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载蜂毒肽外泌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及溶血性评价

    吕立国黄娟吴巧玲白遵光...
    1843-1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负载蜂毒肽的外泌体体系(xosome system loaded with melittin,EXO-MEL)对人前列腺癌细胞(human prostatecancer-3,PC-3)的抑制作用及其体外溶血性.方法:利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 tetrazolium,MTT)实验、划痕实验检测EXO-MEL及蜂毒肽(MEL)对PC-3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PC-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Bar、Bcl-2以及caspase-3 mRNA的影响;通过红细胞溶血实验评价EXO-MEL的溶血风险.结果:MEL在24、36、48h对PC-3 细胞的 IC50分别为 5.79、6.93、4.42 μg·mL-1,而 EXO-MEL的 IC50分别为 11.95、8.58、7.67 μg·mL-1;划痕实验显示随着MEL、EXO-MEL给药浓度的增加,PC-3细胞的迁移愈合率逐渐降低;MEL与EXO-MEL能使S期细胞的占比增大,诱导PC-3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EL与EXO-MEL可以明显增加Bax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减少Bcl-2表达;溶血实验显示MEL的溶血率高于EXO-MEL,尤其是4 μg·mL-1具有显著差异.结论:EXO-MEL对PC-3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阻滞周期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Bax和caspase-3,下调Bcl-2表达有关;与MEL相比,EXO-MEL的作用相对缓和,且在一定浓度时溶血不良反应显著减轻,提示以外泌体为载体运载MEL在泌尿系统肿瘤治疗中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蜂毒肽外泌体PC-3细胞增殖迁移凋亡溶血

    余甘子叶总黄酮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

    陈文雅李璐郭尔楚容少玲...
    1851-1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余甘子叶总黄酮对H22荷瘤小鼠免疫调节的影响与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昆明小鼠50只腋下H22细胞荷瘤造模后,根据瘤体大小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Control)组,5-氟尿嘧啶(5-FU)组,余甘子叶总黄酮低(YGZY-L:0.496g·kg-1)、中(YGZY-M:0.991 g·kg-、高(YGZY-H:1.982g·kg1)剂量组,连续给药 14d.观察瘤质量及抑瘤率;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2、IL-6、IL-10、IFN-γ、TNF-α含量水平;HE染色观察瘤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CD4+T、CD8+T细胞比例;制备瘤组织单细胞悬浮液,分离淋巴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肿瘤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比例;Western blot 观察 NF-κB1、FLT3、PD-1、BTLA、CTLA-4 表达情况.结果:抑瘤率为 5-FU 组 62.2%,YGZY-L 组 13.3%,YGZY-M组40.7%,YGZY-H组53.5%;HE染色显示余甘子叶总黄酮使实体瘤细胞坏死、核固缩;免疫组化显示余甘子叶总黄酮和5-FU可以激活肿瘤微环境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P<0.01);ELISA检测显示余甘子叶总黄酮显著上调肿瘤微环境中IL-2、IL-6、IFN-γ、TNF-α,下调IL-10(P<0.01);瘤组织浸润淋巴细胞流式分析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余甘子叶总黄酮降低CD4+CD25+Foxp3+Treg、CD4+PD-1+TIL、CD8+PD-1+TIL 比例,升高 CD8+CD28+CTL比例(P<0.05或P<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余甘子叶总黄酮显著降低肿瘤微环境中NF-κB 1、FLT3表达量(P<0.01),及PD-1、CTLA-4、BTLA表达量(P<0.05或P<0.01).结论:余甘子叶总黄酮可以通过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调节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来抵抗肝癌肿瘤.

    余甘子叶总黄酮抗肿瘤免疫功能调节肿瘤微环境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大黄-柴胡药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

