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与策略探讨

    朱钰雅倪雅迪徐羚欣肖平...
    1705-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蛋白不仅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作为药效成分生源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中药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通过调控生物合成途径、选择性合成、控制药物质量和稳定性等方面,对中药的药效成分合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对中药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迫切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药蛋白质结构及其功能,以促进中药蛋白创新药物的发现和药效成分生源合成途径的阐明.该文着重介绍蛋白质结构鉴定和功能研究的最新技术,主要针对蛋白质结构鉴定技术,包括光谱法、质谱、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衍射、显微镜技术、结构预测等;同时还介绍了蛋白功能研究的方法,包括液质联用、免疫共沉淀、酵母双杂交、下拉实验等.通过系统梳理这些技术和方法,为中药蛋白质结构鉴定和功能研究提供策略和技术层次的参考,以期推动中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深入探索.

    中药蛋白结构鉴定功能研究显微镜技术人工智能

    人参上市药品研究进展

    覃思意赖嘉敏贾彬王乐琪...
    1717-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药用部位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以根部最为常用.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三萜皂苷、多糖和多肽及挥发油等,人参化学成分及其活性代谢物赋予其多种药理作用,应用于治疗疾病和发挥保健功能.人参作为传统中药资源,现已有多种人参制剂获得药品注册并上市,包括人参片、人参口服液、人参注射液等,在调节免疫功能、辅助治疗肿瘤、抗疲劳、延缓衰老、改善糖脂代谢、治疗心血管疾病及抗炎镇痛各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相关药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对保证其药效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理论指导,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药用植物人参及源于人参的相关上市药品的临床应用进展,同时关注人参上市药品及相关制品的再开发,为进一步挖掘人参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提供参考.综述以上内容,作为深度开发人参及人参相关上市药的重要基础,为拓展人参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人参上市药品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潜在价值

    中药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色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张喜妹肖江鸿王玉唐于平...
    1725-1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之一.迄今,红花中已分离并报道的化合物有210多种,包括醌式查尔酮类(红花黄色素和红色素)、黄酮类、亚精胺类、生物碱类、聚炔类、有机酸类等.红花黄色素作为红花主要的水溶性活性成分,常用水提法进行提取分离,而红色素常用碱提酸沉法进行提取.近年,天然深共熔溶剂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在红花的色素提取分离中呈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针对红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地归纳,并对红花中色素类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合理利用红花资源提供参考.

    红花红花黄色素红花苷化学成分提取工艺

    基于Notch1信号通路的中医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宁杭易梦妮黄心雨刘杰民...
    1741-1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疑难疾病之一,近年来患病率不断上升,已严重威胁到全球人类的生活健康,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有研究证明包括肠干细胞分泌谱系改变、黏液层破坏、细胞间连接紊乱、免疫功能亢进、肠道菌群失衡在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是UC的重要发病因素和分子基础.Notch信号通路是真核生物种系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通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连接传递信号,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迁移、凋亡等一系列过程.因此,Notch信号通路可调节肠干细胞、CD4+T细胞、先天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巨噬细胞(macrophages,Mø)、肠道微生态等,进而影响肠道黏膜化学、物理、免疫、生物黏膜屏障.其作用广泛且独特,区别于作用集中于抗炎、抗氧化应激的信号通路,可以从不同角度阐释中医药的治疗效应.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Notch1信号通路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靶向Notch1信号通路防治UC的相关文献,意在为进一步研究UC的有效防治提供新靶标及理论支持.

