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脂
中国油脂

曹万新

月刊

1003-7969

zyzz@chinajournal.net.cn

029-88617441、88621360 88626849

710082

西安市劳动路118号

中国油脂/Journal China Oils and Fa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油脂专业的唯一专业科技期刊。读者对象主要有全国大型浸出油厂,油脂精炼厂,外资油脂厂,个体油脂厂,油脂储炼厂,植物蛋白厂,粮油加工厂,油脂化工厂,国家粮油储备库,粮油收购站,国家粮食储备仓库,饲料加工厂,棉麻加工厂,化工厂,化肥厂,肌醇厂,生物化工厂,油机械厂,通用机械设备厂等。是粮油食品类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广告效果最好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6种富含α-亚麻酸食用油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消化特征研究进展

    陈福妮王卫飞穆利霞王思远...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α-亚麻酸(ALA)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具有多重作用.旨在确定ALA在食用油脂中的物质基础与其功能的构效关系,实现精准的膳食脂质营养,对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总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情况、甘油三酯分子构成、脂质伴随物和消化特性等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6种富含ALA食用油脂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ALA,其中:紫苏籽油、亚麻籽油和牡丹籽油的ALA含量较高;不同富含ALA食用油脂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蚕蛹油的ALA主要分布在sn-2位,牡丹籽油和火麻仁油的ALA主要分布在sn-1,3位;不同富含ALA食用油脂甘油三酯的分子结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富含ALA食用油脂的脂质伴随物主要为维生素E和甾醇,其中沙棘籽油的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均高于其余5种食用油脂;富含ALA食用油脂的消化程度和消化速率均低于非富含ALA食用油脂.

    α-亚麻酸食用油脂脂肪酸分子结构脂质伴随物消化特征

    椰子油纳米乳液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赵钰航肖英琛冯棋琴郭朋坤...
    67-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扩大椰子油的应用范围,以精制冷榨椰子油为油相,Tween 80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剂,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椰子油纳米乳液.以椰子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PDI)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椰子油纳米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制备的椰子油纳米乳液的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椰子油纳米乳液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20 min、油乳质量比1∶1.5、油乳混合物与水质量比2∶8,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和PDI分别为131.0 nm和0.27;制得的椰子油纳米乳液为水包油(O/W)型.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椰子油纳米乳液粒径小且均匀,且O/W型的椰子油纳米乳液拓宽了椰子油的应用范围.

    椰子油纳米乳液超声乳化法

    基于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备工艺

    荆永康张炜高红隋成博...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稳定性,采用均质乳化-探头超声法制备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AST-NLC).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AST-NLC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AST-NLC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以及4、25、50℃下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AST-NL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甘油三硬脂酸酯与中链甘油三酯质量比1∶11(总质量0.99 g)、乳化剂用量(吐温-80+大豆卵磷脂,质量比1∶1)3.8%(以水相质量为基准)、油水比1∶34(体积比)、均质速度5 000 r/min、超声时间2 min、虾青素添加量2.0 mg,在此条件下制备的AST-NLC粒径为(79.30±1.2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1±0.01,包封率为(81.36±1.84)%,Zeta电位为(-18.13±2.83)mV;结构表征结果表明,AST-NLC中的虾青素是以分子的状态包裹在脂质体中;热稳定性结果显示,4℃更有利于AST-NLC的保存.综上,成功制备了粒径小、分散均匀且包封率较高的AST-NLC.

    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中心复合设计法热稳定性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

    张羽飞刘铁良郑明明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酶法和化学法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在植物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家庭储存植物油的方法提供建议,以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模拟家庭储存条件,分别考察低温(20℃)避光、常温(25 ℃)曝光、高温(60 ℃)避光,满瓶或半瓶等条件下两种L-AP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并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维生素E(VE)和脂溶性茶多酚等抗氧化剂进行比较,采用Rancimat法测定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亚麻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相似,且抗氧化能力与脂溶性茶多酚相当,强于VE.植物油在低温(20℃)避光、满瓶条件下储存,其酸值、过氧化值随时间变化最小.综上,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均可有效延缓植物油氧化,推荐消费者优先选用添加有符合国标的抗氧化剂的小包装植物油产品,并储存于低温避光的环境中.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酶法化学法植物油抗氧化家庭储存

    河南省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污染状况分析

    谷瑞丽宁亚萍刘璐李宝丽...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参考,对河南省市售的205份食用植物油中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5份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污染水平高于2-MCPD酯,其中3-MCPD酯检出率为79.0%,均值为1.83 mg/kg,中位值为1.30 mg/kg;大豆油的3-MCPD酯检出率最高,为93.3%,中位值为1.72 mg/kg,其次是花生油,检出率为89.2%,中位值为1.06 mg/kg,橄榄油的3-MCPD酯和2-MCPD酯污染水平最低;2021年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2-MCPD酯检出率均高于2020年;城市、农村人群经由食用植物油摄入3-MCPD酯健康风险较低.不同食用植物油氯丙醇酯的污染水平差别较大,虽然居民经食用植物油摄入3-MCPD酯健康风险较低,但需要继续加强监测.

