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浙江地方特色中医流派发展述略

    翁晓兰张卓文焦阳
    1012-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浙江地方特色中医流派发展脉络的梳理,分析了特色流派发展特点及其成因.浙江地方特色中医流派受益于历史上中医大发展、当地人文底蕴及民众需求旺盛的多重影响,在传统中医教育传承模式的加持下,最终实现了繁荣发展.当前,面对流派传承发展存在的困境,地方特色中医流派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树立中医自信,坚持中西医结合,牢牢把握中医"继承和发扬"的双重属性,从继承着手,着眼发扬,提炼流派特色,才能赓续不断.

    特色中医流派发展脉络特点原因传承模式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内涵建设及创新方式的研究

    张泽丹李国祥李敏王烨...
    1016-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是对名老中医临床技能、学术理论、认知思维进行继承发扬,是对中医药领域宝贵财富的保护与推广.做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对于中医行业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疗效提升具有战略性意义.但目前在传承过程中仍存在传承效率低下、传承模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传承质量.本文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内涵建设、存在问题、模式创新等方面切入,提出借助数据挖掘、信息化、互联网、人工智能、机理研究、成果保护等手段,以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完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模式,为名医经验传承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内涵建设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汉籍善本医书考略

    张君川尻秋生
    1020-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建于公元 701 年的"图书寮",隶属中务省,1949 年更名为"宫内厅书陵部",是日本皇家藏书机构,历史悠久.作为中国境外一个特殊藏书机构,所藏汉籍善本极其丰富,其中许多在中国国内已经佚失.本文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对所藏医书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图书著录书名、卷数、册数、撰者、版本、行款和印记的梳理,简明扼要地揭示所藏图书的特征,为当下发掘、整理海外中医善本古籍,进而深入进行中日传统医药知识的交流研究提供助益.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汉籍善本医学文献

    基于氧化应激和生物信息学探讨温阳益心调神法治疗冠心病抑郁症的作用机理

    韩慧莹刘寨华曹洪欣
    1025-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温心方治疗冠心病抑郁症的分子机制,探索温阳益心调神法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TCMSP、ETCM、化源网、PubChem、SwissTarget Prediction、Gene Cards、DrugBank、TTD 等获取中药有效成分、药物和疾病靶点.通过 STRING11.5、Cytoscape3.9.1 获取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和"药物-成分-核心靶点"网络.通过Metascape进行富集分析,筛选通路.通过Cytoscape3.9.1 算法分析,获取蛋白受体(关键基因)和小分子配体(逆靶向化合物),由RCSB PDB、TCMSP、PubChem、AutoDockTools1.5.6、pymol等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呈现.结果 温心方有效成分 103个,核心成分5 个,分别为五味子酯乙(gomisin B)、黄芩素(baicalein)、柚皮素(naringenin)、维生素E(vitamin E,VE)、前列腺素B1(prostaglandinB1,PGB1).作用靶点608 个,核心靶点 138 个,主要募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AGE)-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RAGE)通路、叉头盒转录因子(forkhead box,FOXO)通路、两面神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通路,涉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形态调节与骨架重构、细胞周期调节、轴突运输、血管内皮生长、血管紧张度等细胞功能和生物进程.关键基因和逆靶向化合物对接构象合理,对接结果可行.结论 黄芩素、柚皮素、维生素E等可能是温心方加减治疗冠心病抑郁症的重要成分,通过VEGFA、NFKB1、MAPK1 等靶点调控AGE-RAGE通路、JAK-STAT通路、PI3K-AKT通路、FOXO通路,发挥药理作用.温阳益心调神法通过降低心肌细胞、神经元的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抗氧化机制启动,清除氧化应激物质,抑制炎症过程,从而调节细胞增殖、凋亡的动态平衡,维持机体稳态,保护血管内皮生长、改善神经功能,达到治疗冠心病抑郁症的目的.该研究也间接表明冠心病和抑郁症的共病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温阳益心调神法冠心病抑郁氧化应激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中医时间医学探讨昼夜节律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影响

    于明直钱越李宇盾刘玥芸...
    1037-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其典型表现为生物节律紊乱.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与生物节律紊乱二者互为因果,其中以严重的昼夜节律紊乱最为突出.中医时间医学以"天人相应"和"阴阳盛衰变化"为理论核心,强调四季昼夜变化对人体生理及病理的影响,故昼夜节律紊乱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治疗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昼夜节律"理论与现代医学生物节律中的褪黑素分泌水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结合,探讨"昼夜节律"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生理作用及其在不同疾病阶段的病理变化,旨在为临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双相情感障碍中医时间医学昼夜节律褪黑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岗藿清瘟汤截断扭转法在登革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刘城鑫蔡贝贝叶贝王凯...
    1042-1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登革热可归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具有发病急、传变快的特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登革病毒感染后引发血管渗漏的重要病理因素,以热盛血瘀为病机.登革热初期以卫分证为表现,也有气营两燔的趋势,在卫气营血辨证基础上,要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岗藿清瘟汤是刘小虹教授治疗疫病外感风热夹湿证的临床验方,在此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法,既能辛凉解表化湿以退热,亦能清营化瘀以止血,一方而两擅其功,避免登革热向重症转化,加快疾病向愈,是中医"截断扭转"之法的重要体现.

