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肿瘤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临床

郝希山

半月刊

1000-8179

cjco@cjco.cn,cjcotj@sina.com

022-23527053

300060

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天津肿瘤医院内

中国肿瘤临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欢迎登陆本刊网站 本刊系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承办与出版的全国性期刊。创刊于1963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创刊最早的肿瘤学术刊物。 《中国肿瘤临床》在国内外医学界颇具影响,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曾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和天津市优秀期刊称号。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拥有优良的办公环境、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条件;有专职编辑、编务14名,每年处理自由投寄稿件2000~2500篇,录用稿件16%~18%左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防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刘波
    757-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片类药物作为经典镇痛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镇痛治疗中发生的这些不良反应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情绪、社交或日常活动,甚至影响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本共识针对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癌痛患者人群,旨在为医务工作者在该人群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指导.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癌痛专家共识

    致谢审稿专家

    763页

    胃底腺型肿瘤的内镜与病理学分析

    陈建华施宏陈素玉黄瑞...
    764-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肿瘤胃泌酸腺腺瘤(oxyutic gland adenoma,OGA)和胃底腺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G)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8月至 2023年 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 6例胃底腺型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内镜学特征、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 1例,女性 5例,平均年龄 57岁.主要发生部位为胃底、胃体,以浅表隆起型多见.病理形态特点为胃底腺型肿瘤大多位于胃黏膜深层,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主要由主细胞型细胞构成.其中OGA 3例,GA-FG 3例.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为胃蛋白酶原重组人抗体 1(pepsinogen 1)阳性 5例,MUC6 5例,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阳性 6例,嗜铬蛋白(chromogranin,CgA)均为阴性,肿瘤增殖标记物(Ki-67)<10%.结论:OGA与GA-FG发病率低,无明显的内镜学特异性,如内镜医师认识不足,易误诊漏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首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或者剥离术治疗.

    胃泌酸腺腺瘤胃底腺腺癌MUC6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郑飞李曙光黄芳史健...
    769-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4年 11月至2024年 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一线治疗的晚期nsNSCLC患者 23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IC组)119例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BC组)118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协变量.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237例患者经PSM后IC组和BC组各 87 例,IC组和 BC组的 ORR分别为 31.0%(27/87)和 43.7%(38/87)(P=0.085),DCR为 96.6%(84/87)和 95.4%(83/87)(P=1.000).中位PFS IC组为 9.3个月,BC组为 9.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P=0.116).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NSCLC近期疗效无差异.

    PD-1抑制剂贝伐珠单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tRNA修饰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774页

    抗体偶联药物诱导的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

    赵翠翠张传桂
    775-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性间质性肺病(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ILD)是药物所致肺部不良事件的最常见形式,其最常见原因是抗癌药物.DI-ILD首次被确定为一种需要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是因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随着研发药物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多款ADC药物被批准或即将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DI-ILD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ADC药物引发DI-ILD的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目前常见且应用广泛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ADC药物DI-ILD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药物性间质性肺病间质性肺病抗癌药物抗体偶联药物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EBV感染与胃癌风险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王馨羚金昱潘凯枫李文庆...
    780-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首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病毒,其与胃癌的关联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2014年癌症基因组图谱根据分子特征首次将胃癌分为 4种亚型,并将EBV感染者单独归为一类—EBV阳性胃癌,该亚型胃癌患者具有独特的分子和临床病理特征.EBV感染胃上皮细胞,诱导宿主基因突变及表观遗传异常,通常被认为可能是EBV致癌的重要基础,但个体EBV感染与胃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汇总既往探讨不同EBV感染指标与胃癌之间关联的流行病学证据,并对EBV在胃癌致癌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阐明EBV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借鉴.

    Epstein-Barr病毒胃癌发病机制

    三阴性乳腺癌的化疗疗效与肿瘤微环境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黄愉棉李红玉孙刚
    785-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明显的肿瘤异质性和多样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特征加大了其研究和治疗的难度.化疗是TNBC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治疗后疗效预测及化疗耐药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TME的变化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了解肿瘤微环境在其中起到的促进作用对这一困境的突破至关重要.本文综合多组学研究的结论,探讨了TNBC临床疗效及化疗耐药与肿瘤微环境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的方向.

    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微环境化疗耐药多组学联合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国内肿瘤放射治疗领域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789页

    桥接治疗在大B细胞淋巴瘤CAR-T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杨婧诗范加维洪煌明
    790-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接治疗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CAR-T)过程中的一种补充性治疗方式,其为单个核细胞采集至CAR-T细胞回输期间进行的一种抗肿瘤治疗.桥接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延缓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LBCL)进展、降低肿瘤负荷,为CAR-T细胞的顺利回输提供保障.桥接治疗的方式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其中,桥接放疗除了保障CAR-T细胞顺利回输,还有CAR-T治疗增敏作用.本文总结了LBCL CAR-T相关桥接治疗的意义、方式及特点,旨在对桥接治疗在LBCL CAR-T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桥接治疗B细胞淋巴瘤CAR-T治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