    溃疡性结肠炎Notch1黏膜屏障中医药研究进展

    基于结肠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整合策略探究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徐续扬覃施媛张丽芳姜盛铭...
    1749-1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苓白术散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常用复方,该研究采用结肠代谢组学整合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柳氮磺胺吡啶组,运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小鼠结肠组织代谢谱进行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基于在线数据库筛选参苓白术散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UC疾病靶点,利用STRING和Cytoscape 3.9.1构建参苓白术散治疗UC核心靶点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并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进行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析.参苓白术散对UC结肠组织中参与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咖啡因代谢,鞘脂类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等代谢通路的25种代谢物有显著回调趋势;参苓白术散治疗UC的47个核心靶点参与了 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肠病、Th17细胞分化等.整合分析显示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是参苓白术散治疗UC的关键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可以通过调节结肠代谢物改善结肠黏膜形态,调控炎症相关核心靶基因降低炎症水平,缓解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参苓白术散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通过激活BMP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蒋晓娟王亚东孙娟马克龙...
    1762-1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n-butanol extract of Pulsatilla Decoction,BEPD)通过激活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C57BL/6小鼠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BEPD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7 d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UC模型,然后进行不同浓度的BEPD和美沙拉嗪灌胃治疗.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处死小鼠后,取结肠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采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法检测杯状细胞的数量及黏液分泌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增殖标志物ki67、活化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粘蛋白2(mucin 2,Muc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与BMP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小鼠结肠杯状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在体外细胞学实验中,进一步验证BEPD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下的LS174T杯状细胞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BEPD显著缓解UC小鼠的一般症状,恢复杯状细胞分化功能,促进Muc2分泌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并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同时激活BMP信号通路.因此,该研究提示BEPD可能通过激活BMP信号通路发挥治疗UC的作用,为药物干预UC提供了新的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肠黏膜屏障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杯状细胞

    基于毒效评价和代谢组学的铁棒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梦佳李聪颖沙梦香张艺...
    1774-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藏族药铁棒锤及其炮制品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影响,探讨其炮制减毒存效作用及机制.应用牛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type Ⅱ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给药后记录大鼠体质量,计算心脏指数、免疫器官指数和关节炎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等多种因子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心脏组织及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在大鼠心脏的表达;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Triple-TOF-MS)检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水平,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表明,铁棒锤生品能使大鼠心脏组织局部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心脏指数显著增高,心肌组织Cx43表达平均阳性面积明显降低,血清中CK、cTnT等含量明显增高;大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因子含量减低、受损滑膜及关节面改善,效毒共存;糌粑制铁棒锤未见明显心脏毒性反应,同时显著降低大鼠关节炎指数、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中IL-6等多种炎症因子含量,改善受损滑膜及关节面,减毒存效作用确切.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共筛选出19个铁棒锤生品及糌粑制铁棒锤抗RA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及类固醇激素合成等.综上,藏族药铁棒锤具有防治RA的作用,生品有一定心脏毒性,糌粑制后减毒存效作用确切,其治疗RA的机制与抗炎,调节甘油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有关.