    登革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岗藿清瘟汤截断扭转活血化瘀血管渗漏

    鹿胎丹参白芍颗粒祛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周澜华吕美豫赵蕊祝希春...
    1045-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鹿胎丹参白芍颗粒祛黄褐斑的功效.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北京京城皮肤医院门诊就诊的69 例女性黄褐斑肾虚血瘀证患者.实验组34 人服用鹿胎丹参白芍颗粒,阳性对照组 35 人服用氨甲环酸片,均服用 60 日.治疗前、后运用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综合评判疗效;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对比手工测量评价色斑面积,采用皮肤色度仪对比比色卡测量黑素指数(MI值),评价色斑颜色;评分法评判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两组治疗后MASI评分、色斑面积、颜色、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复方保健产品鹿胎丹参白芍颗粒有祛黄褐斑的功效.功效评价中采用皮肤图像分析仪和皮肤色度仪等新方法测量面积和颜色更精准、便捷.

    鹿胎丹参白芍颗粒中药保健产品黄褐斑临床观察

    基于《黄帝内经》气化理论探讨时间针法的临床应用

    杨文夷陈晟
    1048-1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针法是指在时间规律的指导下进行选穴或治疗的一种针刺理论,体现了"因时制宜"这一治则,与现代时间医学关系密切.传统观点认为时间针法是按时间取穴,用来针刺治疗的方法,作者认为时间针法的内涵尚待补充,可以从天人相应、五运六气或气化理论等多角度完善时间针法的理论内涵.本研究试通过气化理论的视角探析时间针法的临床多角度应用,并列举相关病案以佐证.时间针法在不同的时间规律中,能够有多层面的应用价值,如指导辨病、择经取穴、择时施治、择时推势以防治未病.希望以此能够揭示时间针法的高维度内涵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时间针法气化理论时间规律针灸

    针刺调控自噬蛋白Beclin-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Caspase-9的影响

    唐红郑慧娥卢小叶汪红娟...
    1052-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调控细胞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1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2 只、假手术组22 只和造模组 66 只,造模组使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成功后随机均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各 22 只.针刺组捆绑并针刺"大椎""百会""人中",药物组注射依达拉奉.Garcia神经功能评分评定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观察脑梗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自噬小体,TUNEL检测患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 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苄氯素-1(Beclin-1)、Caspase-9表达.结果 干预前后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P<0.01).针刺72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P<0.01)、脑梗死面积比上升(P<0.01)、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海马区Caspase-9、Caspase-3表达量增加(P<0.01)、Beclin-1表达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针刺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上升(P<0.01)、梗死面积比缩小(P<0.01)、患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海马区Caspase-9、Caspase-3下降(P<0.01)、Beclin-1表达量上升(P<0.05).透射电镜下模型组细胞器肿胀,大多数线粒体变大,见少量溶酶体;针刺组、药物组神经细胞轻度水肿,线粒体轻度肿胀,可见初级溶酶体、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存在.结论 针刺可调控大鼠自噬关键蛋白抑制CIRI后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整自噬影响Caspase-9表达相关.

    针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自噬Beclin-1Caspase-9Caspase-3

    耳穴贴压缓解术后疼痛的范围综述

    李慧娟袁娟钱立晶黄安莉...
    1058-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用范围综述的方法总结耳穴贴压缓解术后疼痛的适用范围、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 采用Arksey 和 O'Malley的范围综述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经过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总结耳穴贴压缓解术后疼痛的适用范围、干预方式及干预效果.结果 最终纳入34 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30 项,病例观察3 项,类实验1 项,涉及 8 个科室共 15 项手术的术后疼痛,干预类型有单独的耳穴贴压干预、附加的耳穴贴压干预、混合其他治疗的耳穴贴压干预,即使干预对象为同一类手术后患者,其干预策略的选择仍有较大差异.结论 耳穴贴压作为多模式镇痛的一部分,可以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并规范干预方案,为术后疼痛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支持.

    耳穴贴压术后疼痛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