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双月刊

1007-4856

ent93@163.com,entcw@126.com

0556-5519852,5866225

246004

安庆市孝肃路42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In Integra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发扬中西医结合所长,贯彻中医与西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理论与临床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中西医结合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的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味觉事件诱发电位仪的研制和味觉事件诱发电位测试验证

    周小林陈忠岩李春景刘剑锋...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自主研制味觉刺激器,在此基础上组建味觉事件诱发电位仪,并使用该装置进行味觉事件诱发电位测试,以验证该系统的的可行性、特异性和可靠性.方法 自主研制电动味觉刺激器,该刺激器主要包括味剂输送系统,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和味剂释放的口器.该刺激器能精准释放味觉刺激.用Neuro-Audio脑电平台作为脑电记录和分析系统.招募 20 名健康受试者进行味觉事件诱发电位测试.测试包括使用无味的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盐水(0.3%和 0.6%)作为咸味刺激测试,另外在局部麻醉状态下进行咸味刺激.刺激17 次进行叠加,记录电极为Cz和Fz.结果 使用蒸馏水作为刺激剂时记录不到脑电波形,应用盐水(0.3%和0.6%)作为咸味刺激剂时均能记录到相应的脑电波形.典型的波形包括P1、N1、P2 和N2 波.而且在舌部表面麻醉后上述波形消失.另外随着咸味刺激浓度增加Cz和Fz记录到的P1、P2 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团队自主研发的味觉刺激器结合脑电记录系统能成功记录到特异性味觉事件诱发电位.

    味觉事件诱发电位味觉味觉刺激器特异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长期嗅觉障碍患者嗅裂的CT影像学表现

    廖娟刘剑锋
    149-15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长期嗅觉障碍患者嗅裂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嗅裂混浊程度CT比值评分法对此类患者嗅觉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嗅觉味觉障碍诊疗中心 2023 年 1~7 月期间接诊的新冠感染后长期嗅觉障碍患者 30 例,行嗅觉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T&T嗅觉计嗅觉觉察阈和识别阈测试评分;再行鼻窦CT薄层扫描,精确测量嗅裂长度、宽度和高度,测定嗅裂长度、宽度和高度最大值与嗅裂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比值,采用新的评分法评估嗅裂混浊程度;然后,将嗅裂CT评分值与嗅觉功能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鼻窦CT结果显示,9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嗅裂混浊.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嗅觉VAS评分与T&T嗅觉察觉阈值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嗅裂宽度与嗅觉VAS评分显示正相关(r=0.370,P=0.044);T&T嗅觉察觉阈值与嗅裂混浊程度CT比值评分法中,嗅裂混浊长度分值、宽度分值、总分值均存在正相关(r=0.398、0.376、0.377,P=0.029、0.041、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果提示,嗅裂炎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后长期嗅觉障碍的重要原因.嗅裂混浊程度CT比值评分法可作为新冠病毒感染后长期嗅觉障碍患者嗅觉功能的影像学评价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嗅觉障碍嗅裂混浊度嗅觉功能影像学评估

    综合性护理对舌下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干预的效果

    王亚琴李伟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舌下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22 年 1 月 1 日~2022年 12 月 31 日,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门诊的采取SLIT方案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 120 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数据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考量.结果 观察组QOL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态度总体满意度为 100%,其中非常满意占比86.67%在,总体满意度和非常满意占比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脱敏治疗依从性和过敏原规避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AR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舌下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综合性护理护理干预

    影像组学在鼻腔鼻窦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周裕民孙希才
    158-16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多样,恶性程度高,发病隐匿,缺乏典型特异性临床特征,治疗棘手.目前以手术联合放疗伴或不伴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为主.在临床实践中,影像学的检查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风险评估,术后观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像组学相较肉眼可以通过高通量挖掘影像图片中更深层次的信息和数据,提高影像学特征对肿瘤的诊断和预测的能力.本文旨在介绍影像组学的基本概念与工作流程,并综述近年其在鼻腔鼻窦肿瘤鉴别诊断、术前预测及预测复发、预测治疗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进展.

    鼻肿瘤影像组学磁共振成像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