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研究麝香通心滴丸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

    白亚利崔鑫钰袁悦莹张雨婷...
    1905-1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究麝香通心滴丸(Shexiang Tongxin Dropping Pills,STDP)防治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作用机制.借助BATMAN、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STDP防治DCM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STDP防治DCM作用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及"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信号通路核心受体蛋白与其对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CM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TDP低剂量组(20 mg·kg-1)、STDP高剂量组(40 mg·kg-1)、二甲双胍组(200 mg·kg-1);连续给药8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改变,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沉积,WGA染色检测心肌肥大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磷酸化 p38(phosphorylation-p38,p-p38)、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 JNK(phosphorylation-JNK,p-JNK)、caspase-3 及 C-caspase-3 蛋白的表达.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STDP活性成分199种,对应靶点1 655个,与463个DCM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134个STDP防治DCM的潜在作用靶点,并筛选出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iltirone、dehydromiltirone和tryptanthrin与RAGE均有较好的结合力.动物实验结果证实,STDP可有效保护DCM大鼠心功能,与模型组比较,STDP低、高剂量组p-p38、p-JNK、C-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综上,SDTP可能通过影响AGE-RAGE信号通路发挥对DCM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麝香通心滴丸糖尿病心肌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动物实验AGE-RAGE信号通路心功能

    基于肠道菌群测序和粪便代谢组学的荆防颗粒保护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

    肖贺孙兴旭孙成宏王恩力...
    1915-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阐明荆防颗粒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考察荆防颗粒对急性肺损伤粪便内源性代谢物代谢紊乱和肠道菌群稳态的调控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荆防颗粒组,造模后持续给药6 d.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HPLC-HESI-QE-Orbitrap-MS/MS)代谢组学技术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小鼠肠道中内源性小分子物质和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寻找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荆防颗粒可以对11个生物标志物L-谷氨酸、琥珀酸、花生四烯酸、亚油酸、亚麻酸、苯丙氨酸、鞘氨醇、丁酸、丙酮酸、色氨酸、棕榈酸进行调控.对这11个生物标志物通过在线软件MetaboAnalyst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得到潜在的主要代谢通路,其中共有10条代谢通路与荆防颗粒治疗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包括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基酰基tRNA生物合成,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及二羧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亚油酸和亚麻酸代谢,氮代谢,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显著性差异菌主要有 Bacteroides、Akkermansia、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Lachnoclostridium 和Klebsiella.Spearman分析证实,Akkermansia、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与琥珀酸、花生四烯酸、亚麻酸、亚油酸、丁酸、丙酮酸丰度呈显著正相关;Bacteroides、Klebsiella、Lachnolostridium与L-谷氨酸、苯丙氨酸、鞘氨醇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荆防颗粒治疗急性肺损伤作用是通过改善急性肺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与平衡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基酰基tRNA生物合成,三羧酸循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等通路来实现的.

    荆防颗粒急性肺损伤代谢组学肠道菌群代谢通路

    黄连解毒汤对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中TREM2/Akt/GSK3β通路的影响

    王瑞芳宋军营赵焕东贾亚泉...
    1924-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毒损脑络"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医病机,黄连解毒汤治疗AD的机制还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黄连解毒汤调节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通路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障碍机制.将9月龄APP/PS1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2.5、5、10 g·kg-1)组和盐酸多奈哌齐0.75 mg·kg-1组,同月龄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连续给药1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皮质区神经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1-42、CD86及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质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10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皮质 TREM2、磷酸酰肌醇 3-激酶(phosphoinositide-3 kinase,PI3K)、Akt、GSK3β 和 β-连环蛋白(beta-catenin,β-catenin)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皮质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并出现核固缩现象,且Aβ1-42及CD86表达明显增多,组织内IL-1β 和IL-6 mRNA水平显著升高,IL-10 稍有升高,Arg1 则明显下降,皮质区 TREM2、p-PI3K(Y607)、p-Akt(T308)、p-GSK3β(Ser9)和 β-catenin 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增加,小鼠皮质区神经元数量增多、核固缩现象改善,Aβ1-42沉积明显减少,IL-1β和IL-6 mRNA和CD86水平显著下降,而IL-10及Arg1显著上升,各给药组小鼠皮质区TREM2、p-PI3K(Y607)、p-Akt(T308)、p-GSK3β(Ser9)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综上所述,黄连解毒汤减少Aβ1-42表达和脑内炎症保护神经元,从而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TREM2/Akt/GSK3β 信号通路有关.

