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中医学的本质属性为生生医学

    张美旋刘理想宋阳李海玉...
    741-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的目的和本质功能是什么"是医学的根本问题.本文借助系统科学中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理论,来论述医学之中作为天然复杂的人体自组织系统和医生所给予的医疗措施的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中医学而言,即作为生命内生动力的生生之气与针药等生生之具的关系.对抗式医疗模式是将医疗措施的他组织凌驾于患者人体自身的自组织之上,而中医学重视人体的自组织机能,对人体"生生之气"的认识与自组织理论深度契合.中医学治疗的本质是作为医疗措施的他组织通过人体"生生之气"的自组织来发挥作用,针药等生生之具的他组织能不能起作用,要看能否得到人体"生生之气"的有效响应.中医学从本质功能来说,以发现和发展人的生生之气的自我健康和自我痊愈能力为主旨.明晰中医学的生生医学属性有利于对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生生之气)的重视和利用,以及真正实践中医学理念、促进当前医疗模式的转变.

    生生医学生生之气生生之具自组织他组织

    "肺主治节"内涵演变

    李诗雨徐世杰
    746-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主治节出自《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的"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历代医家对"肺主治节"这一重要生理功能大多解释为肺有治理、调节之意.本文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对"治节"功能的不断梳理,扩大了肺主治节理论的内涵,包括"控制生物节律""调节神志""排除体内浊气与浊物""通利关节""沟通内外,感知节气""调节气机升降出入""调节水液代谢"7 个方面,进一步扩展了"肺主治节"的临床应用范围.

    肺主治节节律性天人合一

    《伤寒论》紧脉如"转索无常"探讨

    李天骄魏阳张华姚枫亮...
    749-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伤寒论·辨脉法第一》中"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是后世诸多医家对紧脉脉象的基本认识和定义,但因转索无常之象难以理解,且辨脉法篇真实作者存疑,紧脉的"转索无常"也一直饱受争议.本文通过对比《金匮要略》相关原文,探讨紧脉此种定义所存的不恰当之处,转索无常应为宿食之脉,属于紧脉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作为紧脉的定义并不合适,再结合中医经典与后世医家论述,紧脉脉象单纯地为紧字所表达的本意更佳,即具有拘紧、紧绷感的脉象,较客观细致的说法是脉管横向的拘紧感.

    紧脉转索无常脉象《伤寒论》辨脉法

    浅释"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张钰沁陈星宇李海玉
    753-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代医家均围绕《黄帝内经》中膻中如何"喜乐出焉"一句有所发挥,现代学者多集中于膻中穴调畅情志的应用研究,而对膻中本身与喜乐联系的探讨较少.本篇系统梳理膻中相关古今文献,提炼其"喜乐出焉"之机理,认为喜乐由心所主,膻中官位臣使,代为传达,而其作为臣使之官,借由气和、志适、血畅之特性,共助宣达喜乐.其中气和乃言膻中为气海以汇聚诸气而传导信息、志适强调其内里清虚空静不耐邪扰、血畅则言其宣通血脉以防气滞及传变,三者任一失常均可影响喜乐的正常传达.除膻中穴的应用研究外,着眼膻中本身探求喜乐不节之病因,或可在情志类疾病的病机认识上裨补阙漏.

    膻中臣使之官喜乐《黄帝内经》

    朱肱《南阳活人书》伤寒辨治体系研究

    汤尔群黄玉燕
    756-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阳活人书》是宋代医家朱肱研究伤寒的专著.该书在阐发张仲景之学,发展伤寒辨治体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颇受后世推崇.笔者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从辨病位、辨证候、辨主症、辨变证坏病、鉴别他病他证、论治法、类方证、辨妇人小儿伤寒等方面阐述其伤寒辨治体系.对于伤寒病,朱肱通过问诊识经络,通过经络辨病位;结合症状、脉诊识表里,辨析证候识阴阳;临床重视抓主症,鉴别他病与他证;治法重视汗、下与和解;提出药(方)证之说,重视类方;遣方用药注意妇人、小儿的特殊体质.

