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叶祖光

月刊

1005-5304

Lxx@mail.cintcm.ac.cn

010-52368387;64058131;64014411-3278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于行业报道的前沿,关注相关的政策动态、重大课题的进展及中医药研究状况,及时分析报道国内外传统医药学的新政策、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新疗法、新思维、新市场,以实用为目的,将临床、科研、管理、生产开发、市场营销、教学等各部门紧密地结合起来,是行业各界在新形势下获取信息、把握机遇、寻求合作、走向成功的重要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太白贝母的潜在分布

    邹萌蒋瑞平李佳伦段淇洋...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预测潜在的分布区,为太白贝母的野生抚育及人工栽培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太白贝母的115份分布点数据,整合32个环境因子,并结合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预测.结果 对太白贝母分布贡献率较大的环境因子有4个,分别是昼夜温差均值(41.21%)、海拔(26.42%)、年降水量(18.32%)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13.43%),且昼夜温差均值8.1℃、海拔1318 m左右的地域是太白贝母最适生长的生境.太白贝母的最适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于甘肃南部、贵州西北部、四川中部及东北部、重庆南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太白贝母的野生抚育,以及人工栽培的布局与区划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太白贝母最大熵模型环境因子潜在分布

    安徽省多花黄精适生区研究

    程鹤刘峻麟徐君史素影...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多花黄精适宜性评价,为安徽省不同地区多花黄精种植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实地采集和资料查询,总结不同地区多花黄精性状特点;收集多花黄精132个样点信息,综合43个生态因子,应用最大熵模型分析安徽省不同地区多花黄精生长适宜度.结果 对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多花黄精进行实地考察,比较其植物学特征;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多花黄精植株形态已有一定差异,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多花黄精存在大量栽培种植;影响安徽省多花黄精生态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2月降水量、3月降水量、12月平均气温、7月降水量、土壤类型、11月降水量、植被类型、坡向.安徽多花黄精高适生地区有青阳县、石台县、金寨县、祁门县等地,其生长发育良好,根状茎较粗壮.结论 本研究结果与多花黄精原产区一致,可为合理选择优质多花黄精种植地区提供科学依据.

    多花黄精种质资源适生分布最大熵模型大别山区皖南山区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辨治

    刘嘉豪李琳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与其宿主之间关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保护人类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影响炎症、免疫、代谢等途径参与人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肠道菌群可能成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本文主要讨论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与中医的相关性,可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肠道菌群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中医药疗法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清浊相干"理论在功能性便秘防治中的理论内涵

    郑榕孙月明李思汉许若缨...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微生态学是近年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与功能性便秘关系密切.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功能性便秘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其机制可能与黏蛋白分泌异常、肠道动力紊乱等相关.本文基于肠道微生态,从脾、肺、肝对"清浊相干"理论在功能性便秘防治中的理论内涵进行探讨,认为肠道微生态是阐释中医防治功能性便秘机理的重要途径,"调理脾肺肝,升清降浊毒"应是中医防治功能性便秘的重要方法.

    肠道微生态清浊相干功能性便秘

    基于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的注册针灸临床研究特征分析

    张若凡汤卓慧周姝妮于美玲...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中针灸临床试验注册情况,总结其研究现状和特征,为针灸临床试验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检索200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收录的针灸临床试验,归纳分析注册时间、地区分布、研究机构、研究目的 、疾病谱、试验设计等,总结针灸临床研究的特征.结果 共纳入738项研究,其中试验性研究711项,观察性研究27项;针灸临床试验注册总体呈增长趋势,2019年研究热度最高(91项).注册项目涉及36个国家,其中中国(267项)、美国(210项)注册量最多;项目主要责任方涵盖358所研究机构,主要为高等院校(290项)、医院(266项)、研究所(142项),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注册量最多.共涉及病症124类,病症系统16个,颈肩腰背痛(70项)、术后综合征(63项)、肿瘤放化疗后不良反应(47项)研究最多;研究目的 以有效性评价为主;研究设计中478项(64.8%)采用盲法,218项使用假针刺对照;纳入项目涉及24种针刺方式,其中手针、电针最多.结论 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中针灸研究注册量逐年增长,归属地区和机构分布广泛,研究以疼痛性疾病为主,并不断拓展疾病谱;研究目的 以有效性评价为主,并不断延伸;研究设计多采用对照、盲法,涉及多种针刺方法.

