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脂
中国油脂

曹万新

月刊

1003-7969

zyzz@chinajournal.net.cn

029-88617441、88621360 88626849

710082

西安市劳动路118号

中国油脂/Journal China Oils and Fa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油脂专业的唯一专业科技期刊。读者对象主要有全国大型浸出油厂,油脂精炼厂,外资油脂厂,个体油脂厂,油脂储炼厂,植物蛋白厂,粮油加工厂,油脂化工厂,国家粮油储备库,粮油收购站,国家粮食储备仓库,饲料加工厂,棉麻加工厂,化工厂,化肥厂,肌醇厂,生物化工厂,油机械厂,通用机械设备厂等。是粮油食品类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广告效果最好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营养平衡调和油的配制及营养成分的测定

    王胜男张娜宁杨皓瑜何丽霞...
    62-6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单一食用油中营养组分缺陷问题,以大豆油、橄榄油、鱼油和亚麻籽油为基料油,测定其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然后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关于脂肪酸推荐摄入量的要求,依据不同基料油的脂肪酸组成计算其配比并配制调和油,最后测定调和油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大豆油、橄榄油、亚麻籽油、鱼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4种油脂配制调和油的最适配比为45%、45%、8%、2%;调和油中主要微量营养成分及其含量为角 鲨烯 2.18 mg/kg、β-胡萝卜素 0.474 mg/kg、α-生育酚 73.6 mg/kg、β-生育酚 0.6 mg/kg、γ-生育酚132.0 mg/kg、δ-生育酚20.4 mg/kg、总甾醇5 700 mg/kg.所得调和油符合中国营养学会关于脂肪酸推荐摄入量的要求,是一种营养平衡调和油.

    调和油营养平衡大豆油橄榄油鱼油亚麻籽油

    富含α-亚麻酸的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的酶法合成与理化性质分析

    陈福妮刘琛王卫飞钟赛意...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产品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脂肪酶Lipozyme TL IM催化精炼桑蚕蛹油(SPO)与三辛酸甘油酯(TRI)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富含α-亚麻酸(ALA)的MLCT(ALA-MLCT),考察了反应时间对ALA-MLCT合成的影响,并对合成的ALA-MLCT的甘油三酯组成、质量指标、氧化稳定性、乳液性能和体外消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ipozyme TL IM催化效率高,反应10 h TRI的转化率达到98%以上,反应12 h合成的产物ALA-MLCT中含有ALA的MLCT含量可以达到40.41%,且主要为LnCaCa(10.95%)、PLnCa(7.69%)和OLnCa(6.21%),其质量指标符合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标准征求意见稿2022中的一级食用油标准;与SPO和酯交换反应底物物理混合物(SPO与TRI质量比1∶4,SPO+TRI)相比,产物ALA-MLCT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具有更好的物理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与SPO+TRI相比,ALA-MLCT更快达到消化平衡,但最终二者消化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综上,合成的ALA-MLCT结构脂有助于提高ALA的生物可及性,有望作为功能性食用油脂.

    中长链脂肪酸结构脂α-亚麻酸酶法合成氧化稳定性

    月桂酸型甘油二酯-大豆油基油泡沫的制备及其在蛋黄酱中的应用

    李紫薇仇超颖汪勇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构建健康、低脂、高稳定性的新型蛋黄酱产品,以甘油和月桂酸为原料经过Novozyme 435脂肪酶催化,制备月桂酸型甘油二酯(DAG)粗产物,采用分子蒸馏和硅胶柱层析技术对粗产物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月桂酸型DAG(纯度>92%),以此为原料制备油泡沫,探究了搅打时间对油泡沫起泡能力、气泡粒径分布、微观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将油泡沫50%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大豆油用于蛋黄酱制备,研究油泡沫对蛋黄酱流变学特性、色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搅打时间的延长,气泡表面吸附的晶体数量明显增多,气泡粒径增大,起泡率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搅打时间为15 min时油泡沫起泡率最高,且此时的油泡沫储存2个月体积无明显变化;采用油泡沫部分替代及完全替代大豆油后可降低蛋黄酱的黏度,增加蛋黄酱在应力及频率扫描下的弹性模量,蛋黄酱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和稳定性,且蛋黄酱的色泽L*值增加,a*值和b*值降低.采用月桂酸型DAG搅打获得的油泡沫可有效降低蛋黄酱的油脂含量和热量,可作为油脂替代物用于新型蛋黄酱产品的开发.

