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心舒宝片抗炎、血管舒张和心肌保护作用机制

    蔡晴晴李煜黄颖王丽芳...
    487-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验研究心舒宝片全方及其单味药肠吸收液对抗炎、血管舒张和心肌保护的影响,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阐明其潜在作用机制,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潜在核心靶点的表达情况.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RAW264.7 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观察抗炎作用,离体微血管活性实验观察血管舒张作用,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H9c2 细胞实验观察心肌保护作用.使用Herb数据库结合心舒宝片肠吸收液成分信息,获得心舒宝片化学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成分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查询抗炎、血管舒张和心肌保护相关的靶点.药物靶点分别与各疾病靶点以及疾病总靶点取交集后,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得到核心靶点,最后将四者交集核心靶点导入Cyto-scape 3.9.1 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抗炎实验表明心舒宝片全方和各单味药均有抗炎作用,以郁金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作用最强,以丹参抑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作用最强.离体微血管舒张实验表明心舒宝片、郁金和山楂均有血管舒张作用,单味药以山楂最强.心肌保护实验表明心舒宝片全方、丹参、刺五加和白芍均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单味药以丹参最强.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除全方外,抗炎作用以丹参活性成分最多,血管舒张和心肌保护作用以郁金活性成分最多,丹参次之.心舒宝片发挥抗炎、血管舒张和心肌保护作用的核心靶点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3(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并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表明心舒宝片可显著增加OGD损伤H9c2 细胞NOS3 表达水平.GO生物学过程分析主要与细胞脂质输出、血压调节和炎症因子等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

    心舒宝片抗炎血管舒张心肌保护含药肠吸收液网络药理学NOS3

    防风多糖人工胃液代谢产物分析

    李洁徐畅孙萌苏成园...
    498-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了解防风多糖能否在胃液中代谢及代谢情况,该文以防风多糖的人工胃液代谢产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斑马鱼免疫活性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IT-TOF-MS)技术系统分析了防风多糖的人工胃液代谢产物.根据所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色谱保留行为、质谱裂解规律、对照品比对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共分析鉴定了 19 种代谢产物.其中,代谢产生的单糖 5 种,寡糖 14 种.胃液代谢产物中可以准确鉴定出多种还原糖,包括甘露糖、葡萄糖、鼠李糖以及木糖.斑马鱼药效评价结果显示,防风多糖经过胃液代谢后仍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W3(人工胃液代谢 2 h)提高免疫细胞密度的作用最为显著.其中,胃液代谢物M1 和M3(Hex-Hex-Man)可能与药理活性关系最为密切,可将其作为潜在的活性片段进行进一步研究.

    防风多糖人工胃液代谢产物质谱鉴定

    外翻肠囊法研究五味清浊散的肠吸收成分及其吸收特征

    廖翠平董世奇刘云璐额尼日勒...
    509-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五味清浊散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以及其生物碱类成分胡椒碱、胡椒新碱、荜茇宁和二氢荜茇宁的吸收特征.通过构建大鼠肠外翻模型,应用UPLC-Q-TOF-MS技术测定五味清浊散在不同肠段透过的化学成分,以及采用UPLC-Q-TRAP-MS技术测定肠吸收液中胡椒碱、胡椒新碱、荜茇宁和二氢荜茇宁的含量,计算其吸收参数,并分析其在大鼠不同肠段、不同时间的吸收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在建立的UPLC-Q-TOF-MS条件下,在空肠、回肠、十二指肠和结肠段的肠囊液中分别检测到 27、27、8、6 个吸收成分;且发现五味清浊散中胡椒碱、胡椒新碱、荜茇宁和二氢荜茇宁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均达到0.9 以上,各肠段的吸收量胡椒碱>胡椒新碱>二氢荜茇宁>荜茇宁,但各成分在各个肠段的吸收速率及其机制不尽相同,提示在不同肠段五味清浊散提取液各成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并不是简单的半透膜渗透过程.

