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切口缝合的临床比较研究

    吴俊波乔苏迟李诚王志伟...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伤口闭合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按纳入标准筛选出78例,并分为两组.其中,美容缝合组41例患者使用"皮内缝合+组织胶水"的方式关闭伤口,传统缝合组37例患者采用丝线普通缝合关闭伤口.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缝合时间、伤口处理总成本、伤口愈合情况、患者伤口满意度、VAS评分、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伤口处理总成本以及伤口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美容缝合组缝合时间长于普通缝合组(P<0.05);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美容缝合组VAS疼痛评分低于普通缝合组(P<0.05);术后第1周、第2周美容缝合组HSS评分高于普通缝合组(P<0.05),术后4周时两组评分相当(P>0.05).结论 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使用皮内缝合结合组织胶水黏合的美容缝合方法,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功能锻炼,改善伤口外观,增加患者满意度,达到加速早期康复的效果.

    膝关节镜组织胶水美容缝合切口愈合

    单向式全胸腔镜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价值分析

    赵元桥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单向式全胸腔镜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 针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进行治疗观察,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后两组,针对常规组32例患者实施常规开胸手术,针对治疗组33例患者实施单向式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舒适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93.94%)高于常规组患者(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9.10%)低于常规组患者(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单向式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减少术后并发症现象,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单向式全胸腔镜手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效性

    多学科协作模式对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率的影响研究

    张国蕾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防控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00例患者,根据不同MDRO感染预防分为2组,对照组(n=750)接受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n=750)接受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情况、MDRO感染率和MDRO感染患者防控措施、治疗相关指标以及疾病转归.结果 观察组感染率与例次感染率分别为68例(9.07%)、84例(11.20%),对照组分别为142例(18.93%)、165例(22.00%),两组患者部位包括伤口部位、手术部位、泌尿道、下呼吸道,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主要MDRO感染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MDRO感染率对比,观察组为4.27%(32/750),对照组为11.87%(89/7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MDRO感染患者护工知晓、护士知晓、医师知晓、转科告知、终末消毒、物品专用、穿隔离衣、戴手套执行率分别为255例(85.00%)、297例(99.00%)、297例(99.00%)、29例(100.00%)、32例(100.00%)、531例(99.07%)、985例(78.99%)、1885例(93.92%),对照组分别为201例(67.00%)、279例(93.00%)、278例(92.67%)、32例(84.21%)、79例(88.76%)、518例(93.67%)、812例(59.97%)、1528例(76.0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MDRO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和日均费用分别为(13.82±2.88)d、(953.54±254.62)元,对照组分别为(22.46±4.21)d、(1257.65±277.68)元,两组对比差异明显(t=10.7277、5.4270,P<0.05).观察组无效、一般、有效、死亡分别为4例(12.50%)、22例(68.75%)、5例(15.63%)、1例(3.13%),对照组分别为32例(35.96%)、44例(49.44%)、4例(4.49%)、9例(10.11%),两组MDRO感染患者疾病转归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模式可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服务和个体化诊疗,因此用药更加安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日均费用,同时正确的药物指导也降低了不良反应,避免了耐药菌产生,因此转归结果更好.

    多学科协作模式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共情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孙建萍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6例抑郁症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悲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n=68)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68)接受共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29.06±3.11)、(29.05 ±3.10),对比无差异(t=0.0188,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分别为(15.22±0.92)、(18.25±1.30),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t=35.1895、26.4935,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15.6887,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QLQC30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分别为(77.50±8.11)、(79.57±5.12)、(81.33±6.73)、(76.55±7.40)、(82.04±6.83)、(1.36±3.81),对照组分别为(72.22±7.61)、(75.25±5.21)、(75.25±6.53)、(71.26±5.27)、(73.22±6.23)、(68.22±3.16).护理后两组患者QLQC30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服务满意度63例(92.65%),对照组为46例(67.6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χ2=19.6420,P<0.05).结论 共情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共情护理模式抑郁症情绪生活质量

    理疗康复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颈椎病康复的效果观察

    李清云张振荣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理疗康复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颈椎病康复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7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理疗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伸展及健康运动的时间、耐力锻炼的时间、颈椎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颈部疼痛和残疾量表(Neck Pain and Disability Scale,NPAD)评分、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SCL-90)评分、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较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伸展及健康运动的时间及耐力锻炼的时间较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颈椎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升高、NPAD评分降低,观察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上述评分改善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SCL-90总分降低,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SCL-90总分降低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精神质、内外向、情绪性及掩饰性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干预后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上述评分降低更加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疗康复联合综合性心理治疗干预颈椎病的康复效果较好,还能够帮助改善缓解相关临床症状,缓解其不良的心理状态.

