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高光谱数据降维算法快速识别黄芪药材的产地和产出模式

    周飞翔姜红郭宝林骆骄阳...
    6660-6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无损的黄芪药材产地和产出模式识别方法,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光谱范围:400~1000、900~1700 nm,检测时间15 s),对80份不同产地、不同产出模式的黄芪药材进行检验。采集的高光谱数据集高度相关且数量较大,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数据降维和分类模型,首先使用归一化、高斯平滑和构建掩模等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再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构建高光谱降维数据集,对降维后的光谱图像和光谱曲线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多层神经网络模型(FF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训练。结果显示,在对黄芪高光谱图像数据集进行PLS-DA之前,应用CARS作为变量选择方法,该降维算法在CNN测试集中的准确率、精确度和召回率均达到100%,F1值(F1-score)和ROC曲线下的面积值(area under the curve of ROC,AUC)均达到1。该方法方便快捷,样品用量少且无损样品,为黄芪药材产地和产出模式的快速识别提供技术支持。

    黄芪高光谱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卷积神经网络

    雷公藤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C-19位氧化酶TwKO的定点突变研究

    王荣凤刘政王鑫梦高伟...
    6667-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雷公藤福定、新雷公藤福定是中药雷公藤中重要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通过解析雷公藤福定等的生物合成途径,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进行异源生产,有助于缓解植物资源的依赖,提供可持续生产的原材料。TwKO是雷公藤福定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首个CYP450,对其进行定点突变研究,获取具有更高催化效率、更单一催化产物的突变元件,有助于推动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生产。该研究利用基于人工智能AlphaFold 2所构建的Al-phaFold DB数据库获得了可靠的TwKO蛋白模型,根据多重序列比对结果结合自然进化原则,筛选影响TwKO底物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定点突变后在酿酒酵母体内进行功能表征。该研究共获得了71个突变元件,其中11个可以提升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酸的产量,11个可以提升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醇的产量。此外,发现了可以提高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醇氧化产物比例的10个突变元件,其中,影响TwKO羧化功能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为R304,其突变后TwKO特异性生产16α-羟基-对映-贝壳杉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影响TwKO底物特异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获得了具有更高活性的催化元件,将为接下来雷公藤福定、新雷公藤福定的高效合成生产奠定基础。

    雷公藤福定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对映-贝壳杉烷氧化酶定点突变

    木姜叶柯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合成生物学的应用

    朱哈修冯清香孙术富谭宇萍...
    6676-6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姜叶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含有丰富的查尔酮类成分根皮苷和三叶苷,其生源合成途径还没有被完整解析。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催化植物中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限速酶。为了探索木姜叶柯中的CHS基因家族在查尔酮生物合成中的功能,该研究从木姜叶柯的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了2条CHS基因(分别命名为LlCHS1、LlCHS2),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表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lCHS1、LlCHS2均为酸性亲水稳定蛋白,且无跨膜结构域,分别编码395、390个氨基酸,均含有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特征氨基酸序列"WGVLFGFGPGL"和高度保守活性位点(Cys-164、Phe-215、His-303、Asn-336)。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LlCHS1与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中的同类基因共聚类于同一分支,LlCHS2与苹果Malus domestica中的同类基因亲缘关系比较近。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体内验证结果显示,在外源添加根皮酸(phloretic acid)的情况下,将LlCHS1和LlCHS2与源自Aromatoleum aromaticum中的Aa4CL分别共表达均可以催化根皮酸生成根皮素(phloretin)。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植物中查尔酮合酶的功能及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生产根皮素提供了新的酶学元件。

    木姜叶柯查尔酮合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根皮素

    基于mini-barcode和ITS2联用方法的批量茵陈鉴定研究

    李昕怡郭华马明雪徐流巍...
    6685-6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茵陈来源于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或茵陈蒿A。capillaris。为了科学准确地鉴定批量茵陈样品的基原及混伪情况,该研究采用了一种基于多种分子标记联合应用的综合方法。研究基于GenBank上茵陈蒿、滨蒿及其他常见蒿属植物的ITS2序列,使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评估ITS2序列鉴定效果,并通过组装茵陈蒿的叶绿体基因组,与已发表的茵陈蒿和滨蒿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对,开发DNA微条形码(mini-barcode)。将ITS2序列与所得mini-barcode联用进行Sanger测序鉴定单株茵陈样品,结合DNA宏条形码技术鉴定批量茵陈样品。研究结果表明,ITS2序列能够区分中药茵陈与其他易混伪的同属物种,但无法区分茵陈蒿与滨蒿。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比对结果,选择rpoA—rps11区域作为mini-barcode的开发区域,并设计了能够准确区分茵陈蒿与滨蒿的特异性引物。最终,不同产地的单株代表性茵陈样品及批量茵陈样品的鉴定结果均为茵陈蒿。通过该研究所建立的ITS2与mini-barcode联合鉴定方法,为不同产地批量茵陈的准确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稳定的药材供应提供了支持。

