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月刊

1005-8664

010-67783659

100021

北京朝阳区潘家园17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and Rehabili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杂志面向广大临床工作者,反映我国肿瘤临床的最新进展和成就,体现我国肿瘤临床的总体水平。本刊的目标和特色为科学的进步性和临床的实用性。报道内容强调较高的临床水平,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经验与方法强调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临床学术理论与技术上,则强调时代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陈馨蕊谢祖成谢同济唐乐...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是常见的异质性较高的淋巴瘤,目前临床的标准治疗方案以药物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为主,对肿瘤微环境(TME)的研究关注较少,而TME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TME的组成较为复杂,主要由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文章总结了TME的组成部分以及抑制性TME在B-NHL发生发展和耐药过程中的作用。靶向TME的治疗可以激活效应细胞,逆转抑制性TME,促进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文章旨在为B-NHL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生物标志物

    胸腺上皮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治疗研究进展

    朱楷史慧洋陆婧玉朱豪华...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腺上皮性肿瘤(TET)是一种好发于前纵隔的罕见肿瘤,主要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对于可手术切除Masaoka-Koga分期为Ⅰ~ⅢA期的TET,外科手术仍为首选治疗方式。对于复发及难治性TET推荐进行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此外,由于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发展,其也成为TET联合治疗的选择之一。但免疫治疗导致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限制了其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TET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对TET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胸腺上皮性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田青怡德吉央宗张丽娜义西求措...
    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新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抗+化疗±其他疗法治疗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GC)或胃食管结合部癌(GEJ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了建库至2023年7月28日的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提取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1年总生存率、1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率、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主要病理学缓解(MPR)率、R0切除率等疗效数据,以及1~2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发生率、≥3级TRAE发生率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发生率等安全性数据。通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和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关键评价清单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10项研究均发表于2022—2023年,共纳入35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7。9~65。5岁。NOS和JBI关键评价清单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质量较好。在疗效方面,汇总后的DCR、ORR、1年总生存率、1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率、pCR率、MPR率、R0切除率分别为92%(95%CI:85%~99%)、61%(95%CI:50%~72%)、95%(95%CI:91%~98%)、93%(95%CI:89%~97%)、90%(95%CI:83%~97%)、83%(95%CI:74%~92%)、22%(95%CI:18%~27%)、44%(95%CI:33%~55%)和95%(95%CI:92%~98%)。在安全性方面,大多数患者出现了1~2级TRAE。最常见的血液系统1~2级TRAE为白细胞减少(47%,95%CI:38%~56%),最常见的消化系统1~2级TRAE为呕吐(20%,95%CI:10%~30%)。≥3级TRAE发生率低,均<10%。irAE发生率也均<10%,其中发生率较高的有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皮炎,发生率分别为6%(95%CI:1%~11%)、7%(95%CI:0~14%)和7%(95%CI:2%~12%)。结论 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的汇总结果显示,新辅助PD-1/PD-L1单抗+化疗±阿帕替尼对可切除局部进展期GC或GEJC患者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