    阿尔茨海默病黄连解毒汤神经炎症TREM2GSK3β

    基于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田良良殷志如曹光昭夏裕发...
    1932-1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的作用机制.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诱导衰老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阳性药组(褪黑素组,MT组),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XSD-L、XSD-M、XSD-H组).进行旷场实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周期阻滞蛋白(p16)和磷酸化组蛋白H2A变异体(phosphorylated histone family 2A variant,γH2AX)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对control组、model组、XSD-H组的小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得到代谢过程及代谢物;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有效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构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图,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以及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阐明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抗衰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能明显改善D-gal小鼠衰老程度,显著改善D-gal小鼠总运动距离和平均运动速度,减少休息时间;显著降低D-gal小鼠IL-6和IL-1β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16和γH2AX的表达;与model组相比,XSD-H组显著上调了 66个差异代谢物(differential metabolites,DMs),下调了 91个DMs;筛选出4条关键代谢途径(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嘧啶代谢、赖氨酸降解)和16种潜在生物标志物(赖氨酸、色氨酸、吲哚乙醛、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褪黑素等);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58个,关键靶点62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与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药物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筛选到涉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AGE-RAG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并通过PPI网络以及分子对接筛选出STAT3、MAPK1、MAPK14、EGFR、FOS、STAT1等6个潜在核心靶点.

    西洋参三七丹参颗粒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衰老

    青藤碱抑制PDGF/PDGFR信号通路在NETs诱导RA-FLS迁移作用中的机制研究

    张永强丁从珠孙玥
    1947-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青藤碱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PDGFR)信号通路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RA-FLS)迁移作用中的相关机制.从3例RA患者滑膜组织中分离培养RA-FLS;从4例RA患者和4名健康体检者(healthy control,HC)外周静脉血中提取NETs.RA-FLS分为对照组、HC-NETs 组、RA-NETs 组、RA-NETs+青藤碱组、RA-NETs+青藤碱+CP-673451 组,通过 RNA 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分析HC-NETs组、RA-NETs组细胞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在线工具Sangerbox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AutoDock Vina、PyMOL软件对青藤碱与PDGFβ、PDGFRβ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cell counting kit-8(CCK-8)、划痕实验检测各组RA-FLS增殖和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DGFR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RA患者中性粒细胞更易产生NETs.与HC-NETs组相比,RA-NETs组PDGFβ、PDGFRβ表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RA-NETs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率,PDGFRβ蛋白,PDGFβ、PDGFRβ、MMP1、MMP3、MMP9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RA-NETs组相比,RA-NETs+青藤碱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率、PDGFRβ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及MMP1、MMP3、MMP9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RA-NETs+青藤碱组相比,RA-NETs+青藤碱+CP-673451组细胞增殖能力减弱(P<0.05).结果显示,青藤碱通过抑制PDGF/PDGFR信号通路降低RA-NETs诱导RA-FLS迁移能力,实现对RA的缓解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青藤碱PDGF/PDGFR信号通路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基于隐结构模型和关联规则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方药规律

    吴文俊张赤道卫靖靖郭红鑫...
    1956-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隐结构模型和关联规则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方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及指南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选方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并提取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通过Lantern 5.0及Rstu-dio软件对频率>4.00%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与关联规则分析,结合频数结构模型,总结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方药规律.最终纳入中医处方175首,涉及单味中药128味,累计使用频次1 847次,高频中药包括黄芪、丹参、茯苓、桂枝、甘草等,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隐结构模型分析共获得17个隐变量、34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15个核心方剂,以方测证推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证型以心气阳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54条强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是丹参-黄芪,置信度最高的是丹参-桂枝-麦冬-黄芪.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核心病机为"虚""瘀""水",与心、肺、脾关系密切,治法以益气温阳为主,随证结合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治法.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隐结构关联规则用药规律

