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苓桂术甘汤调节Sig1R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机制

    王翔莫佳佳汤同娟丁芮...
    754-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苓桂术甘汤通过调节sigma-1受体分子(sigma-1 receptor,Sig1R)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机制.制备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与空白血清,构建体外Ang 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组、AngⅡ模型组、20%空白血清组(20%normal rat serum,20%NSC)、20%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组.按分组将细胞用AngⅡ(1 μmol·L-1)或Ang Ⅱ与血清共孵育72 h后,鬼笔环肽染色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微量法检测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Ca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Sig1R、肌醇 1,4,5-三磷酸受体 2 型(inositol 1,4,5-triphosphate receptor type 2,IP3R2)蛋白的表达.通过转染特异性siRNA下调Sig1R表达,观察Sig1R下调后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Ang Ⅱ刺激H9c2细胞后心肌细胞表面积、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线粒体Ca2+、蛋白(ANP、BNP、IP3R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AngⅡ组心肌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加,ANP、BNP表达显著升高(P<0.01),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Ca2+浓度显著降低(P<0.01),Sig1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P3R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肌细胞表面积及ANP、BNP表达(P<0.05,P<0.01),升高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和线粒体Ca2+浓度(P<0.01),升高Sig1R的表达(P<0.05),降低IP3R2表达(P<0.05).而Sig1R下调后,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上述作用被逆转(P<0.01).以上结果表明,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且其药效作用的发挥与调节Sig1R、促进线粒体Ca2+内流、恢复ATP合成、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苓桂术甘汤心肌细胞肥大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Sigma-1受体分子(Sig1R)

    二陈汤通过抑制mTORC1/SREBP1/CAV1通路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的作用研究

    丁珊珊庄妍廖颖康洁...
    763-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二陈汤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二陈汤组、mTORC1激活剂(MHY)组、二陈汤+MHY组、多烯磷脂酰胆碱(PPC)组,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0周.第17周,二陈汤组和二陈汤+MHY组小鼠每日灌胃二陈汤(8.7 g·kg-1),PPC组小鼠灌胃PPC(0.18 g·kg-1),其余组小鼠灌胃生理盐水(0.01 mL·g-1),持续4周.第19周,MHY组和二陈汤+MHY组小鼠隔日腹腔注射MHY(5 mg·kg-1),持续2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荧光探针(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免疫印迹法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小窝蛋白1(CAV1)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小鼠体质量和腹围显著增加(P<0.01);TG、T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肝小叶界限不清,细胞肿大变圆、排列不规则,有明显脂滴沉积,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肝脏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p-mTOR、p-S6K、n-SREB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CAV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高脂组比较,二陈汤组和PPC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形态、脂质沉积及炎症细胞浸润均改善,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或P<0.01);二陈汤组小鼠p-mTOR、p-S6K、n-SREBP1表达显著减少(P<0.01),CAV1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MHY组小鼠以上指标没有得到改善.与MHY组比较,二陈汤+MHY组小鼠体质量和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形态、脂质沉积及炎症细胞浸润得到改善,肝脏ATP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 或 P<0.01),p-mTOR、p-S6K、n-SREBP1 表达显著降低(P<0.01),CAV1 表达显著升高(P<0.01).综上表明,二陈汤可通过调节mTORC1/SREBP1/CAV1通路改善线粒体功能,可能是其化痰调脂的部分内在机制.

    二陈汤痰证脂质代谢线粒体功能mTORC1/SREBP1/CAV1

    基于代谢组学的六神曲降血脂作用机制研究

    刘金辉田颖颖赵新月李依林...
    770-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六神曲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借助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六神曲降血脂的作用机制.通过给予高脂饲料构建混合型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普伐他汀钠组(4.4 mg·kg-1)、血脂康组(0.1 g·kg-1)、六神曲高剂量组(2.4 g·kg-1)、六神曲中剂量组(1.2 g·kg-1)、六神曲低剂量组(0.6 g·kg-1),给药周期4周,每日1次,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超纯水.以血清脂质水平、肝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作为考察指标,研究六神曲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干预作用,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六神曲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浆内代谢物变化的影响,而后通过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六神曲发挥降血脂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六神曲尤其是高剂量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酷(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P<0.05或P<0.01);肝脏HE染色发现高剂量组脂肪细胞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得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3-磷酸甘油、鞘氨醇、1-磷酸鞘氨醇、脱氧尿苷等,主要涉及鞘脂代谢过程、甘油磷脂代谢过程、甘油酯代谢途径、嘧啶代谢途径共4条可能与脂质代谢相关的代谢通路.该研究为深入探究六神曲降血脂机制提供借鉴,对进一步推广六神曲的临床应用及增加适应症具有重要意义.

