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陈孝文

月刊

1009-587X

sx7965258@126.com

0351-7965258,15340689560

030006

山西太原市06079信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全国各医疗卫生单位内科、肾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泌尿科等医务人员及相关的科研、教学人员均可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及天然产物在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付平李卉
    95-98页

    孙伟教授"温阳"、"护阴"法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

    张悦孙伟
    99-101页

    AKI对身体主要器官的影响

    于小勇徐新丽
    101页

    刘玉宁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及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探讨

    唐靖怡张娉娜董兆珵耿运玲...
    102-104页

    本刊关于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辑部
    104页

    李建民教授基于舌象辨治慢性肾脏病

    刘聪谢晨杨基举李建民...
    105-106,115页

    Perezella尿沉渣评分系统用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孙海棚王丽雅李伟薛澄...
    107-110,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评价以尿液管型及脱落细胞为基础建立的评分系统是否具有早期预测急性肾损伤的价值.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动脉夹闭45 min后松开动脉夹并分别再灌注0 h、2 h、6 h、12 h、24 h、48 h,采集各组大鼠的肾脏、血清及尿液标本,使用生化仪检测各时间点大鼠血肌酐情况,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尿沉渣分析仪分析各组大鼠尿液管型情况并根据Perezella尿沉渣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0h组大鼠血肌酐值为46.50(17.00)μmol/L,6h组大鼠血肌酐值出现明显上升,为174.50(18.25)μmol/L(P=0.049),24 h 达到高峰,为 323.00(91.00)μmol/L(P<0.001).0 h 组大鼠病理评分为 0.33±0.52,2 h组即出现上升(2.00±0.63,P<0.001),24 h 达峰值(3.50±0.55,P<0.001).0 h 组尿液 Perezella 评分为 0.17±0.41,2 h出现上升(2.33±0.52,P<0.001),24 h组达峰值(3.83±0.41,P<0.001).结论:病理评分和尿液Perezella评分基本同步,均于缺血再灌注2h出现有意义的上升,而血肌酐有意义的上升出现在再灌注6 h组,尿液管型出现变化时间早于血肌酐,可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急性肾损伤尿液管型早期诊断

    腺嘌呤灌胃联合高磷饮食诱导CKD-MBD大鼠模型的探讨

    郭星云杨荣禄任秋月袁丽莎...
    111-115,后插1-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腺嘌呤灌胃联合高磷饮食方法诱导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大鼠模型.方法: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每组17只.实验第1~4周,每日予250 mg/kg腺嘌呤混悬液灌胃及含1.2%高磷饲料喂养,第5~8周腺嘌呤灌胃改为隔日.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高纯水.共给药8周.8周后杀检取材,苏木精-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马松(Masson)染色法观察两组大鼠肾脏病理,茜素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钙化结节形成情况;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形态,显微CT(Micro-CT)与CT-AN软件对股骨进行三维分析,检测皮质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钙(Ca)、血磷(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Scr、BUN、P和iPT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a2+水平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肾小球结构紊乱,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扩张,管腔内有积水、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棕褐色结晶沉积,肾脏血管明显减少,肾脏间质纤维化,有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主动脉中膜明显的呈连续性线性分布的钙化结节,局部血管破裂;模型组大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平均光密度值表达明显降低,骨形态蛋白-2(BMP-2)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平均光密度值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胫骨近端干骺端的小梁骨网络之间的断开和分离增加,骨小梁表面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增加,骨小梁周围出现大量间质纤维化,模型组皮质骨组织密度显著降低(P<0.01)、皮质孔隙度显著增加(P<0.01),皮质骨体积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嘌呤灌胃联合高磷饮食是制备CKD-MBD大鼠模型较为快速、可行、准确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血管钙化高转运型骨病腺嘌呤高磷饮食

    温肾化痰祛瘀方治疗良性高血压性肾硬化临床疗效研究

    衣轩葳贾蒙岑洁王怡...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温肾化痰祛瘀方治疗良性高血压性肾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当前治疗良性高血压肾损害提供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方法:招募2020年0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良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共70例,完成随访病例59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成两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口服温肾化痰祛瘀方,对照组则联合中药安慰剂,疗程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肌酐(serum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尿微量白蛋白(micro albumin,MA)、24 h尿蛋白定量(24 hour urine total protein,24 h UTP)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Scr,提高GFR的结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于改善尿微量蛋白及尿NAG酶排泄更为明显(P<0.05).结论:温肾化痰祛瘀方联合缬沙坦治疗良性高血压肾硬化较单纯缬沙坦可明显改善肾功能,改善尿蛋白排泄和脂质代谢,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温肾化痰祛瘀方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疗效评价

    数值修约书写要求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辑部
    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