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程型生产安全数据流的多Agent节点协同分流优化方法

    张伟李泽亚张充赵挺生...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流程型生产安全监测系统的及时、准确决策,结合数据流采集与隐患识别过程,分析非关键数据的冗余、关键数据的缺失和数据计算时延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多Agent的流程型生产安全数据流网络分流调度规划方法和节点流量划分识别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分簇传输方法,数据流网络分流调度方法可以实现关键隐患数据更高的传输成功率;相较于常规的复杂事件处理方法,本文提出的流量划分识别机制在2 种类型数据集上实现隐患事件识别均有更低的计算时延.研究结果可为流程行业安全生产数字化管控模式和数据高质量获取提供参考.

    流程型生产安全生产数据流多Agent数据分流

    阻燃聚合物电解质高稳定锂负极界面研究进展

    周航宇高尚高嘉良曹轩...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高效发挥阻燃聚合物电解质所具备的轻质、柔性、固-固界面相容性好等优势,推动电化学能源存储体系向安全可靠的全固态转型,基于锂离子(Li+)配位团簇结构复杂等特点,分析分子间通过竞争作用调控阻燃聚合物电解质衍生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所面临的挑战,综述国内外阻燃聚合物电解质高稳定性界面构筑、锂离子配位结构设计、离子输运机制、界面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预测聚合物电解质内部分子间作用主导调控的Li+配位结构在提高锂金属-电解质稳定性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未来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阻燃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调控Li+配位团簇结构是提高锂金属负极/阻燃聚合物电解质界面稳定性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实际应用提供界面设计参考.

    阻燃聚合物电解质固体电解质界面锂负极配位结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调度指导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老哈河堤防溃口险情处置工作

    应急管理部网站
    18页

    基于改进SqueezeNet的火焰识别算法

    王文标时启衡郝友维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火焰识别算法在效率上的不足,设计1 种轻量高效的深度学习模型.模型基于SqueezeNet进行优化,引入双分支注意力机制以强化对火焰特征的识别能力,提升模型分类性能;同时,加入残差连接,提高网络的训练稳定性和特征表达能力;通过使用批通道归一化技术提高网络的泛化性能;此外,通过将Fire模块中的3×3 标准卷积核替换为深度可分离卷积,进一步降低参数数量和计算复杂度,并通过多个公开的火焰图像数据集来评估所提算法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的SqueezeNet算法,改进后的SqueezeNet模型不仅提升检测速度,同时也获得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和更好的泛化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实时火灾监测系统和智能消防设备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火焰识别SqueezeNet批通道归一化注意力机制卷积神经网络

    提示路径对ChatGPT辅助应急预案编制效果的影响作用

    孔胜利杜崇瀚钱继发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应急预案编制的可行性,有效提升预案编制效率,基于ChatGPT文本投喂,采用案例提示和规则提示2 种方式对大语言模型辅助预案编制技术进行探索和尝试,并通过ROUGE方法对不同提示路径下应急预案的文本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 种路径下均能形成相关预案的内容文本,在文本性能上,案例提示法整体优于规则提示法,特别的对于结构性较强的文本内容,单案例提示明显优于多案例提示;但对于内容灵活性较强的部分,多案例提示的文本性能能够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可为采用类似技术开展应急预案智能辅助编制时的提示路径选择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参考.

    ChatGPT应急预案文本精确度ROUGE评估

    逆断层上下盘开采扰动下断层活化响应模拟研究

    刘雨生孟祥瑞程详赵光明...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煤层不同开采方式下逆断层应力场、位移场演化规律和断层活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逆断层地质条件下进行上盘开采和下盘开采时断层处的正应力和剪应力演化规律、断层活化过程以及断层和覆岩的位移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工作面逐渐靠近断层,断层上部的正应力逐渐降低、剪应力逐渐升高,断层下方的正应力逐渐升高、剪应力逐渐降低,正应力和剪应力升高或降低的速率随工作面与断层距离减小而增加;当工作面与断层距离在80m和40m时,断层处正应力和剪应力发生异于前期应力规律性的变化,出现大幅度增长和降低的情况;相对于上盘开采,下盘开采时断层更易受煤层开采扰动而发生活化,且活化程度和范围均大于上盘开采;随工作面不断向断层靠近,下盘开采时采空区上覆岩层下沉量和断层两侧岩体相对位移量均明显大于上盘开采.研究结果对煤层开采遇断层时围岩治理和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断层活化应力演化上下盘开采逆断层弱化赋值法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智慧工地安全脆弱性研究

    郭纯兵阎卫东李宇鹏李丽红...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智慧工地安全脆弱性控制能力,保护智慧工地施工现场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从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3 个维度构建智慧工地安全脆弱性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对模型中的影响因素赋值,从"施工企业资质等级""安全培训质量""安全措施费投入"和"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资金投入"4 个方面对智慧工地安全脆弱性控制能力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资金投入"和"安全培训质量"对脆弱性控制能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脆弱性控制能力与各因素的参数增加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要合理考虑不同因素的最优参数,形成最佳的组合方案.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脆弱性管理方案,对提高智慧工地安全脆弱性控制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安全系统脆弱性智慧工地系统动力学

    应急管理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研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应急管理部网站
    50页

    建筑工人安全心理资本:量表开发及效度检验

    张瀚元冯念青杨雪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测量具有高流动性、临时性和行为不便监督性等特征的建筑工人安全心理资本水平,采用内容分析、项目分析、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索和验证其内容和结构,并编制其测量量表.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工人安全心理资本确有其独特的结构,开发的量表包含警惕性、开放性、韧性、安全自我效能感、安全信念和宜人性 6 个维度、32个题项;同时,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可为安全心理资本的深入研究及基于安全心理资本提升的安全管理方式提供可用工具和科学参考.

    建筑工人安全心理资本量表开发经验结构因子结构

    三维静载与循环冲击共同作用下组合煤岩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马智会马智勇潘荣锟朱长远...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循环冲击载荷下煤岩体的力学特性,以岩-煤-岩结构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后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开展三维静载与循环动态冲击试验,研究冲击入射能及围压对岩-煤-岩结构试样的强度、变形及破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总循环次数随冲击入射能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相同入射能下,总冲击次数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加;相同围压下,平均应变率随着冲击次数、冲击入射能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同入射能下,围压9 MPa时应变率较低且前期增长幅值较为缓慢,围压3 MPa时应变率较高且增长速度较快;峰值应力、变形模量随入射能增加而逐渐递增,随冲击次数增加而逐渐递减;相同入射能下,峰值应力及变形模量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加;相同围压下,峰值应力与应变率呈幂函数递减,变形模量与应变率呈线性函数递减;循环冲击下,煤岩体破碎程度明显高于单次冲击,破坏主体是煤,破坏形式为剪切-拉伸复合破坏,并且具有明显的率相关性,随着冲击入射能的增加或者围压的减少,煤碎块尺寸较小且块数较多.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煤岩体动力灾害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三维静载循环冲击组合煤岩体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