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治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治理研究
治理研究

马力宏

双月刊

1007-9092

zjdxxb@126.com

0571-89085064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000号

治理研究/Journal Governance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文章编排学术性与现实性并重,尤其欢迎运用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创新的研究方法从事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佳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举国体制:中国政治领导层力图完成重大变革的任务体制

    路风何鹏宇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举国体制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重要新概念,代表了中国政治领导层对于实现某种目标和改革施政方式的决心,因而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实践性.但是,实施新型举国体制的具体形态仍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鉴于这个概念具有可能超出人们目前想象的重大意义,学术界有必要超越政策解读阶段,把相关的讨论推进到理论阶段.为此,文章从历史经验概括出"举国体制"必备的核心特征,从中国当前遇到的重大挑战和新的制度安排演进的边界条件等方面证明,新型举国体制是在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政治领导层力图完成重大变革的任务体制.

    新型举国体制任务体制特殊执行机制自主知识体系

    "山海协作":一项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安排

    邱毅宫钰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始于福建、成于浙江、拓展于全国的"山海协作"制度形成于我国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历史实践中,经历了地方政策探索、区域整体落地、全国制度化建设三个阶段,具有目标导向明确、政策衔接紧密和措施体系完备的特征."山海协作"制度有别于西方协作型运行逻辑,在制度目标嵌入、制度内容共生、多元主体凝聚等机制运行中形成了融合型的实践逻辑,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场机制下区域发展的"马太效应",展现出制度韧性和发展活力.未来"山海协作"制度还需因地因时进行制度创新,关注山海地位演进和数智时代需求,加快学理研究.

    山海协作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府际关系

    从多元主义到多维主义: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模式变革

    郁建兴周幸钰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治理系统的多维化是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新特征.在数字时代,公共治理的数字化不仅提升了治理效能,更形成一种在数字空间中运作、以数据与算法为驱动的新治理形态,而数字空间中治理信号传递方式的差异则塑造新的治理运作模式.具体而言,数字技术从空间、主体、资源三个层面重构了公共治理系统的基本组成,推动"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个体-组织-算法"多维主体以及"数据-算法-算力"资源体系的形成.治理系统的多维化将引致治理模式变革,治理过程呈现出跨事务、跨时间、跨地域的立体化转型,并进一步带动治理职能体系的分层与组织结构的动态化变革.公共治理的多维化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可观察的已有现象,它更展现了未来公共治理的潜在形态.

    数字时代公共治理数字空间多维治理

    场景建构与技术嵌入: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机制研究——基于A市不动产登记改革的案例分析

    罗强强史祥禾
    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政务服务提供方式转型既是大势所趋,同时也存在两个难题,即技术与组织嵌合互动难、线下与线上无缝对接难.因而如何解决这两个难题是实现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A市不动产登记改革案例研究发现,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场景建构与技术嵌入是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现机制.具体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性、以渐进为策略的现实选择、以科层为保障的组织基础促成了政务服务提供的场景建构,为技术与组织嵌合互动创造了条件;技术嵌入则发挥着增能场景组织变革、赋权场景多元互动的价值,为线上线下优化协同奠定了基础.

    场景建构技术嵌入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老龄社会视域下推进全面的适老化治理

    原新范文清
    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负增长与深度老龄化交叠并相互强化将贯穿于整个21世纪,深度老龄社会成为中国基本社会形态.既有的经济社会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老龄社会,迫切需要一场多维度、深层次、长时期和全面性的适老化治理.与世界老龄社会先行国家相比,中国式现代化的适老化治理面临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劳动力老化和人力资源不适配等人口基础挑战;制度建设、政策制定、实践资金支持等社会架构挑战;高龄老人养老、数字社会治理、人工智能伦理等风险防范挑战.适老化改革亟需树立老龄社会主流化理念,将适老化治理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框架,从思想适老化、兼顾硬件和软件改造、推动覆盖全域等层面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老龄社会适老化改革社会治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中的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