    张金保杨宗慧其乐木格陈红刚...
    1860-1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大黄-柴胡药对治疗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大黄-柴胡药对治疗ALD的靶点和通路.灌胃56°白酒复制大鼠ALD模型,各药物组灌胃给予中药煎煮液干预7d后,检测各组药物对大鼠血清中乙醇浓度,及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活性的影响,采用HE和油红O染色方法考察各组药物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或肝匀浆中ALT、AST、TG、TC、VLDL、SOD、MDA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共得到大黄-柴胡药对活性成分36个,治疗ALD的靶点218个,核心靶点涉及 TP53、MAPK1、AKT1、TNF、CYP2E1、PPARα、ADH、ALDH 等.其作用可能与 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ALD 等信号通路相关.与模型组比较,大黄-柴胡药对能明显改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显著降低大鼠血乙醇浓度(P<0.05),增强血清ADH和ALDH活性(P<0.05),减弱血清AST和ALT活性(P<0.05,P<0.01),降低血清TG和VLDL含量(P<0.05),降低肝脏中TC、TG、VLDL含量(P<0.05,P<0.01),降低MDA含量(P<0.05),升高SOD含量(P<0.01).结论:大黄-柴胡药对具有治疗大鼠ALD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MAPK、ALD等信号通路,作用于ADH、ALDH等靶点,进而加速乙醇、乙醛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减轻氧化损伤等.

    大黄柴胡网络药理学酒精性肝病

    基于细胞实验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薯蓣皂苷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的作用机制

    丁小云张浩谢梦蝶邱雨美...
    1868-1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薯蓣皂苷(dioscin,DIO)对人乳腺癌阿霉素(doxorubicin,DOX)耐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DIO不同浓度对MCF-7/DOX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运用MTT、Westem blot和qRT-PCR等方法考察DIO对MCF-7/DOX细胞DOX耐药的逆转作用.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DIO干预乳腺癌DOX耐药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qRT-PCR实验对核心靶点进行验证.结果:DIO质量浓度在0.375~1.56 μg·mL 1时对MCF-7/DOX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0.75μg·mL-1 DIO与不同浓度DOX联用后,DOX对MCF-7/DOX细胞的IC50下降,DIO的逆转耐药倍数为2.02,且MCF-7/DOX细胞中MDR1、MRP1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P<0.05),表明DIO增强了 MCF-7/DOX细胞对DOX的敏感性,逆转MCF-7/DOX细胞耐药.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DIO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的潜在靶点78个,其中核心靶点包括AKT1、TP53、BCL2、IL-6、CASP3、JUN等,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信号通路.验证实验结果显示0.75 μg·mL-1 DIO与DOX联用后,上调TP53和CASP3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调AKT1和IL-6 mRNA表达(与DOX比较,P<0.05),有下调BCL2mRNA表达的趋势,对JUN mRNA无明显影响.结论:DIO可通过作用于AKT1、TP53、BCL2、IL-6、CASP3等核心靶点而逆转乳腺癌DOX耐药.

    薯蓣皂苷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网络药理学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疏肝降脂片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

    鲁思凡朱晨古玉凤邓丙英...
    1875-1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疏肝降脂片(SGJZ)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斑马鱼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2 mg·mL-1蛋黄粉浸泡诱导构建NAFLD斑马鱼模型,分别给予1.63、3.26 mg·mL-1SGJZ干预,连续处理3d,油红O染色法评判脂肪肝发生率;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微板法检测斑马鱼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RT-qPCR法检测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水平.结果:蛋黄粉处理后,NAFLD斑马鱼模型造模成功;与Model组相比,SGJZ干预后幼鱼肝脏部位脂质沉积减轻,脂肪变性减轻;TG、TC、ALT、AST、LDL-C含量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SGJZ能下调TLR4、MyD88、IL-6、IL-1β、TNF-α、NF-κB的表达水平,高剂量下调作用更为显著(P<0.05).结论:SGJZ对蛋黄粉诱导的NAFLD斑马鱼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MyD88/NF-KB信号通路有关.

    疏肝降脂片非酒精性脂肪肝斑马鱼降脂炎症

    基于糖谱法的僵蚕多糖结构特征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瑶高奎旭王静雅彭溪...
    1882-1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糖谱法分析僵蚕(Bombyx batryticatus)及麸炒僵蚕多糖的整体结构特征,并对僵蚕、麸炒僵蚕多糖及其水解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方法:对僵蚕及麸炒僵蚕多糖进行酸水解和不同糖苷酶酶解后,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和荧光辅助凝胶电泳法(polysaccharide analysis of carbohydrate gel electropho-resis,PACE)分析水解产物的结构特征.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实验测定僵蚕、麸炒僵蚕多糖及其水解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通过HPTLC和PACE法分析结果发现,僵蚕及麸炒僵蚕多糖均能被β-半乳糖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和果胶酶水解,几乎不能被β-甘露糖酶水解;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僵蚕、麸炒僵蚕多糖经酸水解和纤维素酶水解后抗氧化活性降低,而经β-半乳糖酶、葡聚糖酶、果胶酶水解后抗氧化活性增强;与僵蚕相比,麸炒僵蚕多糖及其水解物的抗氧化活性均降低.结论:僵蚕及麸炒僵蚕多糖均含有β-吡喃半乳糖苷键、β-1,4-葡萄糖苷键、α-1,6-葡萄糖苷键和α-1,4-半乳糖醛酸苷键.此外,僵蚕、麸炒僵蚕多糖及其水解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该研究可为僵蚕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中药多糖结构特征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僵蚕多糖糖谱法酸水解特异性糖苷酶酶解抗氧化活性

