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病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病理学杂志

郑杰

月刊

0529-5807

cjpa@cma.org.cn

010-85158243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病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55年4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基础性和高科技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核心期刊。以广大病理医师、临床医师和相关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和服务对象,全面反映我国人体和实验病理学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病理诊断经验、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世界前沿科技信息,是我国病理学工作者的首选期刊。本刊图文并茂,栏目丰富,富有特色,栏目设置: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简报、讲座、综述、技术交流、新技术与病理诊断、读片讨论、专题讨论、学术动态、病例报告、消息、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秉持传承创新 助力学科发展

    梁智勇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余年的中国病理发展,凝聚了无数前辈的心血和奉献,一代代中国病理人推动着病理学科在中国现代医学发展进程中稳步前行;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辈及后生当传承中国病理人精神,坚持自主创新,推动学科全面发展,砥砺前行,再续华章.

    关于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指南共识类文章撰写与发表的推荐规范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2页

    关注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变化

    王哲李小秋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介绍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变化的2篇综述发表于Leukemia杂志上,分类的全文版目前形成了国际癌症研究署网络β版,正式版本即将出版.本文简要提炼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一些重要进展和变化,从而指导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精准分类和临床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病理学,临床

    征稿启事

    5,107-108页

    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B细胞肿瘤分类解读

    饶慧兰王哲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的B细胞肿瘤分类更新包括更新分类名称、强化诊断标准以及从临时分类升级为确定类型.本文主要关注B细胞肿瘤各章节内容重要进展和变化,方便国内从事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诊治的医师了解最新进展,指导日常工作.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分子生物学淋巴瘤,B细胞

    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肿瘤及淋巴组织间质源性肿瘤解读

    尹为华李小秋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蓝皮书即将出版.关于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肿瘤及淋巴组织间质源性肿瘤这两个章节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一些疾病进行了重新归类或命名.本文就更新的内容进行简要的解读和总结,比较了与第4版分类准则的变化,从临床病理诊断到治疗和预后,尤其是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等各方面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新纳入的几种疾病及作者参与编写的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章节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快地了解和掌握新分类.

    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分子生物学树突状细胞肉瘤,滤泡

    第5版WHO肾上腺皮质肿瘤分类解读

    张立坤刘志艳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5版WHO肾上腺皮质肿瘤分类(简称第5版分类)根据近几年研究进展,新增了非肿瘤性病变,包括肾上腺残基、肾上腺囊肿、肾上腺皮质增生和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根据肿瘤细胞起源、组织病理、生物标志物和分子特征,对一系列肿瘤概念进行更新或重新命名.最重要的变化为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及其细化分类,包括散发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双侧小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双侧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第5版分类引入HISTALDO分类法,结合组织形态和CYP11B2免疫表型识别醛固酮分泌部位,并对醛固酮分泌性肾上腺皮质腺瘤进一步分类.第5版分类保留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亚型、Weiss与Lin-Weiss-Bisceglia诊断标准,强调血管侵犯对肿瘤诊断与评估预后的影响.新增网状蛋白标准与Helsinki评分系统用于肾上腺皮质肿瘤的鉴别诊断,采用Wieneke系统评估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第5版分类强调使用核分裂象计数(核分裂象/10 mm2)和Ki-67阳性指数准确评估肿瘤增殖率,在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动态风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第5版分类中主要变化进行解读,强调了肾上腺皮质病理组织学特征、辅助研究和相关基因特征的知识进展,以增加对第5版分类的理解.

    肾上腺皮质肿瘤国际疾病分类法世界卫生组织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碰撞瘤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刘佳刘广珍夏蕾王鸿雁...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及其碰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3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理科(1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例)诊断的5例IVLBCL,其中2例为碰撞瘤,1例合并肝硬化,分析总结其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年龄53~73岁(中位年龄65岁),男女比3∶2.肿瘤分别位于双下肢、右侧小脑半球、左肾、双侧鼻腔及肝脏,其中例2和例3分别因脑膜肿瘤、肾癌手术而偶然发现于脑膜瘤、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组织中,为碰撞瘤;例5发生于肝硬化基础上.形态上异型淋巴细胞均位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腔内,细胞体积大、胞质少、核染色深,可见明显核仁及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均表达CD20、PAX5,2例CD5阳性;1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表型,4例为非GCB表型;C-MYC均阳性表达(阳性率10%~40%),4例PD-L1阳性(阳性率60%~90%);Ki-67阳性指数70%~90%;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CD3、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CD34均阴性.例2脑膜瘤细胞孕激素受体(PR)、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阳性,CKpan、PD-L1阴性;例3肾透明细胞癌细胞CKpan、PAX8、EMA、波形蛋白、碳酸酐酶Ⅸ(CAⅨ)、CD10均阳性,PD-L1阴性.5例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基因均未见断裂.3例患者随访1~13个月,均死亡.结论 IVLBCL临床表现非特异,侵袭性高、预后差,该肿瘤的碰撞瘤极其罕见,病理医师应提高对其认识,行充分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脑膜瘤癌,肾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诊断,鉴别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75例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申霞易红梅李安琪欧阳斌燊...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的基因突变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科诊断为AITL,并用石蜡包埋组织或新鲜组织进行靶向测序检测的75例病例资料,分析AITL患者的突变基因分布和突变类型.结果 在75例AITL标本中均检测出基因突变,共检测到492个变异位点,分别位于84个基因列表中的74个基因.在≥10%的AITL病例中检测到的突变基因依次是TET2(89.3%)、RHOA(57.3%)、IDH2(37.3%)、DNMT3A(36.0%)、KMT2C(21.3%)、PLCG 1(12.0%)和KDM6B(10.7%).TET2和RHOA、TET2和IDH2、RHOA和IDH2基因突变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共现关系(P<0.05),TET2和KDM6B基因突变之间具有显著的互斥关系(P<0.05).结论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可揭示AITL基因突变的独特特征,为AITL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淋巴瘤,T细胞DNA突变分析二代测序

    弥漫性生长为主的滤泡性淋巴瘤伴1p36缺失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周军谢建兰周小鸽周晓军...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弥漫性生长为主的滤泡性淋巴瘤(DFL)伴1p36缺失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5例)和河南省肿瘤医院(3例)诊断为DFL伴1p36缺失病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总结形态学特点,进行免疫标记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合文献和诊断经验进行讨论.结果 8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7岁,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点.本组8例病理形态学基本类似,表现为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以弥漫生长的中心样细胞增生为主,伴或不伴局灶滤泡性结构为特征.瘤细胞表达CD10和/或bcl-6等生发中心标志物,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示1p36缺失但无bcl-2易位.结论 DFL伴1p36缺失是一组少见的滤泡性淋巴瘤亚型,病理学特点与其他类型的滤泡性淋巴瘤和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准确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和相关分子检测进行综合判断.

    淋巴瘤,滤泡性病理学,临床诊断癌基因