    低热量蛋黄酱油泡沫月桂酸型甘油二酯流变学特性

    再酯化甘油三酯型鱼油中不同结构酯的含量及稳定性分析

    刘美娟苏昭仑何健黄远英...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酯化甘油三酯(rTG)型鱼油是甘油三酯(TG)、甘油二酯(DG)、甘油一酯(MG)和乙酯(EE)的混合物.为了解rTG型鱼油不同结构酯的组成及其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了来自国内外10个厂家的18个批次rTG型鱼油中不同结构油脂的含量,与天然TG型鱼油和EE型鱼油进行比较,并考察了 TG含量对rTG型鱼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TG型鱼油中TG含量在52.17%-94.80%,其中只有4个批次样品高于90%,偏甘酯含量在4.96%-38.97%,EE含量在0.28%~13.10%,其中有7个批次样品EE含量超过了 5%,不符合欧洲药典(EP10.3)要求;天然TG型鱼油的TG含量在97%以上,EE型鱼油的EE含量在99%以上;与TG含量低(64.09%)的rTG型鱼油产品相比,TG含量高(90.80%)的rTG型鱼油产品酸值和过氧化值相对原料变化较小;加速氧化过程中,TG含量高的rTG型鱼油产品的酸值稳定,但TG含量低的rTG型鱼油产品酸值明显增高.rTG型鱼油产品的稳定性可能与TG含量有关,TG含量高的rTG型鱼油的稳定性比TG含量低的更好.

    鱼油再酯化甘油三酯不同结构酯稳定性

    谷氨酸棒状杆菌硫酯酶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王佳刘瑾孙子羽满都拉...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进一步构建脂肪酸高产菌株奠定基础,通过异源和同源表达,研究了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中硫酯酶的基因(NCgl2365和NCgl0090)对脂肪酸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酯酶的过表达对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都产生了影响;基因NCgl2365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后脂肪酸产量增加了 37.86%,且促进了饱和脂肪酸C16:0、C18:0和不饱和脂肪酸C17:1和C20:3的生成,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同源表达后脂肪酸产量提高了 33.43%,C17:0相对含量增加了 51.82%,而 C6:0、C8:0、C12:0、C17:1、C18:0、C18:1 和 C18:3 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基因NCgl0090在大肠杆菌中过表达后脂肪酸产量增加了 58.15%,促进了饱和脂肪酸C14:0、C16:0、C18:0和不饱和脂肪酸C17:1的生成,而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同源表达后脂肪酸产量提高了 59.12%,其中 C16:0 相 对含量增加了 40.18%,促进了 C10:0、C14:0、C14:1、C15:0、C16:1、C18:2、C20:1和C21:0 8种新脂肪酸的合成.综上,基因NCgl2365和NCgl0090对宿主菌体中的脂肪酸代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硫酯酶异源表达同源表达脂肪酸

    混菌发酵茶籽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其功能活性研究

    赵世光储欣颖黎玮张宇...
    87-9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茶叶籽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采用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超滤膜对混菌发酵茶籽多肽产物进行分级分离,比较茶籽多肽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分子质量的对应关系;利用凝胶过滤色谱技术对茶籽多肽逐级纯化,获得特征性茶籽抗氧化肽,对其二级结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并考察其热稳定性和抗消化稳定性;以H2O2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评价茶籽抗氧化肽的细胞氧化损伤保护功能.结果表明:经超滤分级后,茶籽多肽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分子质量呈负相关,分子质量小于1 kDa的TSP4组分具有最高的自由基清除能力;TSP4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在90~849 Da之间,凝胶过滤色谱纯化得到的TSP4-b亚组分平均分子质量为446 Da,其二级结构中的β-折叠的相对含量从未发酵茶叶籽的16.59%上升至44.43%,α-螺旋则由未发酵茶叶籽的37.61%降至17.57%;TSP4-b经20~60℃热处理以及模拟胃肠消化后,自由基相对清除率仍可分别保持在90%及80%以上,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抗消化能力;中(0.5 mg/mL)、高(5.0 mg/mL)剂量的TSP4-b的介入可使H2O2诱导的MEF细胞存活率分别达到73.8%、82.4%.综上,所分离的茶籽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H2 O2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茶籽多肽分离纯化功能活性细胞氧化损伤

