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天竺黄中15种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分析的营养价值评价

    孔祥河任广喜徐裕彬姜丹...
    1809-1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PITC柱前衍生化-HPLC测定天竺黄中15种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发现15种总蛋白质氨基酸(TAA)质量分数为0.61~12.25 mg·g-1,此15种蛋白质氨基酸中平均含量排名前五的是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脯氨酸(Pro)、甘氨酸(Gly)和缬氨酸(Val).必需蛋白质氨基酸(EAA)质量分数为0.24~4.75 mg·g-1,儿童必需蛋白质氨基酸(CEAA)质量分数为0.30~4.73 mg·g-1,非必需蛋白质氨基酸(NEAA)质量分数为0.40~7.50 mg·g-1,药用蛋白质氨基酸(MAA)质量分数为0.36~6.51 mg·g-1,呈味蛋白质氨基酸中甜味(SAA)、苦味(BAA)、鲜味(FAA)和无味(OAA)蛋白质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22~4.70、0.19~4.03、0.13~2.26、0.06~1.26 mg·g-1,甜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最高,苦味蛋白质氨基酸次之.21批天竺黄中蛋白质氨基酸成分组成一致,但其含量却存在显著差异.在3个产地中,广东产地的总蛋白质氨基酸(TAA)含量、必需蛋白质氨基酸(EAA)含量、儿童必需蛋白质氨基酸(CEAA)含量、非必需蛋白质氨基酸(NEAA)含量、药用蛋白质氨基酸(MAA)含量、呈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均是最高.运用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AA)、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进行天竺黄中蛋白质氨基酸的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广东产地的天竺黄营养价值更优.基于天竺黄中15种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分析的营养价值评价,以期为天竺黄的质量等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天竺黄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营养价值评价

    基于孔雀石绿/核酸适配体的免标记荧光法检测中药中的赭曲霉素A

    杨圆圆邓峥嵘高仕超郭丽敏...
    1818-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孔雀石绿/核酸适配体的免标记荧光法检测中药中的赭曲霉素A(OTA).孔雀石绿本身荧光信号微弱,与赭曲霉素A的核酸适配体作用后,G-四链体结构的核酸适配体为孔雀石绿提供一个保护的微环境,使其荧光信号显著增强.再加入OTA之后,核酸适配体会优先与OTA结合,从而使孔雀石绿游离于核酸适配体之外,其荧光信号随之减弱.基于此,该文以OTA的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元件,孔雀石绿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荧光法检测中药中的OTA.并对金属离子、核酸适配体和孔雀石绿的浓度等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OTA进行了检测,实验发现,随着OTA浓度的增大,荧光信号逐渐减弱,在20~1 000 nmol·L-1,OTA浓度与荧光信号比值ΔF/F呈线性相关(ΔF=F0-F,F0为核酸适配体/孔雀石绿的荧光信号,F为OTA/核酸适配体/孔雀石绿的荧光信号),检出限为7.1 nmol·L-1,R2=0.995.为考察该方法的特异性,该实验选择了 3种与OTA结构相似的物质以及2种可能和OTA共存的真菌毒素进行交叉反应率实验和特异性实验.交叉反应率实验表明这些干扰物不会引起检测体系明显的荧光信号变化,而特异性实验显示了当干扰物与OTA混合后,混合物产生的荧光信号与OTA的荧光信号接近,说明即使与干扰物共存,OTA的检测也不会受到影响,说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方法也展现了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仅对中药进行简单的离心和稀释,方法即可用于中药葛根、苦参、香加皮中OTA的检测,回收率在91.50%~121.3%.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中药预处理,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检测时间短,而且方法将核酸适配体应用于中药质量鉴定中,进一步拓展了核酸适配体的应用范围.

    核酸适配体孔雀石绿赭曲霉素A荧光免标记

    基于DNA指纹图谱的水牛角真伪及掺杂鉴别方法研究

    熊辕陈天韵张恬田娜...
    1826-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是否存在掺杂是中药鉴定的难点问题.水牛角主要以水牛角丝或水牛角粉2种形态流通于药材市场,缺乏明显的鉴定特征,存在掺杂风险.然而目前水牛角的掺杂鉴定方法缺失.为解决中药水牛角的真伪及掺杂问题,控制药材水牛角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真实性.使用DNA指纹图谱对来自药材企业和药材市场的43批样品进行鉴定,筛选出可鉴定水牛角和牦牛角的荧光DNA指纹图谱扩增引物,利用荧光毛细管分型技术获得水牛角的DNA指纹图谱.并检测了荧光毛细管分型技术对不同掺杂比例的鉴别效果.筛选出了 2对可区分水牛角和牦牛角的荧光STR分型引物16Sa和CRc,建立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牦牛角16Sa迁移峰为223.4~223.9 bp、水牛角为225.5~226.1 bp,牦牛角CRc迁移峰为518.8~524.8 bp、水牛角为535.9~542.5 bp.通过迁移峰的峰高可对掺伪比例在50%以下的掺杂品进行初步定量,定量结果与掺入比例相似.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可用于中药水牛角及其掺杂品的通用DNA指纹图谱鉴别方法,能够实现对药材水牛角鉴定的同时对掺杂品进行半定量.