    针灸疗法临床研究注册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特征分析

    基于关联规则和熵聚类方法分析叶天士鲜植物药应用规律

    陶诗怡张兰鑫宋清雅李梦乾...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方法分析叶天士鲜植物药应用规律.方法 查阅11部叶天士医籍,提取鲜植物药相关医案和论述,对医案处方中的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含鲜植物药方剂数据库,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新方组合分析对鲜植物药应用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相关论述及叶天士主要学术思想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阐释.结果 共录入处方1207首,含鲜植物药116味(包括同种药物不同剂型).使用频次最高者为生姜,其次为生姜汁、鲜地黄、甘蔗汁、竹沥、鲜莲子、葱叶、葱白、梨汁、鲜枇杷叶;使用频次≥100的含鲜药组合为半夏-生姜汁、茯苓-生姜汁、生姜-甘草、生姜-大枣、半夏-茯苓-生姜汁、生姜-人参;得到支持度≥50、置信度≥0.7的关联规则16组,包括生姜、生姜汁、甘蔗汁3种核心鲜药,高置信度关联规则为黄连-生姜汁→半夏,其次是甘草-大枣→生姜、大枣-桂枝→生姜、甘草-桂枝→生姜、人参-大枣→生姜;设置相关度5、惩罚度2、关联系数≥0.01,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挖掘得到鲜药药对36对,凝练得到4种含鲜药新方组合.结论 叶天士精于外感内伤之治,善于化裁古方,临证常以鲜植物药顾护脾胃、甘润养阴、辛温通络.

    叶天士鲜植物药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关联规则熵聚类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的淋巴瘤医案集外关联解析

    朱垚姬承诺倪海雯陆明...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淋巴瘤医案进行集外关联解析,对淋巴瘤的症状、舌脉、病机与药物之间的核心关联规则进行挖掘,以优化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方法 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索中医治疗淋巴瘤医案类论文,采用Medcase数据处理平台,基于FP-Growth加强关联分析算法,对淋巴瘤医案进行集外关联解析.结果 共纳入医案138则,患者138人次、354诊次,涉及病机59条,症状215种,脉象18种,舌象80种,药物451种.经集外关联挖掘,产生临床症状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29条,病机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23条,舌象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21条,脉象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18条,临床症状与病机集外关联规则23条.症状-药物高关联规则为神疲、乏力与黄芪,淋巴结肿、夜寐不安与茯苓;病机-药物高关联规则为气虚、血虚与党参、黄芪,气滞、痰与柴胡、香附、夏枯草,脾虚、肾虚与人参、山药.结论 中医临床辨治淋巴瘤的核心症状为疲乏、淋巴结肿、睡眠障碍,核心病机中脏腑病位重点为脾虚、肾虚,病理因素侧重气虚、气滞、痰凝,高关联选药为党参、黄芪、夏枯草、香附、山药等,可为淋巴瘤核心病机证素获取及辨机用药提供参考.

    中医淋巴瘤医案数据挖掘集外关联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调节细胞焦亡用药规律

    但文超刘金垒何庆勇张辉...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中药调节细胞焦亡的物质基础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整合GeneCards、OMIM、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获取细胞焦亡的作用靶点,以ADME参数和Lipinski规则为筛选条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筛选可作用于靶点的化合物及中药,并构建靶点-化合物、化合物-中药、靶点-化合物-中药网络.匹配中药的性味归经等信息,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借助AutoDock Vina将网络中核心靶点与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评估网络中靶点与化合物的结合强度,并进一步挖掘潜在的化合物靶点组合.结果 共获得81个细胞焦亡的作用靶点,其中16个靶点可匹配到候选化合物,共收集到90个候选化合物,462味中药.频数统计结果显示,能够干预细胞焦亡的中药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寒居多,主要归肝、肺二经.分子对接共获得网内组合53个,Affinity较佳的有CASP3-rutin、CASP3-hesperidin、AKT1-diosgenin等;获得网外新组合109个,Affinity较佳的有AKT1-hesperidin、AKT1-rutin、AKT1-β-sitosterol等.所得核心靶点包括CASP3、BCL2、AKT1、IL1B、STAT3、EGFR,较为重要的成分有金雀异黄酮,(-)-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熊果酸等,较为重要的中药有麻黄、葛根、虎杖.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探讨中药干预细胞焦亡的物质基础,总结中药调节细胞焦亡的一般规律,可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干预细胞焦亡药物开发提供思路.

    细胞焦亡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新药研发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余甘子叶总黄酮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及活性成分

    黄燕邹天骏罗雪菲钟振国...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余甘子叶总黄酮(TFPL)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及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鉴定TFPL化学成分,利用ChemMapper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分别收集TFPL成分相关靶点和结直肠癌相关靶点,比对得到TFPL成分与结直肠癌共有靶点,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TFPL抗结直肠癌的潜在活性成分.结果 鉴定得到TFPL的12个化学成分,对应100个靶点,结直肠癌对应靶点192个,通过比对得到TFPL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EGFR.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学成分Quercetin、Kaempferol与EGFR能够较好结合.结论 TFPL可能通过作用于EGFR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Quercetin和Kaempferol可能是TFPL抗结直肠癌的潜在活性成分.

    余甘子叶总黄酮结直肠癌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活性成分

    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付国静申伟魏竞竞梁晓...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有关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应用AMSTAR 2量表、GRADE工具对纳入文献及重要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共纳入7篇系统评价,AMSTAR 2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篇为低质量、6篇为极低质量,GRADE分级显示22个结局指标证据质量为中级,8个为低级.结论 7篇系统评价并未得出一致结论,且方法学质量低,结局指标证据质量为中、低级.今后的临床研究及系统评价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

    紧张型头痛针刺系统评价再评价AMSTAR2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