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临床疗效观察

    周然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选择阿莫西林+果胶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药物期间,对照组(40例):采用克拉霉素+果胶铋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阿莫西林+果胶铋药物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用药总有效率以及病理积分展开对比.结果 同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用药总有效率(70.00%)对比,观察组(97.50%)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积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临床医师选择阿莫西林+果胶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对于症状改善、胃部功能恢复以及疗效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情康复.

    阿莫西林果胶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

    在内镜下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朱宝江
    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内镜下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2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内镜下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炎症、血红蛋白;治疗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血红蛋白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内镜下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炎症、血红蛋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内镜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初步评价

    李论李贵学雷杰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分水岭脑梗死6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和尤瑞克林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尤瑞克林组采取常规治疗同时使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数据在神经功能、预后和用药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尤瑞克林组NIHSS评分(15.6±4.2),对照组NIHSS评分(18.5±5.6),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方面,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瑞克林组优于对照组.在用药安全性方面,两组数据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论 本项研究中,对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给予尤瑞克林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论证.

    分水岭脑梗死尤瑞克林评价

    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严悦
    138-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76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研究组采用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治疗,有助于溃疡愈合,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铝碳酸镁疗效不良反应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曲茹刘媛媛周婷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5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常规组,两组均接受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结果 观察组各类肾脏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用于肾脏疾病早期诊断,可为这类疾病的早期识别提供良好的支持.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隐患因素研究

    宋丽萍
    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隐患因素.方法 在我市某医院随机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以来该医院进行相关炎症治疗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头孢他啶;实验组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结束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产生的结果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0%),实验组总效率(92.5%),根据数值显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人数为7例,对照组人数为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有不良反应,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要注意针对不良反应做出事先预警.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观察

    付鼎于文泉
    14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效果.方法 将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患者共83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及传统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围术期指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用时以及术后留院时间与传统开腹组相比均明显偏低,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腔镜组亦低于传统开腹组患者(P<0.05).结论 腹腔镜行胆囊结石切除术目前技术成熟,不论是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还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是目前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理想选择.

    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小儿弱视的疗效观察

    李丹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方式治疗小儿弱视的效果.方法 选择84例小儿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为42例,观察组选择采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单纯短时遮盖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78.57%(33/42),P<0.05;观察组治疗以后的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手段对小儿弱视进行治疗能够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促进患儿视力矫正效果的提升,值得推广.

    阿托品短时遮盖小儿弱视

    次氯酸钠、氯已定和EDTA等3种根管冲洗液对离体牙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分析

    杜美仪
    14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次氯酸钠、氯已定和EDTA等3种根管冲洗液对离体牙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随机选择已经受到感染的粪肠球菌,共80颗离体牙根管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4个实验小组,Ⅰ组予以次氯酸钠冲洗,Ⅱ组予以氯已定冲洗,Ⅲ组予以EDTA冲洗,并且选择作为阴性的对照组使用NaCl进行冲洗,分别取得冲洗前后的样本,以此作为细菌学培养,之后,比较各个小组之间的单位CFU的变化趋势.结果 经过4个实验小组的对比可得,Ⅰ组、Ⅱ组与Ⅲ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对照组相比,Ⅰ组、Ⅱ组与Ⅲ组的差异均十分明显,P<0.05.结论 次氯酸钠、氯已定和EDTA等3种根管冲洗液对离体牙根管内粪肠球菌均有相对良好的抗菌效果,但是均不能从彻底上杀灭内粪肠球菌.

    次氯酸钠氯已定EDTA根管冲洗液离体牙根管

    超声诊查宫内节育器异常的影像分析与临床分析

    赵曼荣阳
    14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宫内放置节育器(IVD)后的随访患者及置器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异常超声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380例宫内放置节育器后有临床症状和异常超声表现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80例置器妇女中,338例显示正常位置典型的超声图像;42例在宫内成角,患者可有腰酸、下腹隐痛及阴道点滴出血等临床症状;304例IVD上缘与宫底外缘的距离在1.2~2.0 cm,无带器妊娠;距离>2.0 cm的76例妇女中有22例受孕,妊娠囊的位置均在IVD上方,带器妊娠率达28.9%.20例已部分下移至宫颈管内.研究表明:利用超声显像监测宫内IVD,可以减少和避免因IVD位置异常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为临床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依据,提高避孕效果.结论 节育环位置适中是保证避孕成败的关键,环位低置是带环受孕的主要原因,B超环位观察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对人体无创伤,它优于X线透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超声监测宫内节育器影像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