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环境熟悉度和恐慌传播的人员疏散仿真研究

    赵辉张友志苟雅丽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环境熟悉度与恐慌传播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机制,建立考虑环境熟悉度的恐慌传播模型和人员疏散仿真模型.首先,在SIR传染病模型中引入环境熟悉度,并采用多方法系统仿真软件AnyLogic建立恐慌传播模型分析环境熟悉度对恐慌传播的影响;其次,运用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建立人员疏散仿真模型研究环境熟悉度与恐慌传播对人员疏散的联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群的环境熟悉度有助于抑制恐慌情绪在疏散人群中的传播,从而有利于缩短人员疏散时间,但在高人员密度条件下,环境熟悉度过高会导致人群在不常用出口处拥堵,反而不利于疏散;总体上看,考虑恐慌会延长低、中密度下的人员疏散时间,但会促进高密度下且环境熟悉度较低时的疏散.研究结果可为人员疏散规律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对疏散策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人员疏散环境熟悉度恐慌传播系统动力学AnyLogicPathfinder

    中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京胜利召开

    中国安科院网站
    130页

    基于可变路网的灾后应急物资配送路径优化

    狄卫民张威风李涛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灾后路网结构变化下的应急物资配送路径优化问题,考虑到道路受损及中断路段抢修,通过路网预处理得到不同时段下的受灾点间最短距离路径,以车辆启动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含时间窗的灾后应急物资配送路径优化模型;以列生成和动态规划算法为基础,改进分支定价算法实现模型的精确求解;为加快算法求解,利用启发式取整法生成整数解上界以压缩解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与优化求解器比较验证模型准确性和算法有效性,且模型充分考虑到路网结构变化,能够有效降低配送总成本,识别出关键抢修路段.研究结果可为灾后的应急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应急物流路径问题可变路网分支定价算法列生成算法

    灾害事故调查评估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创建

    中国安科院网站
    138页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施工园区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乔建刚孙洁宫帅港郭飞...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施工园区内料物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的问题,综合分析料物运输过程和园区内交通仿真影响机制,构建场内交通仿真综合模型并求解得出施工园区道路共线运输方案,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施工园区02B和05B基坑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多角度反馈修正PSO算法求解并对优化后的结果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道路公共化前后的料物运输路径改变,道路公共化后运输设置的道路85%行车密度频率提高5%~20%,重点优化的拥堵道路85%行车密度频率降低10%~40%,各私有化道路由二级服务水平变为一级服务水平,促进交通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减少运输成本并提高整体园区料物运输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外其他施工园区封闭管理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施工园区交通仿真改进PSO算法交通组织

    基于模糊DANP和二元语义的高速公路应急演练综合评价方法

    程国柱陈永胜翠玲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高速公路应急演练效果并检验应急预案实操性,给出一种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综合评价方法.首先,从演练策划与准备、演练组织与实施、演练后总结与改进3个方面综合考虑,建立高速公路应急演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将模糊理论、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和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相结合,形成模糊DANP法,确定应急演练综合评价指标间的影响关系及各指标权重;之后,引用二元语义法,将评价术语线性标度转换为复合指数标度,提出基于改进二元语义的高速公路应急演练综合评价方法;最后,以港珠澳大桥某次交通事故应急演练为例,实践应用该方法并验证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可为高速公路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安全应急高速公路应急演练评价模糊DANP法二元语义

    山区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研究

    杨森刘勇刘孜学潘兆马...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西南山区铁路沿线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危岩落石等地质灾害带来的异物侵限,危及行车安全.针对当前山区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易存在误报和漏报、智能化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振动传感、三维激光雷达与视频多种传感器相融合的监测系统,设计研发低功耗无线振动感知设备、异物上道探测设备,并将该系统在多个山区铁路异物侵限监测工点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山区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可有效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渝怀铁路18处异物侵限监测工点,在2022—2024年2年的监测周期内,均未出现漏报,共计出现2次误报,并成功捕获1次真实落石冲击防护网事件,较好地检验了系统的性能及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山区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有效保障铁路运营安全.

    山区铁路异物侵限智能监测多传感融合振动感知激光雷达视频

    基于结构主题模型的民航管制不安全事件主题识别

    张洪海石宗北李一可周锦伦...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民航管制运行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采用结构主题模型捕捉报告中的词汇共现及层次结构.考虑结构主题的语义连贯性以及排他性等指标,辨识管制运行事件的最优主题数目.选取事件严重度及发生时间等协变量,构建融合多变量的主题分析,挖掘不同类型事件的严重度差异性及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化趋势.最后,基于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2018—2022年的4346起管制事件报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管制运行有关的不安全事件可分为管制移交、恶劣天气、人为因素事件、夜航航班、场面滑行、起飞离场、部门协调、雷达间隔、设备故障、进近程序、陆空对话、复杂空域环境、飞行冲突、飞行高度、冲/偏出跑道及跑道侵入15类;飞行区滑行、进近程序、飞行冲突等事件更易产生严重事故;飞行高度有关的不安全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提升管制运行安全风险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管理人员针对性施策提供参考.

    空中交通管理民航管制运行安全水平不安全事件结构主题模型

    固废基应变率材料研发及个体防护领域应用

    颜轲祁少博陈昊钱雅卓...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偶有发生,传统抗冲击抢险救援防护服采用柔性织物材料,其防护效能较差,变形较大限制其广泛应用.通过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改性及表面嫁接官能团,制备绿色剪切增稠功能化新型防弹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增强其防护,本文研究采用普通污水污泥颗粒、高温碱改性污泥颗粒等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表面惰化改性作为剪切增稠分散相调控绿色剪切增稠液,为更好实现分散相颗粒的接枝负载,将芳纶织物(AF)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处理,通过将固废基改性剪切增稠液与改性AF织物结合测试防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固废基其表面增加惰化官能团,具有更显著的剪切增稠效应;纱线拔出试验表明拉伸力提升了2.8倍,具有更好的摩擦性能;弹道试验表明固废基剪切增稠液浸渍后可将弹道极限速度(V50)从52 m/s提高到98 m/s.颗粒掺杂增强了纱线之间的摩擦,增加了织物的承载面积.研究结果可为高性能软体防护装备的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固体废物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为解决传统防护服防护效能不足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工业固体废物弹道性能剪切增稠表面改性个体爆炸防护

    基于博弈论—模糊贝叶斯网络的低温风洞风险评估研究

    姚志强任永博邓斌韩烨...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低温风洞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本文基于贝叶斯网络方法,首先对低温风洞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得出可能导致低温风洞事故的风险因素,依据三角模糊数和博弈论的方法计算各因素发生模糊概率,以此来构建低温风洞风险因素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该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因果推理和风险诊断,并将其应用到某低温风洞系统.研究结果表明:B2(冻伤、窒息)、B3(机械伤害)、B5(触电)发生概率相对较大,应加大对应风险因素的预防工作;C18(违章作业)、C9(人员误操作)、C2(设备设计缺陷)、C1(设备部件损坏、老化)在低温风洞后验概率排序表中排序较为靠前,在风险事故发生时应该重点进行排查,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低温风洞风险评估及安全决策和方案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低温风洞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估博弈论三角模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