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玄府理论论治特应性皮炎

    谢晓婷胡文梅王凯歌白长川...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以反复性湿疹样皮损及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难治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玄府作为流通气血津液及运转神机的基本通路,与现代医学中皮肤发挥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若玄府功用异常将会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发展.白长川教授在临床中应用玄府理论论治特应性皮炎具有显著疗效,提出"先天不足为本,热气怫郁、玄府闭塞为标"为本病基本病机,治疗上注重系统性调节玄府开阖功能,恢复玄府之通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丰富了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思路,并拓宽了玄府理论临床应用.

    特应性皮炎玄府理论开通玄府白长川

    从"卫气与郁热搏结"辨治神经性皮炎瘙痒

    李春财原明星刘渊李佳...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性皮炎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皮肤苔藓样变属于搔抓后的继发症状,而皮肤瘙痒贯穿疾病始终,故打破"瘙痒-抓挠-瘙痒"的恶性循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但中医对瘙痒产生机制的论述较少,本文从"郁热"和"卫气"的角度阐述神经性皮炎瘙痒的产生机制,即"郁热"是该病瘙痒的发病基础,"卫气汇集"是瘙痒发生的重要条件,"卫气与郁热搏结"是神经性皮炎瘙痒的直接原因.治疗从"透郁热""强卫气"入手,帮助卫气清除局部郁热,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瘙痒的重要方法,并附病案一则,以供同道参考.

    神经性皮炎郁热卫气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李睿刘诗怡纪树亮吴伟...
    14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获益的重要方向.本文从阳微阴弦、气虚血瘀、阳气亏虚、痰瘀互结、阳衰阴盛、浊毒内侵、热毒血瘀方面探讨MIRI中医病因病机;基于温阳活血、益气活血、行气通络、涤痰散结、解毒活血治法,总结中药复方通过调控自噬、细胞焦亡、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动态平衡、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干细胞迁移与归巢、铁稳态、缝隙连接蛋白43 磷酸化、钠钙交换蛋白1/Ca2+-ATP酶表达、心电传导速度等多种机制发挥抑制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浸润、纤维化、钙超载、心律失常及降低心肌酶学水平、改善心肌组织损伤及心梗面积等防治MIRI的保护作用;根据益气温阳,活血通脉、通窍活血,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不同功效,全面回顾中药复方在总体疗效评价、临床替代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等方面防治MIRI的临床研究,初步显示中药复方防治MIRI具有协同优势.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天麻钩藤饮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评述

    张彦彦李晶洁龙芸鸾杜番攀...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麻钩藤饮是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代表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化合物,精制工艺技术包含超滤膜技术、大孔树脂法、吸附澄清法、醇沉法.天麻钩藤饮药理活性广泛,具有降低血压、神经功能保护、镇痛镇静、抗炎作用,在临床上常单独或联合给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高血压、头痛、脑卒中、眩晕、创伤性脑损伤、高脂血症、老年性耳鸣等方面治疗效果颇为显著.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天麻钩藤饮的化学成分、精制工艺、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实践的研究报道进行整理综述,以期为天麻钩藤饮后续研究和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天麻钩藤饮化学成分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药理作用

    中药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述评

    赵德喜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在我国的年患病率高达 9.3%,已成为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本病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药物繁多,然而仍存在预防性治疗不充分、患者就诊率不高以及镇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均显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具体体现在能够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获得远期疗效等方面.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偏头痛防治指南及相关研究,进一步归纳了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并对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促进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偏头痛中医药川芎

    中医药调节铁死亡防治缺血缺氧性疾病的研究

    肖孟勇骆亚莉齐晓风周雯...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缺氧是广泛存在于多种临床疾病中的病理过程.研究显示铁死亡以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为主要特征,在缺血缺氧性疾病中常伴有铁死亡发生,铁死亡抑制剂的应用可减轻缺血缺氧导致的损害.近年来,中医药调节铁死亡成为防治缺血缺氧疾病的研究热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铁死亡的调节具有多点起效、稳定安全及廉价易得的优势,笔者基于中医"气血理论",阐述了中医对铁死亡的认识并归纳了中药调节铁死亡防治缺血缺氧性疾病的报道文献,以期为缺血缺氧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并加快相关中药的研发进程.

    缺血缺氧铁死亡分子机制气血

    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免疫研究进展

    李洋宋志前鲁欣悦王淳...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UC与肠道免疫关系密切,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Treg)失衡与UC肠道免疫稳态息息相关,而Th17/Treg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受到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与UC相关的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内多种免疫因素、Th17/Treg细胞代谢重编程以及中药免疫调节治疗UC现状 3 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UC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免疫Th17细胞Treg细胞代谢重编程

    温胆汤研究进展

    侯一鸣郭峥卞国本孙莱莱...
    176-180,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胆汤来源于姚僧垣所著的《集验方》,经陈无择化裁出新后,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是公认的祛痰经典名方.全方配伍精当,功专化痰行气,善治一切痰湿诸症,临床广泛运用于因痰饮水湿所引起的各系统疾病之中,疗效确切.近年来,围绕温胆汤的临床观察与药理学研究得到不断丰富与深化,极大地促进了温胆汤的现代发展与运用.目前资料显示,温胆汤的临床研究多集中在心血管系统、精神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尤其在高血压、失眠、抑郁症、胆囊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中具有突出的疗效,这促使了学者进一步开展温胆汤药理学研究.温胆汤药理学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通过开展现代动物实验及运用科学技术方法从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挖掘,发现温胆汤具有抗抑郁、降脂、降糖、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将从温胆汤的文献研究、临床观察、药理学研究方面做简要概述,构建当前温胆汤的研究框架,清晰阐述其研究进展.

    温胆汤痰湿文献研究临床观察药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