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卒中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卒中杂志
中国卒中杂志

王拥军

月刊

1673-5765

china_stroke2006@yahoo.com.cn

010-67098349;67060709,848873

100050

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西里6号北京天坛医院内

中国卒中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trok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服务卒中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学术传播,并为相关医院、教学研究单位提供具有前瞻水平有特色期刊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杨嘉欣何春渝刘蕾陈文博...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系统评价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预测研究进展

    王超胡永珍李雪松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以及众多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其中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是该病的并发症之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难以诊断,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已有文献报道了多个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具有预测作用的指标.本文旨在综述这些预测指标,以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高危患者,从而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流依赖性脑积水预测因素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

    康志明梅斌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取栓是发病24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出血转化是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会导致预后不良,抵消机械取栓带来的获益.因此,有必要科学地认识这一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开展了广泛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从出血转化的定义、分型、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远端缺血预适应在脑梗死中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刘旭东刘萌苏颖周艳霞...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能够显著提高靶器官对缺血的耐受程度,减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但目前对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将从神经、体液和免疫3个方面,结合相关信号通路对RIPC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综述RIPC目前在临床缺血性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脑梗死远端缺血预适应脑保护信号转导

    基于人工智能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形态学指标三维测量方法

    杨溢刘清源刘伟奇王硕...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分析被广泛用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评估和术前规划.三维视角较既往的二维视角更能精确体现动脉瘤的形态变化,但人工测量在三维视角下准确度较低且可重复性差,而人工智能在三维视角下的测量更有优势.但是,目前尚缺乏人工智能在三维视角下的动脉瘤形态测量方法.考虑到三维视角下的规范化测量对形态学参数的临床和科研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套三维视角下基于人工智能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形态学指标测量方法,以期推动动脉瘤研究的同质化和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发展.

    颅内动脉瘤形态学指标人工智能三维

    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研究

    张心邈徐曼丁玲玲荆京...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改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2病区应用脑血管病CDSS前(2020年1-11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脑血管病CDSS后(2021年1-11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评估脑血管病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51例,干预组68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1.7±11.8)岁,男性490例(75.3%);干预组平均年龄(72.3±10.2)岁,男性498例(73.2%).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中,干预组入院48h内不能行走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率(86.3%vs.65.0%,P<0.01)、出院时患者抗栓治疗率(98.1%vs.96.2%,P=0.03)、出院时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抗凝治疗率(70.1%vs.44.2%,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脑血管病CDSS有助于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

    缺血性卒中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医疗服务质量

    本期缩略语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