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大鼠脊髓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张典朱立国尹逊路杨博文...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养髓方对脊髓型颈椎病大鼠脊髓中细胞凋亡及Fas/FasL-Caspase-8/-3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配至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益肾养髓方高、中、低浓度组,采用吸水膨胀材料压迫脊髓的方法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术后2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相应中药水煎剂灌胃。采用Basso Beatie Bresmahan(BBB)评分法测量大鼠运动功能,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as、FasL、Caspase-8及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造模术后2周,益肾养髓方各组及模型组BBB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6周,益肾养髓方中浓度组BBB评分均显著优于模型组(P<0。05)。TUNEL染色显示,益肾养髓方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术后6周,RT-qPCR检测显示,益肾养髓方高、中、低浓度组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中、低浓度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高、中浓度组Fas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低浓度组FasL 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益肾养髓方高、中、低浓度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益肾养髓方中浓度组Caspase-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中、低浓度组Fas及FasL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益肾养髓方可通过抑制Fas/FasL-Caspase-8/-3信号通路减少受损脊髓区域的细胞凋亡,进而改善脊髓型颈椎病。

    益肾养髓方脊髓型颈椎病退行性颈脊髓病神经炎症细胞凋亡

    蠲痹历节清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中部分尿酸转运蛋白的影响

    康佩芝苏新平郭玉星朱方晓...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脏尿酸盐转运子1(Urate Transporter 1,URAT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葡萄糖转运蛋白 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等尿酸转运蛋白在蠲痹历节清方降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中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5 mg/kg)及蠲痹历节清方低、中、高剂量组(11,22,44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苯溴马隆组和蠲痹历节清方组分别予相应浓度混悬液进行灌胃干预。最后收集大鼠腹主动脉血和双肾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腹主动脉中血尿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中URAT1、GLUT9、ABC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模型组血尿酸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造模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URAT1及GLUT9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蠲痹历节清方各剂量组和苯溴马隆组URAT1及GLUT9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蠲痹历节清方高剂量组比较,中、低剂量组URAT1及GLUT9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G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历节清方可通过抑制肾脏中URAT1、GLUT9 mRNA及蛋白表达,促进ABCG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来调节尿酸的分泌,减少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进而降低血尿酸水平,且随着剂量的升高,其降尿酸的作用逐渐增强。

    尿酸肾脏尿酸盐转运子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葡萄糖转运蛋白9蠲痹历节清方

    枳壳甘草汤调控炎性小体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痛敏的实验研究

    张擎天黄泽灵陈华段星星...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髓核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化对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所介导痛敏环节的激活作用,研究枳壳甘草汤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疼痛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Caspase-1抑制剂组、中药低剂量组(生药3 g/kg)、中药中剂量组(生药6 g/kg)、中药高剂量组(生药12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模5 d后,进行相应干预及灌胃给药,持续20 d。于造模前及造模后5,12,19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与冷刺激缩足阈值。取材后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椎间盘退变程度,免疫组化检测髓核组织Caspase-1p10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a、IL-1β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椎间盘组织NLRP3、Caspase-1p10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ASIC3的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背根神经节中ASIC3的mRNA表达。结果:机械与冷刺激缩足阈值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组大鼠表现出典型的冷痛敏和机械痛敏状态,抑制剂组、枳壳甘草汤治疗各组中大鼠痛敏状态均获缓解,冷刺激与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组大鼠纤维环排列紊乱,部分肿胀断裂;抑制剂组及枳壳甘草汤治疗各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环排列均较为有序,且纤维环无明显断裂。免疫组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枳壳甘草汤治疗组免疫组化Caspase-1p10平均光密度更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LISA检测结果:治疗各组较模型组炎症因子IL-6、IL-1 β、TNF-α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结果:抑制剂组及枳壳甘草汤治疗各组与模型组相比,ASIC3的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抑制剂组及枳壳甘草汤治疗各组与模型组相比,NLRP3、Caspase-1 p10、ASIC3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能够调控ASIC3的转录及功能,进而构建并维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痛敏状态。枳壳甘草汤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痛敏的机制与其对NLRP3炎性小体/ASIC3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枳壳甘草汤腰椎间盘突出症炎性小体酸敏感离子通道

    骨复生胶囊联合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杨小龙陆欢朱超范柯君...
    20-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骨复生胶囊联合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断为股骨头坏死(ARCOⅡ A~ⅢA期)的住院患者70例(83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口服骨复生胶囊6个月,观察两组在治疗12个月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髋关节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影像学表现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髋关节功能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RCO分期影像学表现也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复生胶囊联合髓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能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影像学特征,比单纯髓芯减压植骨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植骨骨复生胶囊