    茵陈基原鉴定叶绿体基因组微条形码宏条形码

    海南腺萼木枝叶中化学成分及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

    傅小雅胡佳怡于婧苏刘延智...
    6692-6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腺萼木属植物海南腺萼木Myceti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中已经报道的相应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从海南腺萼木枝叶8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12个化合物,分别为mycehainanic acid(1)、11-methoxyviburtinal(2)、isovaltrate acetoxyhydrin(3)、jatamanval-trate K(4)、jatamanin C(5)、sarmentol F(6)、4,5-dihydroblumenol A(7)、petasitolone(8)、xylaguaianol D(9)、aristolan-9-en-1-one(10)、3α-hydroxycostic acid(11)、ilicic acid(12)。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12为首次从腺萼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采用MTS法通过测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12的体外抑制滑膜细胞增殖活性评价了化合物1~12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6~12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它们对MH7A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IC50为(5。27±0。07)~(172。68±0。32)μmol·L-1,它们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与阳性药甲氨蝶呤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相当[IC50为(132。39±0。21)μmol·L-1]。

    海南腺萼木降倍半萜环烯醚萜倍半萜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基于外观性状与内在指标结合的板蓝根饮片质量等级标准研究

    李燕付康宁王帅杨莉...
    6699-6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传统辨状论质与现代质量评价模式相结合的板蓝根饮片质量分级策略。基于板蓝根现有标准和市场流通情况,以饮片直径和颜色为外观性状指标进行初步分级,综合比较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9个活性成分含量等内在质量指标对不同等级饮片的影响,并通过t检验确定关键分级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等多维统计学方法考察不同等级饮片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的关联;采用荧光底物法考察不同等级饮片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进一步结合网络药理学验证等级划分指标成分选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除水分外,饮片直径与各指标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现有板蓝根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及市场实际流通情况,选择以直径为外观性状指标,(R,S)-告依春为合格限量指标,在此基础上,以醇溶性浸出物、总芥子苷和总核苷含量指导等级划分,最终建立了板蓝根饮片质量等级标准。体外酶活性评价表明一等板蓝根饮片有更为明显地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网络药理学结果发现所选择的等级划分质量指标成分与流感疾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该研究建立的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关键指标相结合的质量等级标准评价模式,为板蓝根饮片现有等级标准的提升和优质优价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板蓝根饮片外观性状内在质量质量等级标准活性评价

    炎症微生态响应TAS2R14/SIgA/TSLP通过肺-肠轴以射干麻黄汤及苦泄方调控寒哮大鼠上皮细胞屏障的机制研究

    袁亚美叶卫东程悦李秋慧...
    6713-6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射干麻黄汤及其苦味药组通过肺-肠轴调控苦味受体14(TAS2R14)/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干预寒哮大鼠上皮细胞屏障的机制。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射干麻黄汤组、苦味药组,10%鸡卵清白蛋白(OVA)腹腔及腹股沟两侧皮下注射致敏,联合2%OVA雾化及寒冷(2~4℃)刺激,激发大鼠寒哮模型。射干麻黄汤组、苦味药组、地塞米松组灌胃及雾化,空白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及雾化。末次激发后,对大鼠肺、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肺、肠病理性变化;观察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用力呼气量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用力肺活量(FEV25%~75%/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及肺阻力(R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血清、肠与支气管黏膜中SIgA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TAS2R14蛋白表达情况;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实验观察苦味药组含药血清通过TAS2R14/TSL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上皮细胞炎症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TAS2R14、TSLP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饮水、饮食及体质量等均下降,肺与肠道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FEV1/FVC、FEV25%~75%/FVC、PEF均显著下降,RL显著上升,血清中IL-4、IL-5、IL-13和TNF-α含量均升高,血清、肠与支气管黏膜中SIgA均显著降低,肺组织中TAS2R14的表达抑制,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显著降低;LPS组TSLP表达上升,TAS2R14表达抑制。与模型组相比,射干麻黄汤、苦味药组大鼠一般情况均好转,肺与肠道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均有所改善;FEV1/FVC、FEV25%~75%/FVC、PEF显著上升,RL显著下降;血清中L-4、IL-5、IL-13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血清、肠与支气管黏膜中SIgA均显著升高,肺组织中TAS2R14的表达激活,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苦味药组含药血清及激动剂组TSLP表达抑制,TAS2R14表达上升。结果表明,射干麻黄汤及苦味药均可减轻哮喘大鼠肺、肠炎症反应,改善其肺功能,调节肠道SCFAs含量,其中射干麻黄汤组与苦味药组对TAS2R14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其临床药效的发挥,可能与苦味药组激活苦味受体TAS2R14干预肺肠上皮细胞免疫炎症介质水平相关。

