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梗死面积的不同分为大梗死组(30例)、中梗死组(20例)、小梗死组(28例)与腔隙性梗死组(122例),另选同期至我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观察组患者测定时间为发病48 h内、治疗2周时,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全面比较。结果 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患者治疗2周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显示梗死面积越大,D二聚体含量下降越少。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48 h内初期阶段,机体内血浆D二聚体含量将出现升高迹象,但该迹象不能对机体脑梗死范围进行反映,在患者接受治疗2周左右时机体内血浆D二聚体含量将出现下降,这与患者脑梗死范围的变化相关,因此临床将血浆D二聚体含量作为判定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治的重要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能够帮助临床更好地执行对患者的抗栓治疗,提高临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Study o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lasma D-dimer Cont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季恩飞、荣阳、荣根满

展开 >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辽宁 辽阳 111000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医务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急性脑梗死 血浆D二聚体 含量 动态变化 抗栓治疗

2020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药指南

影响因子:0.758
ISSN:1671-8194
年,卷(期):2020.18(29)
  • 2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