    理疗康复综合性心理颈椎病康复

    全程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控制效果研究

    张琳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接受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荨麻疹、发热、呕吐、头晕)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42.54±3.21)、(41.48±8.50),对照组分别为(58.24±2.44)、(60.68±8.56),两组干预后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活力状态、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分别为(77.54±11.54)、(89.54±10.24)、(67.58±8.25)、(82.35±12.54)、(73.74 ±11.24)、(81.54±9.54)、(70.54±8.56)、(76.42±10.55),对照组分别为(67.54±10.54)、(74.58±11.54)、(59.54±8.14)、(75.54± 10.57)、(68.95±10.54)、(73.82±9.58)、(66.95±8.24)、(65.72±9.54),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差异明显(t=4.0467、6.1326、4.3875、2.6262、1.9661、3.6590、1.91110、4.757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7.50%(3/40),对照组30.00%(12/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χ2=16.6154,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全程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进行规范化产后访视流程对产后母婴健康的影响研究

    曹丽丽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规范化产后访视流程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6例产妇,根据不同产后访视分为2组,对照组(n=48)接受常规访视,观察组(n=48)接受规范化产后访视,对比两组产妇健康信念水平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障碍、严重性、易感性、益处、自我效能、健康动力等健康信念水平分别为(13.49±1.14)、(21.53±2.25)、(12.54±1.40)、(20.69±2.05)、(17.69±2.20)、(26.67±2.27),对照组分别为(10.33±1.30)、(15.49 ±2.40)、(8.44±1.34)、(16.53±2.12)、(12.36±2.10)、(31.23±2.28),两组产妇健康信念水平对比差异明显(t=12.6620、12.7202、14.6577、9.7731、12.1416、9.8195,P<0.05).观察组个人卫生、膳食营养、心理健康、健康锻炼、母乳喂养重要性、新生儿检查、孕妇常规检查等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分别为(2.14±0.57)、(2.25±0.41)、(2.31±0.47)、(2.08±0.55)、(2.11±0.54)、(2.17±0.48)、(2.22±0.42),对照组分别为(1.24±0.24)、(1.31±0.25)、(1.40±0.32)、(1.42±0.33)、(1.38±0.35)、(1.36±0.25)、(1.35±0.24),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差异明显(t=10.0820、13.5618、11.0882、7.1291、7.8594、10.3692、12.4604,P<0.05).观察组母乳不足、抑郁、产褥感染、乳头皲裂、乳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例(2.08%)、1例(2.08%)、1例(2.08%)、2例(4.17%)、2例(4.17%),对照组分别为8例(16.67%)、4例(8.33%)、5例(10.42%)、9例(18.75%)、8例(16.67%),两组产妇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χ2=12.5274、3.9584、5.9354、10.4752、12.5274,P<0.05).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规范化产后访视流程能有效预防产妇产后疾病和婴儿发病率,不仅促进了产妇身体康复,促进了新生儿生长发育,也节约了医疗成本.

    规范化产后访视流程产妇新生儿医疗成本

    循证护理与早期干预对降低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李道焕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在降低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0例,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密切注意患者肿胀、疼痛程度和皮肤颜色、温度,抬高患肢,加强活动等,对照组(n=55)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55)接受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VT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4.38±1.28)mg/L,纤维蛋白原(4.84±1.18)g/L;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21±1.40)mg/L、(5.57±1.46)g/L,两组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比差异明显(t=14.9736、2.8839,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1.82%(1/55),对照组DVT发生率9.09%(5/5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χ2=5.1240,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6.36%(53/5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85.45%(47/5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χ2=7.1983,P<0.05).结论 循证护理联合早期干预在降低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供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循证护理早期干预骨折深静脉血栓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患者中的治疗价值研究

    卢世峰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n=50)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治疗,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和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具体包括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胆漏、右侧胸腔积液、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结石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0.24±15.54)min、(2.24±0.47)d、(8.04±1.32)d、(21.55±2.14)h、(7.84±1.35)d,对照组分别为(184.25±15.47)min、(2.25±0.48)d、(31.24±1.47)d、(21.57±2.15)d、(7.90±1.27)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对比差异明显(t=30.3159、23.0342,P<0.05);两组患者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t=0.1053、0.0466、0.2289,P>0.05).随访12~36个月,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观察组有1例出血量大,且循环不稳定,造影发现由肝右动脉小分支对比剂外溢造成,经动脉栓塞止血后恢复,另1例在引流管引流后停止.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00%(3/50)、100.00%(50/50),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有条件的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治疗价值

    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与提升产科护理质量的应用研究

    亓爱英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行剖宫产的产妇,根据不同护理分为两组,对照组(n=42)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42)接受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娩出时间)、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尿潴留、腹胀)发生情况、新生儿情况、术后泌乳情况(24 h泌乳率、泌乳量充足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52.39±2.98)min、排气时间(11.25±1.71)h、娩出时间(6.52±0.77)min,对照组产妇分别为(57.35±2.55)min、(22.54±1.84)h、(13.28±0.85)min,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娩出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t=8.1957、29.1282、38.1982,P<0.05).护理前,观察组产妇SDS、SAS评分分别为(70.21±1.32)、(76.30 ±6.45),对照组分别为(70.44±1.87)、(77.37±6.41),护理前两组产妇SDS、SAS评分对比无差异(t=0.1982、0.7626,P>0.05);护理后两组产妇SDS、SA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评分分别为(42.54±3.21)、(41.48±8.50),对照组分别为(58.24±2.44)、(60.68±8.56),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25.2345、10.3148,P<0.05).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4±0.55)、7.14%(3/42),明显低于对照组(7.32±0.62)、21.43%(9/42),有统计学差异(t=23.3021、χ2=8.3387,P<0.05);观察组产妇的Pgar评分9.21±0.5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0.47),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t=18.0149,P<0.05).观察组24 h泌乳率和泌乳量充足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1例(97.62%)、34例(80.95%)、92.86%(39/42),高于对照组30例(71.43%)、26例(61.90%)、78.57%(33/42),均有统计学差异(χ2=26.2195、8.8904、8.3387,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并发症,提高泌乳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精细化护理模式剖宫产产妇康复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