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观察

    吴浩宇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符合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贝达喹啉。比较两组痰液菌转阴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痰菌转阴率32。35%,观察组痰菌转阴率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8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贝达喹啉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显著,转阴率高,较为安全,为临床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耐多药肺结核贝达喹啉抗结核药物转阴率安全性

    血清铁蛋白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

    于洪帅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铁蛋白(SF)的效果。方法 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抽取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缺铁性贫血(IDA)的40例孕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非缺铁性贫血的女性患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两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对血清铁蛋白的检出率和敏感度均较好,P>0。05,无显著性差异。化学发光法的特异度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因具有无放射性污染、全自动化等优点,其检测效果优于放射免疫分析法。

    血清铁蛋白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

    X线平片、CT以及MRI诊断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效果研究

    王利峰
    52-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踝关节运动损伤后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并评价其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将我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过手术证实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36例作为试验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CT以及MRI检查,对其影像学检查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CT以及MRI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X线平片显示骨折24例,CT显示31例,MRI显示骨折、微骨折32例,并且MRI能详细的显示出韧带肌腱损伤、断裂、软骨损伤、腓骨长短肌腱脱位以及跟腱损伤和断裂等情况。结论 在为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X线平片的诊断价值有限,CT对骨质、骨折有较高的显示效果,而MRI对骨髓及软组织病变、韧带损伤的显示效果较好。

    踝关节运动损伤X线平片CTMRI诊断价值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季恩飞荣阳荣根满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梗死面积的不同分为大梗死组(30例)、中梗死组(20例)、小梗死组(28例)与腔隙性梗死组(122例),另选同期至我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观察组患者测定时间为发病48 h内、治疗2周时,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全面比较。结果 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患者治疗2周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显示梗死面积越大,D二聚体含量下降越少。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48 h内初期阶段,机体内血浆D二聚体含量将出现升高迹象,但该迹象不能对机体脑梗死范围进行反映,在患者接受治疗2周左右时机体内血浆D二聚体含量将出现下降,这与患者脑梗死范围的变化相关,因此临床将血浆D二聚体含量作为判定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治的重要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能够帮助临床更好地执行对患者的抗栓治疗,提高临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含量动态变化抗栓治疗

    卡前列甲酯栓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防治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吕莹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卡前列甲酯栓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防治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沈阳安联妇婴医院收治的瘢痕子宫行剖宫产的产妇8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产妇采用缩宫素治疗,试验组产妇应用卡前列甲酯栓与缩宫素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产前、产后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14% 与对照组的4。76%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同组产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临床上在防治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中采取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给药,可抑制出血,改善产后出血,利于产妇产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卡前列甲酯栓缩宫素临床合理用药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姜丽丽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试验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利培酮治疗的单一组与接受利培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联合组,每组各有患者39例。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P<0。05);治疗后2周、4周联合组患者HAMD总分与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一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相关评分情况,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艾司西酞普兰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显微镜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朱鸿宇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接受显微镜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判断显微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已经确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为3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不同,前者为开放性的手术治疗,后者为显微镜手术治疗。详细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治疗效果、认知功能,然后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MMSE评分与H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脑胶质瘤的过程中,显微镜手术治疗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可降低手术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损害。

    脑胶质瘤显微镜手术治疗效果认知功能

    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王立冬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盐酸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随机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4例作为试验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等分为两组,给予盐酸胺碘酮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对比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治疗后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恢复正常心率时间以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 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又能缩短恢复正常心率以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同时改善了B型钠肽、血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盐酸胺碘酮盐酸利多卡因临床疗效

    PDCA循环法在多中心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付小红谢华鲁红李海龙...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PDCA)循环法在多中心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赤峰市各个医疗机构中新生儿科医护工作人员50名进行分析,所选50名新生儿科医护工作人员全部通过PDCA循环法接受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对比新生儿科医护工作人员开展PDCA循环法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结果 新生儿科医护工作人员接受PDCA循环法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PDCA循环法开展专题培训,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新生儿科医护工作人员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水平。

    新生儿窒息复苏多中心PDCA循环法操作技能应用效果

    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住院时间的影响

    邢凤媛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78例,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配合使用泮托拉唑治疗的39例患者为研究组,配合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总治疗费用。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74% 高于对照组(61。54%);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以及总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时使用泮托拉唑,可以降低炎症程度,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血常规指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治疗费用降低,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接受度。

    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泮托拉唑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