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疗效及NIHSS、?BI评分的影响

    岳丽蕾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对处于早期进展阶段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联用疗法的效果及对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调节作用。方法 本研究纳入80例处于早期进展阶段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纳入时间是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即A组(n=40例,单纯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B组(n=40例,给予阿加曲班、阿司匹林联用疗法),比较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BI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但治疗后B组NIHSS评分较A组低,BI指数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TNF-α水平与CRP水平均较A组低,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A组本次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5。00%,较B组的95。00% 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处在早期进展阶段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积极采取阿加曲班、阿司匹林联用疗法,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及炎症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颇为显著。

    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阿加曲班阿司匹林NIHSS评分BI评分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孟宪良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从本院肝硬化患者中选取样本,总例数为100例,研究时间始于2018年2月,止于2019年2月,依据诊断方案的异同进行分组,试验组予以生化检验项目,并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检者检验结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指标相对对照组而言有着明显的升高,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试验组患者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白蛋白(ALB)指标明显较低,且低于对照组,统计差异值合理(P<0。05)。结论 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项目,能明确患者的肝功能、蛋白指标,对肝硬化疾病有着较高的特异性,能为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肝硬化诊断方式慢性疾病消化系统生化检验

    急诊检验中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董立娜白艳华
    11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检验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急诊患者90例为对象,其中脑外伤40例(脑外伤组),急性心肌梗死5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另选取同期于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体检的健康人50名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3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3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急诊检验中检测心肌酶谱可准确判断患者心肌损伤情况,有利于改善预后,将病死率降低。

    脑外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临床意义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石洪艳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综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比较治疗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24 h尿量;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复查血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进行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CO、CI、SV、HR、呼吸频率、MAP、6MWT、24 h尿量、NT-pro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能够进一步改善其左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劳动耐力。

    急性左心衰竭硝普钠多巴胺心功能生命体征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孟庆贵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血液高切黏度、血液低切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SE、NO、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NSE、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

    初产妇头位难产的临床处理分析

    张盛蕾
    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初产妇头位难产的情况进行处理的临床有效处理方案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头位难产的186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头位难产的另外186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相关的手法进行助产处理,评价两组初产妇和新生儿的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95。16%,对照组为77。96%(P<0。05);观察组剖宫产发生率为4。84%,对照组为22。04%(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17。74%(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9。14%,对照组为20。97%(P<0。05)。结论 对头位难产的初产妇在常规分娩的基础之上经助产士配合相关的手法进行助产处理,能够有效促进产妇分娩效率的提高,提升自然分娩率,对改善母婴结局、降低产后出血相关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娩监护初产妇头位难产手法助产妊娠结局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

    李红涛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对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本科室84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抗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痰菌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试验组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9。015,P<0。05);试验组治疗2、4、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8。09%、95。24%、97。62%,均高于对照组的71。43%、73。81%、80。95%(χ2=8。315、9。612、3。057,P<0。05);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4。29%(χ2=5。125,P<0。05)。结论 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应用,不仅可促进患者痰菌转阴率提高,而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复治涂阳肺结核左氧氟沙星抗结核药物化疗痰菌转阴率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分析

    王寒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地区出生后接受听力筛查的231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新生儿出生48 h后进行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听力初筛,对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进行复筛,在出生20~42 d内实施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复筛、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ABR)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患儿则在3月龄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声导抗等听力诊断检查。结果 2310例新生儿的初筛发现有278例新生儿未通过,2032例新生儿通过;其中278例新生儿中有271例新生儿进行复筛,其中243例新生儿通过复筛,28例新生儿未通过复筛;28例新生儿经听力诊断检查后,有20例确诊为听力损失患儿。双耳听力损失率高于单耳听力损失率(P<0。05)。20例听力损失患儿中轻度听力损失患儿比例高于中度、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P<0。05)。听力障碍遗传史、颜面部先天畸形、宫内感染、入住NICU 24 h以上、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是导致患儿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结论 及时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及时发现新生儿的听力损失,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可改善患儿的听力损失,促进新生儿语言发育。

    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听力诊断语言发育

    替格瑞洛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赵丽丽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配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替格瑞洛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帮助患者改善凝血功能。

    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药物治疗替格瑞洛凝血功能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效果

    黄佳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1200例新生儿,当新生儿出生满48 h后,对所有新生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听力初筛,新生儿出后满3 d后采集其足跟血,然后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9个突变位点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最后分析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在新生儿听力中的效果。结果 在1200例新生儿中听力初筛后显示为阳性的人数有26例,通过复筛后显示为阳性的有11例,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学诊断,其中发现存在听力障碍的人数有9例,检出率为0。75%,其中有双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6例,单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3例。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所有新生儿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后,共有46例新生儿属于易感基因携带者,携带率为3。83%,其中有3例mtDNA1494突变,20例mtDNA1555突变,2例SLC26A4-IVS7(-2)突变,3例GJB2-176突变,14例GJB2-235突变,3例GJB2-299突变,1例GJB3-538突变。有7例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确诊为听力障碍患儿,其中1例SLC26A4-IVS7(-2)突变,4例GJB2-235突变,1例GJB2-176突变,1例GJB2-299突变。结论 为新生儿利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听力,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遗传性耳聋听力筛查新生儿基因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