    大豆分离蛋白对大豆肽纳米颗粒Pickering乳液性能的影响

    王丹代养勇赵路苹刘海燕...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超声时间10 min制备SPN;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大,乳液粒径逐渐减小,当乳化剂质量浓度较低(5 mg/mL)时,乳液出现桥联,乳化剂质量浓度过高(30 mg/mL)时则出现絮凝;界面蛋白吸附率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添加SPI的SPN乳液(SPI-SPN乳液)的粒径分布峰左移,其粒径、界面蛋白吸附率显著小于SPN乳液的;在储存过程中,SPN乳液粒径逐渐增大,SPI-SPN乳液粒径没有显著变化;SPI-SPN乳液的乳析指数小于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的SPN乳液,当乳化剂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储存15 d SPI-SPN乳液未出现分层现象.综上,SPI可以提高SPN的界面活性和SPN乳液储存过程中的絮凝稳定性和分层稳定性.

    大豆肽纳米颗粒乳液大豆分离蛋白储存稳定性

    活性炭与树脂对芝麻ACE抑制肽脱苦的工艺优化及其性能比较

    芦鑫游静金璐宋国辉...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芝麻ACE抑制肽的味道,分别采用活性炭与树脂对芝麻ACE抑制肽进行脱苦,以脱苦率、多肽损失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两种脱苦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两种脱苦方法对芝麻ACE抑制肽味觉特性、活性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宜的脱苦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使芝麻ACE抑制肽液苦味降至无法察觉,活性炭脱苦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2号添加量6%、芝麻ACE抑制肽液质量浓度10 g/100 mL、吸附温度55℃、吸附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脱苦率与多肽损失率分别为(96.46±0.57)%和(29.02±0.19)%(电子舌测定苦味为-0.61±0.02);AB-8大孔吸附树脂脱苦最佳工艺条件为树脂添加量12.5%、pH 7、吸附温度35 ℃、吸附时间15 min、芝麻ACE抑制肽液质量浓度10 g/100 mL,在此条件下脱苦率与多肽损失率分别为(95.21±0.93)%和(12.11±0.19)%(苦味为-0.03±0.08);AB-8大孔吸附树脂脱苦的芝麻ACE抑制肽活性显著强于活性炭脱苦的,这与不同脱苦方法引起的多肽组成差异有关.综合考虑,AB-8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更好地降低芝麻ACE抑制肽中苦味氨基酸含量,适合用于芝麻ACE抑制肽的脱苦.

    芝麻ACE抑制肽多肽脱苦树脂脱苦活性炭脱苦吸附脱苦

    响应面法优化长柄扁桃肽的酶解制备工艺

    李聪苏晨灿李皓瑜魏冰...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高值化开发长柄扁桃种仁蛋白,以长柄扁桃种仁为原料,脱脂后提取水溶性蛋白,采用蛋白酶对其酶解制备长柄扁桃肽.通过比较5种蛋白酶对长柄扁桃水溶性蛋白水解度及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优选合适的酶解用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长柄扁桃多肽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可以得到更高的长柄扁桃蛋白水解度(16.03%)和酶解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59.49%),更适于长柄扁桃蛋白的酶解;长柄扁桃蛋白的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7℃、酶解时间4 h、碱性蛋白酶用量1 192 U/g、pH8.4,在此条件下长柄扁桃蛋白水解度为18.12%.酶解长柄扁桃蛋白制备多肽可提高长柄扁桃种仁的附加值,同时可为功能性肽产品提供优质原料.

    长柄扁桃多肽酶解响应面优化

    烛果油的组成特征及其对巧克力抗霜性影响的研究

    周沁颖金俊王颖琪王雨昕...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烛果油富含1,3-硬脂酸-2-油酸甘油三酯(StOSt),是可可脂的理想改良剂.为探究烛果油在巧克力中的应用效果,以市售烛果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组成特征,并研究其与可可脂复配的相行为及复配体系在经典黑巧克力中的抗霜性能.结果显示:烛果油中的StOSt(57.1%)和甘油二酯(6.65%)含量显著高于可可脂的(23.8%、4.48%),且烛果油中低熔点甘油三酯含量也高于可可脂的;烛果油在室温下的固体脂肪含量比可可脂低10~20百分点;当烛果油与可可脂按质量比9∶1复配时,其相应的巧克力抗霜性显著强于可可脂基巧克力,其中,合适的StOSt、POSt、POP三者比例(10∶3∶1)提高了油基的相容性,而适当的甘油二酯含量有助于保持相的均一性.综上,烛果油可应用于巧克力中以延缓巧克力起抗霜.

    烛果油StOSt相容性巧克力抗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