    五味清浊散胡椒碱胡椒新碱荜茇宁二氢荜茇宁肠外翻模型

    不同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王澳龙卫靖靖孙阳郭红鑫...
    518-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搜集建库至 2023 年7 月5 日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Stata 16.0 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 82 篇RCTs,总样本量 9 298 例,涉及11 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改善临床有效率方面,累计概率排名曲线下面积(SUCRA)排名前 3 的干预措施为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振源胶囊+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②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SUCRA排名前 3的干预措施为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复方丹参滴丸+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③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SUCRA排名前 3 的干预措施为麝香通心滴丸+常规西医、通心络胶囊+常规西医、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④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方面,SUCRA排名前 3 的干预措施为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复方丹参滴丸+常规西医;⑤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SUCRA排名前 3 的干预措施为脑心通胶囊+常规西医、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复方丹参滴丸+常规西医;⑥改善6 min步行试验(6MWT)方面,SUCRA排名前3 的干预措施为振源胶囊+常规西医、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结果表明,不同中成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较常规西医能有效改善临床有效率、LVEF和 6MWT,降低LVEDD、NT-proBNP和hs-CRP,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整体偏低,部分中成药纳入文献较少,缺乏不同中成药之间的直接比较等因素,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中成药冠心病心力衰竭网状Meta分析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鼻-鼻窦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午玉琦李辉付译节朱天民...
    53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评价鼻窦炎口服液治疗鼻-鼻窦炎(R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数据库,搜集鼻窦炎口服液治疗R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手工检索相关研究的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2 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工具(RoB 2.0)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Stata 12.0 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共纳入 54 篇RCTs(联合用药 35 篇、单独用药 19 篇),包含 7 51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 3 973 例,对照组 3 538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窦炎口服液+常规治疗在提高RS患者的总有效率(RR=1.19,95%CI[1.15,1.24],P<0.000 01),降低Lund-Kennedy评分(MD=-1.94,95%CI[-2.61,-1.26],P<0.000 01)、Lund-Mackay评分(MD=-2.14,95%CI[-2.98,-1.31],P<0.000 01)、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总VAS评分=-1.28,95%CI[-1.56,-1.01],P<0.000 01;MD鼻塞VAS评分=-0.58,95%CI[-0.89,-0.27],P=0.000 2;MD流涕VAS评分=-0.61,95%CI[-0.93,-0.29],P= 0.000 2;MD嗅觉障碍VAS评分=-0.43,95%CI[-0.52,-0.34],P<0.000 01;MD头面部胀痛VAS评分=-0.41,95%CI[-0.57,-0.26],P<0.000 01),改善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MTR)(MD=1.64,95%CI[1.08,2.20],P<0.000 01),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MD=-1.95,95%CI[-2.57,-1.33],P<0.000 01);白细胞介素-6(IL-6)(SMD=-2.64,95%CI[-4.08,-1.21],P=0.000 3)}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RR=0.83,95%CI[0.44,1.57],P= 0.57).单用鼻窦炎口服液在提高总有效率(RR= 1.25,95%CI[1.18,1.32],P<0.000 01),降低 Lund-Kennedy 评分(P<0.01)、Lund-Mackay评分(P<0.05),改善 VAS 评分(P总VAS评分<0.01、P鼻塞VAS评分<0.01、P流涕VAS评分<0.01、P嗅觉障碍VAS评分<0.05、P头面部胀痛VAS评分<0.01),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P=0.03)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结果表明,单用鼻窦炎口服液或鼻窦炎口服液+常规治疗均能提高总有效率,降低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并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此外,鼻窦炎口服液+常规治疗还能改善患者的MTR,同时降低TNF-α、IL-6炎症因子的表达,且未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因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有限,今后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提供证据支撑.

    鼻窦炎口服液鼻-鼻窦炎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

    滋膵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代谢组学研究

    刘佳张志丹吕春晓杜犀...
    550-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滋膵饮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探究药物可能的作用靶点,收集 2019 年 1-12 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或肾病科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18 例,分为试验组(10 例)和对照组(8 例),2 组患者均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滋膵饮或黄葵胶囊,给药 8 周.该试验获得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 2017-023-01),全部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显示,滋膵饮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疾病发展程度较低(24 h尿蛋白定量<3.5 g)患者的 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小球滤过率均有改善作用.根据尿蛋白水平的差异将全部患者分为 2 个亚组(24 h尿蛋白定量<3.5 g为A亚组,≥3.5 g为B亚组).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不同亚组患者基线血清样品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确定 19 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以区分 2 个亚组代谢差异,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滋膵饮显效的 A亚组中苯丙氨酸、伪尿苷、腺苷 3 个标志物受其干预显著回调[差异倍数(FC)<0.5,P<0.05].结果表明,滋膵饮对糖尿病肾病发展程度较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作用靶点涉及苯丙氨酸代谢和核苷代谢.

    糖尿病肾病滋膵饮蛋白尿代谢组学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创伤救治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静叶菁菁杨磊
    559-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梳理总结现阶段我国中医创伤救治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中西医协同创伤救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PubMed自建库至2022年12 月31 日中医创伤救治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经筛选共纳入315 篇中文文献,34 篇英文文献.文献主要发表在中医类杂志;发文作者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单位分布呈现以医疗机构为主,高校及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为辅的特征;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中医及中医药技术在创伤救治领域的临床实践及临床研究.中医创伤救治兴起较早,但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未来研究可围绕中医创伤救治的服务模式创新、临床研究能力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和强化综合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在创伤救治领域,西医更为精准、有效,而中医以其独特的治疗手段和效果,能起到很好的补充,所以中西医协同创伤救治发展潜力较大.

    中医创伤文献计量学回顾展望

    基于人用经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药学变更考虑

    刘东华何星灵倪世豪唐雅琴...
    56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作为我国特有的重要制剂形式,拥有较为丰富的人用经验,是临床经验方和中药新药复方制剂之间的重要桥梁,国家鼓励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强调其"孵化器"作用.随着"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的建设推进,基于人用经验的医疗机构制剂新药转化的思路日益受到广大药品研发单位的重视.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药学变更的多个方面.该文从制剂处方中的辅料、剂型、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包装材料和容器、制剂生产场地和注册标准等方面,论述基于人用经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药学变更与对策.强调变更过程需要根据药品的特性和临床需求进行科学决策,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并通过恰当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客观评估药学变更对药品质量的影响;提前进行布局,力求制剂关键药学信息保持稳定,从而为基于人用经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用经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新药药学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