    食用植物油3-氯-1,2-丙二醇酯2-氯-1,3-丙二醇酯污染水平风险评估

    山核桃油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及货架期预测

    邓杨勇高军龙赵美钰杨建华...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山核桃油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探究山核桃油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其货架期预测方法.对在5、20、35 ℃下贮藏的山核桃油进行感官评定,测定其酸值、过氧化值,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应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拟合,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山核桃油感官品质与酸值、过氧化值呈极强的相关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山核桃油感官品质下降,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且温度越高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速率越快,过氧化值变化速率小于酸值;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山核桃油货架期预测模型准确率在±10%以内.山核桃油在贮藏期间品质下降,通过酸值、过氧化值可较为准确地对5~35℃条件下贮藏的山核桃油货架期进行预测.

    山核桃油贮藏品质动力学模型预测模型货架期

    酶法改性环氧大豆油的流变学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向檬潘树鑫王玥姜鹏...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扩大大豆油的应用范围,采用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大豆油环氧化改性合成环氧大豆油,对环氧大豆油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并考察其流变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环氧大豆油;相较于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的黏度指数增大,黏温性能更优异;相较于矿物润滑油和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的平均摩擦系数及磨损体积减少率分别为21.6%、17.0%和71.2%、64.9%,减摩抗磨性能显著提升.环氧大豆油可在摩擦表面形成致密、厚实的物理化学吸附膜,从而有效减摩抗磨,提高润滑性.

    大豆油脂肪酶Novozym435环氧化流变学性能摩擦学性能

    湿藻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何禹黄睿虞育杰姚贤锐...
    100-10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含油量高、生长速度快及能净化环境的微藻转化制取生物燃料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是实现"碳中和"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降低微藻制取生物柴油的能耗,利用湿法提取技术直接从湿藻生物质中提取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传统细胞破壁提油酯交换法、原位酯交换法及新型水热破壁提油酯交换法3种湿藻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传统细胞破壁提油酯交换法需要有机溶剂提取油脂和酯交换两步实现生物柴油的制备,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投入较高.原位酯交换法可实现微藻生物质一步转化为生物柴油,但存在醇消耗量过大(酸催化原位酯交换)或高温高压能耗高(超临界醇原位酯交换)等问题.新型水热破壁提油酯交换法能够在不使用有机溶剂的情况下实现湿藻油脂的高效分离,但水热温度较高时油脂会与微藻其他组分反应导致油脂品质劣化,水热温度较低时难以有效破坏细胞壁导致油脂提取效率降低.绿色溶剂辅助水热法可有效降低水热温度并抑制副产物的生成,可提高湿藻油脂提取率.为实现湿藻油脂的高效、环保、低耗制备生物柴油,可进一步依托深共熔溶剂等创新绿色溶剂低耗高效绿色提取微藻油脂.

    湿藻湿藻油脂破壁法原位酯交换法水热法

    培养基、光照强度和初始氮浓度对克里藻生长及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洪建戴晨明张虎高保燕...
    106-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利用克里藻JNU41高效生产油脂、亚油酸和叶黄素等重要代谢产物,对其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代谢产物积累的评估.采用改良的BG-11(mBG-11)和BBM(mBBM)培养基,设置3组光照强度[单侧100µmol/(m2·s)、单侧300μmol/(m2·s)和双侧300 μmol/(m2·s)]和6种初始氮浓度(3、6、9、12、15、18 mmol/L)对克里藻JNU41进行培养,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生化组成、总脂产率、脂肪酸组成及叶黄素含量.结果表明:克里藻JNU41在mBBM培养基、双侧光照强度300μmol/(m2·s)、初始氮浓度6 mmol/L条件下,生物量和总脂产率最高,分别为8.38 g/L和281.71 mg/(L·d);在mBG-11培养基、双侧光照强度300μmol/(m2·s)、初始氮浓度3 mmol/L条件下,总脂和总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5.12%和47.10%.克里藻JNU41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最高相对含量为65.87%.此外,克里藻JNU41还积累一定量叶黄素,最高含量可达1.64 mg/g.因此,克里藻JNU41是一株可用于生产多种高附加值产物的潜力藻株.

    克里藻培养基光照强度氮浓度油脂脂肪酸叶黄素

    体外催化花生四烯酸生产前列腺素F2α

    范潇何国威黄薇童建华...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素F2α(PGF2α)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是一种重要的脂质介质.为了实现PGF2α的绿色生物合成,构建了pET30a-TbPGFS、pET30a-MmPGHS、pET30a-GvPGHS 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分别表达,同时对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提高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另外,以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得到的重组蛋白为催化剂,催化花生四烯酸合成PGF2α.结果表明:MmPGHS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没有表达;GvPGHS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诱导剂IPTG浓度0.2 mmol/L、诱导温度30℃、诱导时间2 h,TbPGFS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诱导剂IPTG浓度0.2 mmol/L、诱导温度30℃、诱导时间6 h;在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下,由GvPGHS和TbPGFS的粗酶液构成的双酶催化未能检测到产物PGF2α,而在酶偶联化学催化时,GvPGHS能将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H2,PGH2被SnCl2进一步还原为PGF2α.综上,通过体外酶促反应结合化学法可高效转化花生四烯酸生产PGF2α.

    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F2α体外催化前列腺素H合成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