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急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急症
中国中医急症

晁恩祥

月刊

1004-745X

zgzyjzyx@126.com

023-67064128,63521390

400021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中国中医急症/Jour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谢逸飞赵蜜蜜王舢泽符文彬...
    1097-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符文彬教授认为本病内因多为肾虚体弱,外因多为风、寒、湿等邪气侵袭,久则湿痰瘀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或腰部气血不荣,发为本病.治疗上,基于"整合针灸"思想,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的阶梯化治疗模式,遵从"标本兼治"原则和"愈后防复"的巩固治疗原则,临床屡获良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整合针灸名医经验符文彬

    金远林教授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张鑫田吴思璇李艺文张琬欣...
    1101-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介绍金远林教授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金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为中焦失运,肝失疏泄.急性期使用刺络药物罐疗法、乌麻膏贴敷、穴位注射疗法迅速止痛以治标,并配合口服痛风验方加强止痛效果;缓解期使用痛风验方辨证加减,配合刺络药物罐疗法调理体质以治本.金教授将内治合治贯穿痛风治疗全过程,各疗法均具有针对性,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痛风性关节炎刺络药物罐疗法乌麻膏穴位注射痛风验方名医经验金远林

    肛痈的中医分期外治探讨

    商云飞杨会举宋红旗李天天...
    1106-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肛痈是肛门直肠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起病急、病情迅猛变化多端,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脓肿复发、肛瘘形成等发生率高,且与坏死性筋膜炎相似,极易误诊误治.中医外治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为目的,分析探讨肛痈的病程变化,分期施治.通过病案举例,研究中医外治法在肛痈诊疗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为治疗该病拓宽新思路.

    肛痈中医外治法分期论治优势

    从热、郁论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探析

    钟升兵田洪星陈坤支
    1109-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治疗不当易变生他症.本研究基于《黄帝内经》"热胜则肿"理论,探讨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思路、选方用药技巧,并强调在治疗中运用活血化瘀法以防"热去瘀结"的重要性,以期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临床参考.附医案1则,以资验证.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热胜则肿辨证论治活血化瘀

    气机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相国涵刘文丽刘庆括董金燕...
    1112-1115,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症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病机以气机不利为根本,具有"瘀、热、湿、虚"的特点.结合孔立教授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在治疗上以调畅气机为关键,解决"瘀、热、湿、虚"的病理因素,针刺、艾灸、针药结合、穴位电刺激、穴位注射,均以经络穴位的理论为依托,对于调畅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气机,解决其病理因素方面有着突出功效.本文就近年来采用气机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概况进行综述.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气机针灸腧穴针药结合综述

    水蛭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辜耀东金常鑫蒋希成
    1116-1118,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水蛭及相关制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广泛,除单用水蛭外,临床常与益气活血类中药配伍使用,其复方制剂发展和运用也愈加广泛.本文就近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水蛭及常用药对和复方制剂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归纳了相关临床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研究,梳理了水蛭及常用药对和相关制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及在抗凝抗血栓、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各方面效用,以期为今后水蛭及相关制剂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运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缺血性脑卒中水蛭水蛭素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刘融阳杨新鸣
    1119-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文献,探讨针法、灸法、保留灌肠、中药外敷等中医外治法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影响,归纳总结中医药外治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寻求更完善的治疗方案,为日后指导外治法辨证,应用于临床提供思路.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综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张文王漾孙志超孙麦青...
    1124-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近5年国内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BPPV)后残余症状(RD)的临床研究概况,论述中西医治疗RD的优势,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检索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38篇,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RD是BPPV复位后出现的非体位性平衡障碍,发病率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包括改善循环药和抗焦虑药,非药物治疗为包含前庭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但两者均有其局限性.中医学将RD归属于"耳眩晕"范畴,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改善残余症状,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文章针对近年来中西医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复位残余症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