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科技
中国中医药科技

陈可冀

双月刊

1005-7072

jtcmst@163.com

0451-53671501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银行街28号

中国中医药科技/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期刊,具有权威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办刊10年来,努力宣传贯彻党的科技方针、政策、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这一宗旨,保持和发扬中医药学术特点,始终在中医药科技前沿,成为中医药科技和经济建设之桥梁,为中医药面向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补虚化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脂、血清CRP和IL-6的影响

    王秀秀郎小飞虞燕婷
    26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自拟补虚化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80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0 例)和补虚化瘀通痹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中药组,40 例),连续用药2 个月后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指标(TC、TG、HDL、LDL),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CRP含量,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2 个月后,加用补虚化瘀通痹汤中药组患者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均P<0.05),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减少(均P<0.05);血脂指标TC、TG、LDL明显降低(均P<0.05),HDL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炎性指标CRP、IL-6 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加用补虚化瘀通痹汤中药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改善均明显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自拟补虚化瘀通痹汤可提高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调节血脂和改善炎症状态.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补虚化瘀通痹汤血脂CRPIL-6

    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卒中后肌力、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周亮马爽丁邦友鲍春龄...
    26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卒中患者肢体肌力、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6 例脑卒中肢体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组(观察组)33 例,头穴透刺治疗组(对照组)33 例;应用Lovett量表和Ashworth量表于治疗前、治疗1 周、2 周、3 周各时间点对弛缓瘫及痉挛瘫患者肌力及肌张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阴阳调衡运动针法观察组与头穴透刺对照组组患者肌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痉挛瘫、弛缓瘫间各时间点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3 周效果最佳(P<0.05).治疗后阴阳调衡运动针法观察组与头穴透刺治疗对照组肌张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1 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 周、3 周两组相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阴阳调衡运动针法和头穴透刺均能有效提高弛缓瘫及痉挛瘫痪的上肢肌力,阴阳调衡运动针法疗效更优;阴阳调衡运动针法对于痉挛瘫肌张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对于弛缓瘫的肌张力障碍两组未见明显差异.

    脑卒中肌力肌张力痉挛瘫迟缓瘫阴阳调衡运动针法头穴透刺

    升清通络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林加龙王睿罗华送
    269-271页

    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恢复早期痰瘀阻络证47例

    丁倩倩
    271-273页

    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练玲玲谢秋红施剑芳
    273-275页

    自拟和胃降逆饮联合针刺、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华依梦张荻许露元
    275-277页

    参归气血双补汤治疗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气血两虚证的疗效观察

    龚瑞华
    277-279页

    补肾化瘀愈骨汤在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黄燕章胜权
    279-281页

    面针联合刃针改善鼻唇沟皱纹31例效果观察

    白妍马欣田刘浩卢金荣...
    281-284页

    玄地清热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证45例

    金玲飞颜玲玲
    284-2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