    射干麻黄汤苦味药TAS2R14SIgASCFAs

    丹参酮ⅡA调控PI3K/Akt与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发挥抗肝细胞癌作用

    方萌黄冬蕊张晋玮廖文静...
    6724-6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信号通路,探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an ⅡA)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initrosamine,DEN)/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乙醇(ethanol,C2H5OH)诱导的小鼠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模型以及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Tan ⅡA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秋水仙碱组(0。2 mg·kg-1);采用DEN/CCl4/C2H5OH诱导建立小鼠肝癌模型,于造模第20周末处死小鼠收集其血液及肝脏标本。构建TanⅡA防治HCC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体外实验选用HepG2细胞,150μmol·L-1 H2O2诱导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2、4μmol·L-1)Tan ⅡA对其相对活力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水平。相关试剂盒检测肝脏和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磷酸化PI3K(phosphorylated PI3K,p-PI3K)、PI3K、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Akt、Nrf2、HO-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可见典型的肝癌病理表现,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肝内ROS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和GSH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H2 O2诱导的HepG2细胞中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ROS和MDA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和HepG2细胞中,p-PI3K和p-Akt的表达显著增加,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Tan ⅡA均能降低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水平,提高肝组织和细胞中SOD、GSH、GSH-Px的水平,同时降低ROS和MDA的水平,氧化应激状态得到明显缓解。PPI网络显示,Akt是PI3K/Akt和Nrf2/HO-1信号通路的核心靶点。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Tan ⅡA能促进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PI3K和Akt的磷酸化。该研究表明,Tan ⅡA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和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延缓HCC的发展。

    丹参酮ⅡA抗氧化PI3K/Akt信号通路Nrf2/HO-1信号通路肝细胞癌

    基于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学探讨荆防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小鼠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

    汪琨韦方娇崔德宇张丛慧...
    6735-6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荆防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将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荆防颗粒低剂量组(0。9 g·kg-1·d-1)、荆防颗粒中剂量组(1。8 g·kg-1·d-1)、荆防颗粒高剂量组(3。6 g·kg-1·d-1)。 除正常组外,通过每天进行游泳力竭训练和悬尾训练,建立CFS模型小鼠;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剂量荆防颗粒溶液,其余组给予等量纯化水。各组小鼠进行游泳力竭和悬尾行为学测试,采用紫外-谷氨酸脱氢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 UREA)水平,采用乳酸脱氢酶( LDH)测定试剂盒检测LDH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肌肉组织、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肌肉组织中 Toll 样受体 4 (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kappaB(NF-κB)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通过16S rDNA 测序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检测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可显著延长CFS模型小鼠游泳力竭时间和缩短悬尾不动时间;降低血清中LDH和UREA水平;降低CFS小鼠血清、肌肉组织、脑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 水平;降低CFS 模型小鼠肌肉组织中TLR4、MyD88、p-NF-κB/NF-κB 的水平。 16S rDNA 测序结果表明荆防颗粒可以改善CFS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紊乱。UPLC-MS/MS结果表明,荆防颗粒显著影响了CFS模型小鼠肠道中组氨酸代谢通路。Spearman分析证实参与组氨酸代谢的代谢物组胺( histamine )与Clostridia_UCG-014、Dubosiella、RF39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与Coriobacteriaceae_UCG-002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代谢物imidazole-4-acetaldehyde与Clostridia_UCG-014、Dubosiella、RF39丰度呈负相关,与Coriobacteriaceae_UCG-002丰度呈正相关。综上,荆防颗粒能够增加CFS模型小鼠游泳力竭时间,减少其悬尾不动时间;降低CFS模型小鼠血清LDH、UREA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改善肠道菌群以及抑制组氨酸代谢,最终改善CFS模型小鼠的症状。

    荆防颗粒慢性疲劳综合征肠道菌群非靶向代谢组学炎症

    基于单细胞测序研究心阳片改善尿毒症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倪世豪李姿儒李思静何星灵...
    6746-6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究心阳片对尿毒症心肌病(uremic cardiomyopathy,UCM)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采用5/6肾切术(5/6 nephrectomy,NPM)建立UCM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心阳片组,假手术组为对照。心阳片组术后接受心阳片(0。34 g·kg-1)干预。8周后,解离各组小鼠心脏,进行10×Genomics单细胞测序。数据经过t-SNE降维、K-means聚类方法和CellMarker注释后,使用Seurat和Monocle3工具进行差异表达和细胞分化轨迹分析。CellChat工具用于解析细胞间信号通讯。结果显示,该研究共鉴定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等9种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单细胞表达结果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显示,心阳片调节心肌纤维化因子和相关信号。拟时序分析结果鉴定出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主要的3条分化轨迹,并识别分泌型磷酸蛋白1(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Spp1)的表达与成纤维细胞分化轨迹一致。细胞交互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心阳片组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的通讯信号减弱。配体-受体互作分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心阳片组小鼠髓系细胞来源的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心脏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减弱,髓系细胞Spp1配体与心脏成纤维细胞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综上所述,心阳片可能通过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OPN,在单细胞水平上改善UCM心肌纤维化。

    尿毒症心肌病心阳片骨桥蛋白心肌纤维化单细胞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