    糖肾地黄汤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刘诗琪杨超茅苟小军
    1890-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糖肾地黄汤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糖肾地黄汤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ymmetry®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0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0批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10批糖肾地黄汤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确认了 20个共有峰,其中1、6、7、10、14、17、18、19(丹皮酚)号峰归属于牡丹皮,2、3、4、5(莫诺苷)、8(马钱子苷)、9、13号峰归属于山茱萸,11号峰(毛蕊异黄酮苷)归属于黄芪,15、16(丹酚酸B)、20(丹参酮ⅡA)归属于丹参,12号峰为山茱萸与牡丹皮;以莫诺苷、马钱子苷、毛蕊异黄酮苷、丹皮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 6项指标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各批次样品中莫诺苷、马钱子苷、毛蕊异黄酮苷、丹皮酚、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质量密度分别为 69.18~70.21、81.82~82.84、4.31~4.32、346.33~347.26、189.37~190.58、8.39~8.47 μg·mL-1.结论:所建立的糖肾地黄汤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技术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糖肾地黄汤的质量评价.

    糖肾地黄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含量测定

    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医疗损害案例分析及处方审核策略

    刘异谌阳婧裘琳刘秀兰...
    1897-1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相关医疗纠纷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裁判文书网上ADR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例的裁判文书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库,汇总相关纠纷的原因并制订较为全面的处方审核策略.结果:共检索到判决书356例,纳入裁判文书201例,导致ADR排名前3的分别是抗菌药(65例,32.34%)、神经系统用药(31例,15.42%)中药饮片及中成药(23例,11.44%),其中,约1/3的案例法院判决医方存在医疗过错与患者出现ADR有一定因果关联,需承担60%~100%的赔偿.判罚缘由主要为医方对患者的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格,用药风险预见不足,防范监测不足,告知义务履行不严格.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并完善ADR监测管理制度,关注临床合理用药,重视用药监护,充分运用处方审核系统降低ADR发生率,并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与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减少ADR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及相关用药纠纷,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药物不良反应医疗纠纷处方审核合理用药

    基于OpenFDA数据库的玛巴洛沙韦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网络分析

    张翠翠曹波张镭金蛟...
    1903-1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OpenFDA数据库对玛巴洛沙韦(baloxavirmarboxil)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挖掘,探索其发生特点及相互关系,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OpenFDA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玛巴洛沙韦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神经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对其风险信号进行挖掘,并利用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Drug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进行系统归类.结果:共获得7 611 798份报告,其中以玛巴洛沙韦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数3 920例,筛选获得89个阳性信号.依据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SOC)报告数前5位的依次是呼吸、胸部和纵隔疾病,各类检查,心脏疾病,肝胆系统疾病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贝叶斯网络图显示心脏、呼吸和血液SOC的相互关系较密切.结论:在玛巴洛沙韦临床使用中,应密切关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尤其是肝功能异常、心脏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出血等,关注不良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证用药安全.

    玛巴洛沙韦信号检测OpenFDA数据挖掘贝叶斯网络

    GnRHa联合GH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陆颖陈林伟
    1909-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联合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用于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治疗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GnRHa联合GH(试验组)对比GnRHa(对照组)用于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对文献筛选和提取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包括6个随机对照试验和5个临床对照试验,合计1 0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试验组患者预测成人身高的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MD=4.01,95%CI(2.77,5.26),P<0.01],试验组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74,1.64),P=0.62].敏感性分析显示上述结果稳定可靠.发表偏倚分析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基于现有证据,GnRHa联合GH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生长激素中枢性性早熟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