    代谢组学高脂血症六神曲脂质代谢1-磷酸鞘氨醇

    芳樟精油通过调控Nrf2/HO-1通路和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张亚杰李文静李洁朱天...
    779-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芳樟精油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的调控机制,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利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进行行为学测试;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通路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的含量变化,并通过Tunel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旷场中心区运动距离、旷场中心的停留时间和中心区域的进入次数显著减少,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小鼠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比(0T%)和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比(0E%)显著减少,强迫游泳实验小鼠不动时间显著延长;而相较模型组,给予芳樟精油治疗后,小鼠在旷场实验中心区域运动距离显著增加,在旷场中心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增加,旷场中心区域的进入次数显著增加,高架十字迷宫小鼠进入开臂的OT%和OE%显著增加,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不动时间显著减少;此外,模型组小鼠的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NF-α、IL-6和IL-1β炎症因子显著升高;给予芳樟精油治疗后能显著提高抑郁模型小鼠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并显著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Tunel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给予芳樟精油治疗后,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综上所述,芳樟精油能有效改善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上调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并阻止海马炎症损伤有关,这一发现为芳樟精油及芳香疗法在抑郁症中的治疗及应用提供了实证支持.

    芳樟精油抑郁Nrf2/HO-1信号通路炎症因子芳香疗法

    附萸汤通过调控Nrf2/GPX4介导的铁死亡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王青青张莉芬马金苗黄静...
    789-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附萸汤(Fuyu Decoction,FYD)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造模组50只和假手术组(sham)10只.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后HF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model)、FYD低剂量组(FYD-L)、FYD高剂量组(FYD-H)、FYD+Nrf2抑制剂组(FYD+ML385),每组各10只.FYD-L和FYD-H大鼠分别给予2.5、5.0 g·kg-1 FYD灌胃,FYD+ML385大鼠给予5.0 g·kg-1的FYD灌胃同时腹腔注射30 mg·kg-1的ML385,sham和model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干预8周后,检测心功能指标,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和胶原沉积,检测心肌组织collagen Ⅰ、collagen Ⅲ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二价亚铁离子(Fe2+)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检测心肌组织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溶质载体家族 7 成员 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酰基辅酶 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 4(recombinant acyl coenzyme 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member 4,ACSL4)蛋白表达.与 sham 组相比,mode l 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窄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显著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IDd)显著升高,心肌胶原沉积增多,且collagen Ⅰ、collagenⅢ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凋亡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Fe2+,ROS水平均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水平以及Nrf2、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ACSL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model相比,FYD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FYD-H组相比,ML385能够显著逆转FYD对H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FYD能够通过激活Nrf2/GPX4通路,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从而改善HF大鼠心肌纤维化.

    心力衰竭附萸汤心肌纤维化铁死亡Nrf2/GPX4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桂枝甘草汤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连雨陈林霖刘萍
    798-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桂枝甘草汤(Guizhi Gancao Decoction,GGD)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药理机制.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和文献检索获取 GGD 抗MI/RI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药物-核心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然后构建MI/RI大鼠模型,观察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变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检测心肌细胞病理和超微结构改变,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心肌组织相关蛋白表达.从GGD中筛选得到75个活性成分,对应318个治疗MI/RI靶点.PPI筛选得到肿瘤蛋白p53 基因(tumor protein 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3(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46个核心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得知,核心靶点主要影响细胞增殖和迁移、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转录过程,涉及癌症、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AGE-RAGE)、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GGD核心成分肉桂醛、儿茶素和甘草查尔酮A与MAPK1、MAPK3等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GGD能够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MI/RI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同时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水平;HE染色和TEM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经GGD预处理后心肌细胞结构恢复正常,病理状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有所改善,且两药合用效果优于单用.WB结果显示GGD可显著下调心肌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酪氨酸磷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hosphoprotein kinase,p38)和上调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GGD可能通过桂枝、甘草的协同作用调控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MI/RI作用.

