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古代文献中阴谷穴临床应用规律

    邓云鹏魏腾腾何广帅朱芷欣...
    1232-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整理归纳阴谷穴古籍文献中的相关条文,对其古代临床应用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华医典》(第5 版)中收录的1 156 部中医古籍为检索源,依据纳排标准提取阴谷穴相关条文,以该穴主治病证、腧穴配伍、治疗方法、刺灸法计量及禁忌证为条目,建立相应的数据集并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条文 213 条,涉及西晋至清朝的 53 部古籍,阴谷穴主治病证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单穴主治病证共计 29 种,优势病证为癃闭、腹胀、舌纵、淋证、崩漏、阴痿、腹肿、腿痛、鼓胀、妊娠恶阻、体寒热、小便黄;配伍主治病证共计 38 种,优势病证为癃闭、腹胀、崩漏、喑哑、积聚、腹痛、鼓胀、阴茎痛、阴痿、霍乱、痫证.配伍腧穴所属经脉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出现频次排名前 5 的常用配穴为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复溜.治疗方法以针刺和艾灸为主,刺激量以"刺四分、灸三壮"最为常用.结论 阴谷穴主治范围广泛,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五官科,单穴主治病证 29 种,配伍主治病证 38 种.在治疗方法方面,针刺深度以四分为宜,灸法以三壮为佳.

    阴谷穴针灸临床应用规律古代文献

    经典名方中大枣的本草考证

    宋世昱孟庆云
    1237-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查阅历代的医籍、方书,对经典名方中大枣的释名、基原、功效、药用部位、道地产区、采收加工、炮制方法进行系统概括整理,从而为含大枣的经典名方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大枣的基原始于汉代,之后历代各有补充,直至民国时期正式确定.大枣的入药部位繁多,主要为全枣、枣肉、枣核,此外枣树的叶、根、皮、木心等均有入药的记载.大枣的道地产区从最早的河东平泽(今山西地区),逐渐发展为山东、河北等各地.大枣的采收加工方法一般为八月采收,曝干,炮制方法包括修制、烧制、炒制、煅制和其他制法等.

    经典名方大枣基原道地产区炮制本草考证

    人参干预动脉粥样硬化中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探讨

    赵培彰杨桢何湛湛陶旭光...
    1240-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人参调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中细胞焦亡(pyroptosis)以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成分、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探究人参作用AS中细胞焦亡的具体机制.方法 通过TCMSP、HERB与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人参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标准化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中AS相关靶点和分析GEO数据库中AS组织和正常组织RNA测序数据的差异表达基因获取AS的标准化靶点,通过GeneCards筛选细胞焦亡相关靶点;通过微生信平台获取交集基因,对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利用 R 语言"clusterProfiler"包对靶点进行 GO 与 KEGG 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并分析人参的关键成分;利用AutoDock Vina对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随后选取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的对接结果使用Gromacs软件进行 50 ns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运用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法对最后 10 ns蛋白质与配体的自由结合能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人参的 22 个活性成分及 588 个标准化靶点,共获得 36 个人参-细胞焦亡相关AS靶点,其中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GO与KEGG富集结果显示人参-细胞焦亡相关AS靶点主要与脂多糖的反应、DNA 结合转录因子、核受体活性以及TNF信号通路和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信号通路有关.筛选获得人参作用于AS中细胞焦亡靶点的关键成分为山柰酚(kaempferol)、吉九里香碱(girinimbin)、脱氧三尖杉酯碱(deoxyharringtonine)与戈米辛 B(gomisin B).分子对接结果初步表明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TNF与关键成分形成的复合物的波动较小,在Nacl溶液环境下十分稳定;结合自由能分析结果表明关键复合物中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的结合自由能较低,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人参可能通过TNF、AKT1、IL-1β、PPARG等核心靶点调控TNF信号通路与NF-κB等信号通路,抑制 AS中的细胞焦亡.

    细胞焦亡人参动脉粥样硬化网络药理学转录组学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

    张丽霞基于"律态和稳"理论辨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周芷伊张丽霞陈爽武雪...
    1247-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张丽霞从"律态和稳"理论辨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认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律态失和",玄府闭郁,眼压升高,并将其病理过程分为节律失衡、气血失衡、筋膜失衡、精血失衡四个阶段.结合"六经病欲解时"调整人体昼夜节律及气血阴阳,主张在不同阶段治以顺时调律、和顺气血、柔筋舒膜、补益精血,使得阴平阳秘、律态和稳、气血调和、筋膜舒展、精血充盈、玄府开通、目至稳态.

    青光眼节律稳态失衡

    基于伏邪损络理论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引起紫癜性肾炎的病机及分期辨治

    范晓青任献青刘华苏杭...
    1250-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位在脾胃肠络,紫癜性肾炎病位在肾络,肾络伏毒是紫癜性肾炎发生的夙根.伏邪损络是腹型过敏性紫癜向紫癜性肾炎传变的核心病机,脾胃受损,邪气以络脉为通道易引动肾络伏邪,而发为紫癜性肾炎.早期肺脾卫外不固,肾络与皮毛相应,外邪趁虚引动肾络伏热,应及时祛风清热、调脾舒络;中期气机升降失常,易引起气滞血瘀、痰湿内生,导致"络脉不通",加重肾络瘀阻,应化瘀祛痰、运脾通络;后期气血亏损,不荣于络,应治以补气升阳、健脾养络,使络脉气血充盈,诸症皆安.

    腹型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络病理论伏邪理论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宋玮张钟艺王楷沈涛...
    1254-1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辨治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其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清楚.AS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研究其中医治疗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中医临床的纽带.本文总结了近年来AS气滞血瘀证、痰瘀毒结证、湿热毒蕴证、脾虚痰浊证、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的造模方法,发现存在造模方法混乱、复合因素选择随机、模型评价标准主观等缺点,并提出模型改进建议,以期建立临床拟合度高、具有AS病理特征和中医证候特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病证结合

    基于PD-1/PD-L1免疫检查点通路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向宁王引弟吕珍郑贵森...
    1258-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与其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结合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因其靶点广泛、特异性强、疗效明显等特点,在肿瘤治疗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但ICB的应用也因获益率差异大、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受到限制.中医药抗肿瘤与ICB有着高度的理论一致性和确切的联用疗效,可有效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展示着这一联合策略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基于PD-1/PD-L1免疫检查点通路,综述了ICB及其与中医药联用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阻断肿瘤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

    基于多组学的结直肠癌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李沛菡王雅楠薛永婷张小凤...
    1265-126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西医结合治疗仍处于瓶颈状态,其难点在于缺少临床客观指标指导CRC中医辨证.利用组学技术探索"证"的本质及其演变规律,为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构建了桥梁.本文通过总结CRC常见中医证型和不同证型的基因、蛋白、代谢物及微生物等小分子标志物,探讨同一组学中CRC不同证型之间生物标志物、功能富集以及涉及信号通路的差异,并讨论不同组学间同一证型的相似之处,旨在为CRC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以推进CRC中西医结合治疗进程.

    结直肠癌中医证候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