    水牛角掺杂DNA指纹图谱STR分型分子鉴别动物药

    UPLC-QE-Orbitrap-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索大黄炒炭前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差异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孙晶徐文娟钟琳瑛陈建波...
    1834-1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大黄与大黄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药效差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Orbitrap-MS)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探索生大黄与大黄炭的差异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使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模型评价生大黄与大黄炭分别组方的芍药汤(Shaoyao Decoction,SYD)治疗UC的药效,结果表明生大黄与大黄炭分别组方的芍药汤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小鼠UC疾病症状,大黄炭组方在减轻血性腹泻、降低炎症水平方面更具优势.采用UPLC-QE-Orbitrap-MS共鉴定出生大黄与大黄炭水煎液中78种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得到炒炭后含量明显升高的7种成分包括5种游离蒽醌、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炒炭后含量明显降低的9种成分为结合蒽醌、儿茶素类化合物等.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游离蒽醌、没食子酸及5-羟甲基糠醛可能作用于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3)等核心靶点,干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信号通路,调控机体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过程,发挥UC治疗作用.该研究对大黄炒炭后药效及物质基础变化进行了分析,为临床治疗UC的大黄用药选择提供了参考.

    大黄炒炭芍药汤溃疡性结肠炎UPLC-QE-Orbitrap-MS网络药理学

    基于LC-MS和SPR垂钓技术的安宫牛黄丸质量标志物研究

    袁慧君陈晓毅陈攀振张基荣...
    1848-1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明中药复方的质量标志物对于了解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质量标准提升使用和中药新药二次开发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在中药生物质量标志物鉴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建了一种基于SPR垂钓技术来分析安宫牛黄丸的质量标志物.首先,利用UPLC-Q-TOF-MS分析安宫牛黄丸主要化学成分71个,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对鉴定化学成分预测包括STAT3在内的安宫牛黄丸抗脑卒中的潜在靶点;其次,构建STAT3蛋白芯片,采用SPR垂钓系统对安宫牛黄丸提取物进行垂钓回收,分析鉴定其潜在的活性成分,包括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小檗碱、甲基黄连碱、去亚甲基小檗碱、药根碱、四氢黄连碱、黄芩素、黄芩苷甲酯10种成分;第三,采用SPR筛选和分子对接技术确定10个活性成分对STAT3靶点的亲和动力学参数KD分别为44.7、44、58.1、51.3、39.7、32.1、49.2、69.1、19.7、24.9 pmol·L-1,分子对接结果良好.首次利用STAT3靶点芯片联合UPLC-Q-TOF-MS有效鉴定安宫牛黄丸化学成分及与STAT3靶点配体成分,提示STAT3可作为安宫牛黄丸构建生物质量评价的潜在质量标志物.

    安宫牛黄丸网络药理学液质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STAT3

    炒桑白皮炮制过程中色谱及色度值的变化规律研究

    岳春雨陈迎迎王丽霞陈晓旭...
    1865-1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桑白皮炒制过程中HPLC指纹图谱、色度值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动态变化规律,该研究建立了桑白皮生品及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测定样品中桑皮苷A、氧化白藜芦醇、桑黄酮G、桑皮酮H的含量及样品色度值,并进行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及指纹图谱和色度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桑白皮生品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炒制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据经验判别,炒制适中时,总色度值差值|ΔE*ab|>1.5,且随炒制时间延长,L*、E*ab持续减小,a*持续增大.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峰1(5-羟基麦芽酚)、峰2(桑皮苷A)、峰3、峰4、峰6、峰7、峰11(氧化白藜芦醇)、峰14、峰17(桑黄酮G)、峰18(桑皮酮H)与色度值有显著相关性,对含量较高的4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炒制过度时4个成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该研究发现桑白皮炒制后产生了 5-羟基麦芽酚,且炒制过程中的色谱及色度值均呈一定规律变化,可将色度值纳入桑白皮炒制工艺的评价指标,为更好地规范炒桑白皮饮片质量提供参考.

