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种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王述民

月刊

1671-895X

chinaseedqks@sina.com

010-62180279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种业/Journal China Seed Industr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种子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技术性种业科技期刊。主要以我国种子产业化、良种繁育、种子检疫检验、种子加工贮藏等方面的研究实用高新技术为主,坚持为科研、生产、教学服务,为繁育推、产、销一体化和实现种子产业化服务为办刊宗旨。设有企业家风采、政策法规、实用新技术与新成果、专题综述、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市场观察、国外动态、种子产业化、名特新优品种、供求信息、读者信箱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顾芹芹楼坚锋姚丹青刘建...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种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常常具有明显的特征和稳定的性状,是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通过分析上海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发现上海市在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还不能满足本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着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品种退化、种质资源优势基因发掘利用能力不足、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没有规范化程序和标准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资金不足等问题.通过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上海市发展的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之路.

    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对策上海

    种子发芽试验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楚现周楚菲黄涛王玉辉...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发芽试验是验证种子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的重要方法.种子发芽试验在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农业生产效益和决策科学性至关重要.然而,实际操作中常遇到各种问题,如病菌感染导致的腐烂、包衣种子发芽试验出现的种子或幼苗腐烂现象、干枯现象、不同发芽试验区域幼苗长势不一致、沙床发芽试验中种子拱出沙面、发芽试验重复间数据差异较大、发芽试验结果偏低以及休眠种子发芽率偏低或生长不一致等.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更换介质,消毒杀菌;包衣浸泡处理,定期消毒;重新包衣,更换杀菌剂;温度控制,预防高温;避免风吹,保湿防蒸发;加大供水总量,适时补水;降低置床密度;保证发芽室温度均匀;增加覆盖层厚度;充分混样;保证介质含水量、环境温度、管理措施一致;更换发芽介质以及针对休眠种子的特殊处理等.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有望提高种子发芽率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种子发芽试验种子芽率

    第五师双河市复播糯玉米发展现状及栽培经验总结

    翟振萍王素勤范爱华张豪凯...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复播糯玉米生产因地制宜,通过良种、良法、新机具配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围绕复播糯玉米发展现状、复种效益、政策科技优势、市场发展前景及生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适合本地区复播糯玉米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推广复播糯玉米提供参考.

    复播糯玉米现状栽培技术经验

    19份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微量营养元素比较分析

    张正斌徐萍李奉令张锦鹏...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彩色小麦因为富含各种微量营养元素而成为解决隐性饥饿的研究热点,为了对彩色小麦种质资源中的微量营养元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来自黄淮麦区的19个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和1个对照白粒小麦籽粒中的1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参试彩色小麦各种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顺序为铁>锰>锌>锶>铜>铬>镍>钼>钛>锡>砷>硒>钒>钴>银>镉;19个彩色小麦籽粒中锰、砷、钛、钴、铜、锶、钼、铬、镉、锡、铁共11个微量元素与对照白粒小麦差异显著;大多数紫(黑)粒小麦的微量营养元素都高于蓝粒小麦和白粒小麦,蓝粒小麦的铜、锌、锶、钼、锡含量高于大部分紫(黑)粒小麦和白粒小麦,白粒小麦的钼和锡含量最高;蓝粒小麦砷含量普遍较低;中黑麦6号等11个彩色小麦种质资源没有检测出镉含量,是宝贵的抗镉金属污染的小麦种质资源.以上结果可以为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微量营养的科学利用和保障人类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微量元素比较分析

    云南省2008-2023年审定水稻品种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

    窦海珊管俊娇李小林奎丽梅...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初步探明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演变更替规律,对近16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育种方向提供参考.从2008-2023年云南审定的466个水稻品种信息中整理出16个性状数据,对其进行趋势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审定品种来源广泛,育种单位多元化,基本实现了 自主培育.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中,籼稻整精米率和胶稠度优质率整体上高于粳稻,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率高于籼稻,垩白度的优质率均最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垩白度与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4个指标可作为评价审定品种品质性状的主要指标.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在近16年整体趋向产量与品质协同发展,整体品质上升但忽略了垩白度、垩白粒率优质率的提升,这2个指标是影响当前云南省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水稻优良品种改良和选择上,可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适当筛选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低的材料,在标准制定上应完善软米类优质稻评价标准,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稻米品牌.

