.75mg·kg-1)建立肺纤维化模型.自造模第2天起灌胃给药干预,持续给药28 d.HE和Masson染色法检测肺组织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RT-qPCR法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胶原蛋白 Ⅰ(collagen Ⅰ)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 mRNA 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 IL-6、TNF-α、Collagen Ⅰ、EMT 相关标志物以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p-Smad3、Smad7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的组织纤维化评分显著升高,IL-6、TNF-α、collagen Ⅰ以及间质标志物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上皮标志物钙黏蛋白E(E-cadherin)显著下调(P<0.05).同时,TGF-β1与p-Smad2、p-Smad3蛋白表达增加,Smad7表达减少;与Model组比较,给药干预后显著降低了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并且WFHX给药组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上述因子的表达,显著抑制炎症因子IL-6、TNF-α释放,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减少collagen Ⅰ的分泌,改善EMT,减少TGF-β1生成并抑制Smad2、Smad3磷酸化,上调Smad7的表达.结论:温肺化纤颗粒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EMT,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肺纤维化温肺化纤颗粒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外基质

    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初步探究苍术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高增祥涂济源吴斌李振辉...
    1405-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体内动物试验探究苍术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苍术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 C)疾病的相关靶点;将上述靶点导入Venny 2.1中对苍术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UC的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苍术抗UC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构建苍术抗UC的"苍术-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分析其关键活性成分;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筛选出核心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Matescape数据库对其进行GO功能及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Maestro 11.1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2)体内复制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UC小鼠模型,将BALB/c小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苍术醇提物组(1 110mg·kg-1·d-1)及阳性药组(柳氮磺吡啶,SASP,250mg·kg-1·d-1),每组6只;灌胃给药(10 mL·kg-1),每天1次,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1h后处死,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1)苍术抗UC的活性成分有26个,苍术-UC交集靶点273个;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有MAPK通路及PI3K/Akt等炎症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2)动物实验数据表明,苍术醇提物可明显增加UC小鼠的结肠长度、降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减缓UC小鼠结肠组织病变程度、增加杯状细胞的个数,抑制结肠组织中IL-1β、MMP-2、MMP-9等炎性介质的高表达,调控PI3K/Akt通路的激活.结论:该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初步证实苍术可能通过作用于IL-1β等靶点、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改善UC小鼠结肠损伤,为深入研究苍术及其活性成分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苍术溃疡性结肠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PI3K/Akt

    经典色谱法联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孟河医派胆汁制陈皮化痰止咳质量标志物及作用机制

    吴乙庚祝婧袁恩姚东...
    1416-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孟河医派特色饮片胆汁制陈皮的化学成分,探讨其化痰止咳的质量标志物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UPLC-Q-TOF-MS和HS-GC-MS技术对胆汁制陈皮进行定性分析并构建成分库,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质量标志物,分析潜在作用机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UPLC-Q-TOF-MS鉴定得到67个化学成分,HS-GC-MS分析得到39个化学成分,共鉴定出106个化学成分.通过"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得到5个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黄柏酮、异橙黄酮、Naringenin、(+/-)-Naringenin及甜橙黄酮.通过分子对接筛选3个核心靶点:NOS3、EGFR、PTGS2.通过GO富集分析得到BP 502条,CC 85条,MF 146条,共计733条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得到162条信号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胆汁制陈皮的化学成分库,明确了潜在Q-maker的裂解规律,探讨了其化痰止咳的作用机制,为胆汁制陈皮药效物质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特色饮片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UPLC-Q-TOF-MSHS-GC-MS网络药理学胆汁制陈皮化痰止咳质量标志物作用机制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补肾培元汤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刘星彤李丹邹丽红石爱文...
    1423-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补肾培元汤潜在的质量标志物成分.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0批补肾培元汤指纹图谱,指认并归属其共有峰,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批次样品间质量差别,基于化学成分有效性,可测性和网络药理学对其潜在的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结果:指纹图谱共确认43个共有峰,指认12个共有峰,包括绿原酸、芦丁、山柰酚、苦杏仁苷、京尼平苷酸、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积雪草苷、槲皮素、毛蕊异黄酮,并且其相似度均大于0.9,样品可聚为2类,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可知,12个成分能通过RELA、MMP3和GSK3B等多个靶点调控癌症,肾病,粥样硬化等多条通路.结论:预测绿原酸、芦丁、山柰酚、苦杏仁苷、京尼平苷酸、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积雪草苷、槲皮素、毛蕊异黄酮12个化学成分可作为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以期为补肾培元汤质量控制及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补肾培元汤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质量标志物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评价

    刘改枝许杜娟何孟瑜郭伊瑞...
    1429-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由透明质酸(HA)表面修饰的薯蓣皂苷元衍生物/二十二碳六烯酸(DGG/DHA)自组装纳米粒DDHs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将DGG和DHA等比混合,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双药自组装纳米给药系统并进行制剂学表征,用HA对DDHs自组装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并对其制剂学特征进行表征,包括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安全性等.研究自组装纳米粒对A549、HepG-2、SMMC-7721、MCF-7、4T 1和MGC癌细胞的抑制活性,进一步以MGC为模型细胞研究其对自组装纳米粒的细胞摄取情况.结果:经HA表面修饰后的自组装纳米粒DDHs表面光滑、结构稳定,DDHs平均粒径为(196.8±3.1)nm,PDI值为0.158±0.01,Zeta电位为-(30.73±0.76)mV;血浆稳定性和存贮稳定性良好;在人正常pH值条件下DDHs相对于未用HA表面修饰的纳米粒溶血性明显降低.单独给药组及自组装纳米粒组对上述癌细胞的抑制活性大小均呈浓度依赖性,且自组装纳米粒DDHs相对于单独使用DGG和DHA表现出协同增效的作用,对上述癌细胞的协同指数均小于1.结论:HA表面修饰的双药自组装纳米粒粒径小,稳定性和安全性良好,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HA修饰后的自组装纳米粒DDHs对上述不同肿瘤细胞表现出广谱的抗肿瘤活性,且自组装后的纳米复合物相对于单独给药发挥了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二十二碳六烯酸自组装纳米粒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