    桑白皮炒制指纹图谱色度值含量测定

    蓬莪术挥发油中治疗痛经的活性成分研究

    米福新倪红彭成刘菲...
    1872-1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根茎挥发油中治疗痛经的活性成分,采用分子蒸馏、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蓬莪术挥发油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原发性痛经动物模型和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模型研究蓬莪术挥发油治疗痛经的活性组分及成分.从蓬莪术挥发油高沸点组分中分离得到6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ehydrocommiterpene A(1)、comosone Ⅱ(2)、5α(H)-eudesma-3(4),7(11)-dien-9β-ol-6-one(3)、guaia-6(7)-en-11-ol(4)、莪术烯醇(5)、异莪术烯醇(6),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整体动物实验表明,蓬莪术挥发油可显著降低原发性痛经动物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离体动物实验表明,蓬莪术挥发油高沸点组分舒张子宫活性优于低沸点组分,从高沸点组分中分离出的化合物1、2、5、6具有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其中,化合物5和6可通过抑制离体子宫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从而发挥舒张子宫平滑肌活性.综上,高沸点部位是莪术油治疗痛经的活性组分,倍半萜类是莪术油治疗痛经的有效成分群.

    蓬莪术挥发油分子蒸馏倍半萜分离鉴定痛经

    西藏胡黄连中1个新的葫芦烷型糖苷化合物

    吉海杰王舒王冬梅郝淑兰...
    1882-1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柱色谱方法对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乙醇提取物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HR-MS、1D和2D NMR等技术鉴定结构,同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分离得到4个葫芦烷型糖苷,分别为2β-D-葡萄糖氧基-3β,16α,20β-三羟基-9-甲基-19-去甲羊毛甾-5,25-二烯-22-酮(1)、2β-D-葡萄糖氧基-3β,16α,20β-三羟基-9-甲基-19-去甲羊毛甾-5,24-二烯-22-酮(2)、25-乙酰氧基-2β-葡萄糖氧基-3β,16α,20β-三羟基-9-甲基-19-去甲羊毛甾-5-烯-22-酮(3)、25-乙酰氧基-2β-葡萄糖氧基-3β,16α,20β-三羟基-9-甲基-19-去甲羊毛甾-5,23-(E)-二烯-22-酮(4),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葫芦烷型糖苷.对4种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均大于100 μmol·L-1,表明这4个化合物无明显细胞毒作用.

    西藏胡黄连葫芦烷型糖苷细胞毒性

    三七调节肾脏PI3K/Akt/mTORC1-线粒体能量代谢治疗血瘀证慢性肾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

    刘晓羽黄志敏邱少彬邱菲...
    1888-1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观察三七对血瘀证阿霉素肾纤维化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三七发挥肾保护的作用机制.将30只造模成功的阿霉素肾纤维化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七低剂量组、三七中剂量组、三七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盐酸贝那普利组),每组6只;将6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肾脏病理,肾组织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和 Na+-K+-ATP 酶、Ca2+-Mg2+-ATP 酶活性,肾组织中 ATP5B、mTORC1、p70 核糖体 S6 激酶(70 kDa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70S6K)及 P85、Akt、p-Akt、SH2 域肌醇磷酸酶(SH2-containing inositol phosphatase,SHIP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七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BUN、SCr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三七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三七各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肾组织的空泡样、纤维样改变,肾小球萎缩,肾小管囊性扩张,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等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线粒体ATP含量、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七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肾组织线粒体ATP含量、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三七中、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ATP5B和SHIP2表达增加,mTORC1、P70S6K、P85、Akt和p-Akt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综上,三七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C1-线粒体能量代谢通路的活化,发挥抗纤维化机制,进而实现肾保护作用.

    三七血瘀线粒体能量代谢PI3K/Akt/mTORC1肾纤维化

    UHPLC-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研究交泰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黄茜戴国梁杨欣怡曹阳...
    1896-1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UHPLC-TOF-MS技术分析交泰丸在正常大鼠体内入血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研究交泰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利用UHPLC-TOF-MS技术检测大鼠灌胃交泰丸后的入血成分,结合DisGeNET、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筛选抑郁症与交泰丸入血成分的交集靶点,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将关键靶点导入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注释,结合成分、靶点和通路,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交泰丸治疗抑郁症的关键靶点及通路.建立大鼠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进行行为学实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脑内神经递质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关键靶点表达.结果鉴定出交泰丸在正常大鼠体内入血成分共17个,10个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入血成分与疾病共有交集靶点124个,根据PPI网络结果筛选出核心靶点52个,其中包括NLRP3和caspase-1等,KEGG富集结果显示主要涉及NOD样受体通路等15条典型通路.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交泰丸可显著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提高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水平,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n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nkin-6,IL-6)水平,下调海马区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抑制NLRP3介导的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综上所述,交泰丸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抑制NLRP3介导的NOD样受体通路,发挥抗抑郁的作用.

    交泰丸抑郁症网络药理学UHPLC-TOF-MS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