    朱肱《南阳活人书》伤寒方证六经

    《竹林寺女科证治》经闭论治特色探析

    王欣哲金晶
    760-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林寺女科是浙派妇科的代表,其学术思想源于晋代,在形成和发展中吸收了佛教医学的特色.《竹林寺女科证治》是其代表著作,其调经思想体系完备,通过对其诊治经闭的学术思想进行归纳,本文阐释了"脾旺则血匀气顺""血旺则经调"的月经生理,调护不慎而致"血脉壅阻""脾土不盛""阴不足"为经闭之由,总结了补脾养心、化痰开郁、行气活血、养阴清热的辨治方法.其学术思想对现代临床仍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竹林寺女科证治》经闭僧医

    绍派医家《重订通俗伤寒论》治疫思想探析

    常锐博王居义吴文清
    764-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订通俗伤寒论》为绍派医家代表性医著,该书自成书后历经多次修订,从清末至当代,先后有俞根初、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和徐荣斋五位名医参与其中.该书以绍派医家"寒温统一"思想为基础,继承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辨证,重构疫病辨证体系;阐发寒疫、大头瘟、疫疟、疫痢、疫痧等疫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法;治疫尊前人辟秽解毒、三焦分消之法,尊古维新,立足临床.由此可见绍派医家集各家之所长,灵活变通的治疫思想,对现代疫病治疗仍有启示作用.

    《重订通俗伤寒论》绍派伤寒疫病学术思想

    《重订通俗伤寒论》时疫诊治思路浅析

    包瑜李楠钱琳琳何雨轩...
    767-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订通俗伤寒论》为绍派伤寒著作,囊括各种外感时病,包括时疫,是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的六气感证通治之要书.文章重点从病因病机、舌象诊断、辨证论治等方面总结绍派伤寒医家诊治时疫的思路.时疫病因为感受时行秽浊毒邪,证候可见阴毒证、阳毒证;时疫分为寒疫、温疫两类,常根据舌象判断时疫病性、病变部位浅深及其传变趋势.主张以三焦辨证指导时疫治疗,治疗总原则为逐邪解毒、内外并治.

    《重订通俗伤寒论》时疫疫病疫毒绍派伤寒

    王孟英调气祛邪治疫思想探析

    聂诗佳王冬刘小明胡木兰...
    770-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孟英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在疫病领域亦建树颇丰.王孟英以为"气机愆度"为疾病发生总机,疏瀹气机、消除愆滞为基本治则.其调气思想亦常用于疫病诊治,临证以调运气机、祛除疫邪为治疫关键.王孟英治疫"调气祛邪"主要包括:初期治肺,以运一身之气,使邪无所滞;中期益胃,汗下有源,使邪有出路;蠲痰顺气贯穿始终,使邪无所依;瘥后清养调气,不致病复.通过对王孟英调气祛邪治疫思想的总结,以冀为当今疫病的临证治疗思路提供参考.

    王孟英调气疫病调气祛邪

    李兆贞基于"天人二火"理论辨治疫病思想探骊

    王秋月岳冬辉
    773-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时疫温病气运征验论》探析李兆贞对"天人二火"所生之疫病的认识与辨治.通过对此书的梳理分析,发现疫病之发生是由脏腑而生的人火先侵袭机体胃、大肠、膀胱三腑,继而感受天火而发病,而天火由五运六气决定其温热、湿热、寒湿之性.因此,文章认为天火决定疫病的性质,人火决定疫病的发病部位.李兆贞由此提出治疫重视逐邪、给邪以出路的治疗原则.对于天火温热袭胃与大肠者,强调以泻下为要;对于天火湿寒易着于膀胱者,强调以利小便为主;对于天火湿热者,辨其湿热偏倚,巧用通便利尿之法.

    李兆贞《时疫温病气运征验论》天火人火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