    云南水稻品种品质演变规律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72份中强筋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综合评价

    韩雪孔欣欣杨丹丹赵国轩...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评价不同中强筋小麦品种面粉加工品质的差异,以72份中强筋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10个小麦面粉加工品质性状进行考察,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供试材料面粉加工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分类.结果表明,在10个品质性状指标中,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64%),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50.17%);各品质性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相关性最强(0.94).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品质性状划分为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3.16%,可代表中强筋小麦10个品质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第1主成分可概括为蛋白质质量因子,第2主成分为高容重、低弱化度因子,第3主成分为吸水率因子.聚类分析将72份小麦品种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表现为高稳定时间特征,聚集了 37个小麦品种;类群Ⅱ聚集了综合品质表现较差的28个小麦品种,整体表现为低吸水率、低沉降值、低稳定时间、低形成时间的特征;类群Ⅲ聚集小麦品种最少,共7个品种,其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表现适中.

    中强筋小麦面粉加工品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不同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母本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赵军杨珍张德何增国...
    79-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制种玉米母本生长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为武威市及河西走廊地区制种玉米密植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制种玉米品种英德77和中晚熟品种郑单958的母本LH501、郑58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 4000 株/667m2、5000 株/667m2、6000 株/667m2、7000 株/667m2、8000 株/667m2 等 5 个种植密度和 5000 株/667m2、6000株/667m2、7000株/667m2、8000株/667m2、9000株/667m2等5个种植密度,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不同熟期制种玉米品种的母本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LH501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测产面积穗重、产量均随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8000株/667m2时的产量最高,达393.20kg/667m2.制种母本郑58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单穗粒重、百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测产面积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密度为8000株/667m2时的产量最高,达568.71kg/667m2.因此,2个参试制种玉米品种母本的最佳种植密度为8000株/667m2.

    制种玉米种植密度生长特性农艺性状产量

    开颖促进剂在水稻大规模商业制种中的应用效果

    高胜从康云海吕加林涂斌...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是优质品种推广的关键,制种是种子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制种产量受到环境、父母本花期和花时等因素的影响.在适宜环境和父母本花期相遇的前提下,花时则是影响制种产量的关键.为了研究以茉莉酸甲酯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新型开颖促进剂在杂交水稻大田制种应用中的效果,以4种制种杂交稻不育系母本为试验材料,根据亲本特点,前期喷施赤霉素结合抽穗期喷施开颖促进剂,对不育系花时、开颖数量、结实率和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开颖促进剂在籼稻两系不育系和三系不育系以及粳稻三系不育系的制种中,能够有效提前花时,提高颖花开放数量,促进集中开花,在不影响杂交种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不育系的结实率,显著提升制种产量,采用无人机进行大规模商业制种,其产量提升效果明显.

    杂交水稻不育系开颖促进剂茉莉酸甲酯

    陕A群、陕B群玉米自交系抗病性鉴定及产量评价

    孟庆立师亚琴杨少伟刘丹...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陕A群、陕B群玉米自交系的抗病性和丰产性,研究大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在陕西关中西部的发生规律,探讨抗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以42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接种和病圃鉴定的方法,分类鉴选抗病、高产的玉米自交系.结果表明:陕A群、陕B群玉米自交系整体抗性水平较高,对大斑病的平均抗性为中抗,对茎腐病的平均抗性为抗,对穗腐病的平均抗性为中抗.A09、A12、A13、A14、B01、B07、B09、B14兼抗以上3种病害,可作为抗性资源重点利用;A06、A17、A16、A05、A04、A12、A14、B11、B15、B16、B07单穗粒重较高,可作为高产资源加以利用;A12、A14和B07既有较好的抗性,单穗粒重水平也较高,值得重点关注.该结果可为玉米抗病、高产育种及抗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种质资源.

    玉米自交系陕A群陕B群抗病性产量关中西部

    不同冬小麦品种在新疆地区的区域试验分析

    李红梅贾丽慧蔺怀龙张越仁...
    95-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培育高产、高效且稳产性强的冬小麦品种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快新疆北部冬小麦品种的审定和推广,对2020-2023年度参与九圣禾新疆优质小麦品种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品种,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倒伏能力、抗病性及稳产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2020-2023年度的区域试验,新粮207、石冬1131、九圣禾D1608和兴木2110连续3年粒色、粒质、籽粒饱满度、落粒性、抗白粉病、抗锈病能力均与对照新冬18号(CK1)相当,表现出了较好的农艺性状和抗倒伏能力;在3年试验中,新粮207、九圣禾D1608和兴木2110均较2个对照品种增产,较新冬18号(CK1)增产3.24%~12.30%,较新冬33号(CK2)增产6.78%~13.46%,石冬1131较CK2增产1.46%~11.41%.因此,新粮207、九圣禾D1608、兴木2110、石冬1131可以在新疆北部进一步扩大种植示范面积,以期加快品种审定进度.

    新疆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