    我国儿童中成药现状分析及思考

    刘晖陈宇静付乾芳赵书艺...
    1966-1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第一增补本)、《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目录》(202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收载的儿童中成药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儿童中成药(包括儿童专用药、儿童成人共用药、儿童酌减类药)分布现状、特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经归纳统计,儿童中成药给药途径以口服为主,多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等传统剂型,口感多为苦、甜,治疗病种主要分布在肺系疾病及脾胃疾病,安全用药信息缺失或"尚不明确"品种占比较大.我国儿童中成药存在专用品种较少、用药顺应性欠佳、用法用量欠细化、安全用药信息欠完善等问题,建议及时更新完善药品说明书,开发儿童中成药新品种,积极开展儿童中成药上市后评价及临床综合评价工作,为儿童中成药药品说明书补充完善、儿童中成药全面提升、儿童中成药目录制定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保障用药.

    儿童中成药合理用药

    基于潜阳活血治则的天芎颗粒治疗高血压病临床体会

    孟醒王朋倩熊兴江
    1974-1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病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因其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备受全球关注.尽管现代医学在新型降血压药物,如microRNA候选药物Zilebesiran、直接肾素抑制剂、肾交感神经阻断术等高血压病的治疗手段上取得进展,但其控制率仍不理想.如何有效防控高血压病,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之一.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历史悠久,已积累丰富的经验,包括理论认识、有效单味药、复方、中成药与经典名方.中医学中,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既往文献与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存在火证、饮证、虚证、瘀证等关键病机.其中,肝阳上亢与血压波动、血压变异、炎症、交感活性兴奋等密切相关;瘀血内阻与高血压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因此,肝阳上亢、瘀血内阻这两大关键病机贯穿高血压病的疾病始终.前期研究发现,基于潜阳活血治则治法而形成的有效经验方——天芎颗粒,源于经典名方《御药院方》芎(穷)天麻丸,由天麻、川芎、葛根、牛膝、川牛膝组成,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其临床运用指征包括头痛、头晕、头胀,项强,腰腿酸软.同时可伴有言语不利,口渴,大便或正常、或稀溏,腰酸腿软,下肢疼痛,筋脉挛急,行经腹痛,舌暗红,脉弦数有力、或脉过寸口,弦直而长.在合方规律上,可根据高血压病患者所处的不同病机阶段,合方而用,火证阶段常合天麻钩藤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饮证阶段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虚证阶段合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在剂量加减上,应抓主症,根据血压值调关键药物的剂量,部分药物可足量运用.通过解析天芎颗粒组方配伍、临床运用指征、合方经验及剂量运用体会,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阳亢血瘀证提供有效治疗方法及更多选择.

    高血压病天芎颗粒潜阳活血临床经验

    云苓延承与安苓兴起:清代地方志史料中茯苓产区及道地产区分析

    姜云璐彭华胜黄璐琦
    1981-1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有丰富的地方志资料,为研究药材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史料.该文整理了清代地方志中的茯苓相关内容,初步复原了清代茯苓在全国的分布情况.清代地方志中茯苓的分布涉及到23个省的318个清代县级区域.云南、安徽、湖南、浙江、福建、江西、陕西、湖北等省份均有较多分布记录.清代地方志史料表明云南是茯苓的道地产区,与明清本草所述一致.安徽大别山区在清代茯苓品质优良,为新兴道地产区,习称"安苓".安苓的发展,得益于从云南引进种植技术,并探索出特色的栽培技术,形成了包括种植、加工、售卖的完整茯苓产业链.清代地方志中茯苓史料非常丰富,不仅为道地产区的变迁提供了文献依据,也为福建、江西、湖南等重要的现代茯苓产区发展提供了历史脉络.除产区信息外,地方志还记录了各地茯苓品质、商品评价、栽培技法等内容,填补了本草古籍中的空白,为了解清代茯苓的产地与生产应用提供了翔实史料.

    茯苓地方志清代道地药材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