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3)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3》编写组张玉
    985-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所导致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OP的患病率大幅攀升,但其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偏低。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其严重后果,尤其在老年人中,可导致残疾和死亡,并且相关医疗和护理成本巨大。OP及其骨折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OP治疗药物按照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用药物和其他机制类药物。为了规范OP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基于当前OP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现状,组织多学科专家讨论并联合制定了本共识。

    OP治疗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腺苷对阿尔兹海默症的干预作用

    陈龙周宁王瑞锋曾梦楠...
    1007-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腺苷对Aβ25-35多肽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体内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腺苷组。脑室内注射Aβ25-35多肽模拟AD的生理病理状态,末次给药结束,禁食12h后收集各组小鼠的尿液样本。处理后的尿液样本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分析,得到质谱原始数据,经预处理后导入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并利用HMDB、MassBank等在线数据库进一步鉴定生物标志物。通过Mev软件对生物标志物在各组中的相对含量进行热图聚类分析。结合MBRole、KEGG和MetaboAnalyst5。0等在线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和代谢网络构建。结果:腺苷组小鼠代谢轮廓与模型组明显分离,并向正常组回调。腺苷组与模型组间共筛选出59个差异标志物(正源模式下38个、负源模式下21个),通路富集分析后得到烟酸盐和烟酰胺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显著受干扰的代谢通路。结论:腺苷可能通过氨基酸代谢和维生素代谢来修复AD小鼠的神经损伤,为临床上腺苷治疗AD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腺苷阿尔兹海默症代谢组学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尖吻蝮蛇蛇毒降纤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经直肠给药的实验研究

    孔露平廖明张学荣周怡...
    1016-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层析法从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降纤酶,探索降纤酶经直肠给药进入血液循环而降低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可行性。方法:从尖吻蝮蛇蛇毒粗毒中分离降纤酶,经小鼠直肠给药后动物成像观察降纤酶在小鼠脏器中的分布,病理学检测降纤酶对组织的影响,质谱测定小鼠血浆成分,ELISA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尖吻蝮蛇蛇毒粗毒分离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降纤酶,经直肠给药后其安全性高,无急性毒性反应,直肠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降纤酶分布于直肠组织中(P<0。01),Shotgun质谱测得给药1h后小鼠血浆存在降纤酶片段,动物成像显示给药3 h后染料标记的降纤酶分子分布大量分布于盲肠组织中,并随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步减少。降纤酶经直肠给药能降低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结论:尖吻蝮蛇蛇毒粗毒经二步层析法分离获得电泳纯的降纤酶;降纤酶可经直肠给药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降低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

    降纤酶尖吻蝮蛇蛇毒直肠给药分离纯化

    加味黄连膏差异标志物含量测定及其皮肤保护作用

    李佳肖凤琴庞会娜曹国世...
    1023-1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加味黄连膏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差异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并研究其对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21批加味黄连膏的相似度并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影响加味黄连膏质量的差异标志物,通过含量测定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并以加味黄连膏对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活性为指标评价其皮肤保护作用。结果:加味黄连膏的HPLC指纹图谱中21批样品(S1~S21)的相似度>0。950,共标定17个共有峰,并指认出8个峰,盐酸黄柏碱、芝麻酚、阿魏酸、盐酸黄连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姜黄素和芝麻素。OPLS-DA结果显示,3号峰(盐酸黄柏碱),5号峰(阿魏酸),15号峰(姜黄素),16号峰(芝麻素)为影响加味黄连膏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其含量分别为0。021 0~0。028 7、0。006 7~0。010 0、0。021 5~0。025 8、0。209 5~0。235 5mg·g-1,且加味黄连膏对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抑制率为100。33%,黑色素抑制率为59。80%。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为加味黄连膏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质控依据;加味黄连膏具有一定的皮肤保护作用,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中药软膏含量测定质量评价皮肤保护

    米诺地尔搽剂体外透皮一致性研究

    吕晨羲游蓉丽刘艳之罗钢...
    1030-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5%米诺地尔搽剂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透皮作用的一致性。方法:以巴马香猪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选用立式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米诺地尔搽剂的渗透规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渗透总量和猪皮中药物的滞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巴马香猪皮肤中24 h米诺地尔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49 721±29 707)ng·cm-2和(45 372±23 755)ng·cm-2;平均渗透速率分别为(2 352±1 309)ng·cm-2·h-1和(2 182±1 080)ng·cm-2·h-1;皮肤滞留量分别为(218 276±137 675)ng·g-1 和(188 040±49 523)ng·g-1;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累积渗透量约为总透过量一半时(12h)的平均渗透速率分别为(2172±1 330)ng·cm-2·h-1和(1 947±1 037)ng·cm-2·h1。结论:5%米诺地尔搽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透皮渗透程度和速率符合外用制剂的一致性要求,且在猪皮内药物滞留特征相似。