    胃肿瘤胃食管结合部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新辅助治疗Meta分析

    胃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相关基因CXC基序受体4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刘文博王志远刘庆伟赵群...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寻找胃癌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数据,在分子特征数据库(MSigDB)下载PI3K-AKT相关基因集合,使用Wilcoxon检验和倍性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R包"survival"进行生存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相关蛋白质交互作用(PPI)网络信息。基于Metascape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应用CIBERSORT算法计算胃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选取2023年3—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根治性手术的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标本,使用Western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XC基序受体4(CXCR4)的表达。结果 基于TCGA数据库,胃癌组织中上调基因10个,分别为溶质载体家族2成员1(SLC2A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E2F转录因子1(E2F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tribbles假激酶3(TRIB3)、G蛋白亚基γ转导蛋白1(GNGT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7(FGF17)、白细胞介素4(IL-4)和CXCR4。下调基因12个,分别为蛋白激酶Cβ型异构体(PRKCB)、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3(DUSP3)、类钙结合蛋白39(CAB39L)、蛋白激酶AMP激活催化亚基α2(PRKAA2)、腺苷酸环化酶2(ADCY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0(MAPK10)、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DKN1A)、Toll通路中进化保守的信号传导中间体(ECSIT)、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NIMA相互作用1(PIN1)、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MAPK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2(MKNK2)和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蛋白1(TIAM1)。CXCR4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103例高表达CXCR4患者的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3。8%和18。8%,303例低表达CXCR4患者的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1。3%和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0,P<0。001)。对CXCR4进行PPI网络显示,其与其他蛋白具有广泛的相互作用。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收录的通路中,CXCR4主要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调节白细胞胞间黏附、正向调节细胞因子产生、调节肽基酪氨酸磷酸化、调节造血功能和调节防御反应密切相关。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收录的通路中,CXCR4主要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破骨细胞分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与初始B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0。24,P<0。001),与CD8+T细胞浸润也呈正相关(r=0。25,P<0。001)。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CXCR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52±0。27,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0。42±0。12;t=17。05,P<0。001)。结论 PI3K-AKT相关基因CXCR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患者预后、多种信号通路及初始B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相关,是胃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胃肿瘤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生物信息学分析CXC基序受体4生物标志物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和不伴导管内癌成分的X线征象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王建华张平赵欣欣侯健...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伴和不伴导管内癌(DCIS)的X线征象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高密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24例原发性ID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82岁[(54。20±11。20)岁]。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IDC组(184例)和IDC-DCIS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浸润癌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乳房侧别、病灶象限位置、病灶深度、病灶X线长径、病变有无肿块、钙化、边缘毛刺、乳房皮肤增厚和乳头回缩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单纯IDC组患者年龄为(55。26±11。07)岁,IDC-DCIS组患者年龄为(52。73±11。30)岁,单纯IDC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IDC-DCIS组(t=2。02,P=0。044)。单纯IDC组的病灶X线长径为(2。67±1。15)cm,IDC-DCIS组的病灶X线长径为(3。19±1。97)cm,IDC-DCIS组的病灶X线长径明显长于单纯IDC组(t=-2。77,P=0。006)。单纯IDC组和IDC-DCIS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P=0。732)、患病乳房侧别(P=0。592)、病灶象限位置(P=0。862)、病灶深度(P=0。246)、浸润癌的组织学分级(P=0。175)和患侧乳头回缩(P=0。278)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IDC组和IDC-DCIS组患者病灶内钙化(P<0。001)、肿块(P<0。001)、边缘毛刺(P=0。012)和乳房皮肤增厚(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纯IDC组病灶内钙化较IDC-DCIS组少见,而单纯IDC组肿块、边缘毛刺、乳房皮肤增厚均较IDC-DCIS组多见。结论 单纯IDC组患者的年龄较IDC-DCIS组高,IDC-DCIS组的病灶X线长径较单纯IDC组长;单纯IDC组病灶内钙化较IDC-DCIS组少见,而单纯IDC组肿块、边缘毛刺、乳房皮肤增厚均较IDC-DCIS组多见,可为术前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乳腺肿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乳腺X线摄影

    肺癌手术患者医师信任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邢奇田梦白任娜马凤艳...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肺癌手术患者医师信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医师信任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303例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调查问卷、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WFPTS)、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12)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手术患者医师信任得分为(31。34±8。63)分,医师信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生理健康维度及心理健康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庭年收入、住院前就诊次数、是否为恶性肿瘤复发为医师信任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前就诊次数、是否为恶性肿瘤复发、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是医师信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的医师信任处于中等水平,医师应加强对症状较轻、住院前初次就诊及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的关注,加强与其互动及人文关怀,以提高患者对医师的信任水平,改善医患关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肺癌手术医师信任健康状况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运动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刘淼展畅付瑶东啓真...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运动评价指标中运动能力和症状测量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肺癌患者运动评价指标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供参考和指导。

    肺癌围手术期运动评价指标综述

    化疗后终末期心力衰竭接受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1例

    张晓倩王现强陈伊陈晨...
    59-63页

    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化疗诱导左心室辅助装置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稿约

    64-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