    铁棒锤糌粑制血清代谢组学类风湿关节炎减毒存效

    基于lncRNA MALAT1调控软骨细胞胆固醇代谢探讨透骨消痛胶囊延缓骨关节炎退变的机制研究

    付长龙林艳铭涂海水叶锦霞...
    1785-1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录本1(lncRNA MALAT1)调控软骨细胞胆固醇代谢角度,探讨透骨消痛胶囊(Tougu Xiaotong Capsules,TGXTC)延缓骨关节炎退变的作用与机制.8周龄C57BL/6小鼠48只经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36只,造模组动物经5%异氟醚吸入麻醉后,采用Hulth法诱导骨关节炎(O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阳性药组(牛磺熊去氧胆酸)12只、透骨消痛胶囊组12只.阳性药组予以牛磺熊去氧胆酸500 mg·kg-1进行灌胃;透骨消痛胶囊组予以透骨消痛胶囊368 mg·kg-1进行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服,连续灌胃4周.干预结束后,麻醉下处死各组小鼠,分离与收集膝关节软骨组织.通过形态学染色观察小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结构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软骨组织中lncRNA MALAT1水平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关节软骨中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载脂蛋白A1(ApoA1)、肝X核激素受体β(LXRβ)、C/EBP同源蛋白(CHOP)、胱天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使用慢病毒包被的质粒进行敲减肺腺癌转录本1(sh-MALAT1)转染小鼠软骨细胞;real-time PCR检测sh-MALAT1转染小鼠软骨细胞中lncRNA MALAT1基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透骨消痛胶囊对lncRNA MALAT1敲低后,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诱导的小鼠软骨细胞ABCA1、ApoA1、LXRβ、CHOP、caspase-3蛋白含量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透骨消痛胶囊对lncRNA MALAT1敲低后TG诱导的小鼠软骨细胞凋亡率影响.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与番红0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透骨消痛胶囊组、阳性药组软骨层结构基本完整,关节结构破坏程度显著改善,软骨基质被番红0染色显著增强;与模型组比较,透骨消痛胶囊组、阳性药组中lncRNA MALAT1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透骨消痛胶囊组、阳性药组的ABCA1、ApoA1、LXRβ蛋白含量表达显著增高,CHOP、caspase-3蛋白含量表达显著降低.与TG组比较,TG+sh-MALAT1组的lncRNA MALAT1水平下降;与TG+透骨消痛胶囊组比较,TG+sh-MALAT1+透骨消痛胶囊组的lncRNA MALAT1水平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透骨消痛胶囊组ABCA1、ApoA1、LXRβ、CHOP、caspase-3蛋白含量表达显著降低,lncRNA MALAT1敲低后,透骨消痛胶囊对TG诱导的小鼠软骨细胞中ABCA1、ApoA1、LXRβ、CHOP、caspase-3调控作用及凋亡率影响减弱.透骨消痛胶囊可改善OA软骨细胞胆固醇代谢紊乱,进而延缓OA退变,与调控lncRNA MALAT1关系密切.

    透骨消痛胶囊骨关节炎胆固醇代谢软骨退变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丹参酮类成分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戴瑶瑶闫滨滨杨健章跃龙...
    1793-1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养分和无机元素不仅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具有较大影响.该研究对来自6个省18个主要产地的丹参药材的丹参酮类成分及28种无机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并测定对应土壤的35种理化因子,对丹参药材无机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成分的主要土壤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山东丹参的总丹参酮含量最高,其次为河南丹参,山西、四川产丹参药材的该类成分含量相对较低.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无机元素钾(K)、镁(Mg)、钙(Ca)、钠(Na)的含量比较丰富,其中对Na、K的富集能力最强.根据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K、Na、钛(Ti)、全氮为影响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成分的主要土壤因子,其与土壤Ti呈正相关,与Na、K、全氮呈负相关.因此,在丹参种植过程中,选地时应当充分考虑其含盐量,避免盐碱地种植.其次,在肥料的使用上,可适量减少氮肥、钾肥的施用,并进一步针对性开发丹参水溶性元素肥料.

    丹参无机元素丹参酮土壤相关分析

    腐植酸水溶肥对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彭云霞王国祥蔡子平武伟国...
    1802-1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中柴1号"为实验材料,应用盆栽方式研究腐植酸水溶肥对柴胡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柴胡苗龄为60 d时分别设腐植酸水溶肥稀释倍数1 200(T1)、1 500倍液(T2)、1 800倍液(T3)、2 100倍液(T4)对幼苗进行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处理30 d后分析各处理对柴胡幼苗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作用以及光合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3处理的株高、叶片数、根粗、根长分别显著增加了36.82%、37.03%、42.78%、22.38%,根鲜重、叶鲜重、根干重、叶干重相较CK分别极显著增加了 90.36%、98.68%、123.84%、104.38%.此外,腐植酸水溶肥还增强柴胡幼苗根系2,3,4-氯化三苯四氮唑(TTC)还原活力,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等酶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提升Pn、Gs、Tr等光合参数.综上可知,施用腐植酸水溶肥1 800倍液可显著促进柴胡幼苗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幼苗抗逆能力、增强光合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柴胡苗期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柴胡腐植酸水溶肥幼苗生长根系活力生理特性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