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应用

    奚敏崔珊李杨方刘玲...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脑脊液IL-6测定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51例经脑脊液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在住院期间均完成脑脊液IL-6测定。同时病例组完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及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头颅MRI结果异常将36例病例组患儿分为脑损伤组和非脑损伤组,观察脑脊液IL-6测定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的应用价值,同时观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致脑损伤的判定的应用价值。结果 脑脊液中IL-6水平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提示有诊断价值;病例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病例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图形检测在无连续性、睡眠周期、严重抑制、过度抑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非脑损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综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非脑损伤脑脊液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结论 脑脊液IL-6测定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有较高的价值,建议将Il-6测定作为早期的检验诊断方法,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作为预后判断及随访的检查方法。

    振幅整合脑电图白细胞介素-6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损伤

    影响瘢痕子宫意外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李艳秋韩立薇李玉华韦成厚...
    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瘢痕子宫意外妊娠药物流产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意外妊娠在我院行药物流产的118例剖宫产患者,根据流产结局分成流产不全组(观察组)与流产完全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72例,比较两组年龄、孕次、产次、停经时间、孕囊大小、孕囊与瘢痕距离、本孕距离剖宫产后的时间、剖宫产后至本孕间的妊娠次数等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药物流产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年龄(34。17±5。47)岁、停经时间(44。37±5。99)d、孕囊大小(0。92±0。30)cm与对照组[(34。56±5。61)岁;(44。96±6。47)d ;(1。04±0。39)cm]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多次妊娠率(56。52%)、多次分娩率(19。57%)显著高于对照组(22。22% ;18。06%)(P<0。05);观察组孕囊与瘢痕距离(16。57±4。74)mm显著低于对照组(19。44±4。44)mm (P<0。05),虽然观察组本孕距离剖宫产后的时间(23。13±8。22)个月低于对照组(24。92±9。08)个月,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剖宫产后至本孕间的平均妊娠次数(0。72±0。74)次显著高于对照组(0。33±0。99)次(P<0。05)。相关分析表明,多次妊娠率、多次分娩率、孕囊与瘢痕距离、剖宫产后至本孕间的妊娠次数与药物流产结局密切相关(r1=-0。199,P1=0。030 ;r2=-0。205,P2=0。026 ;r 3=0。304,P4=0。001 ;r 4=-0。255,P4=0。005),年龄、停经时间、孕囊大小、本孕距离剖宫产后的时间与流产结局无关(r 5=0。035,P5=0。707 ;r6=0。046,P6=0。621 ;r7=0。165,P7=0。075 ;r8=0。099,P8=0。286)。结论 剖宫产后的瘢痕子宫妇女应该尽量避免意外妊娠,加强安全性知识、在完成生育意愿的要求后切实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或采取有效的安全避孕措施以及紧急避孕方式等等,尽量减少剖宫产后再次发生妊娠的次数,以尽最大限度减少意外妊娠所带来的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瘢痕子宫意外妊娠药物流产影响因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尘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纤维化、氧化应激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任文章刘冰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尘肺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纤维化血清指标、氧化应激水平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尘肺合并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尘肺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肺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及肺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及湿啰音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DLCO/VA)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SOD、GSH-Px水平均明显增高,而MDA水平则明显降低,以观察组为显著(P<0。01或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LN、ICAM-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或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尘肺病患者肺功能,疗效显著并且可显著降低氧化应激、肺纤维化血清指标水平,从而延缓肺纤维化的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尘肺病肺纤维化肺功能氧化应激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于娟娟刘晓芹董华
    10-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样本选取方法:随机抽样法;样本选取时间: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样本对象: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上述样本对象根据用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1)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3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64。52%),其NIHSS评分(10。26±1。52)分、斑块厚度(1。91±0。17)mm、IMT值(0。92±0。22)mm和血清hs-CRP(3。84±1。21)mg/L低于对照组[(14。35±1。37)分,(2。42±0。23)mm,(1。02±0。24)mm,(4。79±1。0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观察组为16。13%,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更占优势,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清指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不良反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心通胶囊与稳心颗粒联合用于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王焕青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治疗中脑心通胶囊与稳心颗粒联合使用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收治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挑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各50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宝丸、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则是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脑心通胶囊及稳心颗粒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观察,并对患者血脂、血糖、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记录药品不良反应及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而言,明显更优,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疗效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二者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治疗中,通过脑心通胶囊与稳心颗粒的联合使用,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可实现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治疗疗效

