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造纸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造纸学报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造纸学报

中国造纸学会

邝仕均

季刊

1000-6842

tcpp@vip.163.com

010-64778165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

中国造纸学报/Journal Transactions of China Pulp and Paper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造纸专业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及综合性学术评述,反映我国造纸工业在原材料、制浆、造纸、废液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等专业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是我国造纸行业理论性强、水平高的学术性期刊。它为我国造纸行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术交流舞台,对国内造纸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较大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纤维素纳米晶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对Fe3+荧光传感检测

    褚友露宋如愿戴红旗吴伟兵...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纤维素纳米晶(CNC)与N-(4-氨基苯基)-4-(N,N-二甲基乙二胺基)-1,8-萘酰亚胺(EADANI)进行共价键结合,制备得到纤维素纳米晶荧光探针(FCNC),并应用于Fe3+的荧光传感检测.结果表明,由于表面羧基和羟基的存在,FCNC具有较好的水分散性,在水溶液中呈现良好的黄色荧光发射性能;Fe3+对FCNC具有荧光增强效果,荧光增强因子达9.5,同时在竞争性离子存在情况下,FCNC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

    纤维素纳米晶荧光探针特异性识别Fe3+

    淀粉接枝共聚荧光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张光华倪美乐郭明媛唐进霞...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为母体、三聚氯氰为桥联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二乙醇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引入到DSD酸中,制得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单体(FBs);再以FBs、丙烯酰胺、苯乙烯为聚合单体与淀粉接枝共聚,制得淀粉接枝共聚荧光乳液(FBs-St)并用于纸张表面施胶.结果表明,共聚乳液FBs-St具有良好的紫外吸收、荧光发射以及荧光稳定性.FBs-St表面施胶纸样的抗张强度、撕裂度及抗水性均有明显提高;FBs-St表面施胶纸样的初始白度比空白纸样高11.4%ISO,且经48 h的紫外光老化后,表面施胶纸样比空白纸样的白度高13.3%ISO,返黄值低0.96,表明FBs-St乳液不仅能够提高纸张的白度,还对纸张返黄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高得率浆返黄荧光增白剂淀粉接枝共聚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构树脱木质素动力学的影响

    熊龙涂洪峰郑方科姚兰...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构树为原料,利用碱和乙醇对其进行预处理,通过分析两种预处理方法脱木质素的动力学特性,比较它们在脱木质素速率及活化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碱法和乙醇预处理构树脱木质素属于一级反应,脱木质素过程主要由大量脱木质素和残余脱木质素阶段组成.在碱法和乙醇预处理中,进入残余脱木质素阶段的温度分别高于130℃和150℃.脱木质素速率会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且大量脱木质素阶段的速率高于残余脱木质素阶段.比较两种预处理方法的脱木质素动力学数据发现,低温时,两种预处理方法的脱木质素速率相同,而在中、高温时,碱法预处理的脱木质素速率略高于乙醇预处理.在大量脱木质素阶段,碱法预处理脱木质素的活化能为100.2 kJ/mol,乙醇预处理脱木质素的活化能为82.3 kJ/mol,说明乙醇预处理较碱法预处理更容易脱除木质素.

    构树乙醇预处理碱法预处理脱木质素动力学

    不同木质素对酶蛋白的吸附影响及酶活变化研究

    牟洪燕刘怡蓓黄瑾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DNS)和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比色法,研究对比碱法和水溶预处理桉木得到的两种不同木质素对不同酶蛋白(纤维素酶、聚木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吸附和脱附影响差异,以及木质素吸附对不同酶蛋白活性的抑制影响.两种木质素对不同酶蛋白吸附实验表明,温度对碱木质素吸附酶蛋白能力的影响大于二甲苯磺酸钠(SXS)木质素,被吸附的酶蛋白更容易从SXS木质素上脱附下来;木质素吸附会显著降低酶活,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木质素对酶蛋白的吸附能力,但会抑制酶活.

    木质素纤维素酶聚木糖酶β-葡萄糖苷酶吸附作用

    羟(甲、乙、丙)基纤维素/明胶共混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杨斯乔李海朝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明胶为基体,甘油为增塑剂,羟甲基纤维素(HMC)、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基纤维素(HPC)分别为增强相,通过添加不同量的羟(甲、乙、丙)基纤维素,分别制备不同含量的羟(甲、乙、丙)基纤维素/明胶共混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缩试验仪对共混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共混复合膜中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各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抗拉强度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达到最大抗拉强度时,各共混复合膜中羟基纤维素的含量分别为HMC 1%(38.4 MPa)、HEC 1%(35.3 MPa)、HPC 0.5%(32.1 MPa);各共混复合膜热稳定性均提高,而热缩率降低.添加羟基纤维素可增强共混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但不同羟基纤维素作为增强相时,增强效果存在一定差距.