    平乐郭氏推拿理筋手法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研究

    赵廷虎陈汉鑫李彦白云波...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推拿理筋手法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随机选取的8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行平乐郭氏推拿理筋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踝关节肿胀值,另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踝关节各韧带厚度,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依次降低,踝关节肿胀值均依次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以上时间点VAS评分均更低((3。76±0。71)分比(4。14±0。77)分,t=2。279,P=0。025;(2。52±0。58)分比(3。26±0。63)分,t=5。428,P<0。001;(1。84±0。46)分比(2。50±0。52)分,t=5。970,P<0。001),踝关节肿胀值均更小((0。80±0。25)cm 比(0。92±0。28)cm,t=2。008,P=0。048;(0。64±0。18)cm 比(0。75±0。23)cm,t=2。363,P=0。021;(0。49±0。16)cm 比(0。60±0。21)cm,t=2。614,P=0。011)。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距骨倾斜角和关节各韧带厚度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更高((86。59±7。27)分比(77。31±14。54)分,t=3。574,P=0。001),距骨倾斜角更小((4。39±0。76)°比(5。68±1。23)°,t=10。809,P<0。001),关节各韧带厚度更小((4。02±0。51)mm 比(4。30±0。53)mm,t=2。393,P=0。019;(2。74±0。40)mm 比(2。95±0。42)mm,t=2。276,P=0。026;(2。82±0。25)mm 比(2。98±0。27)mm,t=2。731,P=0。00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8。023,P=0。018),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31%比72。50%,x2=5。313,P=0。021);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3%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平乐郭氏推拿理筋手法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踝关节肿胀和疼痛,促进踝关节韧带、角度以及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平乐郭氏推拿理筋手法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康复锻炼疼痛肿胀距骨倾斜角

    拔戳揉捻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

    殷京白罡刘立永池春丽...
    31-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拔戳揉捻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用拔戳揉捻手法联合肘关节锻炼治疗,对照组用扶他林外用联合护肘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引发患肘压痛值、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HS)量表及HHS2自评分量表结局指标差异,治疗结束1个月与3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1个月和3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8。1%,对照组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71。9%和53。1%,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引发患肘压痛值及HHS量表评分改善方面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拔戳揉捻手法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能减少症状中远期复发,缓解患者肘部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可推荐临床应用。

    拔戳揉捻手法功能锻炼肱骨外上髁炎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中医辨证分型应用中药外用制剂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临床研究

    潘旭月陈兆军祁印泽魏芳远...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中医辨证分型应用中药外用制剂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中医三期辨证分型,采用清创换药+相应中药外用制剂,对照组采用单纯清创换药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综合疗效、患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等结果的差异。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90例,其中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病例基本资料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5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1个月及3个月时VAS评分均较前改善,治疗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6。31±1。01)分降至治疗后2周的(3。11±1。09)分、1个月时的(1。49±0。81)分和3个月时的(0。51± 0。84)分,对照组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6。47±1。18)分降至2周后的(4。18±1。45)分、1个月时的(2。58±0。89)分及3个月时的(2。00±1。38)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组内不同分型的VAS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中医三期辨证分型来合理应用中药外用制剂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

    中药外用糖尿病足辨证分型

    谢式夹板和解剖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比较

    谢澄铖薛俊伟黄晨阳王俊...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谢式夹板外固定对Colles骨折(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手臂的皮肤、骨骼及夹板等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方法:对谢式夹板和解剖夹板外固定的手臂桡骨Colles骨折患者,采集两种夹板形式下的CT数据并进行影像重建,基于有限元方法建模仿真手臂皮肤及骨骼、夹板等结构的应力云图,并进行生物力学特性分析。结果:采用谢式夹板对手臂外固定后,在手臂皮肤表面不同区域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同时由于受绷带压力、棉压垫、竹板、包裹纸板及侧向纸板的共同约束作用,导致谢式夹板本身结构应力分布也相对较显著。相比较而言,在桡骨骨折处手臂内侧、背侧对应的皮肤上谢式夹板的整体应力分布明显高于解剖夹板。结论:谢式夹板对手臂桡骨Colles骨折外固定后在桡骨骨折附近抵抗骨折错位移动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

    谢式夹板解剖夹板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生物力学

    影响拇趾外翻患者矫正手术效果的因素分析

    王琪李克锋黄文泽王欣...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拇趾外翻患者矫正手术效果的因素,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因拇趾外翻行矫正手术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均采用曼彻斯特-牛津足部问卷(MOXFQ)评估手术效果,根据术后末次随访和术前MOXFQ评分的差值将患者分为改善组和无改善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拇趾外翻患者矫正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术后38例患者畸形无改善,148例患者畸形改善。无改善组年龄大于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糖尿病、吸烟史、周围血管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级、重度畸形、术后拇趾外翻复发和转移性跖骨痛比例高于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术式比例低于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及Maryland足部评分低于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拇趾外翻复发、转移性跖骨痛、糖尿病、术前重度畸形是拇趾外翻患者矫正手术无改善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术式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拇趾外翻复发、转移性跖骨痛、糖尿病、术前重度畸形与拇趾外翻患者矫正手术效果较差有关,微创术式可改善手术效果。

    拇趾外翻矫正手术曼彻斯特-牛津足部问卷复发转移性跖骨痛糖尿病重度畸形危险因素

    针刀松解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及红外热像温差变化

    夏子茗黄承军王润生王继...
    54-5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红外热像温差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治疗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43例,均采用针刀松解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疼痛介质(多巴胺(DA)、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及红外热像分布情况的变化,以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后VAS评分与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炎性因子(IL-1β、IL-6)、疼痛因子(DA、PGE2、5-HT)及腰三横突红外热像温度差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活动,促进炎性因子代谢及吸收,调节局部温度,3个月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三横突综合征针刀炎性因子疼痛介质红外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