    米诺地尔搽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体外透皮Franz扩散池

    万古霉素新旧AUC0-24/MIC计算模型的一致性评价及临床疗效预测价值比较

    郑春茂欧玮宋香清
    1038-1047,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万古霉素新(新近文献建立)、旧(既往文献建立)两种AUC0-24/MIC(24h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度比值)模型计算AUC0-24/MIC值的一致性及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5种共42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Bland-Altman图考察所有患者共65种方案基于两模型的65对AUC0-24/MI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考察并比较42例患者所有方案共97对基于模型预测的理论疗效分级与实际疗效分级的相关性,以评价两模型的临床疗效预测价值。采用相关系数考察共42对基于两模型的AUC0-24/MIC值与万古霉素用药前后血清肌酐变化情况的相关性,以评价两模型对万古霉素肾毒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两模型AUC0-24/MIC值差异显著,新模型较旧模型平均高28。9,最高62。2。基于新模型的日剂量较旧模型平均高78~1 198 mg。基于两模型的理论疗效分级与实际疗效分级均显著相关,但新模型相关性更高(Speaman等级相关系数新模型vs。旧模型为0。826vs。0。656)。两模型AUC0-24/MIC值与血清肌酐变化均无显著相关。结论:两种AUC0-24/MIC模型不具有一致性,新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预测价值,两模型均无法预测万古霉素的肾毒性。

    万古霉素评价模型一致性评价临床疗效预测价值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

    何柳柳卢丽清万宁季波...
    1048-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62篇RCTs,涉及10种干预措施,包括50 704名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增加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方面,SUCRA概率排序依次是罗莫单抗>阿巴洛肽>特立帕肽>雷奈酸锶>地舒单抗>唑来膦酸>阿仑膦酸>伊班膦酸>利塞磷酸>雷洛昔芬>安慰剂;在增加髋骨骨密度方面,SUCRA概率排序依次是罗莫单抗>地舒单抗>雷奈酸锶>阿巴洛肽>唑来膦酸>阿仑膦酸>伊班膦酸>雷洛昔芬>利塞磷酸>特立帕肽>安慰剂;在增加股骨颈骨密度方面,SUCRA概率排序依次是罗莫单抗>唑来膦酸>雷奈酸锶>地舒单抗>阿巴洛肽>阿仑膦酸>伊班膦酸>特立帕肽>利塞磷酸>雷洛昔芬>安慰剂。结论:罗莫单抗在改善腰椎、髋骨和股骨颈骨密度方面的疗效是上述药物中最好的,可认为是改善骨密度的首选药物。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抗骨质疏松药物骨密度网状Meta分析

    托珠单抗治疗COVID-19中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熊婉袁立何鸽飞
    1056-1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托珠单抗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9年12月至2023年4月收载的托珠单抗治疗COVID-19时发生ADRs的病例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检索到35篇共52例托珠单抗治疗COVID-19中ADRs的病例报道,男42例(80。77%),女10例(19。23%);年龄分布以40~69岁(36例,69。23%)居多;ADRs多发生在用药后1~20d(40例,76。92%),主要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16例,21。05%)、肝胆系统疾病(12例,15。08%)以及胃肠系统疾病(11例,14。47%);其中深静脉血栓、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等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s。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托珠单抗ADRs的监测,特别是在用药20d内发生的感染及侵染类、胃肠系统以及肝胆系统的疾病,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托珠单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我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甲状腺相关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袁鑫王颖彦陈雯
    1062-1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致甲状腺相关不良反应(thyroid-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T-irAEs)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自建库至2022年12月关于T-irAEs的文献报道,提取个案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篇文献,共28例个案报道,患者平均年龄(61。59±10。60)岁,原发疾病为肺癌者最多(64。29%),T-irAEs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3个周期,约66。54d,其中报道的不良反应类型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10。71%)、甲状腺功能减退13例(46。43%)、甲状腺功能亢进7例(25。00%)及甲状腺炎5例(17。86%)。结论:文献分析显示我国T-irAEs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多,在ICIs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及时识别,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合理用药

    基于FAERS的依库珠单抗不良事件数据挖掘与分析

    安亚会姜紫薇郑颖孟萌...
    1069-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 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获取依库珠单抗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信息,深入评估其安全性,为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OpenVigil 2。1网站查询和提取FAERS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3月的原始数据,筛选出涉及依库珠单抗的ADE报告,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作为信号检测指标,设定相应的阈值条件,对ADE进行统计分析和系统分类。结果:共收集到25 840份依库珠单抗的ADE报告,发现471个有效信号,涉及27个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ification,SOC),主要包括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感染和侵袭性疾病等。信号强度排名前3的依次为总补体活性降低、血管外溶血和血红蛋白尿。在报告的患者中,年龄主要分布在18~59岁(11。00%),女性患者比例较男性高(42。96%vs。31。33%)。同时,还发现了新的ADE,如眼睑下垂、胆石症、脾肿大和Budd-Chiari综合征。结论:在使用依库珠单抗时,需要关注ADE高发的女性患者,同时警惕与感染相关的ADE,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此外,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ADE,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提高警惕。

    依库珠单抗FAERS数据库信号挖掘比例失衡法药物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