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种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王述民

月刊

1671-895X

chinaseedqks@sina.com

010-62180279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种业/Journal China Seed Industr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种子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技术性种业科技期刊。主要以我国种子产业化、良种繁育、种子检疫检验、种子加工贮藏等方面的研究实用高新技术为主,坚持为科研、生产、教学服务,为繁育推、产、销一体化和实现种子产业化服务为办刊宗旨。设有企业家风采、政策法规、实用新技术与新成果、专题综述、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市场观察、国外动态、种子产业化、名特新优品种、供求信息、读者信箱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进种业振兴的实践路径及对策

    黄敏洁景岩斌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从目前整体来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业基本可以实现自主可控,但从种业综合竞争力看,面临着行业集中度低、品种创新力弱、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科企融合度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围绕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全面振兴,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入交流研讨,积极争取农业农村及财政等部门对接等措施,同时对自治区种业企业就发展运营、科企合作、良繁基地建设、研发投入、政策支持等内容开展调研,从中汲取好的经验和方法,以此来拓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业发展路径,提升种源保护和利用以及制种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业创新能力,推动兵团种业发展.

    新疆种业育种创新企业扶优种业链

    华南地区特色蔬菜育种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陈长明邱正坤朱张生曹必好...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蔬菜育种课程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素质蔬菜育种人才的需要,结合华南地区蔬菜特色,分析了蔬菜育种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加强教学设计建设为切入点,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发地方特色教材,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观点.通过探索适合华南地区特色的应用型蔬菜育种教学模式,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蔬菜育种华南地区教学设计

    小麦整建制推进县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典型做法

    顾启花王雪生戴传刚张永辉...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近2年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典型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总结分析粮食高质高效创建工作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环节.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包括加大财政投入、注重示范主体遴选、强化绩效目标考核、及时兑付奖补资金等,示范带动粮食生产大面积平衡增产.

    单产提升高产创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建议

    湖北省超级稻产业发展策略与粮食产能提升路径探析

    薛莲曹鹏余启芝郭英...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稳定提升水稻产能是完成国家粮食产能提升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农业生产背景下,提产能越来越依靠提单产,而品种突破是提单产的最有效途径.详细阐述湖北发展超级稻产业主要做法,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结果发现,湖北超级稻产业发展存在冠名品种数量不多、良种良法配套不足、推广主体意愿不强的问题,提出强化优势特色品种选育攻关、强化优质绿色技术推广示范、强化种业企业扶优扶强策略的建议,以期为湖北发展超级稻产业和高质量完成国家粮食产能提升任务提供支持.

    产能提升湖北省超级稻发展策略

    大批量玉米苞叶工厂化处理方法的探讨

    王林吴涛贾峻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介绍了玉米苞叶的作用和工厂大批量玉米苞叶产生的原因,论述利用籽皮分离机、揉丝机、喷淋设备和打包机等机械设备处理玉米苞叶的方法.打包的玉米苞叶通过发酵形成优质的蛋白质饲料,使农作物的废弃物变废为宝,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弥补了畜牧业饲草料来源不足且质量低下的缺陷,并降低了喂养的成本,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玉米苞叶种子工厂化加工籽皮分离揉丝喷淋打包

    张家港市扬麦34种植综合表现及绿色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戴伟峰顾敏燕韩瑞丁云龙...
    67-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2024年度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开展的小麦品种扬麦34综合测试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适宜,综合抗性好,高产优势明显且籽粒收购品质好,播种适期跨度长,农机作业匹配度高,适宜张家港地区气候特点、茬口搭配和耕作要求,推广潜力大.围绕扬麦34夺取高产的目标,提出了适时适墒播种、合理增加播种量、及时抓好播后管理、优化肥料运筹及精准防治病虫害等关键技术措施.

    扬麦34综合测试特征特性绿色高产关键技术

    鲜食加工型甘薯新品种的鉴定筛选

    四郎群措林子龙陈根辉黄艳霞...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服务和推动甘薯产业发展,筛选出适应性广、抗病性突出、市场接受度高、综合表现好的鲜食加工型甘薯品种,向福建省龙岩市甘薯种植户和企业重点推荐,征集12个甘薯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适应性等综合表现进行观测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济薯33农艺性状表现最好,鲜薯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明显,薯型和结薯习性较好;其次是齐宁31和广薯87,鲜薯产量较高,结薯集中、整齐;干物率最高的是龙紫140,其次是绵薯27;食味评分最好的为龙紫140和绵薯27,其次是南绵薯028、赣薯8号、齐宁31和桂薯6号;商品薯率较高的是绵薯27和济薯33.综合评价在龙岩市表现较好的、市场接受度高的加工型品种为济薯33,鲜食型品种为齐宁31、南绵薯028和龙紫140.

    龙岩市甘薯新品种鉴定筛选

    常规粳稻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田芳慧黄金华张倩倩李习军...
    78-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将成为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因素.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为优质食味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是现阶段水稻育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18个常规粳稻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与食味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探讨通过农艺性状的选择来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的途径.结果表明:茎秆粗度、生育期长短、有效穗数对食味值的直接作用较大,其中有效穗数、生育期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茎秆粗度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黄淮优质常规粳稻育种过程中应选择生育期稍长、茎秆较细、有效穗数较多和籽粒偏小的植株有利于食味品质的提高,以上结果为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有待进一步求证.

    常规粳稻生育期农艺性状食味品质相关性分析

    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驻大麦5号生长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冯辉薛正刚郜战宁杨永乾...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类型和浓度下对大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性状的影响,以驻大麦5号为试验材料,在大麦破口期喷施不同浓度和类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并运用模糊隶属函数和均方差系数赋予权重法综合评价驻大麦5号的农艺性状、产量与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8种处理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降低驻大麦5号的株高、减少不孕粒数;各处理籽粒千粒重、有效穗数和产量整体上均有增加;喷施40%乙烯利复配剂后,驻大麦5号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淀粉含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喷施劲丰谷德的处理淀粉含量均有增加.综合评价结果以喷施劲丰谷德浓度为3000mL/hm2时效果最好,其籽粒蛋白含量最高,产量也较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大麦产量品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

    玉米抽雄至吐丝间隔时间(ASI)性状的遗传研究

    陈香香王越人武子茜曲海涛...
    89-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玉米抽雄至吐丝间隔时间(ASI)性状的遗传配合力,选育优良杂交组合,对6份母本系和18份父本系组配的108个杂交组合进行增广NCⅡ设计,调查抽雄至吐丝间隔时间,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ASI遗传为加性模型,狭义遗传力为29.24%,应加强整个分离世代选择;F1呈负向杂种优势;亲本ASI一般配合力与表型平均值的线性方程为:y=-163.2337+59.3577x.因此,母本自交系ASI<3d、父本自交系ASI≤ 4d可作为吉林省区域内育种选择的指标.

    玉米ASI遗传模型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