    杨菊华
    6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社会正处于城乡人口增减交替、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转变的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聚焦农村人口、系统讨论农村人口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辩证思考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成就与挑战十分必要且紧迫,据此可进一步探讨促进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人口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相辅相成、彼此成就;农村人口的"三少两多两低"(人口总量减少、年轻人口少、适婚女性少,老龄人口多、非意愿性未婚男性多,教育程度较低、预期寿命较低)既是前所未有的人口大变局,也是人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实然挑战.推进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注重"人口—人脑""农村—城镇""家庭—社会"的连接,将农村人口置于超乎农村空间的情境中,思考农村人口高质量发展之于现代文明的意义、乡村社会之于城镇化和现代化的价值、古老农业文明和传统农民在现代文明和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生命力.

    农村人口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治理权益":社区公共收益实现路径研究

    叶继红魏沁菡
    8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治理权益是指通过有效治理行动才能达成的一种实际权益.社区公共收益既是一种共同共有的"法律权益",更是作为一种发展权益的"治理权益".既有进路的法律指向性表明,对于社区公共收益的治理研究尽管富有"规则主义"的清爽,但却遗留下"难以执行到位"的宿弊,在实践中面临着认知偏狭、组织乏力、协同低效等诸多困难,进而导致社区居民权益实现率较低,由此关联复杂的秩序低效甚至失序问题.因此,构筑行动网络的能动主义思路范式,突破"治理碎片化"与"实践犬儒主义",成长至关重要.为此,应依法廓清社区公共收益"共有物权资产管理权益"的性质用途,持续加强法治型业委会建设,强化社区民主协商治理,以制度赋能社区公共收益的实现能力,并注重创新治理方式方法,以合作网络深度拓展对社区公共收益的全过程治理.

    社区公共收益治理权益社区秩序

    统筹式城市更新: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

    陈水生王培红
    9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需要不断更新来增强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现代化.城市更新的本质是城市空间的再造与治理优化.城市更新动因复杂多元,城市更新经济论、城市更新社会论、城市更新生态论、城市更新治理论、城市更新人本论和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反映了各自特定价值追求及其偏好,共同指导城市更新实践.文章系统反思了中国城市更新在更新价值、更新内涵、更新主体、更新制度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以统筹式城市更新模式促进中国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与有效治理.统筹式城市更新可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理念、构建内涵式的包容性城市更新模式、完善联动协同的城市更新制度体系、建立因地制宜的城市更新运作机制、建设技术驱动的未来城市与智慧社区等方面系统推进.统筹式城市更新强调目标、主体、资源、技术、方式和效益等方面的统筹协调、系统高效和有机发展,追求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深度融合,促进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性治理、国家空间布局优化与城市治理现代化.

    城市更新复合驱动可持续更新统筹式城市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生成理路、内容体系与时代价值

    丁俊萍叶子维
    11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自我革命观的继承发展,源自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严于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鲜经验的总结凝练,源自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吸收借鉴.这一重要思想,是由科学内涵论、政治任务论、原则遵循论、实践要求论、制度保障论、历史自觉论、根本目的论等七个核心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这一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找到了长期执政条件下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答案,提供了破解政党自我监督这个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

    地方政协协商式监督的实践功能与推进路径——以温岭委派民主监督员工作为例

    董明徐琴
    12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新定位,政协协商式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浙江温岭市政协委派民主监督员的创新实践研究发现,地方政协协商式监督的运作模式具有监督主客体的真诚沟通与相互合作这一重要特征,在保障和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此间,政协的广泛性、包容性、客观性和贯通性等独特优势,构成了地方政协协商式监督的过程性实践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但囿于可操作的功能定位不够明晰、制度建设尚不系统和多元主体缺乏协同等因素的阻滞,实践中也仍面临若干发展问题.至少还须从完善宣传、沟通和反馈等机制着手,探究如何进一步激活地方政协协商式监督效能的方案.

    政协协商式监督过程性监督委派民主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