    网络药理学桂枝甘草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APK信号通路

    舒肝宁注射液与方中黄芩提取物在大鼠胆汁、尿液、粪便中排泄的比较研究

    周杨王玲巩仔鹏李月婷...
    809-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芩提取物是舒肝宁注射液中重要的组分之一.该研究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舒肝宁注射液及方中黄芩提取物的5种成分在大鼠胆汁、尿液和粪便中含量的方法,揭示舒肝宁注射液与单味黄芩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排泄过程差异,探讨黄苓配伍前后5种成分的体内排泄过程规律.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4.2 mL·kg-1的舒肝宁注射液和黄芩提取物,观察48 h内大鼠胆汁、尿液和粪便中黄芩苷、黄芩素、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野黄芩苷的动态排泄情况.结果显示,大鼠静脉注射舒肝宁注射液和黄芩提取物后,除黄芩苷外,其余4种指标成分均以较高的比例以原型成分排泄.各成分在尿液中排泄量较大,在粪便和胆汁中的排泄量较少.黄芩提取物经配伍后,5种指标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累积排泄量均降低.其中,黄苓素在胆汁、尿液和粪便的累积排泄量显著降低了26.67%、48.11%、31.01%;黄芩苷在胆汁、尿液和粪便的累积排泄量显著降低了70.69%、19.43%、31.22%.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中的5种指标成分主要经肾脏排泄,且注射液中其他组分可能会延缓其排泄过程,延长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该研究对阐明舒肝宁注射液配伍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舒肝宁注射液黄芩提取物UPLC-MS/MS排泄胆汁尿液粪便

    中成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

    田晶徐柏榕邢作英邱伯雍...
    819-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评价不同中成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进行用药排序.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建库至2022年10月9日涉及中成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纳入RCT使用R软件gemtc及rjags包进行网状Meta分析.共纳入74篇RCTs,7 192例患者,涉及11种不同中成药(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芪苈强心胶囊、麝香保心丸、血脂康胶囊、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养心氏片、芪参益气滴丸、益心舒胶囊).网状Meta分析疗效评价结果显示,①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注射剂优选心脉隆注射液+常规西医,口服药选用麝香保心丸+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②改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的比值(E/A)方面,注射剂选用参麦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常规西医、参麦注射液+常规西医、参附注射液+常规西医,口服药优选益心舒胶囊+常规西医;③改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的比值(E/e')方面,注射剂优选参附注射液+常规西医,口服药选用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④提高6 min步行试验(6MWT)方面,注射剂选用参麦注射液+常规西医、心脉隆注射液+常规西医,口服药选用芪参益气滴丸+常规西医、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⑤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方面,口服药优选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⑥降低B型利钠肽(BNP)方面,注射液优选心脉隆注射液+常规西医,口服药优选芪苈强心胶囊+常规西医.中成药联合常规西医不良反应与单纯常规西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中成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在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方面优于单纯常规西医,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但现有证据受限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与数量,以上结论需更多前瞻性RCT进一步验证.

    中成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网状Meta分析

    中成药临床证据知识图谱元素关系与延展路径

    季昭臣胡海殷彭德慧王丹蕾...
    836-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构建中成药临床证据知识图谱元素关系与延展路径,为中成药证据链形成与转化应用提供基础技术支持,为海量中成药临床杂乱小数据提供收集、归纳、总结方案.基于循证PICOS要素,收集并总结知识图谱常规构建方法.首先,将中成药相关数据实体进行分类,并进行实体链指(消歧);其次,围绕数据实体完成其属性信息的关联和归类;最终,构建实体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符合中成药临床证据特点的知识图谱元素关系和延展路径.中成药临床证据知识图谱的构建以流程设计及逻辑结构为主,遵循PICOS原则和证据等级进行知识图谱内元素关系的表达;延展路径跨越3个层级:模式层、数据层应用、新证据应用,具体从疾病、核心评价指标、中成药、核心组方、证治法则、医案对比(演变规律)等逐步探索至新药研发路径.通过该研究,中成药临床证据知识图谱构建的顶层设计已较为明晰,但仍需交叉学科的共同努力,随着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图谱构建技术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为中医药学科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技术支持和借鉴.

    知识图谱中成药临床证据元素关系延展路径

    中成药上市后临床有效性研究指南

    王志飞谢雁鸣唐健元张俊华...
    842-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缺乏专门的指导文件,中成药上市后临床有效性研究水平参差不齐,高质量证据不足,难以支撑政策决策、临床决策和产业决策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召集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循证医学、药物流行病学、医学伦理学,以及政策法规专家,参照国际药品上市后的研究模式,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导文件的框架下,充分考虑中成药自身特点以及我国国情,兼顾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临床研究者、药品监管部门及药品使用者的多重视角,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的制定要求研制了《中成药上市后临床有效性研究指南》.全面贯彻全生命周期研究理念,强调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注重研究合规性、科学性、伦理性,从明确研究用途、分析药品特点、评估研究基础、提出临床定位、明确研究目的、实施分类研究6个步骤阐明了中成药上市后有效性研究的选题和决策路径,从设计类型、研究对象、样本量、疗效指标、偏倚、数据缺失、证据级别、实用性8个方面阐释了研究设计和实施的一般原则,并重点论述了证候中药及中药证候疗效评价研究、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效应机制研究、不同给药途径的中成药有效性研究的要点,为中成药上市后有效性研究提供通用的方法学指导.

    中成药上市后研究有效性指南团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