    探究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张振荣李清云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工作的34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给予细节管理模式,对比细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细节管理后与管理前相比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管理后与管理前相比护理质量评分中包装质量、回收质量、服务质量、发放质量、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及服务意识评分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有效的细节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够满足消毒供应室对消毒用品的供应,同时提升了消毒灭菌质量,强化了院内管理,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护理管理

    消毒供应室采用PDCA循环护理对降低院内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

    孙继兰
    18-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采用PDCA循环护理对降低院内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60份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60份应用PDCA 循环护理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医疗物品、器械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和护理质量、科室满意度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医疗物品、器械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分别为57(95。00%)、58(96。67%)、59(98。33%)、57(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49(81。67%)、52(86。67%)、50(83。33%)、51(83。33%),均有统计学差异(χ2=8。6221、6。5478、13。5068、7。0484,P<0。05)。观察组包装质量、清洗和消毒质量、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评分分别为(96。8±1。2)、(97。1±1。3)、(95。3±1。1)、(97。5±1。3),明显高于对照组(90。3±2。5)、(88。9±2。7)、(87。5±2。7)、(88。6±2。3),均有统计学差异(t=18。1562、21。1959、20。7234、26。0938,P<0。05)。观察组科室满意度93。33%(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49/60),对比差异明显(χ2=6。2151,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3。33%(2/60),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8/60),对比明显(χ2=6。5478,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可有效提升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提高医疗物品、器械合格率,降低院内感染率,科室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消毒供应室PDCA循环护理院内感染

    妊娠早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胡玲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对产妇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产妇90例为本研究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甲状腺功能正常产妇90例为本研究对照组,两组产妇均接受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对比两组产妇甲状腺功能指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和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别为(9。64±1。51)IU/mL、(23。04±1。70)pmol/L、(0。06±0。02)mIU/L ;对照组产妇分别为(6。79±1。31)IU/mL、(15。47±1。33)pmol/L、(1。64±0。40)mIU/L。两组产妇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比差异明显(t=9。5637、23。5267、26。4643, P<0。05)。两组产妇胎盘早剥率分别为2(4。44%)、1(2。22%),两组对比无差异(χ2=0。7655,P>0。05);观察组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6(13。33%)、4(8。89%)、7(15。56%),对照组分别为2(4。44%)、1(2。22%)、3(6。67%),两组产妇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妊娠糖尿病率对比差异明显(χ2=4。8812、4。2399、3。9998,P<0。05)。两组胎儿窘迫率分别为2(4。44%)、1(2。22%),两组对比无差异(χ2=0。345,P>0。05);观察组低体质量儿、早产儿、流产率分别为4(8。89%)、6(13。33%)、4(8。89%),对照组分别为0(0。00%)、1(2。22%)、0(0。00%),两组低体质量儿、早产儿、流产率对比差异明显(χ2=4。186、3。873、4。186,P<0。05)。结论 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会严重影响妊娠结局,一旦发现母体甲状腺功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确保母婴健康。

    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产妇妊娠结局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感染及并发症控制的影响研究

    李道焕
    23-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4例骨折患者,均接受骨关节置换术治疗,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各项生命体征检测、保持病房清洁、遵医嘱用药、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护理,对照组(n=42)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2)接受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术前用药护理、物品准备、层流手术室的准备,术中专业技能提升、优质护理、无菌管理,术后安全转运、康复训练、术后随访等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脱位、便秘)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4。76%(2/42),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21。43%(9/42),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χ2=12。2093,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9。52%(4/42),对照组为23。81%(10/4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χ2=7。3519,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5。24%(40/4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5。24%(40/4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χ2=20。4106,P<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感染控制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围术期护理干预骨关节置换术院内感染并发症

    多维度护理对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与提高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的临床效果研究

    亓爱英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维度护理对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与提高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产妇,根据不同护理分为2组,对照组(n=48)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8)接受多维度护理,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和分娩自我效能、疼痛程度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30(62。50%),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19(39。58%),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对比差异明显(χ2=10。5111,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和VAS评分分别为(37。83±2。17)、(5。42±1。31),对照组分别为(24。05±2。21)、(7。54±1。62),两组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和VA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t=18。6669、7。0500,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66。67%(32/48),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43。75%(21/48),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对比差异明显(χ2=10。6219, P<0。05)。结论 多维度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并且提高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多维度护理产妇剖宫产分娩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