    明胶纤维素共混复合膜力学性能热稳定性

    漂白化学针叶木泡沫浆料流变性能的研究

    陈婷婷王晨程金兰张辉...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桨式转子流变仪测量并分析研究了漂白化学针叶木泡沫浆料的流变曲线及流变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起泡时,加入聚乙烯醇(PVA)的针叶木浆料为Herschel-Bulkley塑性稀化流体,其表观黏度大于普通浆料.起泡后,针叶木浆料流变曲线分为剪切变稀阶段和剪切增稠阶段.纤维质量浓度为1.5%、2.0%和2.5%时,针叶木泡沫浆料流变性能转折点对应的剪切速率分别约为120、150和190 s-1.PVA质量浓度对针叶木泡沫浆料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小.针叶木泡沫浆料的质量浓度越高,其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越大.随着针叶木泡沫浆料含气率的提高,其剪切变稀阶段的黏滞系数K1呈线性递增,剪切增稠阶段的黏滞系数K2呈幂函数递减;而剪切变稀阶段的流动指数n1呈线性降低,剪切增稠阶段的n2与之变化规律相反.

    泡沫浆料聚乙烯醇表观黏度黏滞系数流动指数

    干法造纸成型圆筒的动态特性分析

    袁启龙李春霞何万龙李言...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干法造纸技术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和纸幅质量,根据成型布料器的气流铺网成型原理,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干法造纸成型圆筒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对成型圆筒在自由状态和约束状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研究,并探讨了成型圆筒转速与圆筒长度对成型圆筒最大应力和最大径向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成型圆筒在约束模态分析时的一阶临界转速和激励转速分别为967.38 r/min和725.54 r/min,且工作转速小于激励转速,因而成型圆筒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共振现象;在工作转速300r/min时,成型圆筒与闷头接合处的应力较大,闷头两端的应力较小,成型圆筒的中间位置变形最大,最大变形量为3.14mm;成型圆筒的等效应力和最大径向位移随着成型圆筒转速和圆筒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干法造纸成型圆筒动力学分析振动

    纸浆漂白成本在线计算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陈绍旭马志超尹勇军詹磊...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和化学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制浆工作者尤为关注如何降低纸浆漂白成本.本研究构建了纸浆漂白成本的在线计算模型,并应用于典型ECF漂白技术(D0EpPD1),同时系统分析了影响纸浆漂白成本的主要因素和该模型在漂白工艺条件优化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化学品成本是影响漂白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能源成本、废水处理成本、清水成本;化学品中ClO2用量对纸浆漂白成本的影响最大,其次是H2O2用量,NaOH用量影响最小;能源成本中蒸汽用量对纸浆漂白成本影响最大;而清水成本和废水处理成本影响最小;通过对化学品用量、漂白温度等漂白工艺条件的调整可降低纸浆漂白成本;该模型可实现对漂白工艺条件的优化或能源及化学品价格变化后纸浆漂白成本的在线预测,也是实现纸浆漂白系统全局优化、进一步降低漂白成本的基础.

    ECF漂白建模成本分析优化在线计算

    基于NSGA-Ⅱ算法的柔性流水车间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张欢欢李继庚洪蒙纳满奕...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造纸企业的高效优化排产问题,使机器利用率最高、减少产品切换次数以及满足客户对产品的时间需求,构建了以成本及最大完工时间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两阶段柔性流水车间调度优化模型,并通过一种快速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来求解该模型.结果表明,与人工排产相比,NSGA-Ⅱ得到的排产结果缩短了约6.5%的最大完工时间,降低了约4.7%的生产成本.

    多目标优化流水车间NSGA-Ⅱ生产调度

    纳米纤维素基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徐荧李曜赵培涛吴敏...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导热填料与纳米纤维素间的界面变化、填料的分布、尺寸及负载量等方面,讨论了影响纳米纤维素基导热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总结了纳米纤维素基导热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梳理了纳米纤维素基导热材料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纳米纤维素导热填料导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